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钛高炉渣制备免烧免蒸砖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许莹 张晓蒙 施展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3-55,共3页
以含钛高炉渣为骨料,粉煤灰、无水石膏、石灰、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成功制备了免烧免蒸砖。实验中重点研究Na OH-Na2CO3复合激发剂及胶凝材料组成对免烧免蒸砖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烧免蒸砖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4.25 MPa,达到... 以含钛高炉渣为骨料,粉煤灰、无水石膏、石灰、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成功制备了免烧免蒸砖。实验中重点研究Na OH-Na2CO3复合激发剂及胶凝材料组成对免烧免蒸砖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烧免蒸砖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4.25 MPa,达到MU30等级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高炉渣 复合激发剂 胶凝活性 抗压强度
下载PDF
无机聚合物快速修补混凝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永根 付亚伟 +3 位作者 蔡良才 刘洋 王硕太 徐波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8-100,共3页
针对机场混凝土道面破坏后,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修复的要求,利用无机聚合物的快速固化特性,采用矿渣+复合激发剂,配制出了坍落度在160 mm以上,4 h抗折强度在2.5 MPa以上的快硬早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并进行了不同激发剂类型、矿渣掺量及... 针对机场混凝土道面破坏后,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修复的要求,利用无机聚合物的快速固化特性,采用矿渣+复合激发剂,配制出了坍落度在160 mm以上,4 h抗折强度在2.5 MPa以上的快硬早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并进行了不同激发剂类型、矿渣掺量及养护温度等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通过施工现场试铺检验,表明利用无机聚合物混凝土快速修补的道面4 h抗折强度可达到3.03 MPa,抗压强度达到26.19MPa,且表面性能优越,满足机场道面抢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面抢修 无机聚合物 复合激发剂 矿渣 快速修补
下载PDF
粉煤灰替代矿渣微粉作为胶凝材料的早期强度激发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瑞成 杨志强 高谦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5年第2期49-53,共5页
粉煤灰是热电厂排放的火山灰粉体废弃物,具有潜在活性,通常用于水泥掺合料。但掺加粉煤灰的胶凝材料会降低早期强度,导致粉煤灰掺加量受到很大限制。针对金川矿山充填采用棒磨砂充填料和水泥胶凝材料,开展了粉煤灰和矿渣微粉等复合胶凝... 粉煤灰是热电厂排放的火山灰粉体废弃物,具有潜在活性,通常用于水泥掺合料。但掺加粉煤灰的胶凝材料会降低早期强度,导致粉煤灰掺加量受到很大限制。针对金川矿山充填采用棒磨砂充填料和水泥胶凝材料,开展了粉煤灰和矿渣微粉等复合胶凝材料早期强度激发剂试验。试验设计料浆浓度为78%,胶砂比为1∶4。首先,采用生石灰、脱硫灰渣、芒硝、亚硫酸钠等复合激发剂的正交设计,进行粉煤灰和矿渣微粉早期激发作用的材料配比试验;然后,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建立充填体强度与激发剂材料掺量的回归方程,并通过优化决策确定激发剂最优配比。结果显示,由质量分数分别为5%的生石灰、17.5%的脱硫灰渣、3%的芒硝、1.5%的亚硫酸钠构成的复合激发剂,胶结充填体3d强度达到2.19 MPa,大于金川矿山设计的1.5 MPa强度要求。当采用20%的粉煤灰替代矿渣微粉时,胶结充填体3d强度达到1.504 MPa,也满足金川矿山对充填体强度的要求,且28d沉缩率仅为8.68%。由此可见,充分利用粉煤灰和矿渣微粉开发充填胶凝材料,不仅可以降低充填成本,提高采矿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矿渣微粉 复合激发剂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新型绿色无机聚合物道面混凝土性能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付亚伟 黄命辉 崔云长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14年第3期36-39,共4页
采用矿渣+Na2SiO3和NaOH复合激发剂,制备了坍落度在160mm以上,4h抗折强度在2.5MPa以上的快硬早强自密实IPC,并进行了不同激发剂类型、矿渣掺量及养护温度等对IPC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并通过机场道面现场试验,研究了IPC的施工... 采用矿渣+Na2SiO3和NaOH复合激发剂,制备了坍落度在160mm以上,4h抗折强度在2.5MPa以上的快硬早强自密实IPC,并进行了不同激发剂类型、矿渣掺量及养护温度等对IPC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并通过机场道面现场试验,研究了IPC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结果表明,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采用合适的工艺技术,可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利用IPC快速修复的道面4h抗折强度可达3.03MPa,抗压强度达到26.19MPa,且表面性能优异,满足机场道面抢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道面 无机聚合物混凝土 复合激发剂 矿渣 抢修 施工工艺
下载PDF
复合激活剂对混合菌群降解活性艳蓝的促进作用及生物降解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怡琴 谢学辉 +4 位作者 郑秀林 张庆云 从军灏 刘娜 柳建设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83,共11页
为探究模拟茶叶渣中关键成分制成的复合激活剂,提高两种不同混合菌群DDMY1、DDMY2对活性艳蓝19(reactive brilliant blue 19,RB19)脱色降解的机理,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通量测序、非标及定量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 为探究模拟茶叶渣中关键成分制成的复合激活剂,提高两种不同混合菌群DDMY1、DDMY2对活性艳蓝19(reactive brilliant blue 19,RB19)脱色降解的机理,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通量测序、非标及定量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72 h的培养,复合激活剂使菌群DDMY1的脱色率提高了7.24%,而菌群DDMY2的脱色率仅提高了1.77%,其对菌群DDMY1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对菌群DDMY2的作用。同时,激活剂能够富集肠杆菌属,这可能是增强混合菌群对RB19脱色降解的原因。在激活剂诱导下两种不同混合菌群DDMY1、DDMY2差异蛋白参与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主要为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碳代谢。除上述的通路外,苯甲酸的降解途径也得到了证实。推测RB19被先降解为苯甲酸酯,随后进行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等。研究结果对于激活剂强化染料生物降解机理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激活剂 蒽醌染料生物降解 蛋白质组学 混合菌群 降解路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氟石膏转化为活性胶结材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裕银 张卫豪 李国忠 《砖瓦》 2011年第3期54-56,共3页
