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病理性完全消融提高肝癌射频消融疗效 被引量:26
1
作者 孙文兵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5,共4页
射频消融(RFA)已成为早期肝癌特别是肝细胞癌(HCC)潜在的治愈性手段。HCC的病理特点是主癌灶周围存在范围不等的微静脉浸润(MVI)区和卫星灶。RFA时,对主癌灶行完全消融,即便是有0.5~1.0cm的消融边界,获得的通常也只是影像... 射频消融(RFA)已成为早期肝癌特别是肝细胞癌(HCC)潜在的治愈性手段。HCC的病理特点是主癌灶周围存在范围不等的微静脉浸润(MVI)区和卫星灶。RFA时,对主癌灶行完全消融,即便是有0.5~1.0cm的消融边界,获得的通常也只是影像学完全消融,残留的癌周MVI区和卫星灶会导致肿瘤复发,影响疗效;而对包括主癌灶、MVI区和卫星灶在内的所有肿瘤组织行完全消融,是病理性完全消融,可最大程度地预防肿瘤复发,这应该是RFA治疗HCC的理想目标。文章对局部治疗视角下HCC临床病理特点、RFA治疗HCC的机制以及获得病理性完全消融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完全消融 残留 病理
原文传递
经皮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戚星星 汤晓寅 +3 位作者 王智 王涛 崔丹 翟博 《肝脏》 2017年第8期680-684,共5页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直径≥10 cm)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12月到2016年6月间,12例肝脏巨大血管瘤(≥10 cm)患者共13个肿瘤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治疗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直径≥10 cm)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12月到2016年6月间,12例肝脏巨大血管瘤(≥10 cm)患者共13个肿瘤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治疗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通过磁共振或增强计算机成像(CT)随访,评估消融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1±10)岁。除1例同时存在2枚直径≥10 cm的肝血管瘤,其他患者均只有1枚直径≥10cm。肿瘤最大直径平均(11.7±1.6)cm。13枚巨大血管瘤初始共接受17次微波消融治疗(4例采取有计划2次消融),单枚血管瘤的消融平均时间(39.0±14.4)min。术后2例患者出现急性非少尿型肾功能不全,无腹腔内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20.7个月,9例患者10个巨大血管瘤完全坏死,体积显著缩小,一次性完全消融10/13枚。1例术后残留者因生长速度较快,于术后第5个月实施二次微波消融,复查完全坏死,故总体完全消融11/13枚。另外2例因残留体积较小而定期复查,未予任何有创治疗。结论影像引导下微波消融肝脏巨大血管瘤安全、可行,且操作简单、快捷、恢复迅速、损伤轻微,无远期并发症,因而有潜力成为肝脏巨大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微波消融 超声 并发症 完全消融率
下载PDF
Impact of Real-Tim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3
作者 Xiao Shang Guang Yang +4 位作者 Heng Jun Zhao Ming Zhang Guo Zhen Cui Jiu Wei Cui Nan Ya Wang 《Journal of Nutritional Oncology》 2020年第3期147-152,共6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and 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dur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3.0 cm in diameter.Methods A to...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and 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dur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3.0 cm in diameter.Methods A total of 149 HCC patients treated with RFA guided by either CEUS or conventional US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June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based on the type of ultrasound guidance(CEUS or conventional US)and tumor volume(diameter<3.0 or≥3.0 cm).Th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and complete ablation rat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and risk factors for the PF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Seventy four patients received CEUS-guided RFA,and conventional US was performed in 75 patients.Among patients with a tumor<3.0 cm,the PFS and complete ablation rates were similar.However,for patients with a tumor≥3.0 cm,those treated with CEUS had a significantly longer PFS(17.3 vs.3.1 months,HR=2.73;95%CI,1.28~5.81;P=0.007)and higher complete ablation rates at 6-and 12-month post-treatment(87.5%vs.57.7%,P=0.042;75.0%vs.38.5%,P=0.009,respectively)than thos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US-guided RFA.The type of treatment(P=0.024)and maximum tumour size(P=0.011)were both found to be independe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PFS.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US,CEUS is more effective for guiding RFA in patients with HCC≥3.0 cm.CEUS-guided RFA could target HCC more accurately,and its ability to immediately detect any residual tumor during RFA might contribute to an increase in complete ablation rates and reduced prog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complete ablation rate
下载PDF
