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永刚 李国栋 +2 位作者 杨柏林 邵万金 谷云飞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体线圈成像技术检查复杂性肛瘘,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指诊检查和MRI检查结果。结果在22例术前... 目的运用磁共振体线圈成像技术检查复杂性肛瘘,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指诊检查和MRI检查结果。结果在22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中,经MRI检查显示:18例为复杂性肛瘘,3例(2例为黏液腺癌,1例为恶性黑色素瘤)表现为肛瘘伴局部占位性病变,1例为骶前囊肿。18例复杂性肛瘘中,经括约肌肛瘘3例,括约肌上肛瘘11例,括约肌外肛瘘4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术前指诊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相比较:内口定位准确率为33.3%比72.2%(P=0.019),支管和脓腔定位准确率为16.7%比88.9%(P=0.000),MRI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术前指诊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管道定位准确率为83.3%比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结论体线圈MRI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主管道、支管和脓腔,能较为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应用MRI检查可以排除其他潜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复杂性肛瘘 诊断 价值
原文传递
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and its modification: Results from treatment of complex fistula 被引量:13
2
作者 Siripong Sirikurnpiboon Burin Awapittaya Paiboon Jivapaisarnp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3年第4期123-128,共6页
AIM: To compare healing rates between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 and LIFT plus partial fistulectomy procedures. METHODS: A study of complex fistula-in-ano patients was carried out from 1 st March 2010 to 31... AIM: To compare healing rates between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 and LIFT plus partial fistulectomy procedures. METHODS: A study of complex fistula-in-ano patients was carried out from 1 st March 2010 to 31 th January 2012. All operations were done by colorectal surgeons at a referral center in a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hospital. Data collected included patients' demographic details, fistula type determined by endorectal-ultraso-nography,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ntinence status, previous operations, time between diagnosis of fistula-in-ano and operation, type of surgery, healing rates, recurrence rates, and types of failure examined by endorectal-ultrasosnography, re-operation in recurrence or failure cases,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study involved 41 patients whose average age was 40.78 ± 11.84 years (range: 21-71 years). The major fistula type was high-transsphincteric type fistula.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24 wk. 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was 83%: in the LIFT (Ligation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group the success rate was 81% and in the LIFT plus (LIFT with partial coreout fistulectomy) group it was 85% (P = 0.529). The median wound-healing time was 4 wk in both groups (P = 0.262). The median time to recurrence was 12 wk. Neither group had incontinence (Wexner incontinence score-0) and the difference in healing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results between LIFT and LIFT plus operations. The LIFT procedure is a good option for maintaining continence in management of fistula-in-a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tula-IN-ANO complex fistula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PERIANAL disease INCONTINENCE
下载PDF
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罡艳 徐跃军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年第1期79-82,107,共5页
目的探讨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潜行刨削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潜行刨削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指数评分、肛门失禁功能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情况。结果术后第1 d、 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两组肛门功能指数评分、Wexner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组有4例(7.27%)患者复发,对照组有9例(16.36%)患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创面愈合快及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直肠功能影响小的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潜行刨削术 肛门括约肌功能 肛肠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被引量:5
4
作者 邓超 金黑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9-363,共5页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hp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特别是经括约肌肛瘘的新术式.2007年由泰国医生Rojanasakul首次提出,其优势在于早期治愈率高,且肛门失禁率为零,而且完全保留括约肌.近几年来,L...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hp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特别是经括约肌肛瘘的新术式.2007年由泰国医生Rojanasakul首次提出,其优势在于早期治愈率高,且肛门失禁率为零,而且完全保留括约肌.近几年来,LIFT手术的临床研究表明其疗效差异较大.本文试对LIFT手术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失禁率 治愈率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临床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安啸海 顾尽晖 +3 位作者 高莹 杨晓玲 徐治中 杨柏霖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95-899,共5页
目的总结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治疗肛瘘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CNKI及Pub Med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LIFT术原理、临床应用、相关改良术式等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LIFT是近年出... 目的总结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治疗肛瘘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CNKI及Pub Med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LIFT术原理、临床应用、相关改良术式等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LIFT是近年出现的一种保留括约肌术式。因其具有保证括约肌的完整性、术后肛门功能损伤较小、伤口愈合较快等优势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接受。结论 LIFT术在治愈肛瘘的同时保证了肛门功能完整性,是肛瘘手术的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失禁率 复发率
