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9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28
1
作者 叶建平 武强 王子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9-462,共4页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运移影响很大 ,对煤层气的开采至关重要 .从分析实际资料出发 ,论述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 ,提出了水文地质控气特征的 3种作用形式 :水力运移逸散作用 ;水力封闭作用 ;水力封堵作用 .其中 ,前...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运移影响很大 ,对煤层气的开采至关重要 .从分析实际资料出发 ,论述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 ,提出了水文地质控气特征的 3种作用形式 :水力运移逸散作用 ;水力封闭作用 ;水力封堵作用 .其中 ,前一种作用导致煤层气散失 ,后两种则有利于煤层气保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文地质 控气特征 赋存状况 水力运移逸散作用 水力封闭作用 水力封堵作用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09
2
作者 秦勇 袁亮 +8 位作者 胡千庭 叶建平 胡爱梅 申宝宏 程远平 何学秋 张遂安 李国富 张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共6页
介绍了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体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煤层气资源勘探技术、煤层气地面井增产技术、煤层气地面井排采技术、煤层气矿井抽采及煤气共采技术。针对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技术需求,对... 介绍了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体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煤层气资源勘探技术、煤层气地面井增产技术、煤层气地面井排采技术、煤层气矿井抽采及煤气共采技术。针对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技术需求,对煤层气勘探与有利区块优选技术、以沁水和鄂尔多斯2个盆地为主的中~高煤阶地区煤层气增产技术、低煤阶地区煤层气单井增产与规模性开发技术、多煤层及构造煤地区煤层气地面井开发技术、煤炭与煤层气协同开采技术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提出了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勘探 开发 技术需求
下载PDF
地应力对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裂缝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9
3
作者 唐书恒 朱宝存 颜志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9,共5页
以晋城矿区西部3号煤层的地应力及煤岩的力学性质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求解了不同地应力条件下井壁处及天然裂缝缝端的破裂压力,分析了地应力对水力压裂起裂压力、起裂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起裂压力和起裂位置不但与地应力方位... 以晋城矿区西部3号煤层的地应力及煤岩的力学性质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求解了不同地应力条件下井壁处及天然裂缝缝端的破裂压力,分析了地应力对水力压裂起裂压力、起裂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起裂压力和起裂位置不但与地应力方位有关,而且与地应力大小有关;随水平主应力差系数增大,天然裂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间的夹角对破裂压力的影响程度增大。对于晋城矿区西部3号煤层,当水平主应力差系数大于0.84时,易产生较为平直的水力主缝;小于0.47时,易于产生网状裂缝;在0.47~0.84时,起裂方位与天然裂缝的分布有关。不同地区,用于判断起裂方位的水平主应力差系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煤层气井 水力压裂 天然裂缝 破裂压力 起裂方位
下载PDF
地面钻井抽放上覆远距离卸压煤层气试验研究 被引量:84
4
作者 许家林 钱鸣高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8-81,共4页
通过模拟及实测,对下保护层开采后其上覆远距离煤层的卸压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在淮北桃园矿开展了地面钻井抽放上覆远距离卸压煤层气试验.结果表明,下解放层开采后其上覆远距离煤层能充分卸压,将地面抽放钻井打到采动裂隙“O”形圈... 通过模拟及实测,对下保护层开采后其上覆远距离煤层的卸压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在淮北桃园矿开展了地面钻井抽放上覆远距离卸压煤层气试验.结果表明,下解放层开采后其上覆远距离煤层能充分卸压,将地面抽放钻井打到采动裂隙“O”形圈内,可将其卸压煤层气大面积抽放出来,为我国煤层气开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煤层 煤层气 卸压抽放 地面钻井
下载PDF
注气开采煤层气增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2
5
作者 吴世跃 郭勇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3,共5页
