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鸿燕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4,共4页
新加坡是近20年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国家,其通过在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和在社会上开展各种以提倡儒家伦理为内容的道德教化活动,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进行文... 新加坡是近20年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国家,其通过在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和在社会上开展各种以提倡儒家伦理为内容的道德教化活动,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进行文化考察的基础上,揭示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对我国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儒家伦理 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教化 道德建设 儒家文化
下载PDF
义利之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汝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6,共17页
义利之辨构成了伦理学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而且也应该是一般道德哲学的基本命题。义利问题的关键在"义",在儒家那里,它是规定人的行为的道德要求和准则,它不是主观的,而是超越的。... 义利之辨构成了伦理学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而且也应该是一般道德哲学的基本命题。义利问题的关键在"义",在儒家那里,它是规定人的行为的道德要求和准则,它不是主观的,而是超越的。孟子在讨论"义"时,混淆了它的主观义和客观义,但孟子的道德哲学并非康德式的自律伦理学。义是道德判断的原则,而不是它的标准。道德判断对于道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使人真正得以在道德上自主。由于道德原则并非完全主观的,道德实际上是天人共主的。承认道德规范必然有例外,不会导致相对主义。现代西方伦理学无法真正处理义利问题,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道德哲学,这种道德哲学将以现代条件下的义利之辨作为自己的主要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之辨 儒家伦理学 道德判断 道德原则 西方伦理学
原文传递
儒家传统伦理与现代公共伦理的殊异与融合 被引量:21
3
作者 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4,共7页
儒家传统伦理与现代公共伦理首先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历时性关系。二者的区别是:第一,传统伦理重私德,现代伦理重公德。第二,传统伦理的调节范围是熟人社会,而现代伦理则着力调整陌生人社会关系。第三,传统伦理是一种基于人性自我完善的... 儒家传统伦理与现代公共伦理首先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历时性关系。二者的区别是:第一,传统伦理重私德,现代伦理重公德。第二,传统伦理的调节范围是熟人社会,而现代伦理则着力调整陌生人社会关系。第三,传统伦理是一种基于人性自我完善的高标准的圣贤道德,而现代伦理则是一种旨在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普遍性的基本伦理规范。第四,传统伦理坚持群体本位基础上的义以为上,现代伦理则坚持个体本位基础上的权利为先。第五,传统伦理以仁之爱人情感为基础,现代伦理以义之合宜尊重的理性为根本。同时,二者也存在共时性关系,可能实现对接与结合:第一,不断对社会成员进行传统圣贤君子美德伦理教育,提升中华民族道德素质,以此范导提升现代公民伦理。第二,不断对社会成员进行现代伦理精神教育,提高公民的规则意识和守德守法意识,维护社会基本道德秩序。第三,将传统伦理精神与现代伦理精神相结合,建设现代社会新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伦理 现代公共伦理 殊异 融合
原文传递
儒家伦理与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 被引量:21
4
作者 伍华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7,共8页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重视现代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伦理建设都与其所在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和联系,并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在深刻阐述儒...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重视现代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伦理建设都与其所在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和联系,并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在深刻阐述儒家伦理对于现代中国商业伦理重构所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追究了现代中国商业伦理的缺失及其原因,并对此提出了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必须从"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的视角,借鉴儒家伦理中的文化精髓,以此重构中国商业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中国商业伦理 重构
