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庞卫花 李金巍 +4 位作者 宗广帅 曹智丽 陈珊 林晓燕 杨敬芳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MPP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2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MPP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2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疗程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肺功能(FVC、FEV1、PEF)、血清细胞因子(IL-4、IL-17、IL-18、IFN-γ)、sB7-H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VC、FEV1、PEF、血清IL-4、IL-17、IL-18、IFN-γ、CD3+、CD4+、CD8+、IgA、IgG、IgM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VC、FEV1、PEF、血清CD3+、CD4+、IgA、IgG、IgM及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IL-4、IL-17、IL-18、IFN-γ、sB7-H3、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MPP疗效确切,能够明显降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水平,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布地奈德 支原体肺炎 细胞因子 共刺激分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寻常疣和跖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CD28,CD40的检测 被引量:17
2
作者 曾义斌 方芳 +4 位作者 梅莉红 干慧慧 权哲 王红枫 翁孟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寻常疣和跖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共刺激分子CD28,CD40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60例(寻常疣、跖疣患者各3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28,CD40分子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结... 目的探讨寻常疣和跖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共刺激分子CD28,CD40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60例(寻常疣、跖疣患者各3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28,CD40分子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结果寻常疣组、跖疣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34.57%,35.39%,42.02%)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1.38,1.44,1.7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上CD28的表达(52.80%,51.87%,37.41%)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0的表达(12.88%,11.94%,15.82%)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寻常疣和跖疣两组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CD28,CD4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疣体数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CD28,CD40的变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寻常疣和跖疣患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和共刺激分子CD28,CD40表达异常,可能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和病程慢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疣 跖疣 淋巴细胞亚群 共刺激分子 CD28 CD40
下载PDF
rhG-CSF体内诱导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常英军 赵翔宇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研究探讨rhG CSF体内应用诱导健康供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对 15例病人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 ,对供者rhG CSF动员前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 8的表达、树突状细胞 (DC)亚群以及CD8+ C... 本研究探讨rhG CSF体内应用诱导健康供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对 15例病人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 ,对供者rhG CSF动员前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 8的表达、树突状细胞 (DC)亚群以及CD8+ CD2 8- 抑制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了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 ,rhG CSF动员后外周血采集物中CD3+ CD2 8+ 细胞的相对数显著升高 (P <0 .0 1) ,CD2 8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P<0 .0 5 ) ;CD8+ CD2 8+ 细胞的相对数也显著升高 (P <0 .0 1)。但在T细胞上CD2 8总体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无变化 (P >0 .0 5 )。动员前外周血中DC2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骨髓 (P <0 .0 1) ,动员后采集物中DC2的数量较动员前和正常骨髓均有显著增加 (P <0 .0 1) ,DC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P <0 .0 1) ,DC1 DC2比值倒置 (P <0 0 1) ,而DC1在动员前后无变化 (P >0 .0 5 )。CD8+ CD2 8- 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rhG CSF体内应用后 ,采集物中DC2和CD8+ CD2 8- 抑制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是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树突状细胞 抑制性T细胞 免疫耐受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归脾汤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脾中CD80及CD8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杨 姜开运 马贤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88-2890,3096,共4页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ITP模型小鼠脾中协同刺激分子CD80及CD86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造模第5天给药治疗,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归脾汤低剂量组...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ITP模型小鼠脾中协同刺激分子CD80及CD86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造模第5天给药治疗,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归脾汤低剂量组、醋酸沷尼松组小鼠分别灌服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0 d。提取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中CD80及CD86。结果:各造模组小鼠CD80均显著增高,CD86表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01,;经治疗后只有归脾汤高剂量组小鼠CD80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著性(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归脾汤高剂量组降低CD86效果最好,与正常组比较P=0.647,归脾汤低剂量组效果最差,CD86值与模型组接近,其他治疗组表达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归脾汤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通过降低脾脏中CD80与CD86的表达,抑制B淋巴细胞的活化,减少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进而保护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协同刺激分子
下载PDF
