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的结构、物种组成及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朱华 许再富 +2 位作者 王洪 李保贵 龙碧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60-568,共9页
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的6个“龙山”片断热带雨林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种群结构、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等的变化及其规律。随着热带雨林的片断化,森林边缘效应和人... 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的6个“龙山”片断热带雨林与同样类型的原始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片断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种群结构、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等的变化及其规律。随着热带雨林的片断化,森林边缘效应和人为干扰加剧,热带雨林群落的结构变得不完整,植物丰富度降低。在生活型构成上,附生植物,大、中高位芽植物以及地上芽植物比例减少,藤本植物和小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增高。在种群结构上,受轻、中度干扰的片断雨林,仅含1~2个个体的种类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有所增加,乔木种类组成变得不稳定,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那些仅有1~2个个体为代表的种类将首先消失。在单位面积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上,情况比较复杂,热带雨林片断化和受到一定干扰可能会增加藤本植物多样性指数,但干扰过度又会减低其多样性指数,附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则随干扰和隔离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总的说来,片断热带雨林单位面积上的种数远比原始林少得多,随着人为干扰和隔离的加剧,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断热带雨林 群落结构 西双版纳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规模化稻鸭生态种养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沈建凯 黄璜 +7 位作者 傅志强 张亚 陈灿 金小马 廖晓兰 龙攀 高文娟 谢小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探索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的变化动态,运用植物群落生态的方法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杂草密度显著降低,与水稻单一种植比较... 为探索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的变化动态,运用植物群落生态的方法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杂草密度显著降低,与水稻单一种植比较防效为94%;水稻分蘖到孕穗期稻田杂草主要由看麦娘(Alopecuruspratensis)、稗草(Echinochhloa crausgalli)、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鸭舌草(Mouochoria vaginalis)、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组成,抽穗期到成熟期主要由水花生、稗草、狗牙根和水竹叶组成。研究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水稻分蘖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略高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孕穗期到成熟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显著高于水稻单一种植。水稻全生育期规模稻鸭生态种养与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比较稻田杂草密度、杂草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数略有提高。说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显著改变稻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可抑制杂草发生危害,达到有效控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稻鸭生态种养 杂草管理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福建三明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樊后保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4-19,共6页
本文在0.3公顷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明小湖地区格氏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份、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10种,隶属于42科68属,其中单种属占67.6%,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 本文在0.3公顷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明小湖地区格氏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份、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10种,隶属于42科68属,其中单种属占67.6%,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87.3%.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在垂直空间上常可分为三个亚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烤 群落 植物区系成份 物种多样性 结构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封禁流域坡面微地形植被特征分异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晶 朱清科 +4 位作者 秦伟 张宏芝 云雷 谢静 邝高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4-700,共7页
以陕西省吴起县合沟流域内微地形及原状坡面的植被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浅沟、切沟、塌陷、缓台和陡坎5种黄土高原典型微地形植被特征及其与原状坡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黄土区封禁流域坡面微地形内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其多样性存... 以陕西省吴起县合沟流域内微地形及原状坡面的植被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浅沟、切沟、塌陷、缓台和陡坎5种黄土高原典型微地形植被特征及其与原状坡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黄土区封禁流域坡面微地形内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其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经过12年的自然恢复,研究区域形成以铁杆蒿和茭蒿为优势种的草本群落,伴生种中,陡坎和切沟出现灌木扁核木和柠条,缓台出现湿生性植物芦苇.微地形植被的盖度、平均高度和生物量多优于原状坡面,且以切沟和塌陷最为显著.不同微地形Shannon指数的大小顺序为陡坎>切沟>浅沟>原状坡面>缓台>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微地形 植物群落 物种组成 数量特征 多样性
