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大黄散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MMP-10及IL-33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文军 荣晓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大黄散(CRP)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MMP-10及IL-33的影响,探讨复方大黄散治疗RA的潜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扶他林组、甲氨蝶呤组、复方大黄散组、联合组(复方大黄散+甲氨蝶呤...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大黄散(CRP)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MMP-10及IL-33的影响,探讨复方大黄散治疗RA的潜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扶他林组、甲氨蝶呤组、复方大黄散组、联合组(复方大黄散+甲氨蝶呤组),除正常组外,以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RA模型,造模第8天后,各治疗组分别给药。用跖围法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治疗6周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右踝关节滑膜病理学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软骨中MMP-10及IL-33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软骨中IL-33、MMP-10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右后足关节红肿明显,伴活动量减少及跛行,软骨中MMP-10及IL-3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各用药组足跖肿胀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复方大黄散组与扶他林组、甲氨蝶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大鼠较其它组减轻最明显(P<0.05)。治疗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软骨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含量MMP-10、IL-3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光镜下观察各用药组大鼠关节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管翳生成减少,关节腔间隙增宽,关节软骨破坏减轻。结论复方大黄散外敷能明显减轻RA大鼠关节肿胀,作用与扶他林、甲氨蝶呤相当,联合甲氨蝶呤疗效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MP-10、IL-33等细胞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金属蛋白酶 白介素-33 复方大黄散
下载PDF
复方大黄散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勇光 荣晓凤 陈文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大黄散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设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扶他林组、复方大黄散组,每组各12只。跖围法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 目的:观察复方大黄散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设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扶他林组、复方大黄散组,每组各12只。跖围法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光镜下观察踝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踝关节TNF-α及IL-10的表达。结果:治疗6周后,与模型组(致炎14 d后跖围=3.50±0.12;血清TNF-α=88.90±3.90,踝关节TNF-α=9.25±0.54;血清IL-10=33.68±1.97,踝关节IL-10=0.25±0.13)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于致炎14 d后足跖肿胀明显减轻(扶他林组=3.32±0.10;复方大黄散组=3.35±0.07;F=491.02;P=0.00);血清及踝关节TNF-α(扶他林组:血清TNF-α=77.32±2.65,踝关节TNF-α=4.83±0.30;复方大黄散组:血清TNF-α=75.90±1.95,踝关节TNF-α=4.83±0.30)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F=1 115.61,P=0.00;踝关节:F=122.39,P=0.00),而IL-10(扶他林组:血清IL-10=47.04±1.58,踝关节IL-10=5.83±0.39;复方大黄散组:血清IL-10=46.06±2.03,踝关节IL-10=5.50±0.36)水平均明显上升(血清:F=1 511.81,P=0.00;踝关节:F=133.94,P=0.00),扶他林组及复方大黄散组两者之间足跖肿胀度、TNF-α及IL-10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足跖肿胀度:F=491.02,P=0.43;血清:TNF-α:F=1 115.61,P=0.21,IL-10:F=1 511.81,P=0.31;踝关节:TNF-α:F=122.39,P=1.00;IL-10:F=133.94,P=0.50);(光镜下)各治疗组大鼠关节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管翳生成减少,关节腔间隙增宽,关节软骨破坏减轻。结论:复方大黄散能明显缓解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作用与扶他林相当,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致炎因子(TNF-α)、上调抗炎因子(IL-10),从而达到消除关节肿胀、缓解关节炎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复方大黄散
下载PDF
复方大黄散对类风湿关节炎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康勤龙 荣晓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9,14,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大黄散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的影响。方法将首诊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10mg/周口服;实验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口服联... 目的观察复方大黄散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的影响。方法将首诊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10mg/周口服;实验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口服联合复方大黄散外敷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DSA28评分,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及RANKL、OPG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DAS28评分及血清CRP、ESR、R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 05),且实验组VAS评分、DAS28评分及血清CRP、ES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RANK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 05),对照组患者RANKL水平和2组患者CCP、OPG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 0. 05)。结论复方大黄散外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控制关节炎症,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并能降低血清RANKL水平,有一定预防骨破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复方大黄散 NF-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下载PDF
复方大黄散对类风湿关节炎PI3K/Akt信号通路及VEGF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砚秋 荣晓凤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5期813-816,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大黄散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60例初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口... 目的观察复方大黄散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60例初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口服,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口服联合复方大黄散外敷治疗,疗程1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关节疼痛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DAS28评分及安全性指标;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CCP)抗体、PI3K、Akt、VEG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评分、DAS28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SR、CRP、R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抗CCP抗体无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前后对照组的ESR、CRP、RF、抗CCP抗体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血清PI3K、Akt水平均有下降,观察组Akt水平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无显著降低(P>0.05)。结论外敷复方大黄散联合甲氨蝶呤能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及VEGF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复方大黄散 血清 PI3K AKT VEGF
下载PDF
复方大黄散联用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RANKL及OPG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勇光 荣晓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2-844,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散联用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RANKL及OPG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TX组、联合组(复方大黄散+MTX),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完全弗氏佐剂诱...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散联用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RANKL及OPG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TX组、联合组(复方大黄散+MTX),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RA模型。各组分别在致炎前、致炎后第1、2、4、6周跖围法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致炎2周及治疗后6周RANKL及OPG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在致炎2周后大鼠足跖肿胀度均开始明显下降(P<0.05);MTX组、联合组血清OPG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而RANKL水平均下降,且OPG与RANKL的比值升高(尤以联合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各用药组大鼠关节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管翳生成减少,关节腔间隙增宽,关节软骨破坏减轻。结论复方大黄散联用甲氨蝶呤能更好地控制RA大鼠炎症,并可协同控制延缓大鼠骨破坏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升高OPG与RANKL的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因子 OPG RANKL 复方大黄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