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8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即无创组、序贯组、综合治...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8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即无创组、序贯组、综合治疗组,各30例。3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和综合治疗。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 h、2 d、12 d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克里斯(CRIS)评分、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白细胞计数(WBC)。治疗后记录3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出现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30 d日间自主呼吸状态下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容积(FVC),比较患者肺通气功能〔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EV_1/FVC〕。结果序贯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 d和治疗后12 d RR、HR、PaCO_2、WBC低于无创组,序贯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 d PaO_2高于无创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12 d PaO_2高于无创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 d和治疗后12 d RR、PaCO_2、WBC低于序贯组,PaO_2高于序贯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 d HR低于序贯组(P<0.05)。3组治疗后2 d和治疗后12 d APACHEⅡ评分、CRIS评分、RR、HR、PaCO_2、WBC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aO_2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序贯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4 h WBC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3组治疗后2 d和治疗后12 d APACHEⅡ评分、CRIS评分、PaCO_2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4 h,PaO_2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后4 h,3组治疗后12 d RR、HR、WBC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4 h,序贯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 d HR、WBC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4 h(P<0.05)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腹股沟疝是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惟一可靠方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尤其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Totally Extra-preperioneal Prosthetic,TEP)疝修补术,已经成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金标准"。然而,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心血管基础疾病较多,全麻风险大,TEP术式疗效是否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拟探讨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排除两种修补术明确的禁忌症患者,对研究入组的92例≥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TEP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分组,术后分别统计:(1)围手术期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疼痛等级、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2)远期随访指标(术后2年内的慢性疼痛和复发情况)。综合评估腹腔镜下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的综合疗效。结果:TEP术相比于无张力疝术只显示出在平均减少20 m L出血量及缓解术后24小时1个AVS疼痛数量级的优势(P<0.01);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96小时疼痛指数、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慢性疼痛指数及远期疗效等主要评价指标中均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P>0.05);但却大大增加了手术费用(P<0.01)。结论:针对≥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尤其是基础疾病多,对医疗费用敏感的人群,开展无张力修补术仍不失为目前最佳选择。
文摘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8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即无创组、序贯组、综合治疗组,各30例。3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和综合治疗。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 h、2 d、12 d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克里斯(CRIS)评分、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白细胞计数(WBC)。治疗后记录3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出现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30 d日间自主呼吸状态下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容积(FVC),比较患者肺通气功能〔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EV_1/FVC〕。结果序贯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 d和治疗后12 d RR、HR、PaCO_2、WBC低于无创组,序贯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 d PaO_2高于无创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12 d PaO_2高于无创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 d和治疗后12 d RR、PaCO_2、WBC低于序贯组,PaO_2高于序贯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 d HR低于序贯组(P<0.05)。3组治疗后2 d和治疗后12 d APACHEⅡ评分、CRIS评分、RR、HR、PaCO_2、WBC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aO_2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序贯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4 h WBC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3组治疗后2 d和治疗后12 d APACHEⅡ评分、CRIS评分、PaCO_2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4 h,PaO_2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后4 h,3组治疗后12 d RR、HR、WBC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4 h,序贯组、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 d HR、WBC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后4 h(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