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314
1
作者 梁晓波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39,共5页
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重点论述了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基本范畴词汇,词语语义理据,词语多义之间深层联系,词语隐喻义和认知语义学理论等方面对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文中指出,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 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重点论述了认知语言学所关注的基本范畴词汇,词语语义理据,词语多义之间深层联系,词语隐喻义和认知语义学理论等方面对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文中指出,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将为词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概念 图式 隐喻
下载PDF
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 被引量:203
2
作者 李瑛 文旭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以英汉head(头)为语料,从认知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以英汉head(头)为语料,从认知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转喻呈连锁状延伸,隐喻呈辐射状延伸。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当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4)英语和汉语在词义延伸过程中,认知思维部分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词 认知转喻 认知隐喻
下载PDF
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160
3
作者 严世清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57,共7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韩礼德等近十年来对于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论文指出,语法隐喻理论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变化:(1)韩礼德倾向于用语法隐喻这一术语指称所有级转移现象,而反对概念、人际和语篇隐喻的分类;(2)语法隐喻被看作是超... 本文主要探讨了韩礼德等近十年来对于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论文指出,语法隐喻理论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变化:(1)韩礼德倾向于用语法隐喻这一术语指称所有级转移现象,而反对概念、人际和语篇隐喻的分类;(2)语法隐喻被看作是超越语言系统之上的一种工作机制,具有浓重的语言哲学意味;(3)韩礼德等人讨论了语法隐喻与认知隐喻理论之间的异同,表明该学派已经开始与其他学派间的对话,这一理论立场上的重大变化无疑有助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隐喻理论 发展 理论意义 韩礼德 级转移现象 概念 人际 语篇隐喻 分类 认知隐喻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
原文传递
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 被引量:139
4
作者 王寅 严辰松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68,共6页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是当代语言学(包括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法化的过程是: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实义向虚义转变,其功能从实词向语法功能词、附着成分、词缀、乃至屈折形式演变。这一过程呈现单向、有序、抽象化和专...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是当代语言学(包括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法化的过程是: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实义向虚义转变,其功能从实词向语法功能词、附着成分、词缀、乃至屈折形式演变。这一过程呈现单向、有序、抽象化和专门化等特征。高频率重复和惯常化是语法化的必要条件,它的动因包括语言接触、创新用法、误解和误用及语用因素。通常认为,语法化的机制是类推和重新分析,演变的方式有隐喻、转喻和主观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认知语言学 类推 重新分析 隐喻 转喻 主观化
下载PDF
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 被引量:106
5
作者 李勇忠 李春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6-28,共3页
概念隐喻是当代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概念隐喻是对日常隐喻语言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概括性、系统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映射在概念隐喻中是一种本体对应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认知语境的分析,阐述了认知语境对生成和理解概念隐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认知语境 概念隐喻 映射
下载PDF
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被引量:104
6
作者 张辉 江龙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9,共8页
本文论述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间融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指出二者之间在方法论和研究内容上具有不同的侧重,因此互补性较强。本文最后论述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融合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 隐喻 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原文传递
语音隐喻初探 被引量:96
7
作者 李弘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4,共5页
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是国外学者F幃nagy于1999年提出的,但他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包括发音方式)和所表意义之间象似关系作出的。另外,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国内学者对语音隐喻作过全面和系统的论述。本文则在F幃nagy论述的基础上,结... 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是国外学者F幃nagy于1999年提出的,但他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包括发音方式)和所表意义之间象似关系作出的。另外,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国内学者对语音隐喻作过全面和系统的论述。本文则在F幃nagy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英语词汇学的有关观点,严格基于隐喻的定义“用一个概念域来跨域喻说另一个概念域”,对英语和汉语中语音隐喻作一初步分类和论述,以引起国内学者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认知词汇学 语音隐喻
下载PDF
汉英情感概念形成和表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3
8
作者 张辉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32,共6页
