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力敏感裂缝性双区复合气藏压力动态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宁正福 廖新维 +1 位作者 高旺来 眭明庆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36,共3页
为了研究应力敏感性对井底压力不稳态特征的影响 ,应用渗透率模量的概念 ,建立了存在应力敏感的裂缝性双区复合气藏不稳定试井模型 ,该模型是非线性很强的方程组 ,通过线性化变换对该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得到其 0阶解析解 .研究结果表明 ... 为了研究应力敏感性对井底压力不稳态特征的影响 ,应用渗透率模量的概念 ,建立了存在应力敏感的裂缝性双区复合气藏不稳定试井模型 ,该模型是非线性很强的方程组 ,通过线性化变换对该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得到其 0阶解析解 .研究结果表明 :开始时 ,拟压力及其导数特征为一直线 ,随着无因次渗透率模量的增加 ,拟压力及其导数曲线往上翘起 ,无因次渗透率模量越大 ,上翘越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高压 应力敏感 裂缝性 双区复合气藏 压力动态 渗透率模量 线性变换
下载PDF
非均质复合气藏试井模型及压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冷 何顺利 +2 位作者 顾岱鸿 李杰 周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3,80,共4页
针对苏里格气藏非均质性严重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既考虑表皮效应、井筒存储效应的影响,又考虑气藏地层特性及地层厚度变化的适合其气藏特征的三区不等厚横向非均质复合气藏试井解释模型,求出了无限大和封闭边界两种典型外边界条件下的气... 针对苏里格气藏非均质性严重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既考虑表皮效应、井筒存储效应的影响,又考虑气藏地层特性及地层厚度变化的适合其气藏特征的三区不等厚横向非均质复合气藏试井解释模型,求出了无限大和封闭边界两种典型外边界条件下的气藏拟压力解,并绘制了井底压降典型曲线,就各参数对典型曲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此模型对气井实际试井资料进行了解释,解释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复合气藏 试井模型 压力特征
下载PDF
压裂改造复合页岩气藏不稳定压力与产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姜瑞忠 滕文超 徐建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2-47,共6页
为了给页岩气现场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考虑页岩气扩散、黏性流、解吸等多种传质机理,建立了复合页岩气藏的综合流动数学模型。基质中考虑浓度差引起的非稳态流动,内外区裂缝中考虑达西流动,水力压裂主裂缝考虑为无限导流;引入了新的无因次... 为了给页岩气现场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考虑页岩气扩散、黏性流、解吸等多种传质机理,建立了复合页岩气藏的综合流动数学模型。基质中考虑浓度差引起的非稳态流动,内外区裂缝中考虑达西流动,水力压裂主裂缝考虑为无限导流;引入了新的无因次量,在椭圆坐标系下综合运用拉氏变换、Mathieu函数、Stehfest数值反演等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解析求解;分析了定产量条件下不稳定压力和定井底压力条件下产量的变化特征,基于不稳定压力曲线将页岩气流动划分为7个流动阶段,即井筒储集阶段、过渡流阶段、早期线性流阶段、基质向裂缝窜流阶段、早期径向流动阶段、第一径向流与第二径向流的过渡阶段、第二径向流动阶段,为复合页岩气藏生产动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改造区域半径和渗透率可以提高页岩气产量;扩散系数越大、兰格缪尔体积和兰格缪尔压力越大,页岩气产量越大,气藏初始压力高对页岩气的开发具有积极的影响。结论认为,所建立的综合流动数学模型丰富了页岩气多级压裂水平井开发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复合气藏 压力 产量 压裂(岩石) 扩散 解吸 敏感性
下载PDF
多区不等厚横向非均质复合气藏试井分析模型及压力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付维署 何顺利 +1 位作者 冉盈志 张广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针对长庆苏里格低渗气藏岩性发育不均匀、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表皮效应、井筒存储效应、气藏地层特性及地层厚度变化的多区不等厚横向非均质复合气藏试井解释模型,通过拉氏变换得出了无限大和封闭边界两种典型外边界条件下... 针对长庆苏里格低渗气藏岩性发育不均匀、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考虑表皮效应、井筒存储效应、气藏地层特性及地层厚度变化的多区不等厚横向非均质复合气藏试井解释模型,通过拉氏变换得出了无限大和封闭边界两种典型外边界条件下的气藏拟压力数值解,绘制了井底压降典型曲线,并对其压力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该模型对苏里格气藏实际试井资料进行了解释,解释结果与实际生产动态情况较吻合。表明该模型对研究低渗透气藏储层特性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厚 非均质 复合气藏 不稳定试井 模型 压力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复合气藏不稳定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黄雨 李晓平 +2 位作者 谭晓华 张芨强 杨国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5-243,共9页