No Intestinal Stem Cell Regeneration after Complete Progenitor Ablation in Drosophila Adult Midgut
4
作者 Yanfen Lu Zhouhua Li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83-86,共4页
Adult stem cells or progenitors are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the norm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dult tissues (i.e., ho- meostasis).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is the adult intestinal epithelium which is constantly... Adult stem cells or progenitors are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the norm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dult tissues (i.e., ho- meostasis).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is the adult intestinal epithelium which is constantly renewed by the progeny of intestinal stem cells (ISCs).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adult stem cells must be tightly controlled in order to maintain resident tissue homeostasis. Mis-regulation of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leads to depletion or excessive proliferation of stem cells, eventually resulting in severe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Radtke and Clevers, 2005; Morrison and Spradling, 2008). Understanding the detailed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 entiation will shed insights into the causes of related human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No Intestinal Stem Cell Regeneration after complete Progenitor ablation in Drosophila Adult Midgut ISC
原文传递
人工腹水对膈面、脏面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建 金霞 +4 位作者 陈晓 颜朝晖 张卫兵 李萍 刘英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腹水在提高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安全性与一次性完全消融率的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膈面及脏面HCC患者139例(158个结节)指定为A组,均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前实施人工腹水。将2007年3... 目的探讨人工腹水在提高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安全性与一次性完全消融率的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膈面及脏面HCC患者139例(158个结节)指定为A组,均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前实施人工腹水。将2007年3月—2010年5月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108例膈面及脏面HCC患者(121个结节)指定为B组,治疗前未实施人工腹水。比较2组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性完全消融率。结果 A组与B组膈面、脏面HCC患者的性别、年龄、瘤体大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组内膈面与脏面HCC患者的一次性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 2%vs. 94. 3%,76. 1%vs. 72. 2%,P> 0. 05)。2组组间膈面、脏面HCC患者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 2%vs. 76. 1%,94. 3%vs. 72. 2%,P <0. 01)。A组中膈面HCC患者反应性胸水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中膈面HCC患者(P <0. 01)。2组脏面HCC患者肠穿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A组发生腹腔活动性出血3例,B组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本研究中交通性胸水的发生率较高,达20. 5%(17/83),但均未引起术中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结论人工腹水能明显提高微波消融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反应性胸水、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对HCC治疗的一次性完全消融率。但人工腹水术引起交通性胸水以及增加腹腔活动性出血的倾向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微波消融 人工腹水 并发症 一次性完全消融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46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成建萍 倪雪君 +3 位作者 周国雄 丁晓凌 张海峰 于秀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412-1416,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本院2003-03/2008-07收治肝癌患者46例,共69个结节,均经临床证实.患者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跟踪随访.患者生存率以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完全消融率和...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本院2003-03/2008-07收治肝癌患者46例,共69个结节,均经临床证实.患者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跟踪随访.患者生存率以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完全消融率和局部复发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射频术后,直径<3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93.61%,局部复发率6.82%,1、2、3年的生存率为87.10%、80.13%和61.92%;直径≥3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68.18%,局部复发率27.27%,1、2、3年的生存率为73.33%、53.33%和30.48%.