原文传递
Fogarty导管联合内膜剥脱和内瘘限流术建立老年人复杂内瘘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蓓 裴小华 +3 位作者 高飞 郭露露 杨宏宇 赵卫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66-468,共3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本文采用多元化手段处理复杂内瘘,为复杂血管通路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新思路。选择病例为80岁老年男性,选择左侧肘部行内瘘手术。第1次手术顺利,术后1h内瘘杂音和振颤突然减弱,急诊...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本文采用多元化手段处理复杂内瘘,为复杂血管通路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新思路。选择病例为80岁老年男性,选择左侧肘部行内瘘手术。第1次手术顺利,术后1h内瘘杂音和振颤突然减弱,急诊B超提示瘘口近端动脉血栓形成。二次手术先用Fogarty导管取栓,将肱动脉瘘口周围血管粥样硬化的内膜仔细剥脱,再次吻合发现远端肱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再予缩窄贵要静脉,形如“戴戒”。缩窄后瘘口仍可扪及振颤,肱动脉远端搏动明显加强。术后监测内瘘血流量良好。6周后内瘘穿刺,使用至今功能良好,无并发症。希望通过学习本病例,提高国内各科医师对复杂内瘘的认识水平,以利于本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血管通路 复杂内瘘 FOGARTY导管 窃血综合征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被引量:30
7
作者 陈红锦 谷云飞 +4 位作者 孙桂东 周在龙 竺平 吴霜 杨柏霖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2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自主... 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2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自主控制功能。结果一期手术治愈率为66.7%(16/24)。术后单纯括约肌间切口感染2例,经局部应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换药后愈合;4例括约肌间切口感染且内口与肛管内相通,经直接切开后愈合;完全失效2例,其中1例因术后症状持续而行挂线治疗,另1例术后7月复发。临床总治愈率为91.7%(22/24)。术后随访6~44(中位数16)月,克利夫兰肛门失禁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均无肛门括约肌自主控制功能下降。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的保留括约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经括约肌 括约肌上 肛门失禁
原文传递
切挂支管药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唐学贵 李敏 吴映书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寻求更适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成功率,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在腰俞穴麻醉或局部麻醉下,通过探针、染色、牵拉等法寻找肛瘘内口,放射状切开与内口相通的瘘管皮肤及部分外括约肌并留置肛管直... 目的:寻求更适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成功率,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在腰俞穴麻醉或局部麻醉下,通过探针、染色、牵拉等法寻找肛瘘内口,放射状切开与内口相通的瘘管皮肤及部分外括约肌并留置肛管直肠环挂线,切口呈开放状引流,探针自外口探至引流切口内并将药线穿过系上,抗炎、换药至愈。结果:117例中,198例(83.76 % )一次性治愈,19例(16 .2 3% )行二次切开缝合治愈。疗程最长6 0 d,最短19天,平均31.6 d。随访期(6个月)复发1例(0 .85 % ) ,术后出现肛门感觉性失禁、污染内裤7例(5 .98% )。结论:切挂支管药线引流术一次性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少且不严重。虽然疗程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挂药线引流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置管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尹璐 梁宏涛 +2 位作者 姚一博 王琛 赵秋枫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置管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置管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法治疗的4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治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及Williams... 目的探讨置管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置管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法治疗的4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治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及Williams肛门功能等级。结果 43例研究对象术后创面一期愈合率为72.09%(31/43),创面平均愈合时间(47.41±18.39) d。12例患者术后三个月仍未愈合行第二次手术治疗,其中7例愈合、5例好转,总体愈合率为88.37%(38/43)。术后随访6~36个月,创面愈合患者均无复发。术后Williams肛门功能评级A级40例、B级3例。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瘘管深部腔隙置管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可有效清除深部感染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置管引流 负压吸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在复杂性肛瘘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祝新 于小利 +1 位作者 张碧云 杨柏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在复杂性肛瘘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对95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95例肛瘘中,Park's分类显示:...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在复杂性肛瘘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对95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95例肛瘘中,Park's分类显示:经括约肌肛瘘1 7例,括约肌间肛瘘50例,括约肌外肛瘘13例,括约肌上肛瘘15例。该结果与术后结果一致。MRI对内口检出符合率为90.52%;原发主管、支管/脓腔检出准确率为1 00%和100%。结论应用直肠腔内水囊结合相控阵线圈的MRI检查方法,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利于显示病灶周围组织结构和提高影像学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复杂性肛瘘 直肠腔内水囊 相控阵线圈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患者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何笠 杨巍 +5 位作者 杨达成 梅祖兵 徐进 朱静怡 邹琪琦 汪庆明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曙光医院东院肛肠科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2 841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临床参数与肛瘘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 841例手术患者中,有47例患者出现复...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曙光医院东院肛肠科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2 841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临床参数与肛瘘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 841例手术患者中,有47例患者出现复发,总复发率为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复发率比女性患者高,有吸烟史患者复发率比无吸烟史患者高,有肛瘘手术史患者复发率比无肛瘘手术史患者高,挂线患者复发率比未挂线患者高,高位复杂性肛瘘复发率比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高,且年龄与复发有关(均P <0.05)。内外口方位、有无糖尿病史和有无肠炎史与复发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tstic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肛瘘手术史与高位肛瘘是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5.895、2.748,95%CI分别为2.977~11.477、1.299~5.814)。结论既往有肛瘘手术史或高位肛瘘的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在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更需要重视,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薛亮 王晓鹏 +2 位作者 文科 甄曙光 杨柏霖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694-696,共3页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术式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完成17例次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术后3d疼痛评分2—4分,平均(2.9&... 目的评价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术式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完成17例次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术后3d疼痛评分2—4分,平均(2.9±0.8)分,术后7d疼痛评分0~4分,平均(0.9±1.1)分。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4个月,3例术后单纯括约肌间沟切口感染,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换药痊愈;1例括约肌间沟切口经内口与肛管相通,经直接切开后换药痊愈;1例术后复发形成括约肌间瘘。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漏气现象(Wexner评分2分),其余15例患者均无肛门括约肌功能损伤。临床治愈率为94.1%。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的保留括约肌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保留括约肌手术