低渗透气藏的渗流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导致其渗流机理比常规气藏更加复杂。其次,在低渗透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酸化、压裂或气藏本身的特点,会使得气藏近井区和远井区的岩石及流体性质存在差异,形成复合气藏。因此,建立了考虑启动压... 低渗透气藏的渗流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导致其渗流机理比常规气藏更加复杂。其次,在低渗透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酸化、压裂或气藏本身的特点,会使得气藏近井区和远井区的岩石及流体性质存在差异,形成复合气藏。因此,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复合气藏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使用Laplace变换、正交变换等方法获得了该模型的无量纲解析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水平段长度、内外区流度比和内区半径对复合气藏水平井不稳定压力动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复合气藏水平井的压力动态曲线可划分为纯井储阶段、井储后的过渡阶段、早期垂向径向流阶段、中期线性流阶段、内区拟径向流阶段、内外区拟径向流过渡阶段和外区拟径向流阶段。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压力动态曲线后期上翘幅度越大;水平段长度越大,压力动态曲线位置越低;内外区流度比越大,压力动态曲线位置越高;内区半径越大,内区拟径向流阶段持续时间越长。研究结果丰富了低渗透复合气藏不稳定渗流的相关理论,为更好地认识气藏渗流规律和气藏的科学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复合气藏 压力动态 不稳定渗流 水平井
下载PDF
三重介质压裂气藏椭圆流非稳态产能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姜瑞忠 张福蕾 +3 位作者 郜益华 崔永正 沈泽阳 原建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0-378,共9页
天然气藏经水力压裂后产生藏改造体积(SRV),SRV内的气藏性质与原始储层存在很大的差异,水力压裂每一阶段的SRV可简化为水力裂缝附近的一个椭圆形区域。由于三重介质气藏为各向异性储层,与经典的径向流模型相比,椭圆流模型对于三重介质... 天然气藏经水力压裂后产生藏改造体积(SRV),SRV内的气藏性质与原始储层存在很大的差异,水力压裂每一阶段的SRV可简化为水力裂缝附近的一个椭圆形区域。由于三重介质气藏为各向异性储层,与经典的径向流模型相比,椭圆流模型对于三重介质气藏的优化开发至关重要。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压裂井复合椭圆流模型来分析考虑SRV的三重介质气藏产能变化,模型内外椭圆区均为三重介质,高流动能力的内区用来表征SRV,基质和裂缝间的窜流视为非稳态。使用Mathieu函数、拉普拉斯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等求解数学模型,之后绘制无因次典型曲线,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典型曲线的特征显示模型存在13个流动阶段,将基质与裂缝间非稳态与拟稳态窜流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井筒半径、SRV半径、流度比和储容比等相关敏感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流 三重介质 复合气藏 非稳态产能 储层改造体积 压裂井
原文传递
考虑水平井穿透复合气藏内区的不稳定产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姜瑞忠 郜益华 +3 位作者 孙召勃 滕文超 乔欣 李渊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3-1780,共8页
在气藏的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酸化、地层污染或气藏本身的地质特点,会形成水平方向上物性不同的复合气藏。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考虑穿透复合气藏内区的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稳定产能分析。采用拉普拉斯变换、Muska... 在气藏的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酸化、地层污染或气藏本身的地质特点,会形成水平方向上物性不同的复合气藏。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考虑穿透复合气藏内区的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稳定产能分析。采用拉普拉斯变换、Muskat方法、点源函数叠加和杜哈美原理求解模型,得到了复合气藏水平井在拉式空间下的不稳定拟压力解。由不稳定拟压力解和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得到了真实空间下水平气井的不稳定产量解。并绘制了不同条件下的无因次产能曲线,分析了水平井穿透内区后无因次内区半径、表皮系数、内外区流度比、外区与内区储容比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气藏 水平井 穿透内区 不稳定产能分析 无因次产能曲线
原文传递
基于边界元理论的气藏不稳定渗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波 陆正元 赵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6,共9页
川西北双鱼石区块栖霞组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气藏断裂发育、边界不规则,气井不稳定渗流模型研究难度较大。基于渗流理论基本原理,建立了在构造影响条件下,复合气藏直井考虑任意边界的不稳定渗流物理与数学模型,采用点... 川西北双鱼石区块栖霞组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气藏断裂发育、边界不规则,气井不稳定渗流模型研究难度较大。基于渗流理论基本原理,建立了在构造影响条件下,复合气藏直井考虑任意边界的不稳定渗流物理与数学模型,采用点源函数等方法求解了复合气藏直井边界元基本解,利用边界元理论建立了任意外边界复合气藏直井压力响应数学模型。通过边界离散与叠加原理思想,结合计算机编程技术,求取了不同参数影响下的气井无因次拟压力及其导数值,并绘制了相应的压力响应图版,划分了气井流动阶段并进行了影响参数分析。结合气藏试采井双鱼001-1井的实际情况及压力恢复动态监测资料,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现场实例运用,为后续类似复杂气藏的试井解释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 任意外边界 复合气藏 不稳定渗流
下载PDF