单个病灶的完全消融率90.00%,局部复发率10.00%,1、2、3年的生存率为90.00%、82.80%和63.98%;多发病灶者,完全消融率82.05%,局部复发率15.38%,1、2、3年的生存率为68.75%、50.00%和28.57%.Child-pugh A级组完全消融率87.93%,局部复发率13.21%,1、2、3年的生存率为86.40%、75.25%和54.99%;B-C级组完全消融率81.82%,局部复发率22.22%,1、2和3年的生存率为66.67%、53.33%和35.56%.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完全消融率和局部复发率与肿瘤的大小相关;长期生存率和肿瘤的数目、大小、肝功能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 完全消融率 局部复发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27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宝定 魏金文 +4 位作者 薛玉 谢荣 吴新财 邓宏伟 陈德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4期62-63,70,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Cool-tip射频消融系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小肝癌患者27例,其中原发性小肝癌(sHCC)9例,转移性小肝癌(sMHC)18例,共40枚病灶。随访分析术后肿瘤... 目的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Cool-tip射频消融系统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小肝癌患者27例,其中原发性小肝癌(sHCC)9例,转移性小肝癌(sMHC)18例,共40枚病灶。随访分析术后肿瘤局部消融效果、术后并发症、围术期肝功能变化、生存率等情况。结果术后1、3个月肿瘤局部完全消融率达95.0%(38/40)、90.0%(36/40);患者术后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88.9%;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围术期肝功能主要指标14 d内基本恢复。结论对于sHCC和sMHC,射频消融可以取得与手术治疗相当的疗效,并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射频消融 小肝癌 完全消融率 生存率
下载PDF
经皮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Meta分析
8
作者 潘武 强勇 阳圆圆 《医学信息》 2024年第20期20-27,共8页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所发表的关于微波消融对比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之日至2022年6月。采...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所发表的关于微波消融对比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之日至2022年6月。采用Stata 16.0和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RCTs,总计1395例患者。两种消融方法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1,95%CI:0.93~2.12,P=0.10);相较于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消融时间更短(MD=-10.18,95%CI:-14.52~-5.83,P<0.01);两种消融方法1年总体生存率(OR=1.55,95%CI:0.86~2.78,P=0.14)、3年总体生存率(OR=0.93,95%CI:0.62~1.38,P=0.71)、无复发生存率(OR=0.72,95%CI:0.48~1.08,P=0.11),主要不良事件(OR=1.99,95%CI:0.75~5.29,P=0.17)、肝局灶性坏死(OR=0.34,95%CI:0.03~3.29,P=0.35)、皮肤灼伤(OR=1.48,95%CI:0.41~5.40,P=0.55)、包膜下血肿(OR=0.42,95%CI:0.12~1.45,P=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两种消融方法无明显差异,微波消融消融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射频消融 完全消融率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meta分析
9
作者 彭梓婷 石统东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超声造影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收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20日发表的有关应用超声造影引导射频消融(...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超声造影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收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20日发表的有关应用超声造影引导射频消融(试验组)与常规超声或增强CT引导射频消融(对照组)治疗肝癌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将纳入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共87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OR=2.96,95%CI:2.13~4.11,P<0.01)、复发率(OR=0.35,95%CI:0.22~0.55,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49,95%CI:0.32~0.7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较常规超声或增强CT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超声造影 射频消融 完全消融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超声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
10
作者 马娜 孙作正 +1 位作者 王玉杓 刘沁峰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2期58-63,77,共7页
