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9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张永银 祝李冬 +4 位作者 陈伟莉 寿仕新 宋梦婉 张顺开 黄雪融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3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神经内科73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均给予TCD、颈...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神经内科73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均给予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并以头颈部CTA的检查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参照。比较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率,计算并比较联合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①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3%vs. 51.69%,χ~2=0.693,P=0.405);②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相对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预测率为97.27%,阴性预测率为93.03%,灵敏度为93.19%,特异度为97.20%,准确率为95.13%,Kappa值为0.903。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与头颈部CTA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CT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肺癌血供系列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肖湘生 董生 +3 位作者 董伟华 张电波 李相生 史景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肺癌血供来源,为肺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对20例肺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分别作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造影;②对32例肺癌患者作CT平扫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CT值变化;③对20例肺癌患者分别... 目的研究肺癌血供来源,为肺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对20例肺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分别作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造影;②对32例肺癌患者作CT平扫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CT值变化;③对20例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CTA(CTBA)和经肺动脉CTA(CTPA);④对12例肺癌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多排螺旋CTA(MSCTBA,MSCTPA)。结果①20例肺癌均见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②全部肺癌肿块,肺动脉期CT值与平扫相同,主动脉期有明显强化;③20例CTBA全部见肿瘤血管,并全部强化,20例CTPA未见肿瘤血管也未见强化;④12例MSCTBA见明显血管供应肿瘤,22例MSCTPA均未见供血血管。结论多种方法证明肺癌血供来自体循环,不来自肺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供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Diagnostic accuracy of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to calculate FFR from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被引量:41
3
作者 Zhi-Qiang WANG Yu-Jie ZHOU +5 位作者 Ying-Xin ZHAO Dong-Mei SHI Yu-Yang LIU Wei LIU Xiao-Li LIU Yue-Ping L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42-48,共7页
Background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approach has been frequently applied to compute th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This technique is efficient.We developed the D... Background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approach has been frequently applied to compute th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This technique is efficient.We developed the DEEPVESSEL-FFR platform using the emerging deep learning technique to calculate the FFR value out of CTA images in five minutes.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DEEPVESSEL-FFR platform using the emerging deep learning technique to calculate the FFR value from CTA images as an efficient method.Methods A single-center,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and 6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EEPVESSEL-FFR.Automatic quantification metho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coronary arterial geometry and the deep learning based prediction of FFR were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ischemic risk of the stenotic coronary arteries.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 DEEPVESSEL-FFR was assessed by using wire-based FFR as reference standard.The primary evaluation factor was defined by using the area under receiver-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curve(AUC)analysis.Results For per-patient level,taking the cut-off value<0.8 referring to the FFR measurement,DEEPVESSEL-FFR presented higher diagnostic performance in determining ischemia-related lesions with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0.928 compare to CTA stenotic severity 0.664.DEEPVESSEL-FFR correlated with FFR(R=0.686,P<0.001),with a mean di&ference of-0.006士0.0091(P=0.619).The secondary evaluation factors,indicating per vessel accuracy,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87.3%,97.14%,75%,82.93%,and 95.45%,respectively.Conclusion DEEPVESSEL-FFR is a novel method that allows efficient assessment of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coronary 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ORONARY ARTERY Deep learning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臧丽娥 隋汝波 +1 位作者 张磊 傅德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通过与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对比,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筛查工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均在发病后7 d内入院,临... 