稳定和非稳定试井在径向复合气藏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朱黎鹞 袁大伟 董家辛 《油气井测试》 2012年第2期11-12,16,共3页
稳定法试井中二项式产能方程广泛用于描述均质气藏气井产能,实际储层往往表现为非均质性。对于径向复合气藏,近井和远井地带(内区和外区)储层物性不同,利用稳定试井得到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及无阻流量存在一定偏颇。在建立径向复合气藏二... 稳定法试井中二项式产能方程广泛用于描述均质气藏气井产能,实际储层往往表现为非均质性。对于径向复合气藏,近井和远井地带(内区和外区)储层物性不同,利用稳定试井得到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及无阻流量存在一定偏颇。在建立径向复合气藏二项式产能方程的基础上,利用非稳定试井中的压力恢复资料解释得到内、外区的物性数据,求得气井二项式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值。应用表明该方法实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和非稳定试井 径向复合 气藏 产能
下载PDF
一种新的构造缝洞体系--褶溶体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建华 李阳 +14 位作者 袁向春 毛毳 牛永斌 魏荷花 高剑波 倪良田 孙宁亮 薛纯琦 窦松林 刘瑀鑫 任凯旋 圣朋朋 王宇航 张继震 牟冠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1014,共14页
缝洞体系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对象。以往的研究发现断溶体是一种重要的构造缝洞体系。最近我们在研究碳酸盐岩构造缝洞体系时发现了一个新的构造缝洞体系:褶溶体。褶溶体是一种褶皱作用控制下的溶洞裂缝体系。根据褶皱部位... 缝洞体系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对象。以往的研究发现断溶体是一种重要的构造缝洞体系。最近我们在研究碳酸盐岩构造缝洞体系时发现了一个新的构造缝洞体系:褶溶体。褶溶体是一种褶皱作用控制下的溶洞裂缝体系。根据褶皱部位可以分为3种褶溶体:1)背斜褶溶体;2)向斜褶溶体;3)翼部褶溶体。背向斜褶溶体与褶皱过程中的虚脱和轴面节理有关;翼部褶溶体与层间滑动和翼部褶断有关。以背斜褶溶体最为重要,因为最易于富集油气,形成缝洞油气藏。褶溶体的形成与岩性、岩层厚度和褶皱的形成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和岩层破裂过程及古气候、古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溶体 油气藏 碳酸盐岩 塔里木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Model with Consideration of Stress Sensitive in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
11
作者 Muwang Wu Hao Li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0年第11期756-767,共12页
Stress sensitivity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single wells in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s. A well test model for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gas reservoi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ess-sensitive ef... Stress sensitivity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single wells in low 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s. A well test model for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gas reservoi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ess-sensitive effect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e well test was designed by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normal high pressure and reservoir stress sensitivity was analyzed. Theoret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stress sensitivity will cause permeability damage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pressure drop test curve shows tha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have gradually deteriorated. The pressure recovery test curve shows tha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are getting better. Field practice shows that stress sensitivity i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in the formation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micro-cracks in the formation. Stress-sensitive reservoirs are generally unbalanced and compacted due to overpressure, for fluid expansion/conduction overpressure in Ledong Area. For these reservoirs, there is almost no stress sensitiv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design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of stress-sensitive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ong Area Stress Sensitivity composite gas reservoir Well Test Model UNDERCOMPACTION Fluid Expansion/Conduction