目的开发一种名为上下文注意力网络(Context Attention Network,CA-Net)的新方法,基于深度学习利用超声(Ultrasound,US)图像来早期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方法选取101例女性为研究对象... 目的开发一种名为上下文注意力网络(Context Attention Network,CA-Net)的新方法,基于深度学习利用超声(Ultrasound,US)图像来早期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方法选取101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在NAC前和NAC的6~8个周期后接受US监测。CA-Net中的嵌入式特征集成模块与多尺度的空洞卷积和通道注意力机制相结合,利用空间注意力模块特征图的空间关系生成空间注意力图。这种组合架构可以增加感受野,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关注重要的目标区域,提高网络性能。通过消融实验和基本网络对比实验确定CA-Net的最优模型结构。将CA-Net预测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性能与最新研究的3种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CA-Net训练集的AUC值为0.950(95%CI:0.870~0.960),准确度为92.3%,敏感度为89.5%,特异性为94.7%;测试集的AUC值为0.920(95%CI:0.850~0.930),准确度为90.7%,敏感度为88.2%,特异性为94.4%,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性能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比其他现存模型性能有所提高。结论基于超声的乳腺癌NAC疗效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可作为预测NAC能否达到pCR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NAC) 病理完全缓解(pCR) 超声成像 注意力机制 消融实验
下载PDF
化学消融法构建大鼠房室传导阻滞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雪梅 马嵋 +2 位作者 张春 寿玺 温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制备稳定、可靠的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动物模型在抗心律失常新药及生物工程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化学消融法构建大鼠AVB模型,为新药开发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将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 目的制备稳定、可靠的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动物模型在抗心律失常新药及生物工程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化学消融法构建大鼠AVB模型,为新药开发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将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成等渗盐水组、维拉帕米组、化学消融法1组、化学消融法2组,每组15只。等渗盐水组0.9%的NaCl按照5 mg/kg尾静脉注射、盐酸维拉帕米组按照盐酸维拉帕米5 mg/kg尾静脉注射,化学消融法1组于房室沟注射无水乙醇50μL,化学消融2组于主动脉根部与右房交界处注射无水乙醇50μL。所有实验组都用电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图,对各实验大鼠房室交界区行HE染色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免疫组化。结果成功建立大鼠AVB模型。化学消融法1组、2组CX43蛋白表达[(15.20±2.23)个/视野、(22.10±4.70)个/视野]较等渗盐水组[(45.00±2.24)个/视野]明显减少(P<0.05)。光镜下可见等渗盐水组和维拉帕米组房室结区心肌组织排列整齐,未见明显改变,CX43阳性蛋白表达清楚。化学消融法1组和化学消融法2组心肌变性坏死,CX43阳性蛋白表达较淡。化学消融法1组和2组三度AVB发生率(73.3%、60.6%)及死亡率(33.3%、26.7%)较维拉帕米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学消融法可建立稳定可靠持久的AVB模型,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模型 化学消融法 缝隙连接蛋白43
下载PDF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抑制人前列腺癌前列腺干细胞抗原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志刚 何军 +2 位作者 张镜伟 曾国华 沈文律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全雄激素阻断(CAA)治疗前后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评估 PSCA 在人前列腺癌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对42例男性患者的前列腺活检组织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组织(包括去势前局限性前列腺癌组织和前... 目的观察全雄激素阻断(CAA)治疗前后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评估 PSCA 在人前列腺癌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对42例男性患者的前列腺活检组织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组织(包括去势前局限性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接受比卡鲁胺和醋酸戈舍瑞林去势治疗3个月后的癌组织)进行原位杂交。PSCA mRNA 的肿瘤细胞质染色结果由两位病理学专家独立评估,t 检验分析 CAA 前后 PSCA mRNA 表达水平的差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进行36~40个月的随访,旨在评估 PSCA mRNA 表达水平与癌症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原位杂交标记 PSCA mRNA 阳性的细胞由 CAA 前的67.3%(0~89%)±9.4%下降到 CAA 后33.8%(0~92%)±7.7%(P 〈0.001)。CAA 前95.2%(40/42)的患者 PSCA mRNA 表达阳性,而去势后阳性率降到67.5%(27/40),且随访未发现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SCA mRNA 阳性表达的减少取决于原始肿瘤的 Gleason 评分,Gleason≤6:19.3%±4.7%;Gleason=7:38.8%±7.2%;Gleason≥8:73.4%±13.8%(P 〈0.05)。其余13例,CAA 后 PSCA mRNA 阳性表达水平增加,且随访发现3例有局限复发,4例有远处转移。结论前列腺癌 CAA 可抑制 PSCA mRNA 的表达;去势治疗后 PSCA mRNA 表达的增加可成为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一个不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全雄激素阻断
下载PDF