采用复合激发剂对氟石膏进行活性激发,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复合激发剂的配比,复合激发剂的掺加显著缩短了氟石膏的凝结时间,提高了氟石膏的绝干强度;向掺加复合激发剂的氟石膏中掺加不同质量分数的保水剂,通过实验确定了保水剂的最佳掺量... 采用复合激发剂对氟石膏进行活性激发,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复合激发剂的配比,复合激发剂的掺加显著缩短了氟石膏的凝结时间,提高了氟石膏的绝干强度;向掺加复合激发剂的氟石膏中掺加不同质量分数的保水剂,通过实验确定了保水剂的最佳掺量,以氟石膏为主要原料,掺加复合激发剂和最佳掺量保水剂制得的粉刷石膏,各项指标均超过了粉刷石膏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石膏 复合激发剂 保水剂 粉刷石膏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文欣 李强 +4 位作者 薛赢俊 邵华卿 李贞 陆文倩 胡晓波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4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其中81例为呼吸道肿瘤组、83例为消化道肿瘤组)和52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分别比较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及恶性肿瘤有转移者和恶性肿瘤无转移者之间4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TM、TAT、PIC、t-PAI-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呼吸道肿瘤组TM、TAT、P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I-C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组TM、TAT、PIC、t-PAI-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有转移者TAT、PIC、t-PAI-C水平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而TM水平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肿瘤组和消化道肿瘤组中恶性肿瘤有转移者的TAT、PIC、t-PAI-C水平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T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血栓相关凝血标志物在诊断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沈薇 周景艺 +2 位作者 顾怡 沈文艳 李敏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6期905-908,共4页
目的评估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调制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 PAI-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调制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 PAI-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仁济医院收集的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样本66例,32例为慢性期DVT,34例为急性期DVT检测凝血标志物。使用SYSMEX CS5100血凝分析仪测定D-D和FDP,使用SYSMEX HISCL5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TAT、TM、PIC、t PAI-C,均为配套试剂。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样本作为正常对照。数据用SPSS11.0软件分析。结果慢性期DVT患者,D-D、FDP、TAT、TM、PIC、t PAI-C均值分别为(0.079±0.093)μg/ml、(1.60±2.41)μg/ml、(3.36±3.73) ng/ml、(9.89±2.13) TU/ml、(1.008±1.096) ug/ml、(9.83±3.84) ng/ml;急性期DVT患者,D-D、FDP、TAT、TM、PIC、t PAI-C均值分别为(2.47±2.80)μg/ml、(32.6±42.11)μg/ml、(17.64±18.35) ng/ml、(9.74±3.01) TU/ml、(5.658±6.974) ug/ml、(11.58±6.52) ng/ml;正常对照组,D-D、FDP、TAT、TM、PIC、t PAI-C均值分别为(0.073±0.088)μg/ml、(1.62±2.49)μg/ml、(2.60±1.13) ng/ml、(8.08±1.49) TU/ml、(0.459±0.105) ug/ml、(5.59±2.25) ng/ml。组间比较显示,急性和慢性期DVT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水平)的指标为D-D、FDP、TAT、PIC。正常组和急性期DVT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水平)的指标为D-D、FDP、TAT、TM、PIC、t PAI-C;正常组和慢性期DVT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水平)的指标为TM、t PAI-C。结论对于诊断急性DVT来说,D-D、FDP、TAT、TM、PIC、t PAI-C这6项指标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慢性DVT患者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TM、t PAI-C表现增高,说明血栓后血管修复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而对于急性期DVT而言,D-D、FDP、TAT、PIC下降明显,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凝血酶调制蛋白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 激活物抑制剂-1 复合物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对脓毒血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婉影 刘会 高清平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9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物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及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对脓毒血症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物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及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对脓毒血症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ISTH系统评分,将患者分为显性DIC亚组(≥5分)和非显性DIC亚组(1~4分);根据入院7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评价联合TAT、TM、t-PAI-C及PIC对脓毒血症DI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在176例患者中,脓毒血症显性DIC组在入住ICU当日血浆TM、TAT、t-PAI-C水平明显高于非显性DIC组(均P<0.05);非显性DIC组入院后7d内发生DIC的患者在入ICU当天血浆TM、t-PAI-C水平较未发生DIC患者显著升高(均P<0.05)。死亡组血浆TM、TAT、t-PAI-C水平与存活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TM联合TAT诊断DIC可获得最大曲线下面积。结论:血浆TAT、TM、t-PAI-C水平对预测脓毒血症诱发DIC的发生和预后评估方面都有帮助; TM联合TAT可提高对DIC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下载PDF
