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红草果与白草果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黄云峰 覃兰芳 +2 位作者 胡琦敏 赖茂祥 屈信成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4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产红草果与白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草果和白草果果实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红草果共分离出56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47...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产红草果与白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草果和白草果果实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红草果共分离出56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47种成分;白草果共分离出43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6种成分,两者共有20个相同的已知组分。结论红草果与白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研究 红草果 白草果 挥发油 气-质联用
下载PDF
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薛红艳 战友 +1 位作者 张劲勇 吴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32,共5页
为了探索有效的城市生活污水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途径,对城市生活污水污泥进行了工业分析,对其中蛋白质、总氮、有机质、总磷含量和pH值进行了测定。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城市生活污水污泥中元素成分和主要元... 为了探索有效的城市生活污水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途径,对城市生活污水污泥进行了工业分析,对其中蛋白质、总氮、有机质、总磷含量和pH值进行了测定。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城市生活污水污泥中元素成分和主要元素的存在形式,对干化污泥的表面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干化污泥发热量为18.007 MJ/kg、灰分为16.75%、挥发分为70.44%;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12.3、9.1 mg/L;干化污泥的蛋白质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4.75%和72.98%,污泥的农用泥质营养学指标为39.12%。XRF分析表明,干化污泥中含有Mn、Ca、Fe、Al、K等金属元素,但无超标的重金属元素;XRD分析说明硅、钾、钙等元素以石英、六方钾霞石、硬石膏等形式存在;SEM扫描证明干化污泥具有片层和类孔结构。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理化性质分析说明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可用于燃烧、气化、提取微生物蛋白、堆肥、制备缓释剂和黏结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污水污泥 理化性质 成分分析
下载PDF
拟草果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覃兰芳 黄云峰 +2 位作者 胡琦敏 赖茂祥 屈信成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11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拟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拟草果果实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3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6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有癸醛(20.96%)、乙酸辛酯(12.... 目的:研究拟草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拟草果果实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3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6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有癸醛(20.96%)、乙酸辛酯(12.67%)、乙酸癸酯(9.95%)、癸酸(5.36%)、癸醇(4.36%)和2-癸烯醛(4.32%)。结论:首次从拟草果果实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36种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研究 拟草果 挥发油 气-质联用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带油包裹体成分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珍珍 董甜甜 曹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79-3286,共8页
油包裹体成分在油源对比和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常规荧光光谱、定量荧光技术和在线压碎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对东营凹陷北带沙三段和沙四段砂岩储层样品中的油包裹体成分进行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结... 油包裹体成分在油源对比和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常规荧光光谱、定量荧光技术和在线压碎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对东营凹陷北带沙三段和沙四段砂岩储层样品中的油包裹体成分进行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包裹体荧光颜色从黄色-黄白色-白色-蓝白色到蓝色呈现连续变化特征,主波长范围在445nm至550nm之间,指示了东营凹陷北带捕获的包裹体中油的成熟度从低到高呈连续变化。观察到的发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荧光光谱主波长均小于500nm,黄色荧光的油包裹体荧光光谱主波长大于500nm。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主波长和Q值反映发蓝白色和黄色荧光的油包裹体中饱和烃、芳烃、非烃含量和API明显不同,发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中的烃类具有密度相对较小、成熟度较高的特征。定量荧光和群体包裹体成分结果也表明由于发蓝白色和黄色荧光的油包裹体成分不同导致QGF光谱以及TSF参数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发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甲烷含量偏高,而发黄色荧光的油包裹体C7-C9含量相对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北带 油包裹体 荧光光谱 定量荧光 成分分析
下载PDF