射频消融法建立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骏 陈绍良 +3 位作者 方五旺 戴振林 张丰富 段宝祥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用射频消融方法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方法使用常规射频消融方法对5只猪的房室结区进行消融,术前预防性安装起搏器。观察其操作的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局部的损伤情况。结果手术后,5只猪心脏均... 目的用射频消融方法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方法使用常规射频消融方法对5只猪的房室结区进行消融,术前预防性安装起搏器。观察其操作的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局部的损伤情况。结果手术后,5只猪心脏均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操作时间为(107±49)min,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观察2周,仍然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5只猪2周内全部存活。2周后处死见Koch三角处见平均大小1.12cm×1.51cm的损伤区,累及心内膜及内膜下心肌。结论使用射频消融的方法可快速、安全、有效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猪动物模型,且无并发症,对动物心脏的影响小。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的制作提供了一个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射频消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股动脉逆行法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莹 罗达 +4 位作者 瞿唯一 陈超 刘珊 余小梅 鲁志兵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15~20kg健康雄性杂种犬8只,麻醉开胸后于左室缝制临时起搏电极及记录电极。在X线引导下,将消融电极经股动脉逆行至主动脉无冠窦,标测定位并...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15~20kg健康雄性杂种犬8只,麻醉开胸后于左室缝制临时起搏电极及记录电极。在X线引导下,将消融电极经股动脉逆行至主动脉无冠窦,标测定位并射频消融His束。分别记录每次实验的操作和消融时间,比较消融前后的心率及心律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只犬成功建立完全性AVB动物模型,操作时间17.5(1,25.25)min,消融时间84(10,90)s。所有犬在消融前均为窦性心律,心率(168±13)次/分,消融时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完成后体表及腔内心电图均显示完全性AVB,心率(57±11)次/分。结论通过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的方法简便可行、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His束 射频消融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transisthmus conduction interval in predicting bidirectional block after ablation of typical atrial flutter
15
作者 任学军 吕树铮 +5 位作者 郭成军 陈丽颖 柳弘 田锐 杨燕斐 张金荣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770-1772,共3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xtent of prolongation of the transisthmus interval after ablation predicts complete bidirectional block.Methods Since 1996 to 2002, 30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went ablation proced...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xtent of prolongation of the transisthmus interval after ablation predicts complete bidirectional block.Methods Since 1996 to 2002, 30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went ablation procedures for isthmus-dependent atrial flutter. There were 23 males and 7 females [ mean age (47. 85 ±9. 35) years]. With the use of fluoroscopic view of anatom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as performed during coronary sinus pacing at a cycle length of 600 ms.Results Bidirectional block was achieved with ablation in 29 (97%) of 30 patients. The transisthmus intervals before ablation and after complete transisthmus block were (73.82±13. 01 ) ms and (140. 47±20. 48) ms, respectively, in the clockwise direction (P<0. 0001), and (77. 63±8. 36) ms and (138. 17 ±15. 55) ms, respectively, in the counterclockwise direction (P<0. 0001). A period of incomplete isthmus block was observed during 17 (58%) of the 29 ablation procedures. The clockwise transisthmus intervals during incomplete block [(107. 65 ±21. 33) ms] were (45.5 ± 8. 7)% longer than the baseline transisthmus intervals. An increase in the transisthmus interval by ≥50% in both directions after ablation predicted complete bidirectional block with 100.0% sensitivity and 83. 3% specificit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90. 6% and 100.0% , repectively.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a≥50% prolongation in the transisthmus interval was 83. 3%.Conclusion The analysis of transisthmus interval is a valuab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mplete bidirectional isthmus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ical atrial flut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ransisthmus interval ·complete isthmus block
原文传递
关于影响CT引导下肝肿瘤完全微波消融成功率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16