原文传递
黄龙山不同白桦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郭其强 张文辉 +1 位作者 何景峰 王贞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在黄龙山林区以4种不同白桦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共设置20m×20m的样地15块,从林分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及乔木蓄积量等方面,对不同白桦林群落类型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群落B林(白桦+茶条槭... 在黄龙山林区以4种不同白桦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共设置20m×20m的样地15块,从林分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及乔木蓄积量等方面,对不同白桦林群落类型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群落B林(白桦+茶条槭混交)中白桦林分状况为最好,其次为群落A(油松+白桦混交林),群落D(白桦纯林)最差;(2)不同群落中植物种类分别为群落A(51种)>群落B(49种)>群落D(48种)>群落C(38种);(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群落A>群落B>群落C>群落D;(4)不同群落内草本和灌木总生物量排序为群落D(73.19t·hm-2)>群落B(65.07t·hm-2)>群落C(59.93t·hm-2)>群落A(44.82 t·hm-2),乔木蓄积量为群落A(123.50m3·hm-2)>群落D(69.50m3·hm-2)>群落B(53.25m3·hm-2)>群落C(50.25m3·hm-2).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山不同白桦林群落中混交林在生长状况、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方面均优于纯白桦林.表明白桦混交林对保持黄龙山森林群落稳定性,提高林分质量,实现白桦林向松栎林的逐渐过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林群落 林分状况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温性草原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愈哲 樊江文 +3 位作者 张良侠 翟俊 刘革非 李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以锡林郭勒典型温性草原区域不同利用、管理方式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当地较为常见的6种不同利用管理方式围封禁牧大针茅,围封禁牧羊草,公共放牧大针茅、私人放牧大针茅、大针茅火烧围封恢复和开垦人工饲草的典型草地设置实验样地... 以锡林郭勒典型温性草原区域不同利用、管理方式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当地较为常见的6种不同利用管理方式围封禁牧大针茅,围封禁牧羊草,公共放牧大针茅、私人放牧大针茅、大针茅火烧围封恢复和开垦人工饲草的典型草地设置实验样地,采用群落调查、收割称重和根钻取样等方法测定、比较上述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结果表明放牧降低大针茅群落的地上、地下生物量,而长时间的围封显著增加群落的地上地下生产力(P<0.05),但对群落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P>0.05)。随着利用程度的减弱,群落C3植物生产力和所占比重逐渐上升(P<0.05),C4植物生物量保持稳定(P>0.05),但比例下降(P<0.05)。火烧显著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P<0.05),同时显著降低地下生物量(P<0.05),但地上生物量变化不大,同时C4植物生物量显著上升。人工开垦极大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同时显著增加群落地上生物量,降低群落地下生物量,使群落获得了相对天然群落更高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群落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 锡林郭勒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评价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东明 郭正刚 安黎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82-2188,共7页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是评价人类工程活动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分.分析了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干扰带和非干扰带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经济类群,综合评价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上植被在受工程活动干... 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是评价人类工程活动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分.分析了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干扰带和非干扰带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草地初级生产力和经济类群,综合评价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上植被在受工程活动干扰后的综合恢复能力.结果表明:经过近20多年的自然恢复,青藏苔草草原、紫花针茅草原、扇穗茅草原、高山嵩草草甸、矮蒿草草甸和藏蒿草沼泽化草甸6种草地的盖度和物种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且草原群落的恢复程度好于草甸群落,但干扰群落仍低于未干扰群落;紫花针茅草原分布区物种多样性恢复好于其他草地类型分布区;干扰带由最初的地上植物生物量全部为0恢复到148.8~489.6 g·m^-2,其中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干扰带恢复最好,生物量达489.6 g·m^-2;除藏嵩草恢复群落的饲用植物类群组成相对稳定外,干扰后的其他5种草地类型饲用价值降低.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综合恢复能力显著高于草甸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组成 植物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恢复能力
下载PDF
舟山群岛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国明 叶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9-358,共10页
