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 被引量:41
1
作者 洪修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93,共13页
外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融合的复杂关系之中。正是在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中佛教不断得到发展,而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三教关系史。中国思想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递嬗... 外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融合的复杂关系之中。正是在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中佛教不断得到发展,而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三教关系史。中国思想文化经过数千年的递嬗演变最终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以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从三教关系中来透视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佛道 三教关系 中国佛教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彭巧 傅德亮 徐剑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 中国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艺术精神与性格,并由此体现在园林的风格、布局以及审美情趣上。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儒、道、禅以及风水的哲学思想对于这些建园因素,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派思想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它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艺术 传统文化 风水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探源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缨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89-90,93,共3页
“五色观”是我国古代在色彩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它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为我国古典色彩美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五色观 儒家 道家 色彩审美意识
下载PDF
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探源 被引量:29
4
作者 席居哲 曾也恬 左志宏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5-559,共5页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肇始于西方,考虑到心理弹性是一个兼具文化一般性和文化具体性的构念,中国的心理弹性研究亟待本土化。身处严重压力/逆境该如何应对,如何保持健康及积极发展?古老的中国哲学透露出深厚的生存智慧。从儒、道、...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肇始于西方,考虑到心理弹性是一个兼具文化一般性和文化具体性的构念,中国的心理弹性研究亟待本土化。身处严重压力/逆境该如何应对,如何保持健康及积极发展?古老的中国哲学透露出深厚的生存智慧。从儒、道、释出发,尝试梳理、廓清中国心理弹性思想本质,探明中国心理弹性思想的内核及其由来。儒家强调自强进取,道家注重安时顺应,佛家主张超脱了悟。儒道释为中国人提供了逆境应对的进路指南,进取、顺应、超脱,是中国古代心理弹性思想的坚实内核,体现着中国人心理弹性的文化实质,是中国人面对压力/逆境时的应对能量基源。通览和梳理中国古代心理弹性思想,挖掘中国心理弹性思想的内核,对于推进心理弹性研究本土化进程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思想 中国文化 哲学 儒道释
原文传递
“向死而生”:先秦儒道哲学立论方式辨正——兼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比较 被引量:27
5
作者 冷成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74,共10页
以孔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儒道哲学的立论方式是"向死而生",即面对鬼神的不可靠、不可知,在实用理性的观照下,以彻底的悲剧意识为动力,建立起超越生死的哲学体系。"未知生,焉知死",将鬼神、死亡等只能在理论上悬置... 以孔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儒道哲学的立论方式是"向死而生",即面对鬼神的不可靠、不可知,在实用理性的观照下,以彻底的悲剧意识为动力,建立起超越生死的哲学体系。"未知生,焉知死",将鬼神、死亡等只能在理论上悬置的问题在践行中加以解决,斩断了鬼神、死亡与人的价值建立之间的联系;"朝闻道,夕死可矣"将人的全部价值限定于"闻道",从而超越了死亡;"不怨天,不尤人",剪除了外在因素,建立起人的自足性;"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把人的目的最终着落在虚灵的"天命"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面对人的有限性建立起的审美人生。这些都是在"哲学突破"时期先秦思想面对理性的限度时做出的"向死而生"的转向,与海德格尔的"为死而在"形成鲜明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道哲学 向死而生 海德格尔
原文传递
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45-51,共7页
儒道两家都致力于生命问题的哲学思考 ,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生命观。儒道生命观在具体观点上差别甚大 ,但都具有高度的理性精神。本文从儒道的生命本源观、生命价值观、生命现实关怀及生命极终关怀四个方面揭示了两家生命观之理性精神的基... 儒道两家都致力于生命问题的哲学思考 ,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生命观。儒道生命观在具体观点上差别甚大 ,但都具有高度的理性精神。本文从儒道的生命本源观、生命价值观、生命现实关怀及生命极终关怀四个方面揭示了两家生命观之理性精神的基本内涵 ,考察了这种理性生命观对中国宗教的世俗化特色、中国哲学的生命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生命观 本源 价值 现实关怀 极终关怀
下载PDF
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 被引量:17
7
作者 牟钟鉴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2-136,共5页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其中以儒为主干,以佛、道为辅翼,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多元互动的良性机制。三教之间的互动及其内部哲学与宗教的互动,使中国人在哲学与宗教之间、理性与神性之间可以从容选择;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来往...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其中以儒为主干,以佛、道为辅翼,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多元互动的良性机制。三教之间的互动及其内部哲学与宗教的互动,使中国人在哲学与宗教之间、理性与神性之间可以从容选择;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来往,形成中庸、平和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释道三教 宗教 理性 神性