下载PDF
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外用溃疡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薇 赵强 +1 位作者 唐平 田霞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换药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了解外用溃疡散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换药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共32名按随机分组的原则,试验组16例采用外用溃... 目的通过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换药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了解外用溃疡散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换药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共32名按随机分组的原则,试验组16例采用外用溃疡散与复方紫草油纱条换药,对照组16例采用复方紫草油纱条换药,对两组的伤口疼痛、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时间试验组最短21 d,最长34 d,平均(25±2.3)d,对照组最短27 d,最长56 d,平均(33±4.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方面试验组术后0级0例,Ⅰ级11例,Ⅱ级2例,Ⅲ级0例,对照组术后0级0例,Ⅰ级9例,Ⅱ级6例,Ⅲ级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治愈16例,治愈率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发现试验组的创口分泌物少于对照组,肉芽鲜活,生长速度更快,换药后大部份患者感觉清凉舒适,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多切口挂线引流术后使用外用溃疡散换药可有效减少疼痛、促进创面生长、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溃疡散 肛瘘术后 换药
下载PD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using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for complex anorectal fistula 被引量:10
14
作者 Ma-Mu-Ti-Jiang A ba-bai-ke-re Er-Ha-Ti 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6期3279-3286,共8页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 bioprosthetic material and endorectal advancement flap (ERAF) in treatment of complex anorectal fistula. METHODS: Ninety consecutive patients wi...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 bioprosthetic material and endorectal advancement flap (ERAF) in treatment of complex anorectal fistula. METHODS: Ninety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complex anorectal fistulae admitted to Anorectal Surgical Department of First Affi liated Hospital,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08 to July 2009,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Complex anorectal fistula was diagnosed following its clinical, radiographic, or endoscopic diagnostic criteria.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patients underwent identification and irrigation of the fistula tracts using hydrogen peroxide. ADM was securely sutured at the secondary opening to the primary opening using absorbable suture. Outcomes of ADM and ERAF closure werecompared in terms of success rate, fecal incontinence rate, anorectal deformity rate, postoperative pain time, closure time and life quality score. Success was defined as closure of all external openings, absence of drainage without further intervention, and absence of abscess formation. Follow-up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2 d, 2, 4, 6, 12 wk, and 5 mo after surgery, respectively. RESULTS: No patient was lost to follow-up. 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was 82.22% (37/45) 5.7 mo after surgery. ADM dislodgement occured in 5 patients (11.11%), abscess formation was found in 1 patient, and fistula recurred in 2 patients. Of the 13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fistula using ERAF, 5 (11.11%) received surgical drainage because of abscess formation. The success rate, postoperative pain time and closure time of AD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ERAF (P < 0.05). However, 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fecal incontinence rate and anorectal deformity rate after treatment with ADM and ERAF. CONCLUSION: Closure of fistula tract opening with ADM 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complex anorectal fistula. ADM should be considered a first l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omplex anorectal fist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SURGERY Transsphincteric complex fistula
下载PDF
切挂选择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唐学贵 李敏 +7 位作者 吴至久 杨勇军 何德才 王争理 赵自星 陆一 吴映书 陈朝晖 《中医药学刊》 CAS 2005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效果 ,减少复发率 ,保护肛门括约肌 ,保护肛门感觉和自制功能。方法 :设计一种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按全国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 目的 :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效果 ,减少复发率 ,保护肛门括约肌 ,保护肛门感觉和自制功能。方法 :设计一种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按全国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 168例。随机分为 :观察组 86例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式 ,对照组 82例用切开挂线开放引流术。两组病例均于术前和术后 6个月随访期内用直肠灌注法检测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结果 :经术后和术后 6个月随访期的观察 ,观察组 86例全部一次性治愈 ,一次性治愈率 10 0 % ,随访期内 1(1 16% )例出现污染内裤 ,余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 ,肛门功能良好。平均疗程 2 6± 2 8天 ;对照组一次性治愈 69例 ,一次性治愈率 84 15 % ,13 (15 9% )例经 2次手术治疗 ,随访期内 1(1 2 % )例复发 ,术后肛门皮肤缺损 8例 (9 8% ) ,稀便失禁 2例 (2 44 % ) ,污染内裤 11例 (13 41% ) ,平均疗程 3 8± 6 7天。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检测结果 :两组术前比较 ,P >0 0 5 ;试验组术前术后比较 ,P >0 0 5 ;两组术后比较 ,P <0 0 5 ;对照组术前术后比较 ,P <0 0 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 ,本疗法具有疗效好 ,痛苦小 ,疗程短 ,对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损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缝挂线手术 临床实验研究