目的通过与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对比,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筛查工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均在发病后7 d内入院,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患者入院后行床边TCD筛查及高分辨率CTA检查。结果 TCD对不同类型颅内外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存在差异。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最高,敏感性96.19%,特异性98.60%,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1.11%,特异性94.31%,且TCD能够显示某些CTA不能提供的补充信息,如实时脱落的微栓子信号、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以及盗血现象。结论与CTA比较,TCD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方面,尤其是对于颈内动脉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TCD能提供CTA所不具备的实时血流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颅内外血管狭窄 计算机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TA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5
作者 郭笑颜 陈伟彬 +1 位作者 李盖 张惠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T血管造影(CTA)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17例血脂异常的脑梗死患者及同期116例血脂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利用256层螺旋CT对其分别进行颈动脉CTA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T血管造影(CTA)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17例血脂异常的脑梗死患者及同期116例血脂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利用256层螺旋CT对其分别进行颈动脉CTA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情况。利用统计学卡方检验比较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的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的差异。同时根据血脂升高的程度进一步将血脂异常组分为血脂边缘性升高组与血脂升高组,利用统计学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的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血脂异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χ~2=8.277,P=0.004)、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发生率(χ~2=3.984,P=0.046)、颈动脉混合斑块(χ~2=8.650,P=0.003)及软斑块(χ~2=10.871,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的发生率(χ~2=0.002,P=0.964)无显著差异(P>0.05)。血脂异常组钙化斑块的发生率低于血脂正常组(χ~2=25.35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边缘性升高组与血脂升高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Fisher确切概率P=0.648)、轻中度狭窄的发生率(χ~2=0.109,P=0.741)、重度狭窄的发生率(χ~2=0.940,P=0.332)、钙化斑块的发生率(χ~2=0.285,P=0.593)、混合斑块的发生率(χ~2=0.006,P=0.937)及软斑块的发生率(χ~2=0.364,P=0.546)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血脂发生边缘性升高时,其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混合斑块和软斑块的概率均高于血脂正常时,但与血脂升高时无差异。由此可见,当血脂发生边缘性升高时,即应当引起临床关注,积极控制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脂水平 颈动脉粥样硬化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6
作者 单冬凯 杨俊杰 +4 位作者 窦冠华 荆晶 杜洛山 何柏 陈韵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模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行冠脉CTA和FFRCT检查的39例患者,基于冠脉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模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行冠脉CTA和FFRCT检查的39例患者,基于冠脉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拟计算FFRCT值,以有创的FFR值为参考标准,分别从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计算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患者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82.05%,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0.95%,阳性预测值为78.95%,阴性预测值为85.00%;在血管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76.79%,敏感度为69.57%,特异度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79.41%。在患者水平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在血管水平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在血管水平,FFRCT值与FFR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4,95%CI:0.458~0.775)。结论以FFR值作为参考标准,应用国产化无创FFRCT技术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与报告书写专家共识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怡宁 吕滨 曹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已成为临床筛查冠状动脉疾病安全、可靠的首选技术之一。随着技术发展,后64排高端CT设备近年已有大量装机,但在扫描适应证、扫描方式及对比剂使用等方面仍存在...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已成为临床筛查冠状动脉疾病安全、可靠的首选技术之一。随着技术发展,后64排高端CT设备近年已有大量装机,但在扫描适应证、扫描方式及对比剂使用等方面仍存在大量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CCTA扫描与报告书写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制定本共识的目的即是建立可共同遵循的扫描适应证及规范化扫描方案和影像报告等指导原则,以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规范化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适应证 碘对比剂 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