以舟山群岛特有树种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和全缘冬青(Ilex integra)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植物群落共调查... 以舟山群岛特有树种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chenii)、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和全缘冬青(Ilex integra)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对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植物群落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25种,隶属于62科100属,其中滨海特有植物有12科14属16种。地理成分多样,热带成分大于温带、亚热带成分。各层次优势种明显,乔木层主要有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普陀樟、全缘冬青和舟山新木姜子等,在更新层中普陀樟和红楠最具优势,而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层的优势种取决于群落类型及其所处的环境。群落间各层次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指数(H),Pielou指数(J)均有较大波动,一般与群落的演替阶段、所处岛屿的大小、离大陆远近以及人为干扰有关,其中R、H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舟山海岛最具代表性的普陀樟群落各层次的R、H均低于其他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植物群落 物种组成 特有植物 优势种 物种多样性 舟山群岛
原文传递
福建武平米槠林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游水生 李福银 +1 位作者 何育城 吴明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19-121,共3页
1993年2月对福建武平米槠林火烧前群落生态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并对该群落区系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39科、58属、95种;其中灌木层在各层次中占首位,为25科、38属、70种.各层次区系均以泛热带和... 1993年2月对福建武平米槠林火烧前群落生态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并对该群落区系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39科、58属、95种;其中灌木层在各层次中占首位,为25科、38属、70种.各层次区系均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较高.种的分布型分析表明各层次均与华南地区关系较密切的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以灌木层最高,为4.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槠林 植物区系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4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袁金凤 胡仁勇 +3 位作者 慎佳泓 张磊 张晓宇 于明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6,共6页
通过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差异和样方法等手段,对浙江省马尾松林针叶(针叶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中龄常绿阔叶林和近熟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群落间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植... 通过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差异和样方法等手段,对浙江省马尾松林针叶(针叶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中龄常绿阔叶林和近熟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群落间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植物53科105属170种。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数、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基本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以针阔叶混交林最低,估计跟先锋物种的消失和后期物种的出现这一更替有关。随着演替的进行,各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逐渐降低,其中针阔叶混交林和中龄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马尾松与近熟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群落主成分分析也得出相似的结果。群落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种组成尤其是乔木层的组成上;针阔叶混交林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较低的一个群落,但它与其它群落间的相似性较高,并已储存了常绿阔叶林中的大部分物种,对演替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森林演替 常绿阔叶林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组成、结构与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韩路 陈家力 +3 位作者 王家强 王海珍 吕瑞恒 康佳鹏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36,共13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荒漠河岸林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于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建立6个1 hm 2样地,对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共有物种12科15... 为了更好地了解荒漠河岸林植被动态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于塔里木河干流源头荒漠河岸林内建立6个1 hm 2样地,对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源荒漠河岸林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共有物种12科15属16种,杨柳科重要值最大(28. 97%),是群落优势建群科。取样面积在0. 04 hm 2时,包括了87. 5%的物种;样地内稀有种和偶见种均占所有物种的12. 5%。植物区系贫乏,单种科、属多,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具典型温带区系性质。样地内 DBH ≥ 1 cm 的活木本个体有2497株,灰胡杨多度占92. 95%,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最大,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群落内科、属、种的数量随植株高度级的增加而减少,垂直结构层次分明,由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构成。样地内所有树种平均胸径15. 57 cm,径级与高度级结构均呈偏正态分布,缺乏高度≤ 2 m的个体,群落更新不良。优势种灰胡杨、胡杨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型,其中胡杨幼树出现断层,灰胡杨幼苗向幼树发展过程中死亡率极高(92. 56%),均为衰退型种群。两个优势种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不同生境下随径级增大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同;且两个优势种在空间上相互排斥而占据不同生境,暗示着种间竞争与生境异质性是影响荒漠河岸林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物种共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林 群落结构 区系组成 物种多样性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东灵山地区啮齿动物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群的季节变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宏俊 张知彬 +2 位作者 王玉山 王福生 曹小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5-221,共7页