下载PDF
Pressure transient analysis of a finite-conductivity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in linear composite gas reservoirs 被引量:1
12
作者 REN Jun-jie GAO Yang-yang +2 位作者 ZHENG Qiao GUO Ping WANG De-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80-796,共17页
Faulted gas reservoirs are very common in reality,where some linear leaky faults divide the gas reservoir into several reservoir regions with distinct physical properties.This kind of gas reservoirs is also known as l... Faulted gas reservoirs are very common in reality,where some linear leaky faults divide the gas reservoir into several reservoir regions with distinct physical properties.This kind of gas reservoirs is also known as linear composite(LC)gas reservoirs.Although some analytical/semi-analytical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pressure behaviors of producing wells in LC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linear composite ideas,almost all of them focus on vertical wells and studies on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are rare.After the pressure wave arrives at the leaky fault,pressure behaviors of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leaky faults.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leaky faults on pressure behaviors of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is critical to the development design.Therefore,a semi-analytical model of finite-conductivity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FCMFH)wells in LC gas reservoir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Laplace-spac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and fracture discrete method.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commercial numerical simulator.Type curves are obtained to study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dentify flow regimes.The effects of some parameters on type curves are discussed.The proposed model will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developing analytical/semi-analytical models for other complex well types in LC 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nalytical model linear composite gas reservoir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finite-conductivity hydraulic fracture pressure behavior
下载PDF
准噶尔叠合盆地复式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34
13
作者 唐勇 宋永 +6 位作者 何文军 赵龙 杨海波 赵长永 郑孟林 孙帅 费李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48,共17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叠合盆地,近50年来的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是叠合盆地复式油气成藏的一个典型实例。基于准噶尔盆地最新勘探发现和已有研究认识,文章总结了油气成藏规律,分析了重大勘探领域,以此为勘探战略选区...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叠合盆地,近50年来的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是叠合盆地复式油气成藏的一个典型实例。基于准噶尔盆地最新勘探发现和已有研究认识,文章总结了油气成藏规律,分析了重大勘探领域,以此为勘探战略选区提供依据,丰富和发展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结果表明,准噶尔多期盆地类型叠加演化过程中,纵向上形成了"三层楼"成藏组合;横向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隆、坳构造格局相互叠置,多期叠合的改造形式和强度,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结构,决定了油气聚集与分布具有地区差异性。油气富集规律表现为烃源岩对油气分布具有首要控制作用;盖层、断裂、古构造、不整合以及沉积相对油气的分布具有次级控制作用。盆地富烃凹陷斜坡区中深层-深层、南缘冲断带、陆梁隆起石炭系以及中-下二叠统页岩油(气)等领域是未来风险勘探部署有望获得战略突破的现实领域。准噶尔叠合盆地多旋回构造演化的性质,决定了这类盆地勘探的长期性和油气发现的多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带 复式油气成藏 全油气系统 多旋回构造演化 深层油气 页岩油气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华北东部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毓俊 田在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2,共6页
