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刀鲚、凤鲚和湖鲚矢耳石的形态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姜涛 杨健 +1 位作者 刘洪波 沈新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31,共9页
选取凤鲚(Coilia mystus)、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以及采自崇明、黄海和瓯江口3个水域的刀鲚(Coilia nasus)的矢耳石为对象,描述了这些鱼类耳石的形态特征,并进一步使用基于12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进行了种间和种内比较和判别... 选取凤鲚(Coilia mystus)、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以及采自崇明、黄海和瓯江口3个水域的刀鲚(Coilia nasus)的矢耳石为对象,描述了这些鱼类耳石的形态特征,并进一步使用基于12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进行了种间和种内比较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耳石形态的差异种间较种内更为明显。本研究中,刀鲚与凤鲚、刀鲚与湖鲚、凤鲚与湖鲚矢耳石形态间的差异极其显著,相互间的判别准确率分别可达100%、94%、100%。不同水域刀鲚间虽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判别的准确率仅为56%~83%,其中崇明和黄海刀鲚的耳石形态较为接近,瓯江口刀鲚则与前两者差异相对较大。本研究还就影响耳石形态差异可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coilia nasus) 凤鲚(coilia mystus) 湖鲚(coilianasus taihuensis) 矢耳石 形态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分析养殖刀鲚与湖鲚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钢春 魏广莲 +3 位作者 李建林 徐跑 张呈祥 顾若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8-452,共5页
以线粒体DNA D-loop全序列为分子标记,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Coilia nasus子三代(F3)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在淡水生活环境下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养殖刀鲚的D-loop序列长度为1 210~1 252 bp,湖鲚的序列长度为1 25... 以线粒体DNA D-loop全序列为分子标记,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Coilia nasus子三代(F3)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在淡水生活环境下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养殖刀鲚的D-loop序列长度为1 210~1 252 bp,湖鲚的序列长度为1 252~1 290 bp;在两个群体1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S)35个,其中单一多态位点14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有12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为0.924;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9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4.154;养殖刀鲚群体内的各遗传多样性参数稍高于湖鲚,说明养殖刀鲚比湖鲚的遗传多样性要丰富,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养殖刀鲚与湖鲚的平均遗传距离(0.0148)要远小于它们与七丝鲚Coilia grayi的平均遗传距离(0.0528、0.0537),同时系统发育树也表明,养殖刀鲚和湖鲚共同构成1个单系群,为两种生态型种群,尚未达到种或亚种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刀鲚 湖鲚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流域刀鲚(Coilia nasus)生态表型的划分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涛 刘洪波 +2 位作者 轩中亚 陈修报 杨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8-527,共10页
长江流域是我国刀鲚(Coilia nasus)分布的重要水域.传统意义上认为,刀鲚存在长颌鲚和短颌鲚2种表现型,其上颌骨的长或短是区分刀鲚溯河洄游、淡水陆封(湖鲚)和淡水定居3种生态型的关键外形指标.然而这种主观分型经验尚需要野外调查数据... 长江流域是我国刀鲚(Coilia nasus)分布的重要水域.传统意义上认为,刀鲚存在长颌鲚和短颌鲚2种表现型,其上颌骨的长或短是区分刀鲚溯河洄游、淡水陆封(湖鲚)和淡水定居3种生态型的关键外形指标.然而这种主观分型经验尚需要野外调查数据验证.本研究基于以往研究所获溯河洄游和淡水栖息刀鲚不同的耳石微化学图谱技术,首先对采集自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的刀鲚群体共566尾个体有无溯河洄游“履历”进行了分析确认;再对其上颌骨长、头长、全长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长颌鲚、短颌鲚在早期发育阶段,长、短颌特征分化并不明显.当发育至幼鱼阶段时,前者上颌骨长会长于头长;而后者全生活史过程中上颌骨长均短于头长.发育至幼鱼阶段可能是刀鲚长、短颌鲚分型的临界生活史阶段.此外,长颌鲚中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两种生态型个体,其上颌骨长/头长比值(S/H)分别为1.170±0.075和1.165±0.064,两者S/H比值与形态上同为长颌的湖鲚比值(1.178±0.087)无显著性差异.短颌鲚亦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和淡水定居两种生态型个体,两者的S/H比值分别为0.922和0.918±0.062,与上述3类长颌鲚的S/H比值均差异极显著.因此,建议把长江干流及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水域内3种传统生态型的刀鲚细分为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长颌鲚,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短颌鲚以及陆封型湖鲚5种生态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短颌鲚 湖鲚 上颌骨 长江流域 生态表型
