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仁发 魏叶华 +1 位作者 付彬 陈洪龙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91,共9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系统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与传统网络相比无限传感器网络又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程序开发变得更加困难.中间件提...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系统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与传统网络相比无限传感器网络又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程序开发变得更加困难.中间件提供了一个编程抽象,方便了应用程序的开发,缩减了应用程序和底层设备的间隙.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设计面临的问题,对有关设计方法进行了分类评述,并对几种典型中间件进行了比较,最后从通信范式、QoS支持和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中间件 编程范式 通信范式 设计方法
下载PDF
信息分享到共同体验:元宇宙带来传播范式革新 被引量:16
2
作者 牟怡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25,共9页
关于元宇宙的讨论甚嚣尘上,泡沫之后,元宇宙带来的将会是一种人类信息获取、体验与感知方式的巨变,进而从底层改变传播的范式。从以信息分享为导向的既有传播范式到以共同体验为导向的未来传播范式,范式的革新必将颠覆对一些基本议题的... 关于元宇宙的讨论甚嚣尘上,泡沫之后,元宇宙带来的将会是一种人类信息获取、体验与感知方式的巨变,进而从底层改变传播的范式。从以信息分享为导向的既有传播范式到以共同体验为导向的未来传播范式,范式的革新必将颠覆对一些基本议题的认知,包括语言的地位、真实的定义以及人类的终极福祉等。同时,附身于媒体技术的临场感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这次网络技术的升级中由量变引发质变,成为未来技术的标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信息分享 共同体验 传播范式 范式革新 临场感
下载PDF
"撒种"之隐喻:论彼得斯"撒播"学说的西方文化原初语境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婷 谢清果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37,共12页
约翰.D.彼得斯在其传播哲学领域的成名之作——《对空言说》中提出了两种独具西方人文主义色彩的经典传播范式:对话的传播观和撒播的传播观,两种传播范式代表了肇始于两希文明的西方文化精神和思想渊源其中,撒播的传播观源自《新约》中... 约翰.D.彼得斯在其传播哲学领域的成名之作——《对空言说》中提出了两种独具西方人文主义色彩的经典传播范式:对话的传播观和撒播的传播观,两种传播范式代表了肇始于两希文明的西方文化精神和思想渊源其中,撒播的传播观源自《新约》中的"撒种"隐喻,与基督信仰有着深厚的文化血脉关系。"撒种"隐喻所传达的故事情境详细地诠解了彼得斯"撒播"学说的丰富意涵在"撒种"隐喻所提供的四种交流情境中,耶稣撒播出去的种子在经历种种"交流的失败"之后,得以在"沃土",亦即适宜的"媒介环境"中"生根发芽"彼得斯"撒播"传播范式的提出,与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堪称"双璧",二者都源于基督教传统文化,成为了西方传播学界通过隐喻方式建构起来的两大著名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彼得斯 撒播 传播范式 隐喻 圣经文学
原文传递
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向度与进路
4
作者 刘章仪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5G将引领以智能技术、视觉技术、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同向发力,助力打造主流意识形态智能化、视频化、共情化传播范式,从而显著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现阶段,应重点从理念革新、制度完善、人才支撑三... 5G将引领以智能技术、视觉技术、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同向发力,助力打造主流意识形态智能化、视频化、共情化传播范式,从而显著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现阶段,应重点从理念革新、制度完善、人才支撑三个方面着力,尽快推动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主流意识形态 传播范式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交往范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壁葵 张少兰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35,共3页
"以人为本"和"交往教育"是教育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提升的理论基础。要摆脱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桎梏,首要任务是全面认识主客体关系,将主体间性运用于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中。以主体间性为研... "以人为本"和"交往教育"是教育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提升的理论基础。要摆脱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桎梏,首要任务是全面认识主客体关系,将主体间性运用于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中。以主体间性为研究视角,将交往范式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指导,着眼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单向灌输与对话教育、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等四个方面的深度融合,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交往范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新媒体文艺的跨媒介表意与传播范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鲍远福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35,共11页
新媒体促进了文艺实践的意义载体和符号系统的剧变。图像符号实现了从手绘、机绘到数绘的技术性跨越,语言文字也从可阅读、可书写的物理形态转变为可操作、可交互的虚拟形态,语图符号彼此混融、“缝合”乃至同构,共同参与新媒体文艺的... 新媒体促进了文艺实践的意义载体和符号系统的剧变。图像符号实现了从手绘、机绘到数绘的技术性跨越,语言文字也从可阅读、可书写的物理形态转变为可操作、可交互的虚拟形态,语图符号彼此混融、“缝合”乃至同构,共同参与新媒体文艺的意义建构。在此情境下,对新时代的文艺实践进行认真检视,同时对语图符号与文艺作品意义的建构、传播与接受之间关系的梳理显得十分必要。语图符号的混融推动了新媒体文艺生产和传播的转向、跨界、融合,“表情包”“施为图像”和“图文体”等文本类型则是构建文艺理论研究新型话语范式的重要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艺 跨媒介表意 传播范式 表情包 施为图像