依据扩散渗流和多组分吸附平衡理论 ,研究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制 .研究表明 ,注气增加储层能量 ,提高储层压力传导系数并产生竞争吸附置换效应 ,从而提高煤层气开采时的单产量及回收率 .文中还导出了注气时回收率的计算公式 .所得... 依据扩散渗流和多组分吸附平衡理论 ,研究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制 .研究表明 ,注气增加储层能量 ,提高储层压力传导系数并产生竞争吸附置换效应 ,从而提高煤层气开采时的单产量及回收率 .文中还导出了注气时回收率的计算公式 .所得结论对注气开采煤层气设计和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注气开采 增产机制 渗流速度 回收率 储层压力传导系数
下载PDF
注入二氧化碳及氮气驱替煤层气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6
6
作者 马志宏 郭勇义 吴世跃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35-338,共4页
论述了我国开采煤层气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且通过煤对二氧化碳 ( CO2 )、甲烷 ( CH4)、氮气 ( N2 )吸附机理的分析 ,提出注入二氧化碳 ( CO2 )或氮气 ( N2 )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并从其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作用机理的不同 ,从理... 论述了我国开采煤层气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且通过煤对二氧化碳 ( CO2 )、甲烷 ( CH4)、氮气 ( N2 )吸附机理的分析 ,提出注入二氧化碳 ( CO2 )或氮气 ( N2 )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并从其注气驱替煤层气的作用机理的不同 ,从理论上和实验中得出注入二氧化碳 ( CO2 )的效果要优于氮气 ( N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 机理 二氧化碳 氮气 瓦斯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被引量:73
7
作者 王南 裴玲 +1 位作者 雷丹凤 曾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增长潜力巨大.在未来的5-10 a,常规天然气仍在天然气开发中处于统治地位,但非常规天然气也在天然气长期发展历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土资源部及3大国...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增长潜力巨大.在未来的5-10 a,常规天然气仍在天然气开发中处于统治地位,但非常规天然气也在天然气长期发展历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土资源部及3大国有石油公司已经在不同程度上针对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进行了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致密气总资源量为16×10^12 m^3,年产量为320×10^8 m^3/a,已进入大型商业化开发阶段;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煤层气累积探明地质储量为4 155×10^8 m^3,储量和产量均较少,正处在工业化和商业化开发的早期阶段;页岩气因为没有探明储量,现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机构及组织对中国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在四川建立了页岩气示范区开展实践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同样受到了很大重视,已经根据不同勘探程度,分层次对南海和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行勘查.为有效开发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必须进-步深入地质理论研究和资源储量评估,集成系列的配套工程技术,并对工程技术进行试验和示范,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得以妥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致密气 煤层气 页岩气 天然气水合物 资源量 储量 开发现状
下载PDF
不同煤阶煤孔隙分布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69
8
作者 刘爱华 傅雪海 +2 位作者 梁文庆 路露 罗培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108,共5页
为了查明高、低煤阶煤储层孔隙分布差异性对煤层气富集与渗透运移的影响,根据高、低煤阶煤岩样品的压汞、平衡水等温吸附试验结果,分析了高、低煤阶煤孔隙发育特征,对比了高、低煤阶煤孔隙体积分形差异。结果表明:高煤阶煤孔隙度低、渗... 为了查明高、低煤阶煤储层孔隙分布差异性对煤层气富集与渗透运移的影响,根据高、低煤阶煤岩样品的压汞、平衡水等温吸附试验结果,分析了高、低煤阶煤孔隙发育特征,对比了高、低煤阶煤孔隙体积分形差异。结果表明:高煤阶煤孔隙度低、渗流孔含量小、"墨水瓶"型的半封闭孔发育导致孔隙连通性降低、渗流能力差;微孔含量高、水分含量低、吸附能力强,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低煤阶煤孔隙度大,大、中、过渡孔比孔容均较大,孔隙连通性好,渗流能力强;比表面积小、水分含量高,致使吸附能力低下。高煤阶储层煤层气开发应提高渗透性而低煤阶煤层气开发则应首选优势富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孔隙 分形 高煤阶煤 低煤阶煤 富集 运移
下载PDF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1
9
作者 饶孟余 杨陆武 +1 位作者 张遂安 梁乙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2-55,共4页
