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沉淀法合成修饰氧化铕溶胶与特性表征
1
作者 郑立群 陈前火 +3 位作者 李清 刘情 生瑜 章文贡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5-11,共7页
以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修饰剂,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得到修饰纳米氧化铕甲醇溶胶。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等方法研究了NaOH浓度对修饰氧化铕有机溶胶荧光特性的影响和... 以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修饰剂,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得到修饰纳米氧化铕甲醇溶胶。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等方法研究了NaOH浓度对修饰氧化铕有机溶胶荧光特性的影响和修饰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用phen和TTA作为修饰剂得到的修饰氧化铕溶胶都能发出了Eu3+的特征红色荧光,NaOH浓度对修饰纳米氧化铕甲醇溶胶的荧光强度具有很大的影响;HRTEM和选区衍射实验表面纳米粒子的核心为氧化铕微晶,其平均粒径小于10nm。由于修饰氧化铕溶胶能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是一种潜在的优质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非晶光学材料 溶胶沉淀法 氧化铕溶胶 荧光 配位修饰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PYRIDYL GROUP AND THEIR STABILIZED GOLD METALLIC COLLOIDS 被引量:1
2
作者 Shu-ning Li Xin-lin Yang Wen-qiang Huang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55-563,共9页
Narrow disperse poly(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co-4-vinylpyridine) (poly(EGDMA-co-4-VPy))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distillation-precipitation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 (EGDMA) ... Narrow disperse poly(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co-4-vinylpyridine) (poly(EGDMA-co-4-VPy))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distillation-precipitation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 (EGDMA) and 4-vinylpyridine (4-VPy) with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s initiator in neat acetonitrile. The polymer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pyridyl group were then utilized as stabilizer for gold metallic colloids with the diameter around 7 nm, which were prepared by the in situ reduction of gold chloride trihydrate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pyridyl group on the gel layer and surface of the microsphere with the gold metallic nano-particles.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he pyridyl- functionalized microsphere-stabilized gold metallic colloid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stabilized-catalyst for the recycling were investigated with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 to 4-aminophenol as a model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microsphere Distillation-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Pyridyl group Gold metallic colloids Catalysis.
下载PDF
修饰纳米氧化铽溶胶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陈前火 李清 +1 位作者 王文经 生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以乙酰丙酮(acac)和2,2′-联吡啶(2,2′-bipy)作为修饰剂,用NaOH溶液调节pH值,采用溶胶沉淀法合成得到修饰纳米氧化铽甲醇溶胶。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纳米氧化铽甲醇溶胶的光学特性和粒子结构进行表征。... 以乙酰丙酮(acac)和2,2′-联吡啶(2,2′-bipy)作为修饰剂,用NaOH溶液调节pH值,采用溶胶沉淀法合成得到修饰纳米氧化铽甲醇溶胶。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纳米氧化铽甲醇溶胶的光学特性和粒子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被acac和2,2′-bipy修饰的氧化铽甲醇溶胶能在545nm附近发射出很强的Tb3+的特征绿色荧光;透射电镜及选区衍射(SED)结果表明溶胶中的纳米粒子为氧化铽,其平均粒径只有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非晶光学材料 溶胶沉淀法 氧化铽溶胶 荧光 配位修饰
原文传递
石油沥青质的吸附、沉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4
