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新论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方超 蒋艳萍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30-33,共4页
学界多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主张彻底摒弃名教而纯任自然。但嵇康“越名教” 不是抛弃名教,反对名教,而是提倡一种比现存名教更高标准的名教,提倡将仁义道德修成自然的内在本性的伦理观,体现出儒道融合的倾向,也反映出道教伦... 学界多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主张彻底摒弃名教而纯任自然。但嵇康“越名教” 不是抛弃名教,反对名教,而是提倡一种比现存名教更高标准的名教,提倡将仁义道德修成自然的内在本性的伦理观,体现出儒道融合的倾向,也反映出道教伦理观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伦理观 儒道融合 道教 魏晋时期 '越名教而任自然'
下载PDF
清律“家人共盗”的法思想源流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晶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在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理想及方案中,教化是其重要部分。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传统律典因深受儒家之影响,也将这一理念容纳进来,并在有关"家人共盗"问题的律例中集中展现,在赋予尊长对卑幼的专制之权时,亦给他们附加教化之责—... 在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理想及方案中,教化是其重要部分。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传统律典因深受儒家之影响,也将这一理念容纳进来,并在有关"家人共盗"问题的律例中集中展现,在赋予尊长对卑幼的专制之权时,亦给他们附加教化之责——"养不教,父之过"的"连坐"责任。在儒家看来,推行教化的理想方式是礼乐(而非刑政)。礼乐源自人心、顺应人性,能在较大程度上发挥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效用。历代王朝在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法律制度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时,片面强调百姓中家长的责任,忽略"为民父母"的统治者所应同样负有的(甚至更大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君主推诿自身责任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律例 共同犯罪 一家人共犯罪 共盗 礼教
原文传递
《伊川易传》中程颐的史学思想
3
作者 颜孟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2期80-85,共6页
史学思想是程颐易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学思想是程颐史学思想的基础。程颐在解易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史实,范围涉及先秦至汉唐,打破前人“以经解经”的范畴。同时,他的“融经于史、经史互动”思想对浙东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学思想是程颐易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学思想是程颐史学思想的基础。程颐在解易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史实,范围涉及先秦至汉唐,打破前人“以经解经”的范畴。同时,他的“融经于史、经史互动”思想对浙东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历史认识方面,他认为盛衰变化处于循环之中,在此循环之中,人占据重要地位,而君子又处于独特地位,进而指出人君的作为对于历史盛衰的影响。在历史评价方面,程颐重名教,将道德仁义作为评价人物的标准,同时重视长幼、父子、君臣尊卑之序,坚持“男女有常序”,宣扬女主得权的弊端。对于《伊川易传》中程颐史学思想的探讨本质上是对宋代经史关系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川易传》 程颐 史学 易学 历史盛衰 名教
下载PDF
东汉时期经学在吴越的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从祥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东汉时期,吴越经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学在吴越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地方官学、私学和出外求学等。仕进制度的导引,长官对儒家礼教的倡导以及避世高士的影响等,是导致吴越经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经学相比,吴越经学具有不重师法家... 东汉时期,吴越经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学在吴越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地方官学、私学和出外求学等。仕进制度的导引,长官对儒家礼教的倡导以及避世高士的影响等,是导致吴越经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经学相比,吴越经学具有不重师法家法、尚博学、重谶纬之学等特点。在经学影响下,吴越名儒辈出,著述风气盛行,社会风气充满儒家礼教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吴越 经学 礼教
下载PDF
嵇康的“自然超越论”及其人生观
5
作者 谢绍芬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本文论及作为中国古代急剧变革时代的杰出思想家嵇康学说的时代背景,探析了他的人生哲学及"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 名教 越名教而任自然 人生哲学
下载PDF
个体与名教的统一——王弼名教思想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盈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74-79,共6页