在分析中国煤层气藏具有低压、低渗、低饱和、构造煤发育以及非均质性强烈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用常规垂直井开发煤层气具有很大的地质局限性,进而提出用多分支水平井来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采出程度。结合沁水盆地6口成功井... 在分析中国煤层气藏具有低压、低渗、低饱和、构造煤发育以及非均质性强烈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用常规垂直井开发煤层气具有很大的地质局限性,进而提出用多分支水平井来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采出程度。结合沁水盆地6口成功井的实践,剖析了多分支水平井钻井的地质工作重点以及两井连通、井眼轨迹控制、井壁稳定控制技术等关键环节,指出采用多分支水平井开发煤层气是适合中国煤层气藏地质特点的最佳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成气 气藏 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
下载PDF
樊庄地区3^#和15^#煤层合层排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倪小明 苏现波 李广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9,共6页
煤层群发育的地区实施分层压裂、合层排采工艺技术是降低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本、提高产气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准确掌握此项技术的适用条件是提高其成功率的重要保障。根据煤层气井垂直井产气特点,系统分析了樊庄区块3#煤层和15#煤层合层排... 煤层群发育的地区实施分层压裂、合层排采工艺技术是降低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本、提高产气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准确掌握此项技术的适用条件是提高其成功率的重要保障。根据煤层气井垂直井产气特点,系统分析了樊庄区块3#煤层和15#煤层合层排采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樊庄地区勘探开发资料,得出该区上下围岩性质、煤储层物性特征及水力压裂后渗透率;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及勘探资料,绘制出该区3#煤层和15#煤层地下水流势图;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特点,结合达西定律,最终得出研究区3#煤层和15#煤层适合合层排采的区域。现场部分井的开发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层排采 煤层气 水力压裂 产水量
原文传递
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姚艳斌 刘大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68,共5页
借助于低温氮等温吸附试验和压汞孔隙分析,研究了河南煤田主要矿区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研究发现河南煤储层孔隙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煤储层的孔比表面及总孔体积均较大;②压汞孔隙度较大,孔隙结构以吸附孔占绝对优势,约占总孔隙含量... 借助于低温氮等温吸附试验和压汞孔隙分析,研究了河南煤田主要矿区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研究发现河南煤储层孔隙系统具有如下特征:①煤储层的孔比表面及总孔体积均较大;②压汞孔隙度较大,孔隙结构以吸附孔占绝对优势,约占总孔隙含量的78%;③孔隙类型主要为细孔细喉型,渗流孔内部的连通性较好但渗流孔和吸附孔之间的连通性较差;④研究区的这种孔隙系统对煤层气的储集非常有利,但对煤层气的解吸和开发较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储层 孔隙结构 孔隙系统 河南煤田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定量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杨宇 孙晗森 +2 位作者 彭小东 李军 彭少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3,88,共4页
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煤层气储层具有更复杂的孔隙结构。根据分形理论,推导了一种利用毛管压力曲线,采用导数法计算煤层孔隙分形维数的方法,并且对计算过程中的分段性进行了讨论。根据沁水盆地煤样的实测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储层的分形维... 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煤层气储层具有更复杂的孔隙结构。根据分形理论,推导了一种利用毛管压力曲线,采用导数法计算煤层孔隙分形维数的方法,并且对计算过程中的分段性进行了讨论。根据沁水盆地煤样的实测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储层的分形维数,并对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煤阶的煤层样品具有不同的孔隙类型,分形维数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孔隙结构 毛管压力 分形维 煤级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的水文地质控制作用 被引量:50
13
作者 池卫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18,共4页