下载PDF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彪 陈兴灿 +2 位作者 应小丰 金滨 潘永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117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技术行冠脉CTA扫描,以心率75次/分为界分为高心率组(38例)和低心率组(79例),分别采用标准算法(STD)和...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冠脉CTA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117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技术行冠脉CTA扫描,以心率75次/分为界分为高心率组(38例)和低心率组(79例),分别采用标准算法(STD)和SSF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所获图像由本科诊断医师进行分析,以LiKert 5分制评分标准对冠脉整体质量进行评分,要求3分以下者需重新进行检查。结果:117例患者的STD图像的平均得分(4.18)显著低于SSF重建图像(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率组中STD图像的平均得分(3.43)显著低于SSF重建图像(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心率组STD图像的平均得分(4.56)与SSF重建图像(4.6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能有效提高冠脉CTA的图像质量,尤其是对心率较快的患者,可提高对高心率患者冠脉成像的可判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 心率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A的FFRCT与斑块特征对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3
9
作者 孙欣杰 徐怡 +4 位作者 朱晓梅 葛颖倩 祝因苏 薛秋苍 施海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成像(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_(CT))与斑块特征对冠心病(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88例CAD患者冠脉CTA资料,测量其FFR_(CT)和斑块特征,并随访CAD患者36个月内M... 目的:分析基于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成像(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_(CT))与斑块特征对冠心病(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88例CAD患者冠脉CTA资料,测量其FFR_(CT)和斑块特征,并随访CAD患者3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比较MACE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冠脉解剖狭窄程度、FFR_(CT)和斑块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方法确定MACE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价这些参数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阳性组(17例共计17处责任病变)与阴性组(71例共计80支非责任血管)相比,FFR_(CT)、管腔直径狭窄率、斑块最小管腔面积、斑块总体积、血管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长度、斑块负荷及低密度斑块出现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FR_(CT)≤0.8、管腔直径狭窄率>60.5%、斑块负荷>0.67、斑块长度>19.4mm及低密度斑块出现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中,上述独立预测因子联合后对MACE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冠脉解剖狭窄程度(管腔直径狭窄率>60.5%)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最低(AUC为0.664)。结论:基于冠脉CTA的解剖狭窄程度与FFR_(CT)、斑块特征(斑块长度、斑块负荷和低密度斑块)联合后,组合指标对CA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优于冠脉解剖狭窄程度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血管斑块 特征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预测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10
作者 袁巍 徐秋贞 +2 位作者 王孝磊 赵振 姜亦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同时行CT平扫、CTP检查及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 目的探讨256层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同时行CT平扫、CTP检查及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显示58例可见早期低密度病灶,其余62例均未见明显异常;经CTP检查显示59例患者可见缺血半暗带,且比较梗死区与对侧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CBF、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CBV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与梗死区CBF、CBV、M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A检查显示本组120例患者中112例可见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现象。结论联合应用CTP与CTA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CTA图像后处理的可行性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晓浩 刘军波 范丽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4-999,共6页
目的:通过与人工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6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与人工法图像后处理进行比较,评... 目的:通过与人工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6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通过与人工法图像后处理进行比较,评价AI法后处理的工作效率、VR图像质量评分、冠脉血管节段(分为18段)显示率、标示符合率以及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AI后处理的平均完成时间为(333.64±19.32)s,较人工方法[(642.62±90.90)s]缩短了约309s,平均时间增益率为48.13%;AI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20%(104/107),人工方法为99.07%(106/107),两种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R图像上冠脉血管节段的显示情况方面,AI组的总体显示率为99.88%(1605/1607),与人工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中标示冠脉各节段名称的符合率为96.88%(1555/1605),其中有6支冠脉节段的标示命名符合率与人工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第二对角支(D2)、第一钝缘支(OM1)、左回旋支(LCX)中远段、第二钝缘支(OM2)、右室后支(R-PLB)和中间支(RI);AI组中对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近中段轻度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与人工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左冠脉前降支(LAD)近中段血管无明显狭窄和轻度狭窄的诊断结果与人工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其余冠脉分支近中段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行冠状动脉CTA图像后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并能辅助影像医师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联合CT脑灌注成像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12