作者 刘万胜 《系统医学》 2020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CT引导下肝肿瘤完全微波消融成功率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肝脏肿瘤微波消融的依从性与成功率,为临床微波消融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例肝肿瘤患者(共入选58个病灶),所有肝肿瘤患...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CT引导下肝肿瘤完全微波消融成功率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肝脏肿瘤微波消融的依从性与成功率,为临床微波消融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例肝肿瘤患者(共入选58个病灶),所有肝肿瘤患者均实施微波消融治疗,考察单针微波消融与双针联合微波消融、单纯微波消融与TACE术后序贯微波消融对肝肿瘤完全消融的成功率的影响,微波消融术后1个月行MRI检查评价分析有无肿瘤残留。结果双针联合微波消融可明显扩大肿瘤消融范围,提高肿瘤完全消融的成功率;TACE术后序贯微波消融可阻断肿瘤血供,消融时定位更加精确可提高肿瘤完全消融成功率;术后1、3、6个月复查肝脏MRI进行评价分析,肝肿瘤患者残余病灶13个,残留率为22.4%(13/58);不完全消融患者和完全消融患者在肿瘤大小(6.62±1.13)cm和(3.13±1.27)cm、单针消融(10例和20例)、靠近大血管(3例和0例)、TACE术后有碘油沉积方面(4例和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8,P=0.000<0.05,χ^2=4.260、24.060、10.951,P=0.038、0.000、0.000<0.05),以上指标均是影响肿瘤能否完全消融的危险因素。结论 CT引导下的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双针联合微波消融与TACE术后序贯微波消融可明显提高肿瘤完全消融的成功率;肿瘤大小、靠近大血管及消融安全范围均是影响完全消融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其中肿瘤大小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微波消融 肝肿瘤 完全消融成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17
作者 张付涛 刘晓洁 +3 位作者 李慕嶂 吴金涛 张雷明 胡光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静息12导心电图以评价CRBBB存在情况,CRBBB定义为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120 ms,Ⅰ、V6导联S波时限>R波时限,V1和(或)V2导联QRS波群呈RsR′,R′>R。房颤复发被定义为导管消融术后3月以上,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条件下出现持续30 s以上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共入选486例患者,其中5.8%(28/486)的患者存在CRBBB。平均随访22.5±9.8月(4~48),86例(17.7%)患者出现房颤复发。CRBBB患者的复发率高于无CRBBB患者(35.7%对16.6%,P=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RBBB患者无房颤生存率显著低于无CRBBB患者(log-rank检验,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BBB(HR=2.296;95%CI 1.172~4.499,P=0.015)、心力衰竭(HR=3.589,95%CI 1.537~8.377,P=0.003)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存在CRBBB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有较高的房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复发
下载PDF
微波消融在完全腹腔镜特殊部位肝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锟 杨慧琪 《西部医学》 2015年第2期224-225,228,共3页
目的总结微波消融针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特殊部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微波消融针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特殊部位的肝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微波消融针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治疗14例患... 目的总结微波消融针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特殊部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微波消融针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特殊部位的肝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微波消融针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治疗14例患者18个肿物,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80(30~300)ml,平均手术时间85(50~120)min,所有病人均康复出院,其中肝癌9例,转移癌3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2例。结论联合腹腔镜行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的肝癌安全、有效,可以实现完全腹腔镜下操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腹腔镜 微波消融 肝切除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Ⅲ度房室阻滞的预后与对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日映 王毅 +3 位作者 孟宪章 郑强荪 范作文 薛玉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6期385-385,共1页
为了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的Ⅲ度房室阻滞 (AVB)转为永久性Ⅲ度AVB的预测指标与合理对策 ,回顾性地分析了 10年来遇到的 16例患者。术中终止放电后很快恢复了房室传导而术后次日再次发生Ⅲ度AVB 8例 (A组 ) ,终止放电后直至出院 (住... 为了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出现的Ⅲ度房室阻滞 (AVB)转为永久性Ⅲ度AVB的预测指标与合理对策 ,回顾性地分析了 10年来遇到的 16例患者。术中终止放电后很快恢复了房室传导而术后次日再次发生Ⅲ度AVB 8例 (A组 ) ,终止放电后直至出院 (住院 30~ 80d)始终未恢复房室传导 8例 (B组 )。并对两组的以下指标进行比较 :①性别 ;②年龄 ;③术中发生Ⅲ度AVB的次数 ;④放电中出现连续非 1∶1结性搏动数 ;⑤终止放电后Ⅲ度AVB的持续时间 ;⑥次日再出现Ⅲ度AVB的持续时间 ;⑦是否使用激素。结果表明放电中连续的非 1∶1结性搏动数及Ⅲ度AVB持续的时间是可靠的预测指标 ,一旦出现必须在 3跳内停止放电 ,观察期为一个月 ,否则应安置永久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度房室阻滞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结性搏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