下载PDF
自我主义与社会秩序--关于“差序格局”的再思考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建民 《社会学评论》 2016年第6期3-19,共17页
对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这一经典概念的理解,需要回到《差序格局》以及《乡土中国》的最初语境。一方面,自我主义及其与差序格局的关系需要深究,以理解"私"的内涵。差序格局是中国的基础性社会结构,自我主义是差... 对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这一经典概念的理解,需要回到《差序格局》以及《乡土中国》的最初语境。一方面,自我主义及其与差序格局的关系需要深究,以理解"私"的内涵。差序格局是中国的基础性社会结构,自我主义是差序格局背后的思维结构。将个人主义作为比较的类型,能够更清楚地考察自我主义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需要将差序格局放置于乡土社会基础性秩序中进行思考,以理解"私"的限度。在传统社会中,稳定的礼俗与熟悉关系约束着自我主义的动力边界,但随着传统礼治秩序的瓦解,自我主义的动力边界缺乏有效制约,致使基础性社会秩序的维持成为"问题",这是"差序格局"以及《乡土中国》所隐含的更重要的问题意识。在社会建设的语境下,讨论自我主义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序格局 自我主义 个人主义 儒家伦理 社会秩序
原文传递
亲人、熟人与生人--社会变迁图景中的儒家伦理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少明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143,共13页
本文试图为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提供一个新的论述框架。它不是以人性论为基础对儒家伦理的形上价值的重复阐述,也非再次展示儒家道德人格在当代生活中应有的魅力;而是从人对人的眼光与态度出发,运用儒家传统的思想资源,重构一幅人伦关系... 本文试图为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提供一个新的论述框架。它不是以人性论为基础对儒家伦理的形上价值的重复阐述,也非再次展示儒家道德人格在当代生活中应有的魅力;而是从人对人的眼光与态度出发,运用儒家传统的思想资源,重构一幅人伦关系、价值取向与社会组织结构相关联的图景。论文的思路,是追溯儒家伦理原则的形成,同它运用于其中的社会组织或结构的相互关系,探讨它在应对社会秩序的变化时,是否具有变通或扩容的能力。而在描述人与人的关系上,不再延用阶级分类或抽象的人的概念,而是采取像亲人、熟人、生人甚至敌人这样更直观的表达。这些范畴在理解我们的伦理经验时更具普适性。作者想阐明的观点是,儒家伦理不但有需要,而且有潜力扩展其应对现代生活的原则。同时,这种扩展的目标,不只是对现代经验的被动适应,它也包含着以自身的价值塑造现代生活的努力。儒学应当面对当下,关怀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亲人 熟人 生人
原文传递
忍与不忍——儒家德性伦理的一个诠释向度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少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5,共6页
忍与不忍是两种相关的心理现象。忍可分为四种:修养之忍、车段之忍、无奈之忍、忍人之忍。其中的修养之忍(忍己)与不忍人是一体之两面,但前者是独善其身,后者则能兼济天下,属德性伦理的范畴。儒家把不忍人之心作为首善之端加以强调,讲... 忍与不忍是两种相关的心理现象。忍可分为四种:修养之忍、车段之忍、无奈之忍、忍人之忍。其中的修养之忍(忍己)与不忍人是一体之两面,但前者是独善其身,后者则能兼济天下,属德性伦理的范畴。儒家把不忍人之心作为首善之端加以强调,讲求的爱是对弱者的怜爱而非对崇敬者的热爱。孟子的“不忍”之说是其心性论的核心,而宋明儒者关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论说,则是对孟子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挥,两者均显示了“不忍”在儒家价值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忍”的道德修养与功夫之学是德性伦理学的重要课题,是人性的光辉体现,展现出儒家的道德责任与仁爱的生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不忍 德性伦理学
原文传递
中国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历程——追溯儒家伦理动因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帆 石金涛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2-1197,1082,共7页
文章从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思想的角度,对中国科技发展史进行了划分,即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古代,以模仿创新为导向的近代,以及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并存、并明确提倡自主创新的现代等三个阶段,并对中国科技发展史中所体现出的创新模式变更... 文章从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思想的角度,对中国科技发展史进行了划分,即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古代,以模仿创新为导向的近代,以及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并存、并明确提倡自主创新的现代等三个阶段,并对中国科技发展史中所体现出的创新模式变更原因进行伦理追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 儒家伦理
下载PDF
道德感动与儒家的德性示范伦理学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庆节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39,共8页