作者 马荣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7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30例,入院后均行颅脑CT扫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重建处理获得的图像,测量病灶区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30例,入院后均行颅脑CT扫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重建处理获得的图像,测量病灶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并测量患者对侧未梗死、脑血管狭窄部位。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区域CBF、CBV均低于病灶周围区域与健侧对照区域(P均〈0.05);病灶周围区域CBF高于健侧对照区域(P〈0.05);病灶周围区域CBV低于健侧对照区域(P〈0.05);病灶区域平均通过时间少于病灶周围区域(P〈0.05),长于健侧对照区域(P〈0.05);病灶周围区域平均通过时间长于健侧对照区域(P〈0.05);30例患者经颅脑CTA检查共查出43个狭窄部位,58.14%的狭窄部位为中度狭窄,27.19%为轻度狭窄;3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中,CTP灌注异常区域与狭窄动脉供血26例符合,4例存在偏差,符合率为86.67%,具有良好的一致率。结论CTA联合CTP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中效果理想,可早期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CT脑灌注成像 老年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 诊断效果
原文传递
超声及CTA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细化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13
作者 俞卫东 杜国庆 +3 位作者 田家玮 姜双全 邸郅欣 王旭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两者联合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细化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和CTA检查,并依据Stanford细化分型做出诊断,该分... 目的探讨超声、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两者联合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细化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和CTA检查,并依据Stanford细化分型做出诊断,该分型包括A1、A2、A3型和B1、B2、B3型,其中每个亚型又包括S和C两个亚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超声、CTA及两者联合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细化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①术前超声、CTA及两者联合对夹层细化分型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5%、91.3%、100%;特异性分别为34.5%、0%、34.5%;准确性分别为72.7%、82.0%、93.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7%、89.0%、93.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5.6%、0%、100%;②超声对A1S、A2S、A3S诊断准确率为100%,而对B3C容易漏诊;CTA对A1S、A1C以及所有B亚型诊断准确率为100%,而对A2S、A2C容易误诊;两者结合能明显提高细化分型诊断的准确率。结论超声及CTA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细化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能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分型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晓庆 王欣 +8 位作者 韩亚龙 季刚 陈宗华 张嘉 朱剑萍 段建兴 何永静 杨晓敏 刘文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7例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患者。术前行头部CTA,测量面动静脉或颞浅动静脉直径并在...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7例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患者。术前行头部CTA,测量面动静脉或颞浅动静脉直径并在体表相应位置进行标记;另行下肢供瓣区CTA,寻找与头部受区血管直径较吻合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并在体表相应位置进行标记。常规扩创后行颅骨钻孔,扩创后创面面积为12 cm×8 cm~20 cm×12 cm,颅骨外露面积为8 cm×6 cm~15 cm×10 cm,据此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3 cm×9 cm~21 cm×13 cm带5~10 cm长血管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根据血管蒂长度切取面积为5 cm×2 cm~10 cm×3 cm皮瓣下阔筋膜,平铺于裸露颅骨上后转移皮瓣。缝合皮瓣前行皮瓣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与受区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供瓣区移植对侧大腿或腹部中厚皮封闭。结果6例患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与颞浅动静脉吻合,1例与面动静脉吻合。术后皮瓣均成活,未见血管危象,术后创面愈合良好。1例患者失访。6例患者随访6~10个月,患者头部术区秃发,外形可,未见头痛、癫痫发作等精神症状;供瓣区外形恢复正常,下肢肌力均为Ⅴ级,下肢感觉、活动均正常。结论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加阔筋膜移植可有效修复伴颅骨坏死外露头部电烧伤创面,其中阔筋膜可保护皮瓣血管蒂以利于皮瓣成活,术前行头部和下肢CTA能够为术中供受区的血管探查提供参考以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坏死 头皮缺损 颅骨外露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与DSA诊断肺隔离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梁欣 李卉 +2 位作者 张国滨 李明华 赵俊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6-820,共5页
目的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 目的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肺隔离症在CT平扫显示为囊性(5例)、实性(25例)或囊实性病灶(13例),病灶从1.5 cm至12 cm不等。CTA诊断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DSA和(或)手术显示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从患者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7.7%,敏感度为97.3%的,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8.0%,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患者、血管两方面比较,CTA与DSA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以替代DSA用于术前诊断肺隔离症。CTA不仅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而且可以提供异常肺实质、气管及周围肺气肿等具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的多层CT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惠民 于红 +1 位作者 肖湘生 刘士远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利用多层CT血管造影(MDCTA)技术探讨原发性肺癌相关血管的影像特征,以期帮助定性诊断。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47例连续就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16层CT,1mm层厚,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0~4.0mL/s,血管期(延迟时间18~25s)采... 目的:利用多层CT血管造影(MDCTA)技术探讨原发性肺癌相关血管的影像特征,以期帮助定性诊断。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47例连续就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16层CT,1mm层厚,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0~4.0mL/s,血管期(延迟时间18~25s)采集。回顾性阅读CT横断面和后处理血管图像,分析癌灶内瘤血管和肺血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136例(92.5%)患者的MDCTA清晰显示了支气管动脉(BA),其中62例(42.2%)显示BA进入肿瘤内形成瘤血管,表现为蚓状、斑点状、网状及血湖状染色,瘤前血管增粗、扭曲,但形态正常。68例(46.3%)显示肺动脉(PA)形态明显异常,表现为残根或截断征、侵蚀狭窄等。