下载PDF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鉴定短颌鲚、湖鲚和刀鲚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方圆 陶紫玉 李晨虹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9,共10页
为了快速区分长江流域各水体中的鲚属鱼类,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对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湖鲚(C. nasus taihuensis)和刀鲚(C. nasus)进行物种鉴定。从120个在短颌鲚和刀鲚之间分化指数... 为了快速区分长江流域各水体中的鲚属鱼类,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对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湖鲚(C. nasus taihuensis)和刀鲚(C. nasus)进行物种鉴定。从120个在短颌鲚和刀鲚之间分化指数(Fst)为1的SNP位点中随机挑选出20个用于引物设计,从21个在湖鲚和刀鲚之间分化指数较高的SNP位点中随机挑选出10个设计引物。随机挑20尾短颌鲚、20尾湖鲚和12尾刀鲚用设计的引物扩增、测序。结果表明:洞庭湖和鄱阳湖的短颌鲚与刀鲚可以使用以上19个SNP分子标记中的任何一个完全分开,剩下1个SNP标记在所扩增的样本中没有发现多样性变异而被弃用。用于区分湖鲚与刀鲚的10个SNP分子标记中有8个在所测样本中可以扩增并用于物种鉴定。其中单独使用Ct-Cn_wtap位点时,湖鲚和刀鲚的基因频率相差最大,当使用Ct-Cn_wtap和Ct-Cn_eif2b4位点时,对湖鲚和刀鲚的鉴别准确率可以达到100%。本研究提供了稳定、高效和低成本识别短颌鲚和刀鲚、湖鲚和刀鲚的方法,为今后鲚属鱼类的物种鉴定和资源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分子标记 刀鲚 短颌鲚 湖鲚 物种鉴定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Cyt-b序列的太湖湖鲚与短颌鲚种群遗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轩中亚 姜涛 +2 位作者 刘洪波 陈修报 杨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40,共8页
为了解太湖的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与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情况,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开展了种群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47条序列共有变异位点2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2个,共得到22... 为了解太湖的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与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情况,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开展了种群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47条序列共有变异位点2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2个,共得到22个单倍型。两物种间Fst值达0.703,分化程度较高,种群间的基因流仅为0.212。湖鲚种群内平均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2,短颌鲚种群内为0.001,而湖鲚与短颌鲚种间平均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5,湖鲚与短颌鲚种间遗传距离高于湖鲚种群内部遗传距离,也高于短颌鲚种群内部遗传距离。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显示,湖鲚与短颌鲚分成2个大的类群,但有1个湖鲚个体与短颌鲚具有共有单倍型。总体结果显示,湖鲚与短颌鲚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Cyt-b序列可用于区分湖鲚与短颌鲚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鲚 短颌鲚 Cyt-b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江苏典型水域湖鲚食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谷先坤 张彤晴 +5 位作者 李大命 刘小维 刘燕山 沈冬冬 许飞 王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15-3122,共8页
利用多目刺网于2017年9—11月在江苏典型水域长江南京段、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及淮河江苏段采集湖鲚样品。通过胃含物鉴定以及测定摄食率、平均饱满指数、食物选择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水域湖鲚的食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域湖... 利用多目刺网于2017年9—11月在江苏典型水域长江南京段、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及淮河江苏段采集湖鲚样品。通过胃含物鉴定以及测定摄食率、平均饱满指数、食物选择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水域湖鲚的食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水域湖鲚皆为浮游动物食性,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偶尔出现轮虫和小型鱼虾;在摄食强度、食物选择性不同水域湖鲚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食物组成上差异明显;洪泽湖湖鲚食物种类最多,高邮湖次之,长江最少;长江、洪泽湖、骆马湖水域湖鲚食物中,桡足类占优势,高邮湖中枝角类占优势;桡足类中,长江、高邮湖、洪泽湖水域湖鲚食物中以剑水蚤为主要优势种(数量百分比为29.2%~70.1%),骆马湖则以刺剑水蚤为主要优势种(数量百分比45.4%),淮河以剑水蚤、温剑水蚤为优势种(数量百分比18.6~18.9%);枝角类中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淮河水域湖鲚食物中象鼻溞为主要优势种,数量百分比76.9%~100.0%,长江水域湖鲚则以溞为主(数量百分比81.5%)。聚类分析表明,根据食性差异,5个不同水域湖鲚可以归为长江种群、高邮湖洪泽湖种群以及骆马湖淮河种群3个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鲚 食性 胃含物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探讨湖鲚、短颌鲚物种有效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凌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5-58,共4页