存在论意义上的"感动论"可以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核心与基础。"感动"作为枢纽和端口不仅启动人类的道德行为,而且还将存在论层面上的感应一方面与认知层面上的道德感觉与感知,另一方面又与心理情感层面上的感情、情... 存在论意义上的"感动论"可以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核心与基础。"感动"作为枢纽和端口不仅启动人类的道德行为,而且还将存在论层面上的感应一方面与认知层面上的道德感觉与感知,另一方面又与心理情感层面上的感情、情绪与同情连接起来。它使两者相互作用,生发与形成道德感通、感悟与道德知识,从而影响与指导我们的道德生活。基于此概念辨析,可以说,儒家伦理的本质就在于它是立足于情感本位之上的德性示范伦理学。通过区分伦理学的价值层面和伦理学的实践层面,可以有效地化解道德两难的困惑。儒家的示范性道德人格,体现的是某个或某些道德德性的风范,这些道德示范和风范的重要性,就在于其在平凡生活中彰显德性,从而感动、激励和范导人们做好人,行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动 感应 儒家伦理 示范伦理学 情感主义
原文传递
儒法传统与“关系信任”的指向——兼论中国人社会关系的分类与区隔 被引量:13
10
作者 沈毅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54,M0005,共23页
儒家伦理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特殊主义的差序式“关系信任”的根源。如果从更宽泛的文化传统来看,儒家伦理始终具有“推己及人”的社会信任建构作用,而法家功利主义传统则对某种缺乏信任的人际关系建构起到了核心作用。“大传统”的儒... 儒家伦理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特殊主义的差序式“关系信任”的根源。如果从更宽泛的文化传统来看,儒家伦理始终具有“推己及人”的社会信任建构作用,而法家功利主义传统则对某种缺乏信任的人际关系建构起到了核心作用。“大传统”的儒法张力反映在“小传统”的人际交往实践中,分别形成了附着于儒家伦理的以紧密性“情义”嵌入及“关系信任”为核心指向的“深度感情关系”,以及在法家思维作用下生成的某种缺乏信任而以纯粹利益为导向的“功利交换关系”。此外,现阶段互动较少而曾经单向受恩的“恩义负欠关系”与双向弱嵌入的“普通人缘关系”,则受到儒家伦理与道家思维的潜在作用。以深度人伦嵌入的“关系信任”为核心基础的“关系共同体”,对中国市场经济之中民营企业的充分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应该是儒家伦理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信任 儒家伦理 法家思维 深度感情关系 功利交换关系
原文传递
仁德与医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艳清 张旭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4期77-79,共3页
仁德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统称。儒家仁德,以"生生大德"、"亲亲为大"和"义以为上"为理论框架,为传统医德提供了本体和价值之源。从医德培养方面说,仁德所蕴涵的关于品德修养的情感性、实践... 仁德是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统称。儒家仁德,以"生生大德"、"亲亲为大"和"义以为上"为理论框架,为传统医德提供了本体和价值之源。从医德培养方面说,仁德所蕴涵的关于品德修养的情感性、实践性、自律性和主体性等内容为今天的医德教育提供了某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德 医德 医乃仁术 儒家伦理道德 医德教育
下载PDF
“医养结合”养老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伦理优势、问题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2
12
作者 谢文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简要介绍了"医养结合"的概念,总结了目前"医养结合"的三种形式。强调目前"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应将政策重点放在签约家庭医生形式,并分别由老年人需求、经济与传统文化伦理角度阐释为何签约家庭医生形式是... 简要介绍了"医养结合"的概念,总结了目前"医养结合"的三种形式。强调目前"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应将政策重点放在签约家庭医生形式,并分别由老年人需求、经济与传统文化伦理角度阐释为何签约家庭医生形式是最好的"医养结合"形式。在上述基础上,提出目前签约家庭医生形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所面临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力及物力资源缺乏,激励机制效果较差,政策配套不足以及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同时针对以上几方面提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改变现有激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及建立信息化平台的问题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居家养老 儒家伦理 家庭医生 全科医生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治理的道德路径——以当代浙北乡村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云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72,共17页