首次从沁水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出发,论述地下水来源、迳流状况,探讨石炭二叠系煤层及其主要含水层之间的水动力联系、水文地质作用对煤层含气性的影响;从构造及水动力学方面探讨煤系地层压力、煤储集层、含气饱和程度等特征及其变化... 首次从沁水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出发,论述地下水来源、迳流状况,探讨石炭二叠系煤层及其主要含水层之间的水动力联系、水文地质作用对煤层含气性的影响;从构造及水动力学方面探讨煤系地层压力、煤储集层、含气饱和程度等特征及其变化原因;分析了盆地煤层气可采性的水文地质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预测盆地南部、寿阳地区南部为煤层气最有利勘探区,其次为盆地东部,盆地中、西部是颇具潜力的后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天然气勘探 煤层气 水文地质 盆地
下载PDF
煤层气运移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吴世跃 郭勇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69,共5页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流动是孔隙中扩散和裂隙中渗流的综合过程,研究二者之间的质交换关系,对开发低透气性煤层的煤层气具有指导意义.首次依据第三类边界传质的原理,建立了扩散渗流的微分方程组,重点讨论了反映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参数...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流动是孔隙中扩散和裂隙中渗流的综合过程,研究二者之间的质交换关系,对开发低透气性煤层的煤层气具有指导意义.首次依据第三类边界传质的原理,建立了扩散渗流的微分方程组,重点讨论了反映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参数的测试原理,实测了某煤层的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扩散渗透 特征参数 煤层气运移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岩力学特征及其压裂裂缝的控制 被引量:52
15
作者 冯晴 吴财芳 雷波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以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力压裂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室煤样测试分析资料和煤层气井实际压裂数据,深入分析了煤层气井压裂效果,并进一步阐明了研究区煤岩力学特征对煤层压裂裂缝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岩体弹性模量在2~5 GPa,且煤岩体... 以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力压裂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室煤样测试分析资料和煤层气井实际压裂数据,深入分析了煤层气井压裂效果,并进一步阐明了研究区煤岩力学特征对煤层压裂裂缝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岩体弹性模量在2~5 GPa,且煤岩体弹性模量越小,压开的裂缝宽度越大;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裂缝长度将受到限制,其长度50~70 m;在对研究区煤层压裂过程中,压裂裂缝均不同程度地延入煤层顶底板,裂缝高度9~20 m,最大时裂缝的高度超过压裂层厚度的4倍;煤层压裂裂缝的形态特征没有固定的深度界限。煤层压裂裂缝的形成除受地应力影响外,还受局部构造应力及先存裂隙的控制,存在着在某一方向裂缝出现概率相对较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水力压裂 煤岩力学特性 裂缝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系非常规气共生组合特征 被引量:51
16
作者 曹代勇 刘亢 +3 位作者 刘金城 徐浩 李靖 秦国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85,共9页
煤炭资源的多重价值体现在含煤岩系中多种矿产资源的共生组合与共采潜力,除煤层自身之外,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煤系气)共生共存的现象已日趋受到业界的关注。研究这些煤系非常规气的共生组合模式,有助于煤... 煤炭资源的多重价值体现在含煤岩系中多种矿产资源的共生组合与共采潜力,除煤层自身之外,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煤系气)共生共存的现象已日趋受到业界的关注。研究这些煤系非常规气的共生组合模式,有助于煤系气的综合勘查和开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系非常规气成藏地质条件的研究,以典型钻孔的岩性组合、沉积序列和测试数据分析为例,确定了煤系气的有利层段。结果显示:区内太原组上段、山西组下段,以及延安组一段上部、二段和三段具有煤系非常规气的勘探潜力,如JM107钻孔延安组三段876~897 m处,4煤和4上煤附近,为良好的煤系气层段。据此,建立了3种煤系非常规气共生组合模式,初步探讨了煤系非常规气的共生耦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系页岩气 煤系致密砂岩气 组合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理论及其在资源与能源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赵阳升 杨栋 +2 位作者 冯增朝 梁卫国 康志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21-1328,共8页