魏晋是个体自我觉醒的时代。王弼作为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援道入儒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倡导在尊重个体本性的前提下重塑名教的权威。道家的自然既是世界的运行法则也指个体的自然本性,它是个体与名教沟通的桥梁。个体既... 魏晋是个体自我觉醒的时代。王弼作为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援道入儒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倡导在尊重个体本性的前提下重塑名教的权威。道家的自然既是世界的运行法则也指个体的自然本性,它是个体与名教沟通的桥梁。个体既是名教的遵循者也是名教的载体,对名教有效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王弼名教与个体统一的名教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自然之性是名教存在的基础;自然之道是名教施行的方法;"性其情"是名教与个体统一的人格范式。个体安于名教,圣王施行名教,以及性其情的个体人格范式。个体与名教的统一,既可以维护个体本性又可使名教生命力持久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名教 自然原则 个体 圣人 性情
下载PDF
嵇康伦理思想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静 杨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5-48,共4页
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竹林七贤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基本倾向,但在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体任上又有所差别。其中嵇康以反“理伪”“争夺”的名教礼仪道德作为自己对道德本质的阐述,以“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 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竹林七贤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基本倾向,但在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体任上又有所差别。其中嵇康以反“理伪”“争夺”的名教礼仪道德作为自己对道德本质的阐述,以“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作为自己的玄学实践,将庄子的人生哲学演绎为更具有人间性和示范性的生活模式和人格模式,也由此确立了自己在文化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玄学 名教 自然
下载PDF
贺麟对儒家礼教的检讨与修正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捷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贺麟先生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他建立了"新心学"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并以此为指针全面融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其中,他对儒家礼教作了极富创意的新阐释,对于人们在今... 贺麟先生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他建立了"新心学"理论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并以此为指针全面融会中西文化,谋求"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其中,他对儒家礼教作了极富创意的新阐释,对于人们在今天理解和发挥儒家的道德精神,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从本质着眼检讨儒家礼教;以历史的观点和现代的视角,揭示五伦说与三纲说的真精神和道德价值,指出其历史局限性并做出理论补充;吸收基督教的精华以充实儒家礼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麟 新儒家 礼教 五伦 三纲
下载PDF
《颜氏家训》名实观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谭智秀 张艳婉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8-84,共7页
名实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重要问题,《颜氏家训》作为“古今家训之祖”,在思想史上地位显著,也对名实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名不符实的现象,《颜氏家训》提出,名实是统一的,实定则名定。在此基础上,颜之推提出其... 名实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重要问题,《颜氏家训》作为“古今家训之祖”,在思想史上地位显著,也对名实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名不符实的现象,《颜氏家训》提出,名实是统一的,实定则名定。在此基础上,颜之推提出其名教观,劝人修身立名,指向道德修养和道德评价领域,这既不同于语言学意义上的名实相符,也不同于此前儒家主流“正名”以“正政”的观点。《颜氏家训》名实观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颜氏后世子孙,还在思想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名实观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名实关系 名教
下载PDF
王弼哲学对“有”的肯认——“有无”关系再探
10
作者 杨颖川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27-29,共3页
关于王弼的哲学思想,许多学者和哲学史家将其概括为"贵无论"、"无的哲学"。我们认为,此种观点有其偏颇之处。王弼虽强调和突出了"无"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但并没有否定"有"的价值与作用。为... 关于王弼的哲学思想,许多学者和哲学史家将其概括为"贵无论"、"无的哲学"。我们认为,此种观点有其偏颇之处。王弼虽强调和突出了"无"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但并没有否定"有"的价值与作用。为了论证此观点,我们立足于三个方面来分析:"崇本举末"(有无、本末关系)、"以无为用"(有无、体用关系)、"名教本于自然"(有无、名和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 本末 体用 自然 名教