作者 田建锋 陈振林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3期37-42,共6页
对于原油中石油沥青质的存在状态尚无统一认识,存在多种石油胶体体系理论模型。沥青质有两种方式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即吸附和沉淀,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机理。吸附的沥青质不能被溶解,要通过解吸才能消除,且解吸过程相对溶解而言很慢。沉... 对于原油中石油沥青质的存在状态尚无统一认识,存在多种石油胶体体系理论模型。沥青质有两种方式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即吸附和沉淀,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机理。吸附的沥青质不能被溶解,要通过解吸才能消除,且解吸过程相对溶解而言很慢。沉淀是由于石油胶体体系的变化引起的,而吸附则是由石油胶体体系以及体系外的水介质环境和周围岩石矿物特征等所控制的。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矿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矿物质表面水层的性质、原油组成。影响沉淀的因素主要有:原油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石油所处的状态、孔隙特征。低渗储层比高渗储层更容易导致沥青质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胶体 石油沥青质 吸附机理 沉淀机理 影响因素 吸附 原油组成 胶体体系 存在状态 矿物特征
下载PDF
质量分率电导率法研究几种不同渣油的胶体稳定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龙力 杨国华 +2 位作者 孙在春 王宗贤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测定了中东常压渣油、中东减压渣油、大庆减压渣油和中东减压渣油正庚烷可溶质在用正庚烷稀释过程中的电导率,并计算得到了不同正庚烷稀释比例时的质量分率电导率,将质量分率电导率出现最大值时的(正庚烷 渣油)比值定义为渣油胶体稳定... 测定了中东常压渣油、中东减压渣油、大庆减压渣油和中东减压渣油正庚烷可溶质在用正庚烷稀释过程中的电导率,并计算得到了不同正庚烷稀释比例时的质量分率电导率,将质量分率电导率出现最大值时的(正庚烷 渣油)比值定义为渣油胶体稳定参数。用该方法研究不同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对以上几种油品的研究结果与各油品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组分(SARA)组成所能反映的体系的稳定性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胶体稳定性 沥青质 聚沉 质量分率电导率法 正庚烷
下载PDF
超声促进胶体聚沉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丘泰球 胡松青 +1 位作者 谢雄飞 张喜梅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34,44,共4页
本文研究了超声促进胶体聚沉作用,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原糖溶液和老抽酱油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超声参数能十分显著加速胶体的聚沉,为物理场手段除去胶体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 超声 胶体聚沉 空化 糖溶液 酱油
下载PDF
一种有效分离人尿激肽释放酶和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汪炬 洪岸 +1 位作者 蒲含林 陈小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01-403,共3页
人尿激肽释放酶和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存在于尿中的酸性蛋白。本文通过ZnCl2胶体沉淀和乙醇沉淀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分离两者,得率高、活性保留好。
关键词 人尿激肽释放酶 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 乙醇沉淀 胶体沉淀
下载PDF
多酚类液体制剂精细制造关键:多元沉淀形成原理与稳态重构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浩洲 冉飞 +7 位作者 林俊芝 李梦琪 邹文铨 樊三虎 杨明 许润春 韩丽 张定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3,共9页
植物多酚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与应用前景,是天然产物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多酚液体制剂具有特殊的物理相态与复杂的化学组成,在研制、生产及上市后均存在稳定性差、易产生沉淀的共性问题,是制约多酚液体制剂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以植物多... 植物多酚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与应用前景,是天然产物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多酚液体制剂具有特殊的物理相态与复杂的化学组成,在研制、生产及上市后均存在稳定性差、易产生沉淀的共性问题,是制约多酚液体制剂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以植物多酚液体制剂多元沉淀机制研究为例,探讨了多酚类液体制剂沉淀物是什么、沉淀如何形成、沉淀能否控制,以及三条沉淀途径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提出了鞣质酸水解与儿茶素类非酶氧化聚合反复诱导缔合胶体聚沉的不稳定机制模型。科学阐释了多酚溶液体系中的复杂理化变化过程及其诱导体系不稳定的微观机制,提出了多酚液体制剂稳态重构的工艺思路,有利于形成多酚液体制剂沉淀机制及控制方法的共性规律,这对于促进多酚类液体制剂的精细制造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液体制剂 胶体 精细制造 沉淀 自组装
原文传递
年轻煤种洗煤废水回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亚峰 苏永渤 +1 位作者 朱龙 张秀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3期236-241,共6页