作为人类经验重要方面的情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在概念隐喻的层次上对比汉英在情感概念形成和表达上的异同研究发现汉英使用了许多共同的来源域这是因为汉英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不同之处在... 作为人类经验重要方面的情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在概念隐喻的层次上对比汉英在情感概念形成和表达上的异同研究发现汉英使用了许多共同的来源域这是因为汉英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不同之处在于汉英具体描述了隐喻和转喻的不同方面隐喻和转喻不仅反映汉英的文化特征而且分别构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概念隐喻 源域 认知语言学 共时 历时 心理基础 情感 异同 具体
全文增补中
取象比类——中国式隐喻认知模式 被引量:77
9
作者 马子密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82-2086,共5页
取象比类作为传统中医理论主要的建构工具,在中医概念形成、理论系统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对取象比类的结构、机制等诸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取象比类的实质就是"中国式隐喻"... 取象比类作为传统中医理论主要的建构工具,在中医概念形成、理论系统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现代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对取象比类的结构、机制等诸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取象比类的实质就是"中国式隐喻"的结论。从隐喻视角揭示传统中医理论的构建机制和认知过程,有利于解读中医语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中医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它为什么这样说以及蕴含了什么等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 取象比类 隐喻认知 概念隐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过程新观 被引量:76
10
作者 王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0,17,共7页
基于认知语言学(CL)建立起来的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据此可弥补将翻译仅视为"语言转换"这一传统观之缺陷。CL所分析出的认知过程同样适用于解释翻译过程。本文基于认知过程的感觉、知觉、意象、意象图式、范畴... 基于认知语言学(CL)建立起来的认知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据此可弥补将翻译仅视为"语言转换"这一传统观之缺陷。CL所分析出的认知过程同样适用于解释翻译过程。本文基于认知过程的感觉、知觉、意象、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理想化)认知模型、ECM、隐转喻等环节来细述翻译过程,以期能在认知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中深入探索翻译过程所涉及的具体因素,尝试为该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认知过程 翻译过程 意象图式 隐转喻
原文传递
语义范畴与词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50
11
作者 赵艳芳 周红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53-56,共4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词的不同义项不是没有联系的任意组合 ,而是构成一个关联的语义范畴 ,这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通过对汉语的“头”和“在”这两个常用字的语义范畴、原型意义及词义和词性演变的分析 ,认为词义演变是隐喻和转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词的不同义项不是没有联系的任意组合 ,而是构成一个关联的语义范畴 ,这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通过对汉语的“头”和“在”这两个常用字的语义范畴、原型意义及词义和词性演变的分析 ,认为词义演变是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语义范畴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兼论翻译的认知空间 被引量:54
12
作者 谭业升 葛锦荣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3,共5页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其认知基础和空间可从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上进行探讨。文章以情感隐喻翻译为例,探讨了认知限定条件与隐喻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以隐喻概念映射系统为基础的相似或不同的映射条件既可说明不同...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其认知基础和空间可从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上进行探讨。文章以情感隐喻翻译为例,探讨了认知限定条件与隐喻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以隐喻概念映射系统为基础的相似或不同的映射条件既可说明不同潜在翻译策略的实质,又可有效界定可译与不可译的潜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翻译 认知接口 情感隐喻 可译空间 不可译空间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 被引量:50
13
作者 张辉 蔡辉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共8页
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所共同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是语用推理。本文认为,作为人类主要认知方式的隐喻和转喻在话语解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和转喻是自然的推理图式。不管是隐喻还是转喻, 其两个认知域之间容易被激活的概念映现,为... 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所共同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是语用推理。本文认为,作为人类主要认知方式的隐喻和转喻在话语解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和转喻是自然的推理图式。不管是隐喻还是转喻, 其两个认知域之间容易被激活的概念映现,为语用推理提供了必要的桥梁。关联理论提出的关联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又规约着隐喻和转喻中两个认知域之问所激活的概念映现,决定了哪一个概念映现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下被首先激活。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在语用推理上的这一互补性进一步拓展了我们话语理解研究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关联理论 互补性 语用推理 中心议题 认知方式 交际原则 认知原则 话语理解 认知域 转喻 隐喻 映现 概念 激活 解释 语境
原文传递
汉英空间-时间隐喻的深层对比研究 被引量:57
14
作者 张建理 骆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3,共6页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产物。因此,时间如空间那样既呈流动性也呈序列性。汉英中均使用“前/后”对时间进行表征,具有两种类似的认知模式。但汉英在具体的时间概念例示和使用频率上却有差异。操汉语者认为时间序列是一个明显的连续统,从过去...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产物。因此,时间如空间那样既呈流动性也呈序列性。汉英中均使用“前/后”对时间进行表征,具有两种类似的认知模式。但汉英在具体的时间概念例示和使用频率上却有差异。操汉语者认为时间序列是一个明显的连续统,从过去经现在可以贯通到将来。操汉语者较频繁使用面向过去型静态时间认知模式。相比较,操英语者往往以现在为界使用两种认知模式,并在表征将来时较频繁使用面向将来型动态时间认知模式。这种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知与不同的认识论、文化传统和不同的语言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前/后 英汉对比