2000年9月和2001年9月在东灵山地区采用夹夜法对小型啮齿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6种,总捕获率为16 08%。大林姬鼠是该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同时将8种生境样地划分为7类啮齿动物群落:即落叶松人工林大林姬鼠+社鼠... 2000年9月和2001年9月在东灵山地区采用夹夜法对小型啮齿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6种,总捕获率为16 08%。大林姬鼠是该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同时将8种生境样地划分为7类啮齿动物群落:即落叶松人工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灌丛大林姬鼠+社鼠群落、辽东栎矮林大林姬鼠+大仓鼠群落、弃耕地大林姬鼠+黑线姬鼠群落、油松人工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针润混交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辽东栎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群落间的相似性系数普遍较高,其中油松人工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和辽东栎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的相似性最高。灌丛大林姬鼠+社鼠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地区 啮齿动物 群落组成 优势种群 多样性指数 均匀性指数
下载PDF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富亿 吕宪国 +5 位作者 娄彦景 娄晓楠 薛滨 姚书春 肖海丰 王波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4-222,共9页
2008~2010年,在鱼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鱼类物种5目11科42属49种,其中本区土著种5目10科38属45种,包括中国特有种4种,中国易危种5种,冷水种8种,国... 2008~2010年,在鱼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鱼类物种5目11科42属49种,其中本区土著种5目10科38属45种,包括中国特有种4种,中国易危种5种,冷水种8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土著种群落中,有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32种,鲤科(Cyprinidae)鱼类29种,鮈亚科(Gobioninae)鱼类13种;古北界北方区黑龙江亚区黑龙江分区的物种为22种;源于东部平原和北方平原生态类群的鱼类有27种;适应于江—湖缓流环境和淡水定居生活的鱼类有33种;草上产卵和水层产卵繁殖的鱼类有37种;杂食性和初级肉食性种类有28种,它们均相对占优势。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嫩江的鱼类群落物种结构Jaccard系数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18和0.838;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和常见种分别为14种和25种;物种多度格局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这些结果表明,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与嫩江密切相关,鱼类区系复杂,物种组成与生态类型多样;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但仍面临着稀有种(包括中国易危种)尚占有一定比例而导致群落结构脆弱的潜在威胁。保持嫩江鱼类群落结构的稳定,对维护和发展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土著种 区系组成 物种多样性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功能属性与土壤细菌多样性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兴鸽 张世挺 牛克昌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80,共11页
理论预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共同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时空变化.大量研究发现,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相关性不强.本研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三个研究点,调查了4个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组分种的关键功能性状,分析了土壤... 理论预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共同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时空变化.大量研究发现,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相关性不强.本研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三个研究点,调查了4个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组分种的关键功能性状,分析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与植物群落功能组成(群落水平性状值)和结构(性状多样性)变异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细菌优势类群分布因生境而异;但总体上植物群落水平性状和性状多样性变异能解释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其解释量(46%)与土壤理化因子所解释相当;土壤细菌多样性随植物群落水平的高度、比叶面积和叶片磷含量及其多样性的增大而增加,与群落水平叶片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支持植物群落功能属性变异能解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理论预测,为理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变化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土壤理化因子 群落构建 功能性状 功能组成 性状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华北地区落叶松林的分布、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方文静 蔡琼 +7 位作者 朱江玲 吉成均 岳明 郭卫华 张峰 高贤明 唐志尧 方精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2-752,共11页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林及太白红杉(L.chinensis)林是华北地区常见的3种落叶松林类型,其中日本落叶松林为人工林,华北落叶松林既有天然分布又有人工种植,太白红杉林则主要是天然林。