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家重法和法治但不排斥德和德治的一些论证 被引量:7
1
作者 夏伟东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6,共7页
法家轻德治、反德教,并不等于绝对排斥德和德治,这与儒家轻法和法治,却不绝对排斥法和法治的情形颇为相同。法家在强调法治的基础上,经予了道德应有的地位和尊重,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对德治也不无关注。从先秦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中可以看出... 法家轻德治、反德教,并不等于绝对排斥德和德治,这与儒家轻法和法治,却不绝对排斥法和法治的情形颇为相同。法家在强调法治的基础上,经予了道德应有的地位和尊重,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对德治也不无关注。从先秦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商鞅、管子还是韩非,法家思想家主张的基本的治国方略,都可以称作"刑主德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法家 法治 德治 刑主德辅 儒家
下载PDF
法家学派之德治思想探微 被引量:5
2
作者 唐亚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法家学派的法治思想中其实包含了丰富的德治内容,如对道德地位与作用的认同,对道德原则与道德秩序的认可、对执法者道德品质的强调等等,这些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法治体系及其建构很有借鉴意义,故很有必要对法家学派的德治思想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法家 儒家
下载PDF
北宋中期文人谈兵论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春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北宋中期文人谈兵勃兴,所谈兵事涉及内容广泛,体现了文人对军事问题的兴趣及其兵学修养。文人在原生儒学中寻求文事与武事结合的契合点以打通儒、武,解决了以儒者身份谈论军事问题时对其自身身份认定的尴尬。北宋文人以儒者身份谈兵,使... 北宋中期文人谈兵勃兴,所谈兵事涉及内容广泛,体现了文人对军事问题的兴趣及其兵学修养。文人在原生儒学中寻求文事与武事结合的契合点以打通儒、武,解决了以儒者身份谈论军事问题时对其自身身份认定的尴尬。北宋文人以儒者身份谈兵,使其谈兵之文呈现出较强烈的儒家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 北宋 儒者 兵家
下载PDF
论儒家和合思想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文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儒家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儒家 和合思想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从儒学的宗教性看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及其现时代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段德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15,共6页
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以及儒学的宗教性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儒学发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而儒学的宗教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个存有论问题,是儒学的存有的终极性和层次性问题。它同儒家主体性思想的关联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属于本体论层面... 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以及儒学的宗教性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儒学发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而儒学的宗教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个存有论问题,是儒学的存有的终极性和层次性问题。它同儒家主体性思想的关联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属于本体论层面的,主要表现在自我转化的终极性与存有的终极性、自我转化的无尽性与存有的层次性、自我超越的内在性与存有的终极性的内在关联上。这些关联一方面使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呈现出超越于西方主体性思想的面貌,从而对近代西方主体性学说的某些弊端有某种对治功能;另一方面,又使传统儒家的主体性思想总具有某些严重的局限,如"太过立体性"、"太过理想主义"以及社会归属的偏狭性等。相信当代儒家在同西方世界的积极对话中定能开展出一个更为健全的、具有普世性质的主体性学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儒家 宗教性 主体性思想
下载PDF
天人关系新论——先秦“天”的观念演进及儒家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瑞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4-57,共4页
西周春秋时期,“天”的神秘色彩淡化,“天命”观逐渐被带有客观性和伦理性的“天道”观所代替。“人”从“天”的威势中解放出来,“人道”上升到与“天道”并列的位置。儒家又顺应这一趋势,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并把“天人... 西周春秋时期,“天”的神秘色彩淡化,“天命”观逐渐被带有客观性和伦理性的“天道”观所代替。“人”从“天”的威势中解放出来,“人道”上升到与“天道”并列的位置。儒家又顺应这一趋势,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并把“天人关系”的主题定在“人道”上。儒家为“人道”制定了“中庸”的目标和“礼”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天人关系
下载PDF
贾谊所见书蠡测 被引量:7
7
作者 跃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28,共8页
西汉初年贾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主张,历史发展证明其中很多是非常正确的。值得注意的是:贾谊的这些思想和主张,有着怎样的学术来源。具体来说,当时贾谊所看到的都有哪些重要的著作?根据贾谊的学术背景、其作品的征引以及新近出土的文献,... 西汉初年贾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主张,历史发展证明其中很多是非常正确的。值得注意的是:贾谊的这些思想和主张,有着怎样的学术来源。具体来说,当时贾谊所看到的都有哪些重要的著作?根据贾谊的学术背景、其作品的征引以及新近出土的文献,可以推论贾谊所见典籍的概况,为我们深入探讨其思想来源提供了基本的资料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儒家 道家 刑名 杂家 出土文献
下载PDF