原文传递
“领属”与“存现”:从概念的关联到构式的关联--也从“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说起 被引量:54
15
作者 任鹰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8-321,共14页
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领属"与"存现"两个语义范畴的相似关系及领属句与典型的存现句的构式关联再作探讨,并提出,"领属"与"存现"是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并且可纳入同一认知框架的语义范畴,以... 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领属"与"存现"两个语义范畴的相似关系及领属句与典型的存现句的构式关联再作探讨,并提出,"领属"与"存现"是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并且可纳入同一认知框架的语义范畴,以同一句法格式表示"领属"义和"存现"义,特别是以同一语言结构式表示原型存现义和原型领属义等极具共性特征的语言事实,并非语言中的偶合现象,而是有着充分的认知理据的必然现象。领属句同典型的存现句在句法和语义上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即便把领属句看做一类独立的句式,也不能否认它同典型的存现句的承继关系。另外,把"王冕死了父亲"看做有悖动词的论元投射规则的句法序列,是仅基于"死"在词汇层面的语义结构对其句法功能做出的判定,并未考虑动词词义及功能会在构式中发生变化。如将动词和构式的"语义互动"关系、将"结构赋义""结构赋值"等因素考虑在内,就可能会对"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做出更为简便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属 存现 构式 认知框架 隐喻 语言范畴扩展
原文传递
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 被引量:40
16
作者 王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37,共6页
从亚里士多德至今的2000多年间,各路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可大致归结为9大理论,最近的为隐喻认知说。认知说又先后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数学映射模型、投影仪映射模型和神经论模型。最后一个模型是依据当代神经科学的神经元连通论和模拟... 从亚里士多德至今的2000多年间,各路学者对隐喻的研究可大致归结为9大理论,最近的为隐喻认知说。认知说又先后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阶段:数学映射模型、投影仪映射模型和神经论模型。最后一个模型是依据当代神经科学的神经元连通论和模拟论提出的,可有效地弥补前两个模型的缺陷,因此也最具解释力。同时,Lakoff依据神经元模拟论提出了模拟论语义学,以此进一步论证了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有力地批判了客观主义哲学观和乔姆斯基TG语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隐喻体验性 神经元模拟论 模拟论语义学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洪艳青 张辉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本文探讨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认知语言学所研究的人的认知结构和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应包括人的社会认知,即意识形态和这一意识形态在语言中的表现.通过分析范畴化,隐喻和图解参照框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笔者认为范畴化和隐喻等认... 本文探讨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认知语言学所研究的人的认知结构和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应包括人的社会认知,即意识形态和这一意识形态在语言中的表现.通过分析范畴化,隐喻和图解参照框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笔者认为范畴化和隐喻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成为我们甄别和描写语言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为意识形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意识形态 范畴化 隐喻 图解参照框架
下载PDF
“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曾传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方位隐喻,是把某种空间关系或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之中,从而把握非空间事物或概念的性质的方法。汉语方位词"里、中、内、外"在时间、范围、数量、状态和地位关系五个目标域中具有鲜明的表现形式和隐喻意义,其背后... 方位隐喻,是把某种空间关系或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之中,从而把握非空间事物或概念的性质的方法。汉语方位词"里、中、内、外"在时间、范围、数量、状态和地位关系五个目标域中具有鲜明的表现形式和隐喻意义,其背后反映了人们的认知习惯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意象图式 方位隐喻 认知分析
下载PDF
具身认知与具身隐喻——认知的具身转向及隐喻认知功能探析 被引量:42
19
作者 范琪 叶浩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观兴起背景下认知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取向。它主张身体、动作和情境在整个认知过程中的整体性,使得原先单纯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而存在的隐喻逐渐显露出其思维认知工具的本质。一旦具身认知凸显隐喻的...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观兴起背景下认知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取向。它主张身体、动作和情境在整个认知过程中的整体性,使得原先单纯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而存在的隐喻逐渐显露出其思维认知工具的本质。一旦具身认知凸显隐喻的具身性认知功能,隐喻在认知过程中的动力性本质也就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当前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主要采取的是与具身认知结合的实验,并集中体现在情绪、感知觉和身体姿势等相关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 具身认知 隐喻认知功能 具身性
下载PDF
“头”的语法化考察 被引量:36
20
作者 高航 严辰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1,共5页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对现代汉语中的“头”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表明,在“头”的意义的转化和虚化过程中,隐喻与转喻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对现代汉语中的“头”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表明,在“头”的意义的转化和虚化过程中,隐喻与转喻起着关键作用。此外,作为名词化标记的词缀,“头”的语法意义与其最初的实在意义仍然存在联系,其实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分布有制约作用。这体现了语法化过程中的滞留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认知语言学 “头”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