原文传递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它特殊的意义,儒、道、佛3家文化包涵了武术中所有技击思想,这一思想蕴涵哲理和辩证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武术 技击 儒文化 道文化 佛文化 宗教
下载PDF
略论儒、道、释的生命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乔学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如何看待生命?儒家贵生爱物,道家尊敬生命,释家爱惜生命;如何对待生死?儒家乐生哀死,道家苦生乐死,释家生死皆苦;如何超越生死,实现生命价值?儒家强调修身进取,道家强调与道合一,释家强调旨在觉悟。这些都是生命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分... 如何看待生命?儒家贵生爱物,道家尊敬生命,释家爱惜生命;如何对待生死?儒家乐生哀死,道家苦生乐死,释家生死皆苦;如何超越生死,实现生命价值?儒家强调修身进取,道家强调与道合一,释家强调旨在觉悟。这些都是生命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分析、挖掘儒、道、释的生命伦理思想,对于建立现代生命观、生死观和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
下载PDF
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洪修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7-146,共10页
儒佛道三教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汉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隋唐三教鼎立的思想学术新局面的出现,是三教各自的发展与三教关系长期互动的结果,而从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也是隋唐帝国强盛的文化表现;其本身又对隋唐... 儒佛道三教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汉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隋唐三教鼎立的思想学术新局面的出现,是三教各自的发展与三教关系长期互动的结果,而从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也是隋唐帝国强盛的文化表现;其本身又对隋唐的儒学、佛学和道学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唐宋之际形成绵延千年之久的三教合一思潮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佛道 三教关系 隋唐思想学术
原文传递
浅论中国传统哲学与寺庙园林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冬梅 张建哲 陈允世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1-184,共4页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寺庙园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传统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学的主要思想入手,探讨其对寺庙园林造园活动的影响及对现代...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寺庙园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传统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学的主要思想入手,探讨其对寺庙园林造园活动的影响及对现代园林建设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园林 儒学 道教 佛教
下载PDF
《周易》与儒释道的“天人合一”思想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152,共9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从生态文化的角度看,"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周易》与儒、释、道三家都对"天人合一&qu...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从生态文化的角度看,"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周易》与儒、释、道三家都对"天人合一"有所发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主张。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应该从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中得到某种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世界观 《周易》
下载PDF
中国蹴鞠未发展成为现代足球的文化原因 被引量:14
13
作者 钱文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20,共4页
古代蹴鞠活动一步步地由对抗性、竞技性,向娱乐性和健身性方向发展,直至最后萎缩甚至消亡;蹴鞠活动的起源、发展和兴衰历史,与中国的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制约,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现代足球。
关键词 蹴鞠 足球 制约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体育史
下载PDF
林语堂论儒、释、道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传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林语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世俗思想为主体、以道家的遁世与佛教的神学思想为补充构成的,即便在现代社会仍然富有活力。但是宋代的理学吸收了道家与佛教的某些消极思想之后,在某种程度上窒息了中国社会的活力,所以必须发扬孔孟时... 林语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世俗思想为主体、以道家的遁世与佛教的神学思想为补充构成的,即便在现代社会仍然富有活力。但是宋代的理学吸收了道家与佛教的某些消极思想之后,在某种程度上窒息了中国社会的活力,所以必须发扬孔孟时代活泼、健康的教育,才能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儒家 道家 佛教 中国文化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中临终关怀的独特智慧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杜佳慧 江晨曦 +3 位作者 方琼 杨溢 欧阳婉璐 聂敏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2,共5页