该...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林及太白红杉(L.chinensis)林是华北地区常见的3种落叶松林类型,其中日本落叶松林为人工林,华北落叶松林既有天然分布又有人工种植,太白红杉林则主要是天然林。该研究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对这3种落叶松林的分布、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3种落叶松林的分布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落叶松林的天然分布减少而人工种植的分布增加。3种森林中落叶松的林分径级及树高均为右偏分布,说明3种落叶松林均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3种落叶松林均拥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且差异显著,其中太白红杉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大(39.3±17.9),而华北落叶松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小(人工林27.2±17.7,天然林27.5±13.8)。除最大树高与经度的关系不显著以外,落叶松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及物种丰富度均随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外,年平均气温对落叶松林的总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是对其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落叶松林的最大胸径显著降低而最大树高却显著增加。落叶松天然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与落叶松林总体的基本一致,但群落结构的格局不尽相同:随着经纬度的增加,落叶松人工林的最大树高增加而天然林的最大树高减小;落叶松天然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分别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而落叶松人工林的最大胸径和最大树高分别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林 华北落叶松 日本落叶松 太白红杉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东北林业大学校园鸟类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夏丹霞 何富英 +4 位作者 吴庆明 李翔 刘向宛 雷泽锋 恩卡尔.阿拉力别克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8-264,共7页
为了对校区鸟类资源信息进行初步评估,2016年6~11月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鸟类群落多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直接计数法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出:(1)东林校园共记录有鸟类5目21科36种;物种组成以雀形目鸟种占绝对优势(77.78%);区系... 为了对校区鸟类资源信息进行初步评估,2016年6~11月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鸟类群落多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直接计数法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出:(1)东林校园共记录有鸟类5目21科36种;物种组成以雀形目鸟种占绝对优势(77.78%);区系分布以古北种为主(63.89%),其次为广布种(33.33%);居留型以留鸟和夏候鸟居多(75.00%);生态类群以鸣禽(77.78%)为主体;受胁状态的鸟种较少仅有4种、已引起关注并被列入保护状态的鸟种占优势为17种、无危/无关注鸟种也占有较大比例为15种;(2)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1.050 3,均匀度指数为0.297 9。基于结果分析,提出了校园鸟类资源管护方面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群落基本组成 物种多样性 校园
下载PDF
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安 周晓雷 +5 位作者 田青 史瑞锦 黄海霞 曹雪萍 陆刚 周旭姣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100,共11页
为探究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群落恢复与重建及其稳定性维持机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恢复15 a灌木群落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坡位处典型群落,分析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和α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坡位梯度上,从上到下... 为探究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群落恢复与重建及其稳定性维持机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恢复15 a灌木群落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坡位处典型群落,分析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和α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坡位梯度上,从上到下可依次划分唐古特忍冬+扁刺蔷薇-密生薹草群落、箭竹-密生薹草群落和黑水柳-野草莓群落3种典型群落;在这3种典型群落中,共调查到27科49属60种植物,其中上坡位调查到23科28属32种植物,中坡位调查到21科27属33种植物,下坡位调查到25科40属49种植物;除下坡位高度结构呈双峰分布以外,火烧迹地灌木群落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均呈现出倒“J”型;各主要灌木种的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均呈现出倒“J”型、正态和多峰连续分散分布,高度结构在上、下坡位主要呈正态和多峰连续分散分布,中坡位呈倒“J”型分布,而径级结构在上、中坡位呈“J”型分布,下坡位主要呈正态和多峰连续分散分布;整个火烧迹地α物种多样性,除Pielou均匀度指数外,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大于灌木层,灌木层下坡位植物种丰富度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上坡位最高,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随坡位上升而逐渐降低,Simpson指数中坡位最高,上坡位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中坡位最高,下坡位最低。