儒家“修身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可辉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年第2期74-76,共3页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修身作为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故"自天子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修身为本"的主要内容是"修己以敬"、"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修身作为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故"自天子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修身为本"的主要内容是"修己以敬"、"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包含修炼自己、修炼家庭伦理关系、修炼与他人相处之道三个方面。儒家"修身为本"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修身为本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子夏为官与孔门武艺勇德考 被引量:7
9
作者 高培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0-37,共8页
子夏任卫国行人在鲁哀公七至九年,地点在卫都帝丘,《韩诗外传》所载其勇武事迹并非虚构;其为莒父宰在哀公十二年春至十四年春,地点属"鲁之西鄙",当时的形势与任务是"备晋"。子夏智勇双全的素质在孔门颇有代表性。... 子夏任卫国行人在鲁哀公七至九年,地点在卫都帝丘,《韩诗外传》所载其勇武事迹并非虚构;其为莒父宰在哀公十二年春至十四年春,地点属"鲁之西鄙",当时的形势与任务是"备晋"。子夏智勇双全的素质在孔门颇有代表性。孔子倡导"仁、智、勇"三达德,将"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列为"成人"必备素养。孔门建立在武艺传授基础上的君子之勇,对于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夏 孔门 武艺 勇德
原文传递
浅议传统儒家主体内向思维框架内的慎独精神 被引量:6
10
作者 迟学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1期1-4,共4页
中国哲学是以“天人合一”、主客浑一为根本思维方式 ,以人及其存在、价值和意义为核心内容的人本主义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反求诸己”、以人自身为对象的主体内向思维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思维中的一个根本特点... 中国哲学是以“天人合一”、主客浑一为根本思维方式 ,以人及其存在、价值和意义为核心内容的人本主义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反求诸己”、以人自身为对象的主体内向思维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思维中的一个根本特点。“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 ,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今天也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因此 ,我们应当与时俱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独 儒家 主体内向思维 人本主义
下载PDF
儒诗概念及其基本内涵分析
11
作者 崔锁江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儒诗在广义上包括中国古代一般文人创作的以儒学为主题的诗歌。狭义的儒诗则是儒者创作的诗歌。其内涵可以划分为景物、志行、道学、心性、颂圣等五大主题。道学诗给人造成刻板印象,被看作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儒诗。儒诗的基本形态深受儒... 儒诗在广义上包括中国古代一般文人创作的以儒学为主题的诗歌。狭义的儒诗则是儒者创作的诗歌。其内涵可以划分为景物、志行、道学、心性、颂圣等五大主题。道学诗给人造成刻板印象,被看作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儒诗。儒诗的基本形态深受儒家诗学的影响,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各自的儒学思想,在诗歌文学研究中应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诗 儒学 儒者 道学 诗学
下载PDF
儒家生命观及其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瞿锦秀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43-45,55,共4页
目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在国内正受到日益关注,但其中大部分成果的理论支撑或来源均借鉴了西方的生命教育。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经过千百年的流传,积累了丰富的对现代人有意义的思想价值,也蕴含了诸多对当今社会具... 目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在国内正受到日益关注,但其中大部分成果的理论支撑或来源均借鉴了西方的生命教育。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经过千百年的流传,积累了丰富的对现代人有意义的思想价值,也蕴含了诸多对当今社会具有指导意义的生命思想,充分挖掘其中的生命思想资源,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本土化进程,可为我国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更有效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儒家 生命观
下载PDF
诸子之道与“无为而治”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圣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2,共5页
"无为而治"是先秦一种流行的政治理念。道家从自然主义出发,主张通过"去欲"、"去智"等手法实现"无为而治"。儒家从道德理想主义出发,主张通过道德教化、以身作则、贤人当政等途径实现"无... "无为而治"是先秦一种流行的政治理念。道家从自然主义出发,主张通过"去欲"、"去智"等手法实现"无为而治"。儒家从道德理想主义出发,主张通过道德教化、以身作则、贤人当政等途径实现"无为而治"。法家从权威主义出发,主张通过"势治"、"术治"和"法治"途径实现"无为而治"。各家的"无为而治"理想都因其实现途径上的片面性而难以在现实中得以有效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道家 儒家 法家
下载PDF
儒家和谐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永平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和谐是儒家的理想目标之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必须热爱自然,遵从自然界的规律,有节制地开发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主张"爱人",由爱亲人扩展至爱一切同类,要宽厚处... 和谐是儒家的理想目标之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必须热爱自然,遵从自然界的规律,有节制地开发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主张"爱人",由爱亲人扩展至爱一切同类,要宽厚处世,协和人我,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心与身的关系上,儒家肯定人的正当欲求,但他又强调物质欲望的追求必须受内心道德情感的节制,才能实现身心的和谐。儒家和谐思想是在肯定个体存在价值的前提下,追求多元融合,反对同而不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和谐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 义分则和