对年轻煤种洗煤废水的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筛选出最佳混凝剂和絮凝剂,确定投药量、搅拌时间等设计参数,给出回用技术方案,并在生产现场实施,为年轻煤种洗煤废水的治理与回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洗煤废水 胶体 混凝土沉淀 回用 年轻煤种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的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炬 洪岸 +1 位作者 孙奋勇 谢秋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72-777,共6页
采用两性离子胶体沉淀和乙醇沉淀相结合的粗提方法,经离子交换、疏水层析、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 4个步骤有效地将人尿激肽原酶(hk 1)粗提物纯化,比活提高了 175 5倍,总得率为 70 %.用以慈菇蛋白酶抑制剂为配体的亲和层析纯化hk 1,效果理... 采用两性离子胶体沉淀和乙醇沉淀相结合的粗提方法,经离子交换、疏水层析、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 4个步骤有效地将人尿激肽原酶(hk 1)粗提物纯化,比活提高了 175 5倍,总得率为 70 %.用以慈菇蛋白酶抑制剂为配体的亲和层析纯化hk 1,效果理想,整个工艺路线适合产业化生产.纯化产物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为单带,高压液相色谱(HPLC)上为单峰,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得分子质量为 3345 0u,等电聚焦测得pI在 4 3附近,为含糖蛋白.同时测定了该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纯化过程中同时分离得到另一种药用蛋白———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HU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纯化 鉴定 抑制剂 乙醇沉淀 胶体沉淀 离子交换 疏水层析 亲和层析
下载PDF
重油掺混石脑油的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鸿英 冯凯 +2 位作者 马晨波 陈朝辉 张劲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08,共8页
掺稀输送是常用的重油降黏管输方法,在重油中加入轻质低黏的油品可以有效降低重油的黏度,但大量掺稀后由于组成的改变,油品体系中的胶体稳定性会下降,导致出现油品不相容,产生沥青质絮凝、沉淀等问题。在某重油中掺入不同比例轻质低黏... 掺稀输送是常用的重油降黏管输方法,在重油中加入轻质低黏的油品可以有效降低重油的黏度,但大量掺稀后由于组成的改变,油品体系中的胶体稳定性会下降,导致出现油品不相容,产生沥青质絮凝、沉淀等问题。在某重油中掺入不同比例轻质低黏的石脑油,通过对沥青质显微观察等实验,考察了重油掺稀后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所用的重油中掺入5%~50%的石脑油后,当掺入稀油的比例使得油品体系的胶体不稳定指数大于0.9时,随着石脑油掺入量的增加,所观察到的沉积物增多,且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沉积物颗粒有逐渐增加、沥青质颗粒聚集体有逐渐变大的趋势,说明随着稀油掺入比例的增加,混合油体系中的沥青质絮凝析出现象加剧,混合油体系的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掺稀 胶体稳定性 沥青质析出
下载PDF
Evolution of fracture permeability due to co-colloidal bacterial transport in a coupled fracture-skin-matrix system 被引量:1
12
作者 N.Natarajan G.Suresh Kumar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2年第4期503-514,共12页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 of fracture permeability in a coupled fracture-matrix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fracture-skin with simultaneous colloidal and bacte- rial transport, by ta...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 of fracture permeability in a coupled fracture-matrix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fracture-skin with simultaneous colloidal and bacte- rial transport,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thermal stress and silica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which is computed using linear reaction kinetics. The non-linear coupled equations are numerically modeled using the fully implicit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a constant continuous source is adopted while modeling thermal, contaminant, colloidal and bacterial transport. Due to co-colloid bacterial trans- port under non-isothermal conditions, in a coupled fracture-skin-matrix system, the fracture apertures vary spatially, with a corresponding pressure variation for a constant discharge. A serie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analyz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fracture aperture in respons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rmal