下载PDF
他山之石:基于九国经验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范式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陶友兰 程弋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1,共11页
探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范式。本研究甄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墨西哥、阿根廷九个国家,根据其文化背景、对外文化交流政策、传播路径和文化影响力,将其分别归为文... 探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范式。本研究甄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墨西哥、阿根廷九个国家,根据其文化背景、对外文化交流政策、传播路径和文化影响力,将其分别归为文化超级大国、传统文化强国、杂糅文化国、新兴文化国、特色文化国,分析它们助推民族文化走出去的范式,提炼其民族文化输出的国际经验,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参考,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实现中西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对外传播 传播范式 国际经验 文化交流与融合
下载PDF
博士后与合作导师交往理性的生成、发展及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丁建洋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2-76,92,共6页
人类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形成不同指向的理性,博士后与合作导师主体间交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本质上是交往理性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主体间交往理性的发展是提升博士后科学创新能力、促进博士后取得重要科学发现的重要因素。博士后与合作... 人类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形成不同指向的理性,博士后与合作导师主体间交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本质上是交往理性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主体间交往理性的发展是提升博士后科学创新能力、促进博士后取得重要科学发现的重要因素。博士后与合作导师主体间交往理性的发展以未知状态高深知识的生产为主要旨趣,原始创新成为主体间交往理性发展取向的价值准则与交往范式发展水平的评判标准。博士后与合作导师主体间交往范式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需要重点围绕合作关系生成模式的重构、环境支持系统的完善、交往理念与方式的改进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 合作导师 主体间性 交往理性 交往范式
下载PDF
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理论的当下解读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凤静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0-152,共3页
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理论认为,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已被信息技术和传播范式全面渗透和控制。信息技术和传播范式培养着人们的社会态度和观念,人们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在暗自契合着媒介情景和传播范式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传播行为。必... 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理论认为,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已被信息技术和传播范式全面渗透和控制。信息技术和传播范式培养着人们的社会态度和观念,人们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在暗自契合着媒介情景和传播范式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传播行为。必须认识传播的范式进而成为传播业态的引导者而非为媒介所引导。阿什德的传播生态理论对当下媒介研究和媒介生态评判及对传播业态、传播行为的引导、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阿什德 传播生态 传播范式 信息技术
下载PDF
重建语境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兼论哈贝马斯与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被引量:2
10
作者 关桂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5-78,共4页
马克思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出发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然而,在哈贝马斯眼里,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些新变... 马克思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出发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然而,在哈贝马斯眼里,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导致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再也不能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用交往行动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使之成为一种社会进化论。但在重建过程中,他实际上曲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因此,他并没有真正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 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范式 交往范式 社会进化论
下载PDF
主流媒体改革之路——传播范式的更替与整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问永刚 方格格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第1期3-15,共13页