联合检测TM、TAT、PIC、t-PAIC水平对DIC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林静 孙志鹏 +2 位作者 李娟 肖娜娜 哈小琴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111例,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的标准,分为DIC组和非DIC组。在临床怀疑DIC时检测诊断DIC相关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及TM、TAT、t-PAIC、PIC。比较组间TM、TAT、t-PAIC、PIC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切点及诊断效能。结果DIC组的TM、PIC和t-PAIC值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值诊断DI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861、0.819;cut-off值分别为:24.950U/mL、2.836μg/mL、13.100ng/mL;灵敏度分别为:60.7%,89.3%,71.4%;特异度分别为:81.0%,82.8%,87.9%,采用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95.7%。结论联合检测血浆中的TM、t-PAIC和PIC水平等对早期诊断DIC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季洪良 闫本纯 +5 位作者 郑洋洋 李琪 杨正亮 张钦政 马润瑶 闫海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2514-2517,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价值。方法选择103例下肢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价值。方法选择103例下肢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后发生VTE的患者和未发生VTE的患者血浆TAT、TM、PIC和t-PAI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TM、PIC和t-PAIC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VTE的价值。结果30例患者术后发生VTE(A组),73例患者未发生VTE(B组)。A组患者TM、PIC和t-PAIC水平在术后第1、3、7天较B组患者显著升高(P<0.05)。A组患者TAT在术后第1天高于B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第3天联合检测TM、PIC和t-PAIC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VT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分别为83.3%和93.9%。单独检测时,术后第3天t-PAIC预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VT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分别为40.0%和90.9%。结论术后第3天检测t-PAIC水平可能是筛查术后是否发生VTE最有用的指标。术后第3天联合检测TM、PIC和t-PAIC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是否发生VTE的诊断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静脉血栓栓塞
下载PDF
血栓四项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坤 周玉珍 +1 位作者 郑遵荣 王立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第11期994-999,共6页
目的评价血栓四项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 目的评价血栓四项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恶性肿瘤患者904例(恶性肿瘤组),健康体检者200例(健康对照组).904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静脉血栓形成92例(血栓组);无静脉血栓形成812例(无血栓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TAT、PIC、TM、t-PAIC、FDP和D-D.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TAT、PIC、TM、t-PAIC、D-D、FDP与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约登指数最大处作为检测项目的最佳截断值.结果恶性肿瘤组TAT、PIC、TM、t-PAIC、D-D和FD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组TAT、PIC、TM、t-PAIC、D-D和FDP明显高于无血栓组[20.20(12.30,59.45)μg/L比8.60(4.87,15.15)μg/L、1.23(0.69,2.84)mg/L比0.70(0.37,1.45)mg/L、14.55(8.12,21.10)kU/L比10.05(7.975,13.90)kU/L、10.20(7.30,15.17)μg/L比7.40(5.20,12.65)μg/L、3.42(1.38,7.07)μg/L比1.69(0.53,4.64)μg/L、6.41(3.21,17.05)mg/L比5.15(2.26,10.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T、PIC、TM、t-PAIC、D-D、FDP均与恶性肿瘤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相关(OR=1.277、1.209、1.107、1.089、1.260、1.078和0.002,P<0.01或<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AT、PIC、TM、t-PAIC、D-D和FDP预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450μg/L、2.624 mg/L、17.750 kU/L、13.250μg/L、5.290μg/L和22.435 mg/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659、0.621、0.597、0.626和0.598.TAT+PIC+TM+t-PAIC、TAT+PIC+TM+t-PAIC+D-D+FDP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AUC明显高于D-D+FDP(0.808和0.796比0.633).