华北东部盆地是典型的多旋回叠加改造型盆地 ,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普遍具有生烃潜力和储盖组合条件。漫长的地质演化和新生代构造断裂活动形成了上第三系至太古界多层系多类型的油气藏 ,在凹陷、凸起的各部... 华北东部盆地是典型的多旋回叠加改造型盆地 ,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普遍具有生烃潜力和储盖组合条件。漫长的地质演化和新生代构造断裂活动形成了上第三系至太古界多层系多类型的油气藏 ,在凹陷、凸起的各部位 ,分布着大型油气聚集带。根据盆地历史演化、勘探程度差异性及油气发现的特点 ,对华北东部盆地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在该地区应着重研究多勘探层系、勘探程度的差异性和地质理论的新进展 ,充分挖掘各探区内各单元的油气资源潜力 ,第三系深层、前第三系、滩海和浅海应是华北东部盆地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部 多旋回叠加盆地 多层系 油气藏 第三系深层 前第三系 滩海 浅海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塔北隆起西部复式油气区原油成因与成藏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斌 崔洁 +2 位作者 顾乔元 朱光有 苏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0,67,共7页
塔北隆起西部地质构造复杂,含油气层系多,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在该区原油物理性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碳同位素综合分析基础上,将该地区原油划分为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其中陆相原油又包含湖相原油和煤系原油两种类... 塔北隆起西部地质构造复杂,含油气层系多,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在该区原油物理性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碳同位素综合分析基础上,将该地区原油划分为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其中陆相原油又包含湖相原油和煤系原油两种类型。与陆相原油相比,海相原油密度大,重排系列含量低,二苯并噻吩含量高,碳同位素轻。海相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于奥陶系内幕岩溶储层中,与哈拉哈塘周缘的原油相近。湖相原油主要分布在白垩系卡普沙良群之下的风化壳中,而煤系原油主要分布于新近系—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中。油源精细对比为油气来源、充注期次、运移方向的判识奠定了基础,是复式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环节,同时还可有效地识别油气输导体系,为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分析提供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 复式油气藏 油气成因 油源对比 油气输导体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次洼中生界古潜山油气成藏过程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谢玉洪 罗小平 +4 位作者 王德英 徐春强 徐云龙 侯明才 陈安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4,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凹陷西次洼油气资源丰富,在浅层新近系、古近系以及深层中生界均有油气被发现,但目前对其油气聚集成藏过程以及与浅层油气藏的配置关系等尚不清楚。为了给渤中凹陷周缘的油气勘探奠定基础,运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凹陷西次洼油气资源丰富,在浅层新近系、古近系以及深层中生界均有油气被发现,但目前对其油气聚集成藏过程以及与浅层油气藏的配置关系等尚不清楚。为了给渤中凹陷周缘的油气勘探奠定基础,运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生烃演化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及均一温度测定等方法和手段,结合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基于区域构造背景,恢复了渤中凹陷西次洼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存着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二段下共计3套烃源岩,周缘凸起带油气储层为中生界火山岩及太古界变质岩、古近系—新近系三角洲—河流相孔隙性砂岩,该洼陷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向斜坡带运移至周缘构造带内聚集成藏,形成了3套油气成藏组合,具有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的特点;②沙三段烃源岩为该洼陷内的主力烃源岩层;③上述3套组合分别经历了4个阶段的油气成藏过程——距今11~1 Ma,纵向上呈现油气优先充注深层中生界及太古界古潜山储层,后依次向上运移充注浅层古近系及新近系储层,该区油气的成藏模式为高温流体多次短期快速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凹陷西次洼 中生代 古潜山 油气复式成藏 油源对比 浅层油气藏 配置关系
下载PDF