下载PDF
从“举案齐眉”看汉代的夫妻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秋燕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7-79,共3页
重新探究举案齐眉的研究发现,它并非是人们常理解的夫妻间恩爱的象征,它的背后隐匿着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那就是有关汉代夫妻关系的实质。在汉代,代表主流话语权的儒家学说对夫妻间的关系有着明确的定位,即夫妻尊卑有序,妻子要服从丈夫... 重新探究举案齐眉的研究发现,它并非是人们常理解的夫妻间恩爱的象征,它的背后隐匿着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那就是有关汉代夫妻关系的实质。在汉代,代表主流话语权的儒家学说对夫妻间的关系有着明确的定位,即夫妻尊卑有序,妻子要服从丈夫。通过对汉代夫妻关系的剖析,发现即使是在夫妻间貌似恩爱、和谐的背后仍有着不平等的因素所在,妇女群体因身份地位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教 举案齐眉 夫妻关系
下载PDF
天花藏主人创作思想矛盾新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雪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99-203,共5页
天花藏主人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以往的学者多关注的是他的婚姻观、爱情观、才情观,而对他创作思想中的矛盾和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关注极少。实际上,天花藏主人维护正统"名教"的思想与大胆的婚姻观念相矛盾... 天花藏主人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以往的学者多关注的是他的婚姻观、爱情观、才情观,而对他创作思想中的矛盾和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关注极少。实际上,天花藏主人维护正统"名教"的思想与大胆的婚姻观念相矛盾;"缘出于天"的思想与才子佳人主动寻求婚姻的行为相矛盾;才子科甲高中的同时又被举荐与帝王的理想,与自身现实的贫困、落魄、无人举荐相矛盾。而造成天花藏主人创作中的思想矛盾,又与晚明以来社会文化思潮、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生活的窘迫等息息相关,这些思想矛盾不仅反映了明末清初"士人"的精神失落,更体现了底层知识分子的道德意识、伦理诉求与爱情观念的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藏主人 创作思想 名教 天命 科举
下载PDF
主体神话:伊藤虎丸的鲁迅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23-41,共19页
作为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伊藤虎丸直面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危机,其鲁迅论故此带有强烈的现实感与批判性。在伊藤虎丸看来,人的观念的动摇是现代危机根源,重建个人主体是解决危机的途径,鲁迅则是发明新主体的思想资源。伊藤虎丸是反... 作为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伊藤虎丸直面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危机,其鲁迅论故此带有强烈的现实感与批判性。在伊藤虎丸看来,人的观念的动摇是现代危机根源,重建个人主体是解决危机的途径,鲁迅则是发明新主体的思想资源。伊藤虎丸是反实体论的机能主义者,但他以鲁迅为方法形成的东亚主体论,却自陷于原初主义的实体论逻辑,从而导致一种反实体论的实体论。现代以来,东亚启蒙运动不断发明出各类主体,然其往往作为诸种新名教神话之一,成为现代专制主义的历史注脚。主体自由也许源自个人对于其独特性的最高信仰,却实现于彼此达成有关自由权利的最低共识,在个人权利这片人类洼地上,应该划出一块不可触犯的领域,让置身其中的小我免于任何侵扰,从而拥有真正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伊藤虎丸 主体 群己权界 新名教
下载PDF
汉代礼教影响下的夫妇关系
14
作者 李彤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6-80,共5页
汉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充分意识到规范夫妇关系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性,在礼教发展定型的过程中,这对基本的社会关系被详加论述。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礼教对夫妇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活中主从关系的确立;婚姻... 汉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充分意识到规范夫妇关系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性,在礼教发展定型的过程中,这对基本的社会关系被详加论述。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礼教对夫妇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家庭生活中主从关系的确立;婚姻关系上的严重失衡;亲密的感情为严峻的礼法所代替。从西汉到东汉,这种影响由浅入深,在汉末又有所减弱,整体上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礼教 夫妇关系
下载PDF
解析魏晋风度的精神本源
15
作者 赵惠君 柳理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9-53,共5页
魏晋风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个性最张扬的一代之文学 ,它的出现离不开当时独特的精神土壤。魏晋风度的创作主体即魏晋文人的生命意识在混乱的时政中突显 ,放达玄学在与虚伪名教的较量中勃兴 ,狂狷之美对庸呶世俗进行抗争 ,正是当时时... 魏晋风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个性最张扬的一代之文学 ,它的出现离不开当时独特的精神土壤。魏晋风度的创作主体即魏晋文人的生命意识在混乱的时政中突显 ,放达玄学在与虚伪名教的较量中勃兴 ,狂狷之美对庸呶世俗进行抗争 ,正是当时时政的孕育 ,玄风的飙起 ,审美的嬗演 ,成就了魏晋风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风度 中国 古代文学 创作主体 生命意识 玄学 审美 文学批评
下载PDF