结论:原发性肺癌的瘤血管在MDCTA上表现为具有高特异性的异常结构血管,而瘤前血管仅表现为增粗、扭曲,没有特异性;PA受侵高度提示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洪生 赵佩林 +4 位作者 王长卿 杨昭伟 吕国士 李庆春 李政明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A、3D-DSA和手术资料,以手术为标准判定CTA和3D-DSA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共发...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A、3D-DSA和手术资料,以手术为标准判定CTA和3D-DSA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共发现44个动脉瘤,其中35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mm,最大直径27mm。3D-DSA检出动脉瘤44个,与手术结果一致。3D-DSA能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瘤颈宽度、瘤顶指向,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64排螺旋CTA检出动脉瘤43个,漏诊1个,假阳性1个,64排螺旋CTA所显示的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与手术治疗所见一致,对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和97.4%。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绝大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直接依据64排螺旋CTA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在指导动脉瘤治疗方面可对3D-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与CTA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的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堂娟 吕洋 +2 位作者 陈娟 刘畅 季学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2期55-57,10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及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确诊的51例主动脉夹层病例,术前均做过超声心动图及CTA检查的病例进行分析,评价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本组51例...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及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确诊的51例主动脉夹层病例,术前均做过超声心动图及CTA检查的病例进行分析,评价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本组51例患者中,De BakeyⅠ型的病例有14例,De BakeyⅡ型的病例有4例,De BakeyⅢ型的病例有33例。超声心动图对所有病例的检出率是90.2%(46/51),而CTA对所有病例的检出率是96.1%(49/5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漏诊的5例病例中,1例是De BakeyⅠ型,4例是De BakeyⅢ型;CTA漏诊的2例病例均是De BakeyⅡ型的。结论心脏超声及CTA检查作为两个独立的检查手段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将两者联合使用必将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低电压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头颈部CTA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黄涛 马隆佰 +3 位作者 毛一朴 刘梅 扶昭 陆虹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 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对比剂总量60 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B组管电压80 kV,管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 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对比剂总量60 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B组管电压80 kV,管电流使用系统根据定位像推荐的mAs,对比剂总量=体重×0.6 mL/kg,采用idose4 level3迭代算法重建。对比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图像均满足诊断,A组:5分12例,4分14例,3分4例;B组:5分10例,4分17例,3分3例。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主动脉弓[(589.32±72.66)HU vs(408.67±45.67)HU]、左右颈总动脉[左侧(630.14±90.43)HU vs(481.38±63.67)HU,右侧(634.75±94.78)HU vs(468.99±58.55)HU]、左右大脑中动脉[左侧(486.46±72.38)HU vs(356.29±48.59)HU,右侧(477.50±81.35)HU vs(357.71±48.28)HU]CT值高于A组,上腔静脉CT值低于A组[(161.30±69.05)HU vs(222.23±120.0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层面A、B两组信噪比(SNR)17.49±3.64、17.65±3.97,对比噪声比(CNR)14.46±3.24、15.48±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颈总动脉分叉层面B组SNR(53.29±10.68 vs 44.70±10.21)和CNR(47.34±9.84 vs 38.49±9.29)高于A组(P<0.05);左大脑中动脉起始层面B组SNR(7.07±1.56 vs 4.63±0.82)和CNR(5.85±1.35 vs 3.61±0.77)高于A组(P<0.05)。A、B两组有效剂量(2.71±0.15)、(0.97±0.31)mSv,B组较A组降低64.21%;对比剂用量(60.00±0.00)、(36.27±5.08)mL,B组较A组降低39.5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80 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行头颈部CTA,不仅可以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而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肝动脉解剖变异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卢川 刘作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造影(CTA)进一步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发生率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因肝脏疾病而行DS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动脉的DSA,以及其中的32例肝动脉解剖变异的CTA表现。观察肝动脉的起源、走... 目的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造影(CTA)进一步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发生率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因肝脏疾病而行DS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动脉的DSA,以及其中的32例肝动脉解剖变异的CTA表现。观察肝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情况,并分别统计其变异类型和发生率。结果1000例肝动脉造影中,正常型727例,占72.7%;肝动脉变异273例,占27.3%。273例肝动脉变异中属于Michels分型的148例,占14.8%。Michels分型未包括在内者为125例,占12.5%。其中肝总动脉分叉变异54例,占5.4%,肝动脉起源变异214例,占21.4%,肝总动脉分叉+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占0.5%。以上变异合并多种变异共存21例,占2.1%。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除DSA外,CTA亦可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肝胆外科和影像科医师了解肝动脉解剖变异对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高诊断准确性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解剖 变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CT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