stress, silica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and simultaneous colloidal and bacte- rial transport in the presence of the fracture-ski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emperature and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 of the mobile fluid within the fracture increases with reduction in initial frac- ture aperture. The pattern of variation followed by the fracture aperture is nearly the same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bacterial transport but the magnitude of the fracture aperture is low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acterial transport. The variation in the fracture aperture resulting from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and thermoelastic stress is significant when the fracture aperture is very low and reduces with increment in fracture aperture. The variation in fracture aperture and pressure remains the same for both undersaturated and supersaturated fluid entering the fractur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bacterial transport at the inlet of the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transport colloidal transport Fracture permeability Fracture skin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下载PDF
Hofmeister效应对生物和化学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芳 马骁 沈青 《广州化学》 CAS 2010年第4期50-60,共11页
Hofmeister效应涉及到的问题范围十分广泛,对很多化学、生物体系都有影响。总的说来,Hofmeister效应会影响到溶液的冰点、沸点、黏度、偏摩尔体积、饱和蒸汽压、传导率、pH、表面张力。文章主要介绍了Hofmeister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 Hofmeister效应涉及到的问题范围十分广泛,对很多化学、生物体系都有影响。总的说来,Hofmeister效应会影响到溶液的冰点、沸点、黏度、偏摩尔体积、饱和蒸汽压、传导率、pH、表面张力。文章主要介绍了Hofmeister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理论的建立与完善,并对不同体系中Hofmeister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fmeister效应 影响因素 水合作用 胶体稳定 蛋白质的沉淀
下载PDF
类球状Co_3O_4粉料的制备研究
14
作者 陈培荣 俞志敏 《新技术新工艺》 2006年第6期59-62,共4页
采用碳酸钴热分解法制备Co3O4`粉料,以Na2CO3作沉淀剂,通过添加反应助剂氨水,防止了Co2+生成胶状沉淀,使沉淀容易过滤和洗涤,工艺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控制Na2CO3与氨水量比、pH值、温度、加料速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可制得类球状Co3O... 采用碳酸钴热分解法制备Co3O4`粉料,以Na2CO3作沉淀剂,通过添加反应助剂氨水,防止了Co2+生成胶状沉淀,使沉淀容易过滤和洗涤,工艺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控制Na2CO3与氨水量比、pH值、温度、加料速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可制得类球状Co3O4粉料,其平均粒径为2.5μm,粒度分布窄,分散性好,Na含量为0.005%。类球状Co3O4粉料制备ZnO压敏电阻的电性能优于草酸钴热分解法Co3O4粉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球状Co3O4 碳酸钴 压敏电阻 草酸钴 胶体
下载PDF
包装行业润版及洗胶废水处理改造工程设计
15
作者 张怀玉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98-100,87,共4页
通过改造包装行业润版及洗胶废水处理系统流程、设备及仪表,确定“混凝沉淀预处理+A2/O”的处理工艺,出水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B等级标准和《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25463-2010)。混凝投加碱... 通过改造包装行业润版及洗胶废水处理系统流程、设备及仪表,确定“混凝沉淀预处理+A2/O”的处理工艺,出水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B等级标准和《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25463-2010)。混凝投加碱、PAC和PAM,混凝出水pH需控制在7~8。生化系统厌氧、缺氧和好氧设计负荷分别为2 kgCOD/m^(3)*d、0.6 kgCOD/m^(3)*d、0.25 kgCOD/m^(3)*d,好氧池DO控制在3~4左右。达到为其他类似项目设计、调试和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胶废水 混凝沉淀 厌氧 好氧
下载PDF
帅垛油田油井蜡卡规律研究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9
16
作者 康宜恩 黄海 孙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6期53-56,共4页