大型辫状河席状复合河道岩性圈闭识别描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威 何发岐 +1 位作者 闫相宾 蔡利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致密砂岩气藏以近源、致密、大面积含气、沿主河道分布但非均质性强为特点,受砂体内部物性变化的控制,气水分异不明显,含气边界模糊不清。因此,这种类型气藏的圈闭识别描述并非通常意义上油气藏的单个圈闭识别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致密砂岩气藏以近源、致密、大面积含气、沿主河道分布但非均质性强为特点,受砂体内部物性变化的控制,气水分异不明显,含气边界模糊不清。因此,这种类型气藏的圈闭识别描述并非通常意义上油气藏的单个圈闭识别描述,而必须以有效储集单砂体的空间叠置形成的复合河道砂体的展布预测为主要内容,描述砂体空间结构关系以确定最大储量控制单元"甜点区"。以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一段(盒1)气藏为例,研究大型辫状河席状复合河道岩性圈闭的特征及识别描述方法。以层序格架为约束,地质模式为基础,井—震联合进行沉积相分析,实现辫状河河道砂岩有效储集体及其边界分布的有效预测与刻画;建立了此类圈闭评价六步法识别描述技术流程,能够实现利用相对低分辨率地震资料对辫状河席状复合河道中有效储集体进行有效预测。随着技术系列不断应用与完善,在独贵加汗盒1段岩性圈闭探明天然气储量已超千亿立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状复合河道 致密砂岩气 有效储集体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马西凝析气藏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瀛 王兴明 +2 位作者 冯金义 刘红军 郑伟 《非常规油气》 2015年第2期38-43,共6页
由于凝析和反凝析现象的存在,凝析气藏流体在渗流过程中极易出现两相渗流,增加渗流阻力,压力恢复曲线呈现内区差、外区好的现象。针对传统凝析气藏渗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渗流力学的微元法思想入手,建立了新的凝析气藏两区复合渗流数学模... 由于凝析和反凝析现象的存在,凝析气藏流体在渗流过程中极易出现两相渗流,增加渗流阻力,压力恢复曲线呈现内区差、外区好的现象。针对传统凝析气藏渗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渗流力学的微元法思想入手,建立了新的凝析气藏两区复合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方法和根据贝塞尔函数的基本性质,结合内外边界条件进行求解,获得了两区复合气藏气井井底压力响应数学模型;通过Stephest数值反演技术,获得了井底压力响应曲线,并对凝析气藏气井井底压力响应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和讨论;同时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某凝析气井的实际压力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两区复合渗流数学模型与实际的试井测试资料吻合度高,对凝析气藏试井资料的精细解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试井解释 两区复合渗流数学模型 马西气藏
下载PDF
川南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类型及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弢 陈克勇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6-211,169,共6页
本世纪初随茅口组气藏枯竭,嘉陵江组的勘探和研究才再次受到重识。经过近四年多的勘探和重点研究,随麻柳场、同福场、宜宾构造嘉陵江组整装气田的相继发现,统一了嘉陵江组主要为裂缝——孔隙性储层的认识,搞清了进一步突破勘探的关键在... 本世纪初随茅口组气藏枯竭,嘉陵江组的勘探和研究才再次受到重识。经过近四年多的勘探和重点研究,随麻柳场、同福场、宜宾构造嘉陵江组整装气田的相继发现,统一了嘉陵江组主要为裂缝——孔隙性储层的认识,搞清了进一步突破勘探的关键在于了解其成藏类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这里以嘉陵江组的勘探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如沉积作用、圈闭类型、断层、盖层、烃源等成藏因素,对成藏的影响及对气藏控制作用,并把嘉陵江组气藏划分为不同的成藏类型,指出了在勘探实践中,应以寻找混源气源的岩性背斜复合气藏为首要目标,这是提高勘探成功率并获得大气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类型 自生气源的岩性气藏 混源气源的岩性背斜复合气藏
下载PDF
两区复合气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军 杨峻懿 +2 位作者 刘启国 周丽莎 杨学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3,3,共4页
水力压裂技术作为低渗透致密油气藏高效开发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现场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试井分析是评价压裂效果和储层参数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基于复合气藏中具有有限导流能力垂直裂缝井,并考虑裂缝部分压开和全部压开情况,建立半解析... 水力压裂技术作为低渗透致密油气藏高效开发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现场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试井分析是评价压裂效果和储层参数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基于复合气藏中具有有限导流能力垂直裂缝井,并考虑裂缝部分压开和全部压开情况,建立半解析模型。通过点源函数和拉普拉斯变换,同时运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绘制无因次压力与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并对压开程度、内外区流度比等因素进行动态分析。上述模型和典型曲线,对于实际气藏的试井解释,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导流裂缝 两区复合气藏 点源函数 试井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