一个民族在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内能够给濒死患者提供的临终关怀,象征着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虽然我国现代的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活动的成果和精髓,其儒家、佛教、道教、易经和中医都有各自独特的生... 一个民族在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内能够给濒死患者提供的临终关怀,象征着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虽然我国现代的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活动的成果和精髓,其儒家、佛教、道教、易经和中医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死智慧和临终关怀。儒家乐生安死,通过血脉相继而实现生命传承。佛教以"超越生死轮回的束缚"为目的,求生净土,离苦得乐。道家"乐死"升天,生死一体,生死俱善。易经视生死为自然。祖国医学的医家功德和不做无谓救治都对医护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临终关怀智慧进行归纳提炼,以开创基于文化底蕴与民族个性的中国式临终关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临终关怀 儒家 佛教 道教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寺庙园林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冬梅 胡海燕 李娟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67-2468,2470,共3页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教的主要思想、宗旨和哲学观对寺庙园林活动的影响,体现在园林布局、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塑造方面。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寺庙园林 儒家 道家 佛教
下载PDF
葛洪——由儒向道的心理历程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昌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50,共8页
《抱朴子》内篇和外篇,表达了双重人格的精神世界。通过其中《自叙》,可以找出儒 家立场的破绽怎样导向道教世界观的心灵轨迹。 葛洪三次入仕都以失意告终。虽然弃仕入山,功利成就才是葛洪的基本动机。儒之名义原是 文饰;道之隐逸... 《抱朴子》内篇和外篇,表达了双重人格的精神世界。通过其中《自叙》,可以找出儒 家立场的破绽怎样导向道教世界观的心灵轨迹。 葛洪三次入仕都以失意告终。虽然弃仕入山,功利成就才是葛洪的基本动机。儒之名义原是 文饰;道之隐逸原是补偿。政治变数越大,入仕回报越不稳定。不能“外王”,即修“内圣”。具 有心理依托功能的丹道,为众多被体制排斥的绝望者留下安慰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双重人格 生平
下载PDF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与道家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伟 种海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50,共6页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贯穿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它们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贯穿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它们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美学 自然生态美学 儒家美学 道家美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鹏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13,共5页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笔者为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走访相关专家学者,对于如何在新时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使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保持其持久旺盛...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笔者为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走访相关专家学者,对于如何在新时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使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保持其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展示其永恒的魅力与风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研究,笔者得出结论:要通过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手段,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我们只有不拒绝和排斥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扬弃地加以继承和发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民族传统体育和其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就一定能长盛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 儒家 道家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补的乐观心理思想探微 被引量:11
20
作者 霍涌泉 陈永涌 郭祖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05-1312,共8页
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乐观心理思想,其中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要代表。儒家倡导一种有为型的理性、入世、乐得其道的乐观,表现为"仁者不忧",闻道尽识,忧国忧民,穷达自若,安处困境之乐观。道家主张以内乐外、安时处顺... 中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丰富的乐观心理思想,其中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要代表。儒家倡导一种有为型的理性、入世、乐得其道的乐观,表现为"仁者不忧",闻道尽识,忧国忧民,穷达自若,安处困境之乐观。道家主张以内乐外、安时处顺的快乐之道,强调无为型的"至乐无乐",顺应自然、不妄为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国古代乐观心理思想中的积极要素,汲取其中对于"道"的遵循与体悟的科学精神,继承持续进取、化忧为乐的精神,扬弃"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等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消极因素,有助于克服当今部分人存在的悲观性社会认知方式,维护及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提升社会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乐观 心理思想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