选取TAT>24.450μg/L或PIC>2.624 mg/L的患者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原文传递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暄(综述) 任慧娟(审校) 唐伦先(审校)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23-529,共7页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脓毒症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继发凝血病两种形式。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促凝、抗凝、纤溶系统和内皮功能障碍等方面,临床医师很难早期识别。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脓毒症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继发凝血病两种形式。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促凝、抗凝、纤溶系统和内皮功能障碍等方面,临床医师很难早期识别。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主要有4个,研究发现其在脓毒症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方面日益显示出不足。近年来研究发现,新的凝血监测方法在早期诊断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本文就脓毒症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诊断和监测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血浆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猛 于丹军 +4 位作者 刘匀 张洪东 王建新 王春华 张晓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62例AL合并DIC疑似患者,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积分诊断标准,分为显性DIC组(n=20)、DIC前期组(n=11)及非显性DIC组(n=31),比较入院当日3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TAT、PIC、TM、t-PAIC水平;按照患者28 d内生存情况再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7)与死亡组(n=15),比较入院当日2组患者的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AT、PIC、TM及t-PAIC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AL合并DIC的诊断效能。结果:显性DIC组与DIC前期组患者入院当日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高于非显性DIC组(P<0.05),显性DIC组患者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与DIC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TAT、TM、PIC及t-PAIC联合检测应用于AL合并DIC疑似患者,可获得更大的诊断效能(AUC=0.921)。结论:血浆TAT、PIC、TM及t-PAIC联合检测对AL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急性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血浆TM、TAT、PIC、t-PAIC在脓毒症致DI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包晓玮 王暄 +6 位作者 金宁 孙宏 杨倩 任慧娟 刘显东 金晨莺 唐伦先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327-332,342,共7页
目的评估新凝血4项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ogen antifibrinolytic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is... 目的评估新凝血4项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ogen antifibrinolytic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对于脓毒症致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和中心监护室确诊脓毒症患者80例,按照ISTH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DIC组28例和脓毒症非DIC组52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4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集脓毒症患者第1、3、7天血液和健康组的血液,检测脓毒症患者和健康组血液样本中TM、TAT、PIC、t-PAIC的水平,绘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TM、TAT、PIC、t-PAIC与SOFA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和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 SystemⅡ)进行分析,综合评估新凝血4项TM、TAT、PIC、t-PAIC在脓毒症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脓毒症DIC组的TM、PIC和t-PAIC在第1、3、7天的浓度均高于脓毒症非DIC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93、0.932、0.898,敏感度和特异度在第3天分别达到98%和97.2%。但是脓毒症DIC组的TM、TAT、PIC、t-PAIC均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M、PIC和t-PAIC的水平升高可以早期预测脓毒症患者DIC的发生,联合预测的价值优于单个检测,但不能对这部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血栓四项检测在急诊内科肺部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金宁 徐晓芬 +1 位作者 张晓飞 纪凌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在肺部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为控制医院感染、合... 目的探讨血栓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在肺部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价值,为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院急诊内科2019年3-9月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39例,分为肺病组25例,肺病合并脓毒症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传统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栓四项TM、TAT、PIC、t-PAIC,降钙素原(PCT)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病组与肺病合并脓毒症组的传统凝血指标PT、APTT、D-D、FDP,血栓四项TM、TAT、PIC、t-PAIC及P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四项T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0,PCT为0.9435,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接下来依次为FDP、D-D、TAT、PT、t-PAIC、APTT、PIC,AUC分别为0.8914、0.8700、0.8343、0.8229、0.8229、0.7214、0.6857。