石香薷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蒋红梅 卢向阳 +3 位作者 方俊 徐向丽 易克 葛冰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35-1139,共5页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对比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上的差异。方法:有机溶剂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成分分析采用GC-MS。结果:有机溶剂法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对比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上的差异。方法:有机溶剂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成分分析采用GC-MS。结果:有机溶剂法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总时间210 m in,溶剂与原料的投放总比例8∶1(m l∶g),提取温度65℃,提取率可达1.83%。超临界CO2法萃取石香薷挥发油,萃取率为3.4%。GC-M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法萃取的石香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葎草烯等,其中百里香酚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6.25%,其次是香荆芥酚为19.21%;有机溶剂提取的挥发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分别为58.33%和22.54%。结论:有机溶剂提取与超临界提取各具优点,有机溶剂法提取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含量高于超临界提取法,超临界法提取成分则多于有机溶剂提取法,本实验采用的超临界提取条件下有10种化合物首次在石香薷挥发油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香薷 挥发油 提取工艺 成分分析
下载PDF
煤粉颗粒粒度对煤质分析特性与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0
6
作者 姜秀民 李巨斌 邱健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43-647,共5页
采用Malvern 公司的马尔文粒度仪测量煤粉颗粒的平均粒度和粒度分布、及Leco 公司的MAC- 500 型工业分析仪测量煤粉的工业分析成分, 对合山劣质烟煤、晋城贫煤的各4 种不同粒径的细化和超细化煤样进行了试验研究,... 采用Malvern 公司的马尔文粒度仪测量煤粉颗粒的平均粒度和粒度分布、及Leco 公司的MAC- 500 型工业分析仪测量煤粉的工业分析成分, 对合山劣质烟煤、晋城贫煤的各4 种不同粒径的细化和超细化煤样进行了试验研究, 应用库仑滴定法测定了煤粉颗粒粒度对煤质全硫元素分析的影响. 结果表明, 煤粉颗粒粒度对煤质分析特性有很大的影响, 并进一步影响煤粉的热解、着火、燃烧等特性. 煤粉颗粒粒度是进行煤质分析与燃烧系统设计的重要物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粒度 煤质分析特性 煤粉 燃烧特性
下载PDF
超细煤粉粒度对煤质分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忠 阎维平 +1 位作者 高正阳 赵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65,共3页
对不同粒度的超细煤粉进行了粒度粉细和煤质分析测定,研究了超细煤粉的煤质分析特性随粒度的变化规律。对超细煤粉的工业分析表明,水分含量基本不随煤粉粒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煤粉颗粒粒度的减小,灰分含量增大,挥发分含量减小。对超细... 对不同粒度的超细煤粉进行了粒度粉细和煤质分析测定,研究了超细煤粉的煤质分析特性随粒度的变化规律。对超细煤粉的工业分析表明,水分含量基本不随煤粉粒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煤粉颗粒粒度的减小,灰分含量增大,挥发分含量减小。对超细煤粉的元素分析表明,由于煤粉偏析,随着煤粉颗粒粒度的减小,C,H 和 N 含量降低,O 和 S 含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设计 超细煤粉粒度 煤质 元素分析 《煤工业分析方法》
下载PDF
超高压压缩机填料盘材质分析及性能测试
8
作者 倪继军 《广东化工》 CAS 2003年第2期33-37,32,共6页
本文主要对超高压压缩机填料盘的材料化学和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分析
关键词 超高压 压缩机 填料盘 材质分析 性能测试 材料化学 机械性能
下载PDF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Iron Matrix Composites with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 by EPC-V Process 被引量:5
9
作者 Xu Daqing Luo Jirong Huang Naiyu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9-32,共4页
In this paper the Expendable Pattern Casting with dry sand Vacuum(EPC-V) process is used to manufacture iron matrix composites with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Micro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s layers were analyzed.The ... In this paper the Expendable Pattern Casting with dry sand Vacuum(EPC-V) process is used to manufacture iron matrix composites with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Micro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s layers were analyzed.The abrasiv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s layers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high chromium cast ir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ron matrix composites with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 have high hardness.The abrasive wear resistance of composites with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 chromium cast iron.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rix materials have been improved remark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xpendable Pattern Casting with dry sand Vacuum (EPC V) PROCESS is used to manufacture iron matrix compositES with TUNGSTEN CARBIDE particl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S layers were analyzed. The ABRASIVE we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