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力量的推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互联网媒体环境,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构建我国现代传播体系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传统媒体面临着渠道优势消失、区域壁垒高筑以及广告收入下滑等发展困境。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力量的推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互联网媒体环境,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构建我国现代传播体系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传统媒体面临着渠道优势消失、区域壁垒高筑以及广告收入下滑等发展困境。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以新旧传播范式的转换为核心思路,深入探究推动媒体更新换代的基本动因,力求把握媒介样态变迁的规律与原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媒体在传播范式转型中的具体可行路径提出建议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媒体 媒体融合 传播范式 马克思主义 新型连接关系
下载PDF
中西文明跨文化交流范式变迁与未来选择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桂菊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8-116,共9页
文明与文化是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开展国际交往的独特的精神与价值符号。在廓清文明与文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差异与多元视角分析中西文明跨文化交流范式之间的碰撞、冲突与交融,梳理中西方两个世纪以来传统与现代的对峙与对话以及现代... 文明与文化是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开展国际交往的独特的精神与价值符号。在廓清文明与文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差异与多元视角分析中西文明跨文化交流范式之间的碰撞、冲突与交融,梳理中西方两个世纪以来传统与现代的对峙与对话以及现代化的延宕,回顾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辨析新时代多元文明交流互鉴,论证人类社会未来选择是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中国以实际行动诠释和彰显国际道义与责任担当,践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文化 中西文明 交流范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困境与符号学取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易容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4,共5页
媒介环境学派,是以多伦多两位媒介巨匠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播理论范式。半个世纪以来,该学派已发展至第三代学人。在简要回顾媒介环境学派核心理论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媒介环境学派面临一些理论创新的... 媒介环境学派,是以多伦多两位媒介巨匠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播理论范式。半个世纪以来,该学派已发展至第三代学人。在简要回顾媒介环境学派核心理论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媒介环境学派面临一些理论创新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媒介环境与符号环境的内在关联研究,提出媒介环境学派方法论融合创新的线索之一,是将媒介环境视为一种基于符号结构的"软"环境,以更切适于新媒介环境下人与媒介交互关系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 符号学 麦克卢汉 传播学范式
下载PDF
“劳动教育”概念重释与劳动范式复归
14
作者 金凤 李云平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8-34,共7页
“劳动”是“劳动教育”概念成立的前提性范畴,对“劳动”范畴的定义直接决定“劳动教育”概念的特征,更决定劳动教育理论的研究范式。国内对“劳动教育”概念的理解大体有两种取向,即“工具取向”和“人本取向”两类。两种不同取向的... “劳动”是“劳动教育”概念成立的前提性范畴,对“劳动”范畴的定义直接决定“劳动教育”概念的特征,更决定劳动教育理论的研究范式。国内对“劳动教育”概念的理解大体有两种取向,即“工具取向”和“人本取向”两类。两种不同取向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都缺乏对劳动本身的回应,即缺乏实践维度。因此,通过在历史语境中重估“劳动”范畴,并在此基础上重释一个更加强调实践立场的“劳动教育”概念,进而提出劳动教育现有研究范式应当向劳动范式复归,并以劳动范式为基础实现劳动范式与交往范式的感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教育 研究范式 交往范式 劳动范式
下载PDF
基于传播范式的媒介传播新现象之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珊 黄林静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7-91,共5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媒介融合的领域逐渐扩大,传播学已经成为当代人文和社会学科中发展及变化最为迅速的门类之一,而这种变化促使了传播范式回归到元传播的层面并发生了新的变向——"边界消融""渠道再造"...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媒介融合的领域逐渐扩大,传播学已经成为当代人文和社会学科中发展及变化最为迅速的门类之一,而这种变化促使了传播范式回归到元传播的层面并发生了新的变向——"边界消融""渠道再造"和"新媒体赋权"及其互动性的应用领域。只有真正抛弃结构功能主义的前提,利用新近传播学研究成果,重新考察媒介传播及其技术的变迁,探讨媒介传播技术与人的关系,才能呈现出反观世界的新思维和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传播范式 元传播 互动
下载PDF
建党百年党史微视频节目传播范式研究
16
作者 李迪 许志晖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8-91,共4页
本文以党史微视频节目为研究范本,从聚焦党史百年、肩负媒体重任,锚准切入基点、理清时空轴线,真实生动讲述、多元手法呈现,把握传播规律、扩大传播效果,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传播质效等五个方面入手,解析党史微视频节目传播的外在形态和... 本文以党史微视频节目为研究范本,从聚焦党史百年、肩负媒体重任,锚准切入基点、理清时空轴线,真实生动讲述、多元手法呈现,把握传播规律、扩大传播效果,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传播质效等五个方面入手,解析党史微视频节目传播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机理,以求阐释这一节目形态的创作价值及其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 微视频 传播范式