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支持浙江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其中的关键一步。未来的乡村振兴与治理工作不仅要继续推进和巩固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层面的均衡和富裕水平,也要更多关注和... 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支持浙江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其中的关键一步。未来的乡村振兴与治理工作不仅要继续推进和巩固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层面的均衡和富裕水平,也要更多关注和提升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层面的建设和治理水平。从“经济”转向“文化”并聚焦“道德”视角,成为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治理的重点方向。浙北(海宁)农村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儒家文化遗产、地方人文精神等,推动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亲情孝道、崇德尚贤等与儒家伦理紧密相关的传统礼俗文化的吸收转化、宣传教育和推广应用工作,为当前乡村治理的道德路径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经验。从政策层面看,儒家伦理既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现代道德建设与治理框架中寻求自身的现实意义与内涵转化,也要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的礼俗传统和乡村治理的日常实践,而“新乡贤”在基层政府和普通农民之间发挥的道德示范与社会整合作用对此颇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道德路径 共同富裕 儒家伦理 新乡贤
下载PDF
关于“亲亲互隐”、“爱有差等”的争鸣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齐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在争论孔子论“父子互隐”和孟子论舜及“爱有差等”的问题。这一争论关涉到整个儒家伦理的历史和现代价值之评判。儒家伦理是一复杂的系统,仁与义、仁与礼、仁与智等德目之间是有张力的配合;儒家的仁、义、礼、忠、敬...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在争论孔子论“父子互隐”和孟子论舜及“爱有差等”的问题。这一争论关涉到整个儒家伦理的历史和现代价值之评判。儒家伦理是一复杂的系统,仁与义、仁与礼、仁与智等德目之间是有张力的配合;儒家的仁、义、礼、忠、敬、信等德目都是社会性、公共性的,适用于公共生活及其秩序建构的;儒家一贯强调私恩与公义、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的区别;儒家的“仁爱”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道德主体所涵道德法则(理、义)必然有绝对的普遍性,并且是“爱有差等”思想的本体论基础;“父子互隐”的思想及与之相应的法律制度,恰恰包含着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有差等 争鸣 儒家伦理 现代价值 秩序建构 公共生活 私人空间 公共领域 “仁爱” 道德法则 道德主体 法律制度 普遍性 哲学界 社会性 公共性 超越性 本体论 争论 思想 孟子 孔子 公义 必然
下载PDF
论康德哲学对儒家伦理的救赎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晓芒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70,共7页
两千多年来儒家对乡愿的批判有个一脉相承的特点,即都把乡愿看作是有意骗人,向别人伪装成有德的假象,却没有指出其中"自欺"的心理结构,更没有看出它与一般人格的深层次的联系。与之相反,康德对伪善的批评则是从人性和人格中... 两千多年来儒家对乡愿的批判有个一脉相承的特点,即都把乡愿看作是有意骗人,向别人伪装成有德的假象,却没有指出其中"自欺"的心理结构,更没有看出它与一般人格的深层次的联系。与之相反,康德对伪善的批评则是从人性和人格中生来就伴随着的自欺结构入手的。儒家的大部分道德范畴在康德那里都可以保留,但它们的根基应该变成理性和自由意志,而不是那种狭隘的自然情感(孝悌等)。这样一来,儒家的道德观就不再是那种自我纯洁感和自恋,而是包含有彻底的反躬自省成分。儒家伦理在今天日益走入困境,特别是日益暴露出其乡愿的本色,其根本症结在于他们的人性观中缺乏自由意志的深层次根基,因此需要经过一番理性的加工和阐释,而这种加工在康德哲学里面可以找到更多的理论工具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康德哲学 伪善 乡愿 自由意志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儒家伦理底蕴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海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8-42,共5页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体系迥异于世界其他文明。它风格独异又兼容并包,主张万物一体而又认为和而不同,强调生生之德又拒斥唯我独尊,奉行忠恕之道又倡导己欲立而立人,正是凡此种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构成中华民族不同于其...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体系迥异于世界其他文明。它风格独异又兼容并包,主张万物一体而又认为和而不同,强调生生之德又拒斥唯我独尊,奉行忠恕之道又倡导己欲立而立人,正是凡此种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构成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时至今日,这些思维和行为方式仍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为人处事,即便是在今天的中国对外交往中,也难免打下这种鲜明的中国烙印。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正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万物一体、生生之德和忠恕之道等思想理念,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传统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儒家伦理 万物一体 生生之德 忠恕之道
