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的守望与诗心的颤动——评文紫湘先生的《忽远忽近》
1
作者 杨金砖 胡宗健 《零陵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5-48,共4页
文紫湘先生是近年来于潇湘文坛上较具活力的一位新秀,其富有张力的语言和那灵性十足的诗句奠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和叙事方式,他浮游于传统的章法之外,企图进行一种探索性的写作。从而,在他的写作实践中常常打破了传统的审美定势,使话语由... 文紫湘先生是近年来于潇湘文坛上较具活力的一位新秀,其富有张力的语言和那灵性十足的诗句奠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和叙事方式,他浮游于传统的章法之外,企图进行一种探索性的写作。从而,在他的写作实践中常常打破了传统的审美定势,使话语由熟稔而陌生,由陌生而跳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紫湘 《忽远忽近》 潇湘文学 叙事方式 诗歌 节奏
下载PDF
王国维对姜夔的误读
2
作者 瞿慧 《新余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南宋著名词人,后人评论其词"清空骚雅",艺术水平相当之高,在清代还被浙西派推为宋词第一,被誉为"词中老杜"。这样一位历来备受好评的词人却被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抨击,在《人间词话》中王...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南宋著名词人,后人评论其词"清空骚雅",艺术水平相当之高,在清代还被浙西派推为宋词第一,被誉为"词中老杜"。这样一位历来备受好评的词人却被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抨击,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姜夔的批评不仅在内容意境上而且上升到其人品层面。然而,结合姜夔生平背景和文学作品可知,王国维对姜夔的一家之言实在有失公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姜夔 论词 批评 意境 内容
下载PDF
赵师秀考论三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增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88,共4页
赵师秀居"永嘉四灵"之冠。本文考定,赵卒年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终年51岁。对赵师秀的两句论诗名言,从历史背景和四灵派诗学宗旨加以解读,阐发其深层含蕴,澄清曲解误解。赵师秀于当时极得诗家推崇,有"五字专城&qu... 赵师秀居"永嘉四灵"之冠。本文考定,赵卒年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终年51岁。对赵师秀的两句论诗名言,从历史背景和四灵派诗学宗旨加以解读,阐发其深层含蕴,澄清曲解误解。赵师秀于当时极得诗家推崇,有"五字专城"之誉,他在五律和七律、七绝的创作上取得出色成绩,而今人所编《中国文学史》大都评价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永嘉四灵 赵师秀 卒年 诗论
下载PDF
李商隐诗歌评点的若干文献学问题——以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三色评点本为中心
4
作者 周兴陆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2期75-82,共8页
复旦图书馆藏善本书《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的三色评点,目前尚不为学界所知。其中的朱彝尊评点是更为完整可靠的朱评文字,可以校正己知朱评的大量讹误;以前研究李商隐的学者对杨守知和金介评点李商隐诗,还知之甚少,从这个本子也可窥见... 复旦图书馆藏善本书《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的三色评点,目前尚不为学界所知。其中的朱彝尊评点是更为完整可靠的朱评文字,可以校正己知朱评的大量讹误;以前研究李商隐的学者对杨守知和金介评点李商隐诗,还知之甚少,从这个本子也可窥见杨、金评点的概貌;通过这个评点本,我们可以判断冯浩引录的钱良萚评点,多数是抄录朱彝尊的评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彝尊 杨守知 金介 李商隐 诗歌评点
下载PDF
苏轼“以议论为诗”论
5
作者 马晓黎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44-146,共3页
苏轼“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实践不但遵循艺术创作思维规律 ,还符合艺术创作的本质 ,开拓了宋诗新体制。苏轼的创作实践检验了“以议论为诗”价值的深远性。尽管成就中有缺陷 ,但掩不住它的整体光辉。苏轼站在盛唐诗的顶端 ,发展了宋诗新... 苏轼“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实践不但遵循艺术创作思维规律 ,还符合艺术创作的本质 ,开拓了宋诗新体制。苏轼的创作实践检验了“以议论为诗”价值的深远性。尽管成就中有缺陷 ,但掩不住它的整体光辉。苏轼站在盛唐诗的顶端 ,发展了宋诗新体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以议论为诗 议论化
下载PDF
以武事比文艺——杜甫及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论文方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青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6,共12页
以武事比文艺,源于汉人“射策”之说。杜甫加以巨大的发展,成为他创作诗歌意象、阐述诗歌艺术精妙之理的独特方式,对后人影响很大。杜甫诗论中的以武事比文艺,根据喻体的不同,可分为骑射和战阵两类。骑射方面,杜诗或以“破的”比喻创作... 以武事比文艺,源于汉人“射策”之说。杜甫加以巨大的发展,成为他创作诗歌意象、阐述诗歌艺术精妙之理的独特方式,对后人影响很大。杜甫诗论中的以武事比文艺,根据喻体的不同,可分为骑射和战阵两类。骑射方面,杜诗或以“破的”比喻创作之得法,以“飞动”传达以雄健为尚的审美倾向,或将“射策”等陈词化作“穿杨”的生动形象,对中晚唐诗人产生普遍影响。战阵方面,杜诗多用“战胜”“笔阵”“劘垒”“先锋”“铦锋”等,表现出挑战古人的自信和追求雄健风格的倾向。中唐元白、韩愈、刘禹锡乃至晚唐陆龟蒙等人于唱酬之际,于杜甫以战阵喻诗尤多取法。但中晚唐诗人更关注喻体(战阵)本身,不断地丰富细节,融入典实,加以戏剧化描写,却鲜有对诗艺本身的阐发。这和杜甫很不一样,体现出中晚唐诗人学杜的局限,以及普遍的争胜意识和流派门户观念对于诗人创作实践的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歌 杜甫 以诗论诗 元白 唱和
下载PDF
不袭牙后 青音独远——《沧浪诗话》的审美特征
7
作者 陆家桂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4年第1期58-61,共4页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中国古代美学中有其鉴赏、品评和审美三者和谐统一的特点。它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作出鲜明而又独特的美学观点和审美见解,尤其是以禅喻诗,归于妙悟更是《沧浪诗话》区别于其它诗话的一大特色。所以《沧浪诗话》并...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中国古代美学中有其鉴赏、品评和审美三者和谐统一的特点。它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作出鲜明而又独特的美学观点和审美见解,尤其是以禅喻诗,归于妙悟更是《沧浪诗话》区别于其它诗话的一大特色。所以《沧浪诗话》并不是纯理性、纯思辨的哲学美学,而是感性与理性,鉴赏与品评相统一的中国式的艺术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审美 独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