下载PDF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鼎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8-19,共2页
为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其中45例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研究组),43例行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总体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为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其中45例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研究组),43例行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总体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时肛门功能。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d内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个月和6个月肛门功能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虽手术时间略长于切开挂线术,但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对肛门功能影响更小,更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复杂性肛瘘 创口愈合 肛门功能
原文传递
以拖线疗法为核心诊治婴幼儿复杂性肛瘘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宏涛 孙琰婷 +2 位作者 姚一博 王琛 陆金根(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8期840-843,共4页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91例婴幼儿复杂性肛瘘患儿为例,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陆金根教授治疗婴幼儿复杂性肛瘘的经验。陆教授认为对于婴幼儿复杂性肛瘘,要合理运用辅助检查,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即肛周脓肿反复发作满2个月...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91例婴幼儿复杂性肛瘘患儿为例,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陆金根教授治疗婴幼儿复杂性肛瘘的经验。陆教授认为对于婴幼儿复杂性肛瘘,要合理运用辅助检查,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即肛周脓肿反复发作满2个月形成肛瘘者,当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采用切开法和切开拖线法,不提倡挂线疗法,术后处理综合运用中医外治法及内治法。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复杂性肛瘘 拖线疗法 手术治疗 中医外治 九一丹 八二丹 陆金根
下载PDF
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联合中药坐浴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晓丽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2期36-39,共4页
为探讨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联合中药坐浴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行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术后予自拟... 为探讨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联合中药坐浴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行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术后予自拟中药汤剂坐浴,对照组行高位挂线、低位切除术,术后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对比2组创面愈合时间、总体疗效及手术前后肛管测压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肛管测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缩短不明显,P>0.05,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缩短明显,P<0.05;主动收缩压无明显变化,P>0.05。2组术后肛管测压结果比较,治疗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更接近术前,P<0.05,肛管最大收缩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长,P<0.05。结果表明,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肛门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高位隧道剥离低位切除术 中药坐浴 疗效
原文传递
切挂选择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随机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学贵 赵自星 吴映书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保护肛门感觉和自制功能。方法:设计一种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运用样本估算,按全国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144例,... 目的: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保护肛门感觉和自制功能。方法:设计一种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运用样本估算,按全国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144例,随机、单盲法分组,试验组72例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式,对照组72例用切开挂线开放引流术。两组病例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期内采用直肠灌注法检测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结果:试验组72例全部一次性治愈,一次性治愈率100%,随访期内1例(1.39%)出现污染内裤,余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肛门功能良好,平均疗程(26±2.1)天;对照组一次手术痊愈60例(83.33%),其余12例(16.67%)经二次切缝引流手术治疗而愈,随访期内1例(1.39%)复发,术后肛门皮肤缺损7例(9.72%)、稀便失禁2例(2.78%)、污染内裤10例(13.89%),平均疗程(38±6.7)天。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检测结果:两组术前比较,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比较,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比较,P<0.05;两组术后比较,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本疗法具有疗效好、痛苦小、疗程短、对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损伤小、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挂缝合手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核磁共振在复杂性肛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龑 闵丽 +1 位作者 应光耀 张少军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4期37-39,共3页
为探究核磁共振(MRI)在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收治的48例复杂性肛痿患者,术前对其进行MRI增强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前后瘘管走向、内口位置、有无存在支管及主要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关系结果... 为探究核磁共振(MRI)在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收治的48例复杂性肛痿患者,术前对其进行MRI增强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前后瘘管走向、内口位置、有无存在支管及主要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关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MRI能精准显示瘘管数目,主管走向、内口位置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结果表明,MRI对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核磁共振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