下载PDF
从华人文化脉络反思台湾高龄社会下的老人福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光辉 曹惟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30-46,共17页
为了以具本土契合性的方式理解华人社会中新兴的高龄化议题,文章从亲子代间伦理的角度切入,在台湾社会文化与现行政策脉络下,以华人孝道概念为核心,整合西方既有研究概念及研究取向,进而建构一套适用于探究华人文化脉络下高龄福祉议题... 为了以具本土契合性的方式理解华人社会中新兴的高龄化议题,文章从亲子代间伦理的角度切入,在台湾社会文化与现行政策脉络下,以华人孝道概念为核心,整合西方既有研究概念及研究取向,进而建构一套适用于探究华人文化脉络下高龄福祉议题的前沿理论。孝道概念及文化在近期高龄化趋势下开始受到西方学术社群与政策单位的重视,但可惜的是,无论华人或欧美研究者往往都将孝道内涵局限于"奉养年老父母的义务",或子女在物质、劳务与情感层面上提供父母代间支持之义务,而未能掌握华人文化中各种孝道行为在个人、家庭与社会等层次上的不同功能与意涵。有鉴于此,文章特别援用华人孝道双元模型,借助其在孝道概念化方式上兼具亲子代间关系运作特征、儒家伦理展现形式之优势,完整反映出孝道在华人社会中同时涵盖私德与公德领域的运作特征,及其在个人、家庭及社会层次上的多元功能,据以深入解读台湾老人福祉议题与相关现象、政策方向背后更细微的本土特色与伦理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化社会 孝道双元模型 老人社会排除 老人福祉 儒家伦理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中的后人类叙事(1986-1992) 被引量:10
18
作者 肖熹 李洋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3,共6页
把后人类的各种理论作为叙事具有拟人形象、时间递归叙述和灭绝焦虑三个特征,这在电影类型和电影美学的原则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中国早期软科幻电影的分析视角,本文集中分析了1986至1992年间与后人类叙事有关的国产电影,这些影片不... 把后人类的各种理论作为叙事具有拟人形象、时间递归叙述和灭绝焦虑三个特征,这在电影类型和电影美学的原则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中国早期软科幻电影的分析视角,本文集中分析了1986至1992年间与后人类叙事有关的国产电影,这些影片不仅在中国电影史上最早建构了机器人、人造型、合成人、超能人等反人本主义形象,更在后人类叙事中表现出与西方电影不同的特点:科学成为叙述中的压倒性权威、以自我内部的异变和认同危机作为核心矛盾、把世俗伦理作为化解未来灾变的解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片 后人类理论 科学权威 身份危机 入世伦理
原文传递
儒家伦理与中国近代企业制度 被引量:9
19
作者 杜恂诚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80,122,共10页
企业制度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省交易成本,儒家伦理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和若干市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企业横向兼并、纵向合并和多元化投资的发展,中国若干规模较大的企业曾经进行过经理人层级制管理的尝试,但... 企业制度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省交易成本,儒家伦理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和若干市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企业横向兼并、纵向合并和多元化投资的发展,中国若干规模较大的企业曾经进行过经理人层级制管理的尝试,但多以失败告终。其中家族企业的分家析产和对异姓的不信任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而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交易成本 企业制度
下载PDF
国家倡导是推动器官捐献工作的关键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恩昌 柏宁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6期674-676,共3页
我国器官捐献率极低的困境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业界的广泛讨论,而打破这一僵局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倡导。其依据是,从伦理角度讲这是国家的必然之义和应有职责;从国际范围讲,国家倡导器官捐献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我国,推动... 我国器官捐献率极低的困境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业界的广泛讨论,而打破这一僵局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倡导。其依据是,从伦理角度讲这是国家的必然之义和应有职责;从国际范围讲,国家倡导器官捐献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我国,推动国家倡导器官捐献应从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财政支持、宣传这四个方面着手才能冲破目前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倡导 器官捐献 死亡标准 医学伦理 儒家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