下载PDF
话语·形象·话语权:全球传播生态下的中国共产党全球形象传播研究
17
作者 高金萍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解析全球传播生态为考察中国共产党全球形象传播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在全球传播语境下,媒体话语再生产社会与文化,再现和建构了政党形象及其权力关系。当前,国际局势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长期由美西方国家和媒体主... 解析全球传播生态为考察中国共产党全球形象传播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在全球传播语境下,媒体话语再生产社会与文化,再现和建构了政党形象及其权力关系。当前,国际局势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长期由美西方国家和媒体主导的全球传播生态,制约着中国共产党的话语能力或传播能力的展现,是歪曲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一形势,中国共产党应围绕“政党话语-政党形象-话语权力”三个要素,从加强话语传播能力、有效塑造和传播政党形象出发,最终提升国际话语权,实现政党形象修复目标。围绕这三个要素,构建目标明确、效力强大、互动传播范式的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重塑全球传播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传播生态 中国共产党全球形象 话语权 战略传播体系 互动传播范式
下载PDF
打破“铁笼”: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西方现代性困境的超越
18
作者 张兵 何舒欣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韦伯的“铁笼”之喻揭示了曾代表现代性曙光的理性业已以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方式成为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激发了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现代性批判与现代性重建运动。不同于当代西方学者始于伦理化“交往范式”的现代性重... 韦伯的“铁笼”之喻揭示了曾代表现代性曙光的理性业已以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方式成为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激发了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现代性批判与现代性重建运动。不同于当代西方学者始于伦理化“交往范式”的现代性重建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牢牢立足唯物史观的“生产—交往”范式,力图以真正共同体的价值追求超越现代性的伦理式方案,在理论与实践上证明了自身是打破铁笼的中国式现代化方案,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铁笼” 现代性困境 “生产—交往”范式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范式的变与通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清河 王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5-166,共12页
延安时期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范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标、"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方针、"党媒姓党"的根本属性,曾作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价值取向长期规制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闻... 延安时期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范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标、"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方针、"党媒姓党"的根本属性,曾作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价值取向长期规制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闻实践面相,但随着时代发展主题的转换,这套范式应不断与世推移,被赋予新的思想品质,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恒(不变)"与"易(变)"中,更好地体现与引领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改革的发展方向,促进党的新闻传播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顺利地完成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范式 媒介生态环境
下载PDF
“力场”动态生成与重构: 生产性文学传播的范式变迁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弘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生产性文学传播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文学传播领域的一种理论范式,该范式促进了文学传播中传播过程、媒介环境、生产方式等各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崭新格局的形成。由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数字媒介的三次范式转换,不仅深刻地影响着... 生产性文学传播是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在文学传播领域的一种理论范式,该范式促进了文学传播中传播过程、媒介环境、生产方式等各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的崭新格局的形成。由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数字媒介的三次范式转换,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生产性传播各影响因素间所构成“力场”的动态关系,其作为新兴生产力的一种所引起的生产关系变化,也改变了文学传播在社会总体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文本旨在通过对生产性文学传播范式变迁过程中引发的“传播力场”动态生成与重构问题进行探讨,确立生产性文学传播理论范畴,厘清其间各要素的关系,阐述当代媒介环境中文学传播的生产性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场 文学传播 生产性 文学传播范式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