用PCR技术扩增并测序获得了刀鲚、湖鲚和短颌鲚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上已公布的序列数据,以日本鳀、林氏鲚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值法(ML)和贝叶斯分析(BI)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短颌鲚、湖鲚均... 用PCR技术扩增并测序获得了刀鲚、湖鲚和短颌鲚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上已公布的序列数据,以日本鳀、林氏鲚为外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值法(ML)和贝叶斯分析(BI)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短颌鲚、湖鲚均未形成独立的进化支,因此,支持短颌鲚和湖鲚为刀鲚的淡水生态型种群,而并非有效物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短颌鲚 湖鲚 12S RRNA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江苏湖鲚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大命 唐晟凯 +7 位作者 刘燕山 谷先坤 殷稼雯 蒋琦辰 朱凛 李春宁 张彤晴 潘建林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为掌握江苏省重要湖泊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利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分析了6个湖泊(太湖、滆湖、高邮湖、白马湖、洪泽湖和骆马湖)湖鲚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分化情况。结果表明,... 为掌握江苏省重要湖泊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利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分析了6个湖泊(太湖、滆湖、高邮湖、白马湖、洪泽湖和骆马湖)湖鲚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分化情况。结果表明,6个群体共214尾样本的D-loop序列中,共发现103个变异位点,92种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726~0.951,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52~0.01036,6个群体整体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57和0.00729,表明湖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且符合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点。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群体间变异百分比为6.20%,群体内变异百分比为93.80%,说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群体总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6199(P<0.01),两两群体间的F_(st)显示,滆湖群体与其他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01),而其他群体间无显著分化(P>0.05)。单倍型分子系统进化树和网络进化图显示,6个群体的单倍型形成了2个谱系,但谱系组成与群体地理分布无相关性。中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湖鲚群体进化过程中经历过种群扩张,扩张时间大约发生在0.089~0.160百万年前。研究结果表明,湖鲚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滆湖群体与其他群体具有极显著的遗传分化,且拥有多个独享单倍型,应将滆湖群体单独作为一个管理单位,其他5个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鲚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刀鲚和湖鲚幼鱼生长代谢及肌肉脂肪酸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魏广莲 徐钢春 +1 位作者 顾若波 徐跑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2-867,共6页
为研究鲚鱼幼鱼的机体代谢与营养情况,以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幼鱼形体指标,消化酶的活力和含量以及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成分,比较其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成分的差异,评... 为研究鲚鱼幼鱼的机体代谢与营养情况,以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幼鱼形体指标,消化酶的活力和含量以及肌肉基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成分,比较其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成分的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并探讨生态习性差异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刀鲚幼鱼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比湖鲚幼鱼的低,脂肪酶活力是湖鲚幼鱼脂肪酶活力的3倍,肝脏内未累积过多的脂质过氧化物有害物质。(2)刀鲚幼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比例达到16.13%,是湖鲚幼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比例的1.5倍,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湖鲚幼鱼(P<0.05)。(3)刀鲚幼鱼肌肉中检测出21种脂肪酸,湖鲚幼鱼肌肉中检测出17种脂肪酸,湖鲚幼鱼体内没有检测出C22∶1、C24∶1、C20∶3n-6和C20∶4n-6脂肪酸。湖鲚幼鱼肌肉中的∑n-3、∑n-6以及∑n-6/∑n-3比例都比刀鲚幼鱼的高,但是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比例显著低于刀鲚幼鱼(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湖鲚 幼鱼 消化酶 脂肪酸 肥满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