郭象“足性逍遥”的伦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立波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0-545,共6页
"足性逍遥"说是郭象伦理思想的核心。郭象关注"足性逍遥"的真正内驱力是为了从根本上消融自然与名教的对立和紧张,从而为名教的合理性寻找一种内在的依据和支撑。同时,郭象阐述了一种"自然有为"的思想,为... "足性逍遥"说是郭象伦理思想的核心。郭象关注"足性逍遥"的真正内驱力是为了从根本上消融自然与名教的对立和紧张,从而为名教的合理性寻找一种内在的依据和支撑。同时,郭象阐述了一种"自然有为"的思想,为"足性逍遥"提供某种可能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足性逍遥” 自然 名教
下载PDF
从“忠君”到“为民”: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镜鉴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贤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9年第11期1-12,共12页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统治者越来越重视,措施也越来越完善,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中国历代最基本的统治手段;以儒家思想及其礼仪规范(礼教)为核心内容,以儒家化的法律为保障,形成“礼法...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统治者越来越重视,措施也越来越完善,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中国历代最基本的统治手段;以儒家思想及其礼仪规范(礼教)为核心内容,以儒家化的法律为保障,形成“礼法结合”“以刑弼教”的基本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塑造着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高度统一的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人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培育公民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社会人格,需要:践行民主,完成从“忠君”向“为民”的现代转向;开启民智,实现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变;关注民生,实现从“弱民”到“强民”的转变。唯有如此,国家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政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 儒学 礼教 忠君 为民
下载PDF
试论郭象“名教”的内在结构
18
作者 罗彩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8-93,共6页
郭象的"名教"既包含外在的道德规范形式,又包含内在的自然真实情性。他以"众之所宜者不一"作为"名教"起源的原因,以"名当其实"作为"名教"内涵的实质,以"任众性"、"... 郭象的"名教"既包含外在的道德规范形式,又包含内在的自然真实情性。他以"众之所宜者不一"作为"名教"起源的原因,以"名当其实"作为"名教"内涵的实质,以"任众性"、"顺众心"作为"名教"运用的原则,以"各得其性"、"各用所能"、"各安所司"作为"名教"实现的功能,进而建构起其完整、系统的"名教"思想。与王弼追求普遍道德本体及嵇康、阮籍追求超越"名教"而重视主观情欲的价值诉求不同,郭象将"名教"与个体"自然之性"相融合,使"名教"内化于道德主体的自然原则更具体化,使"名教"与"自然"的融合更具操作性、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名教” “自然” 自然之性
下载PDF
“激扬名教”:传统史学的教化功能及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9
作者 张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0-66,共7页
中国古代传统史学深受名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史学活动被刻意限制在名教的范围内。同时,史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被不断地赋予"激扬名教"的责任,这种激扬主要表现在叙事与议论两个方面。另外,传统史学对名教的激扬,对于我... 中国古代传统史学深受名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史学活动被刻意限制在名教的范围内。同时,史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被不断地赋予"激扬名教"的责任,这种激扬主要表现在叙事与议论两个方面。另外,传统史学对名教的激扬,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而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史学 名教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竹林名士依违于名教与自然之人生困境的再反思
20
作者 刘伟安 王太忠 《天中学刊》 2013年第4期67-70,共4页
魏晋易代之际的竹林名士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著名口号,并获得了阮籍等其他竹林名士的认同和信奉。但这一口号并未让嵇阮自身真正化解名教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而将他们推入了更深的生命困境之中。对于嵇阮等竹林名... 魏晋易代之际的竹林名士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著名口号,并获得了阮籍等其他竹林名士的认同和信奉。但这一口号并未让嵇阮自身真正化解名教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而将他们推入了更深的生命困境之中。对于嵇阮等竹林名士高尚的人格境界,我们不妨由衷地景仰,但反思他们依违于名教与自然之间的人生困境,对于后人认识并化解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张力,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达成两者的互补和谐,而不是割裂两者的关系甚至将两者的对立冲突永恒化,具有更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名士 名教 自然 人生困境 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