详细介绍土木工程领域、环境工程领域、资源与能源开发工程领域中的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而论述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内涵,其耦合作用理论包含固体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4个场的耦合作用,以及溶解的... 详细介绍土木工程领域、环境工程领域、资源与能源开发工程领域中的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而论述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科学内涵,其耦合作用理论包含固体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4个场的耦合作用,以及溶解的化学反应。介绍耦合作用的本构规律的研究重点与数学模型的组成,并深入讨论国内外关于固液、固气耦合作用下,孔隙与单一裂隙的渗流本构方程及其存在的问题。较详细介绍煤层气开采的裂隙介质固气耦合模型与应用、盐矿开采的固流热传质耦合模型与应用、高温岩体地热开采的固流热耦合模型及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相关技术与理论问题,讨论该类问题的数值模拟求解策略以及该类工程面临的深刻的理论与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多孔介质 多场耦合 理论体系 本构规律 煤层气 高温岩体地热 油页岩
下载PDF
考虑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效应的渗透率模型 被引量:47
18
作者 周军平 鲜学福 +2 位作者 姜永东 李晓红 姜德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共5页
针对煤层气的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两个相反的效应:(1)储层压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加,煤层裂隙压缩闭合,渗透率降低;(2)煤层气解吸,煤基质收缩,煤层气流动路径张开,渗透率升高;建立了包含煤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理论模型,模型与... 针对煤层气的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两个相反的效应:(1)储层压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加,煤层裂隙压缩闭合,渗透率降低;(2)煤层气解吸,煤基质收缩,煤层气流动路径张开,渗透率升高;建立了包含煤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理论模型,模型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反映的规律一致。根据模型得出在体积应力恒定条件下,渗透率随孔隙压力变化存在一临界压力,孔隙压力小于临界压力时,渗透系数随孔隙压力的增加而减少,孔隙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渗透系数随孔隙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给出了该临界压力的计算式。对不同情形下渗透率对孔隙压力的变化响应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临界压力的存在与否与影响渗透率的多种因素有关,应对影响煤层渗透性的众多因素进行动态耦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有效应力 煤基质收缩 渗透率 模型
下载PDF
煤层甲烷在煤孔隙中扩散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34
19
作者 聂百胜 张力 马文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0-22,共3页
分析了煤层甲烷在煤体中的扩散模式和微观机理 ,得出在煤体中存在有以下几种扩散模式 :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 ,并分析了抽放时甲烷在煤层中的运移过程及其在煤微孔隙中的扩散过程。根据分子运动论从微... 分析了煤层甲烷在煤体中的扩散模式和微观机理 ,得出在煤体中存在有以下几种扩散模式 :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 ,并分析了抽放时甲烷在煤层中的运移过程及其在煤微孔隙中的扩散过程。根据分子运动论从微观上讨论了压强和温度对甲烷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影响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孔隙 扩散模式 煤层甲烷 微观机理 分子运动论
下载PDF
多煤层合层水力压裂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倪小明 苏现波 李玉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8-732,739,共6页
为了开发单层较薄、间距较小的煤层群中的煤层气资源,采用"加密射孔(煤层段16孔/m,夹层段32孔/m)+封堵球多级压裂法"对西山煤田8#和9#煤层及所夹的"虚拟储层"进行了合层压裂.结果表明:合层水力压裂时"虚拟储层... 为了开发单层较薄、间距较小的煤层群中的煤层气资源,采用"加密射孔(煤层段16孔/m,夹层段32孔/m)+封堵球多级压裂法"对西山煤田8#和9#煤层及所夹的"虚拟储层"进行了合层压裂.结果表明:合层水力压裂时"虚拟储层"能否破裂在于"虚拟储层"段与煤储层间的孔眼摩阻的差值能否满足"虚拟储层"与煤层的抗拉强度的差值.当采用逐级加排量能使"虚拟储层"段破裂时,排量的大小控制着煤层段和"虚拟储层"段的泵注液量,水平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煤岩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决定了裂缝延伸形态;当不能使"虚拟储层"段破裂时,实施"封堵球"技术,根据所建模型确定出投球数不大于40个.当排量达到最大8.2m3/min时,压力虽有上升,但不能使"虚拟储层"破裂;使用"封堵球"技术,部分孔眼堵塞,压力急剧上升至30MPa,"虚拟储层"破裂,平均921.5m3/d排采数据验证了这一压裂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虚拟储层 多煤层 煤层气 射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