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梅
林晓明
+2 位作者
王素霞
王海燕
邹万忠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DD)的临床及病理待点。方法 通过5例DD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学的多样性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DDD占经肾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
目的 探讨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DD)的临床及病理待点。方法 通过5例DD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学的多样性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DDD占经肾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0.2%,占膜增殖性肾炎的2%。5例中的3冽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组织学呈膜增生性肾炎(MPGN),并伴有血C_3降低。2例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组织学 1例呈 NIPGN伴有血 C_3降低;另 1例呈系膜增生性病变,血 C_3正常。4例免疫荧光表现为以C_3为主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并有系膜区团块状沉积.电镜下均可见电子致密物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弥漫、均匀沉积,其中4例包曼囊及肾小管基底膜亦可见弥漫或节段电子致密物沉积。2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结论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是超微结构的诊断,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大量蛋白尿、严重高血压和较重的病理改变预示其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变病综合征
补体C
3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病理
原文传递
C3肾小球病
被引量:
1
2
作者
位红兰(译)
章海涛(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7-361,共5页
以往研究证实多种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与补体系统,尤其是补体旁路途径调节异常相关。近年有作者发现一组免疫荧光染色单纯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的肾小球肾炎,不伴或伴少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先天或后天获得性补体...
以往研究证实多种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与补体系统,尤其是补体旁路途径调节异常相关。近年有作者发现一组免疫荧光染色单纯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的肾小球肾炎,不伴或伴少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先天或后天获得性补体系统调节异常相关,该作者将这一组疾病统一命名为C3肾小球病,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分为不同类别。本文就这类疾病作一综述,旨在关注补体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并提高对此类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系统
C
3
肾小球肾炎
致密物沉积病
补体H因子相关蛋白5肾病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梅
林晓明
王素霞
王海燕
邹万忠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出处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DD)的临床及病理待点。方法 通过5例DD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学的多样性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DDD占经肾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0.2%,占膜增殖性肾炎的2%。5例中的3冽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组织学呈膜增生性肾炎(MPGN),并伴有血C_3降低。2例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组织学 1例呈 NIPGN伴有血 C_3降低;另 1例呈系膜增生性病变,血 C_3正常。4例免疫荧光表现为以C_3为主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并有系膜区团块状沉积.电镜下均可见电子致密物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弥漫、均匀沉积,其中4例包曼囊及肾小管基底膜亦可见弥漫或节段电子致密物沉积。2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结论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是超微结构的诊断,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大量蛋白尿、严重高血压和较重的病理改变预示其预后不佳。
关键词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变病综合征
补体C
3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
病理
Keywords
Glomerulonephritis,
membranoproliferative
Nephrotic
syndrome
complement
3
:
dense
deposit
disease
分类号
R692.3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C3肾小球病
被引量:
1
2
作者
位红兰(译)
章海涛(校)
机构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
出处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7-361,共5页
文摘
以往研究证实多种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与补体系统,尤其是补体旁路途径调节异常相关。近年有作者发现一组免疫荧光染色单纯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的肾小球肾炎,不伴或伴少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先天或后天获得性补体系统调节异常相关,该作者将这一组疾病统一命名为C3肾小球病,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分为不同类别。本文就这类疾病作一综述,旨在关注补体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并提高对此类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关键词
补体系统
C
3
肾小球肾炎
致密物沉积病
补体H因子相关蛋白5肾病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Keywords
complement
system
C
3
glomerulonephritis
dense
deposit
disease
complement
factor
H-related
protein
5
nephropathy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nlonephritis
分类号
R692.6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王梅
林晓明
王素霞
王海燕
邹万忠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2
原文传递
2
C3肾小球病
位红兰(译)
章海涛(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