研究表明:不同坡位处的典型群落、植被组成特征、群落结构特征和α物种多样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坡度、坡位、干扰和生境异质性等多因素对火烧迹地植物演替进程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对科学指导火烧迹地群落恢复与重建以及维持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典型群落 恢复与重建 群落组成结构特征 α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湖北星斗山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类型、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姚兰 艾训儒 +3 位作者 吕世安 冯广 刘峻城 黄永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 【目的】研究鄂西南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以期为进一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动态变化规律、群落构建机制和植被恢复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鄂西南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建立48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FDP),运用聚类分析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并通过指示种分析辨识不同群落类型指示种,然后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星斗山森林样地分为3种群落类型:亮叶水青冈群落(分布在海拔1 460-1 670 m处)、灯台群落(分布在海拔1 230-1 500 m处)和川陕鹅耳枥群落(分布在海拔1 360-1 450 m处);非维度多尺度标定排序结果表明灯台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亮叶水青冈群落的差异最大,而川陕鹅耳枥群落的物种组成则与其他2个群落类型的相似性更为接近;川陕鹅耳枥群落的树木个体密度高于灯台树群落,但与亮叶水青冈群落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灯台群落的胸高断面积显著低于其他群落类型,但亮叶水青冈群落和川陕鹅耳枥群落的胸高断面积无显著差异,灯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亮叶水青冈群落,但与川陕鹅耳枥群落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落叶树种在3个群落中均占有较大比例,灯台群落中的落叶树种比例最高;在3个群落类型中,亮叶水青冈群落中分布更多胸径大于10 cm和高度超过10 m的树木,而灯台群落和川陕鹅耳枥群落中的小径级个体比例较高。【结论】星斗山3种群落在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亮叶水青冈群落更加接近该地区的原生群落,灯台群落是强烈人为干扰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川陕鹅耳枥群落是介于灯台群落和亮叶水青冈群落之间的群落类型,具有较好的恢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次生林 群落类型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高原鼢鼠干扰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于海玲 樊江文 +1 位作者 李愈哲 史文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02-1910,共9页
高原鼢鼠是三江源高寒草甸区域的主要啮齿动物之一.它啃食植物根系,挖掘大量通道,并将挖掘出的土壤堆积于地表,形成覆盖于植物地上部分的裸露土丘,对草地群落特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鼢鼠土丘密度表示高原鼢鼠对草地的干... 高原鼢鼠是三江源高寒草甸区域的主要啮齿动物之一.它啃食植物根系,挖掘大量通道,并将挖掘出的土壤堆积于地表,形成覆盖于植物地上部分的裸露土丘,对草地群落特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鼢鼠土丘密度表示高原鼢鼠对草地的干扰程度,选取7个不同高原鼢鼠土丘密度的样地,同时选取没有遭受高原鼢鼠干扰的样地作为对照,获得各样地的物种信息及地上、地下生物量,探讨不同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对草地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原鼢鼠土丘的增加,草地植物优势种群发生由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向珠牙蓼、鹅绒委陵菜、西伯利亚蓼等杂类草植物为主的转变,群落盖度和高度显著降低;轻度或中度的高原鼢鼠干扰能够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而群落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显著;群落生产力不存在类似中度干扰假说的结果.随高原鼢鼠干扰活动的增强,群落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显著降低,群落生产力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 高寒草甸
原文传递
贵州施秉喀斯特地区林地土壤甲螨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英文)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燕 金道超 +2 位作者 周玉凤 杨桂平 梁文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1-799,共9页
为了解施秉喀斯特地区林地土壤甲螨的分布和群落组成特点,明确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林地类型对土壤甲螨群落密度、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该区林地土壤甲螨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的调查和分析。【方法】2012年8月选取了中国西南施... 为了解施秉喀斯特地区林地土壤甲螨的分布和群落组成特点,明确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林地类型对土壤甲螨群落密度、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该区林地土壤甲螨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的调查和分析。【方法】2012年8月选取了中国西南施秉喀斯特地区典型生境中的8个样地,每个样地9个取样点,用Berlese-Tullgren装置分离土样24 h。多样性分析采用常见的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性分析采用Jaccard相似性系数(CJ);群落聚类分析分别采用Marczewski-Steinhaus距离(Cms)和Bray-Curtis距离,应用R 2.11程序进行类平均法聚类。【结果】结果显示,中国西南喀斯特8个样地中土壤甲螨由少数的优势属和数量众多的稀有属组成。其中全菌甲螨属Perscheloribates(22.48%)和长单翼甲螨属Protoribates(11.45%)个体数量最为丰富。长单翼甲螨属Protoribate,、上罗甲螨属Epilohmannia、小奥甲螨属Oppiella、小盾珠甲螨属Suctobelbella和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分布广泛。本区的甲螨组成(属级水平)表现出明显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点。在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林中,甲螨的个体数量和种类数较多,但多样性不高,而在人工针叶林中甲螨多样性最高。甲螨群落组成和分布特征多样,异质性高,特别是在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林中突出。【结论】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不同林分影响甲螨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甲螨的"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螨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喀斯特地区 施秉 中国西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