油井蜡卡是制约帅垛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蜡卡的原因分析,总结出油井蜡卡规律,明确了防蜡卡的重点治理对象,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了空心杆电加热清防蜡工艺、智能超导热洗清防蜡工艺和KD-54化学剂防蜡工艺。通过现场应用,解决... 油井蜡卡是制约帅垛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蜡卡的原因分析,总结出油井蜡卡规律,明确了防蜡卡的重点治理对象,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了空心杆电加热清防蜡工艺、智能超导热洗清防蜡工艺和KD-54化学剂防蜡工艺。通过现场应用,解决了帅垛油田油井蜡卡问题,总结出适合帅垛油田开采的清防蜡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沥青质 油井结蜡 蜡卡 清防蜡
下载PDF
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有序多孔镁铝水滑石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秀梅 周爱军 +1 位作者 孙贺雷 夏瑞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52-56,共5页
以粒径约1μm的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微球制备得到胶体晶体模板,采用低过饱和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摩尔比为2∶1的镁铝水滑石,将合成的水滑石悬浊液通过毛细效应的作用填充至胶体晶体模板间,待固化后经过煅烧去除胶体晶体模板,制备有序多孔... 以粒径约1μm的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微球制备得到胶体晶体模板,采用低过饱和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摩尔比为2∶1的镁铝水滑石,将合成的水滑石悬浊液通过毛细效应的作用填充至胶体晶体模板间,待固化后经过煅烧去除胶体晶体模板,制备有序多孔镁铝水滑石。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有序多孔镁铝水滑石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加入体积分数为5%镁铝水滑石悬浊液时,去除模板后可得到孔径大小较为均一且排列有序的多孔镁铝水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多孔材料 镁铝水滑石 胶体晶体 模板法 三聚氰胺-甲醛微球
下载PDF
胶体金法和平板及试管凝集检测羊布鲁氏菌病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彦春 李克生 +3 位作者 贺奋义 杜慧芬 钱振波 许菲菲 《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第5期100-101,共2页
为了验证免疫胶体金法(ICG)在羊布鲁氏菌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选择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出的羊阳性和阴性血清各15份、经试管凝集试验(SAT)确定的阳性羊现场采集的耳尖全血15份,用胶体金法进行复检。结果表明,平板凝集检出的15... 为了验证免疫胶体金法(ICG)在羊布鲁氏菌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选择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出的羊阳性和阴性血清各15份、经试管凝集试验(SAT)确定的阳性羊现场采集的耳尖全血15份,用胶体金法进行复检。结果表明,平板凝集检出的15份阳性血清用胶体金法检出阳性13份,符合率86.7%;平板凝集检出的15份阴性血清用胶体金法检出阴性15份,符合率100%;试管凝集检出的15份阳性样品,现场采集耳尖血用胶体金法检出阳性15份,符合率100%。初步表明胶体金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微量等特点,适合于羊布鲁氏菌病的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胶体金法 平板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羊布鲁氏杆菌病
下载PDF
CeO_2/ZrO_2硅溶胶复合磨料的制备及其对蓝宝石抛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雷 王海倩 +1 位作者 所世兴 于少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21-3027,共7页
以硅溶胶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对硅溶胶进行铈锆改性,制备出抛光用单分散的CeO_2/ZrO_2硅溶胶复合磨料。考察了不同铈锆掺杂量的CeO_2/ZrO_2硅溶胶复合磨料对蓝宝石晶片抛光性能的影响,研究了CeO_2/ZrO_2硅溶胶复合磨料对蓝宝石晶片的... 以硅溶胶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对硅溶胶进行铈锆改性,制备出抛光用单分散的CeO_2/ZrO_2硅溶胶复合磨料。考察了不同铈锆掺杂量的CeO_2/ZrO_2硅溶胶复合磨料对蓝宝石晶片抛光性能的影响,研究了CeO_2/ZrO_2硅溶胶复合磨料对蓝宝石晶片的抛光机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组成、形貌等进行表征。以所制备的复合磨料对蓝宝石晶片进行抛光,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抛光后的蓝宝石晶片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CeO_2/ZrO_2硅溶胶复合磨料中最佳的铈锆掺杂量为:铈掺杂量为1.5wt%,锆掺杂量为1.0wt%,材料去除速率可以达到36.1 nm/min,表面粗糙度可以达到0.512 nm,而相同条件下纯硅溶胶抛光后的蓝宝石表面粗糙度为1.59 nm,材料去除速率为18.4nm/min,该复合磨料表现出较好的抛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ZrO2硅溶胶 复合磨料 化学沉淀法 蓝宝石抛光 单分散
下载PDF
陶瓷微滤膜分离氢氧化物胶体的研究
20
作者 范广能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4-47,共4页
应用陶瓷微滤膜新技术,对化学液相沉淀法制备氧化物系超细粉体生成的氢氧化物胶体前驱物进行固液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其分离效率与操作性能均明显优于目前工业生产上常用的板框压滤机等传统的分离设备。
关键词 陶瓷微滤膜 固液分离 氢氧化物胶体 液相沉淀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