下载PDF
儒家政治秩序的基本样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锐军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0-23,共4页
围绕政治主体(实体)、社会规范、政治秩序力这三个政治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理,儒家构建了其政治秩序的基本样式。这一基本样式的理论内容和构成要素在儒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多有所补益和增减,在秩序构成、运作等方面有不同的侧... 围绕政治主体(实体)、社会规范、政治秩序力这三个政治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理,儒家构建了其政治秩序的基本样式。这一基本样式的理论内容和构成要素在儒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多有所补益和增减,在秩序构成、运作等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和强调,呈现出了原生形态(先秦样式)、次生形态(两汉样式)、再生形态(宋明样式)和衍生形态(清代样式)等不同的理论和样式形态。但其共性却是一致的,都以大同世界为理想归依,且在基本构成体系上都遵循"己—家—君(国)"为政治秩序实体,以三纲五常为政治秩序规范,以仁政和家长式权威为秩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政治秩序 样式演变 设计体系
下载PDF
先秦儒墨法家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世兴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2-56,共5页
先秦儒墨法家义利观是传统义利观的源头活水,内容丰富,论述深刻。对这笔遗产认真加以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不无稗益。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墨家 法家 义利观 社会主义
下载PDF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模式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芸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9,共5页
理想人格是一个社会对其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和社会成员自身进行道德修养所要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深的无疑是儒家确立的理想人格模式,而儒家理想人格模式的源头则是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模式的开辟。通过对... 理想人格是一个社会对其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和社会成员自身进行道德修养所要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深的无疑是儒家确立的理想人格模式,而儒家理想人格模式的源头则是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模式的开辟。通过对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模式的考察,充分挖掘出这一模式的丰富内涵,可为现代社会理想人格模式的建构提供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理想人格 价值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技术思想之和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智 于丹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由于现代技术的人文缺失,技术人文维度与技术科学维度的疏离即"不和谐",造成了现代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种种危害。通过论述"尽物知天"与"仁爱万物"的"和谐","忧患意识"与&q... 由于现代技术的人文缺失,技术人文维度与技术科学维度的疏离即"不和谐",造成了现代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种种危害。通过论述"尽物知天"与"仁爱万物"的"和谐","忧患意识"与"经世致用"的"和谐",注重整体直觉体悟与"悟性"技术思想之间的"和谐",阐明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技术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关系层面的高度"和谐",对于现代技术危机给予了"和谐"的理论消解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人文精神 技术思想 和谐
下载PDF
儒家理想人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卫朝 武星亮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人格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道德人格的"沦丧"。儒家理想人格是伦理道德本位的,并且具有入世进取、建功立业等现实性特点。应积极吸收儒家理想人格... 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人格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道德人格的"沦丧"。儒家理想人格是伦理道德本位的,并且具有入世进取、建功立业等现实性特点。应积极吸收儒家理想人格为仁由己、民吾同胞、经世济民、入世进取等思想,塑造大学生主动、博爱、心怀天下、积极进取的道德人格。同时,应在吸取儒家思想培养理想人格时坚持自觉与自愿、人道与自然统一的原则,塑造大学生智、情、意相结合,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理想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下载PDF
论汉初儒士的身份和精神转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欲晓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0-56,共7页
在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过程中,汉初儒士经历了身份和精神的重要转型。战国周秦之际的儒士,是持有集体信仰却始终没有为现实秩序所接纳的"传道者"。汉初儒士由传道之儒转变为建构帝国"神圣秩序"与"政治秩序"... 在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过程中,汉初儒士经历了身份和精神的重要转型。战国周秦之际的儒士,是持有集体信仰却始终没有为现实秩序所接纳的"传道者"。汉初儒士由传道之儒转变为建构帝国"神圣秩序"与"政治秩序"的"儒教士"。董仲舒代表了这种转型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道者 儒教士 转型 董仲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