结论血栓四项的水平变化可有效评估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TM对肺部疾病合并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有望成为继PCT之后的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脓毒症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凝血与纤溶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猛 于丹军 +4 位作者 刘匀 张洪东 王建新 王春华 张晓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22-826,853,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重症感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重症感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感染引发的DIC疑似患者86例,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积分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显性DIC组(n=29)、DIC前期组(n=15)、非显性DIC组(n=42),比较3组患者入住ICU当日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及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AT、PIC、TM、t-PAIC单项或联合检测对重症感染引发DI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显性DIC组、DIC前期组患者的血浆TAT、TM、t-PAIC的水平高于非显性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DIC组与DIC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浆PI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AT、TM、t-PAIC联合检测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引发DIC的价值也比单项检测高。结论:TAT、TM及t-PAIC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引发DIC的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重症感染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溶栓剂的评价及动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植荃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2-15,共4页
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末梢动静脉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血栓是导致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溶栓剂显著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本文就溶栓剂的主要方面及近年进展作一综述和评价。
关键词 溶栓剂 抗凝血药 药理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雯雯 殷雨梅 +4 位作者 白洁 柴华 李芳 白利萍 朴文花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918-921,926,共5页
目的探讨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42例,分为DVT组(68例),非DVT组(74例)... 目的探讨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42例,分为DVT组(68例),非DVT组(7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入选者血浆TAT、TM、PIC、t-PAIC、FDP和DD水平差异;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最佳截断值。结果血浆各分子标记物水平DVT组均高于非DVT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非DVT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ROC曲线显示,TAT、PIC、TM、t-PAIC、DD、FD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842、0.675、0.702、0.811和0.796,TAT+PIC、TAT+PIC+TM+t-PAIC、DD+FDP+PIC+TAT、TAT+PIC+TM+t-PAIC+DD+FDP诊断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AUC高于DD+FDP(0.922、0.927、0.963和0.966 vs.0.872)。结论TAT、PIC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比较高,可作为DVT诊断的良好指标,当联合其他出凝血分子标记物DD、FDP、TM、t-PAIC检测时,可提高骨科患者术后DVT形成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早期血栓分子标记物检测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玉茹 廖扬 +1 位作者 黄东泉 石玉玲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的变化,为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 h进行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 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的变化,为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 h进行血栓早期分子标记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e,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tPAIC)检测及常规凝血四项检测,对部分患者进行术后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并同期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骨折患者术前TAT、tPAIC、PIC、TM、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均<0.001),术后上述指标显著升高,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骨折患者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术前、术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血纤蛋白原(fibrinogen,FIB)术后均显著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15例术后TAT/PIC比值高于正常的患者中13例血中D-二聚体水平同时明显升高。结论 检测TAT、PIC、TM、tPAIC、PT,计算TAT/PIC,与DD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骨折患者血栓早期预警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