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凯凯 黄春红 +2 位作者 王云云 吴炜 陈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与HBV-DNA的关系及在HBV感染发展中尤其是重症化进程(如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浙江省青春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HBV感染者,...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与HBV-DNA的关系及在HBV感染发展中尤其是重症化进程(如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浙江省青春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60例,乙肝肝硬化(LC)患者30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30例。CHB组又分为HBeAg阳性组30例,HBeAg阴性组30例。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_4和CD^+_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PD-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T淋巴细胞(CD^+_3),辅助T细胞(CD^+_4)和抑制T细胞(CD^+_8)百分比,PCR法检测各组HBV-DNA载量。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HBV感染者CD^+_4CTLA-4和CD^+_8CTLA-4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中CHB组CD^+_4CTLA-4、CD^+_8CTLA-4、CD^+_8PD1、CD^+_4Tim3和CD^+_8Tim3的表达均高于LC组和ACL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者CD^+_3、CD^+_4、CD^+_4/CD^+_8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CD^+_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CHB组CD^+_3,CD^+_4和CD^+_4/CD^+_8均高于LC组和ACLF组,CD^+_8的表达均低于LC组和ACLF组,CHB组HBV-DNA水平高于LC组和ACL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中HBeAg阳性组CD^+_4CTLA-4、CD^+_8CTLA-4、CD^+_3、CD^+_4和CD^+_4/CD^+_8的表达均低于HBeAg阴性组,CD^+_4PD1、CD^+_8PD1、CD^+_4Tim3、CD^+_8Tim3和CD^+_8的表达均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V感染者HBV-DNA与CD^+_8PD-1,CD^+_8Tim3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CD^+_4CTLA-4,CD^+_8CTLA-4,CD^+_4Tim3,CD^+_4PD-1,CD^+_3,CD^+_4和CD^+_8不具有相关性(P>0.05)。与LC组比较,ACLF组患者CD^+_4 PD-1的表达水平升高,CD^+_8 CTLA-4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HBV感染发展尤其是重症化进展(如ACLF)相关联,对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判断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共刺激分子 T淋巴细胞亚群 HBV-DNA
下载PDF
B7-H1及其受体PD-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永纲 陈良恩 +1 位作者 陈国凤 王福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38-741,共4页
目的研究B7-H1及其受体PD-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及髓样树突细胞(mDCs)上的表达及它们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正常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及mDCs上B7-H1和PD-1的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B7-H1及其受体PD-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及髓样树突细胞(mDCs)上的表达及它们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正常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及mDCs上B7-H1和PD-1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的HBV 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7-H1及其受体PD-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健康对照mDCs、CD4^+及CD8^+T淋巴细胞B7-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5%±0.10%、3.63%±0.70%和1.20%±0.1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7.88%±1.40%、24.28%±2.86%和10.78%±1.6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7-H1在mDCs和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值均〈0.05)健康对照CD4^+及CD8^+T淋巴细胞P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2%±1.75%和5.98%±0.88%,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17.76%±2.47%和11.92%±2.2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D-1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值均〈0.05)。且它们的表达与患者的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呈明显的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上B7-H1和PD-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B7-H1 PD-1 共刺激分子
原文传递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和免疫抑制受体的表达特点和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郁志 黄桂璇 +7 位作者 张玉平 陈小惠 沈琦 陈存特 谭广销 曹长姝 李扬秋 李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和免疫抑制受体情况,为全面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常T细胞免疫机制提供研究资料。方法:收集12例健康人和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CD4^+T细胞中共...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和免疫抑制受体情况,为全面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常T细胞免疫机制提供研究资料。方法:收集12例健康人和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OX40、ICOS、4-1BB、GITR和HVEM,以及免疫抑制受体TIM-3、LAG-3和CTLA-4的分布情况。结果:健康人CD4^+T细胞中OX40、ICOS、4-1BB、GITR和HVEM的比例依次为3.26%、2.40%、1.39%、25.95%和49.60%,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上述信号分子的比例依次为8.01%、2.44%、1.16%、11.55%和82.20%。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OX40^+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与健康人(P<0.01),而CD4^+GITR^+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不同病情程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GITR^+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OX40^+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HVEM^+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T细胞中免疫抑制受体TIM-3、LAG-3和CTLA-4分布比例与健康人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常CD4^+T细胞活化可能与OX40、HVEM和GITR等密切相关,不同病情程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OX40和HVEM存在差异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共刺激分子 免疫抑制受体
下载PDF
猪苓及猪苓多糖协同卡介苗对膀胱癌大鼠模型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彩霞 曾星 +3 位作者 黄羽 张国伟 张娴 杨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观察猪苓及猪苓多糖(PPS)协同卡介苗(BCG)对BBN诱导的大鼠膀胱癌腹腔巨噬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及体外NO释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BBN诱导膀胱癌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面分子CD14、TLR4;共刺激分子CD86、CD40的表达。Griess试... 目的:观察猪苓及猪苓多糖(PPS)协同卡介苗(BCG)对BBN诱导的大鼠膀胱癌腹腔巨噬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及体外NO释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BBN诱导膀胱癌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表面分子CD14、TLR4;共刺激分子CD86、CD40的表达。Griess试剂盒检测并分析猪苓及PPS协同BCG对腹腔巨噬细胞体外NO释放的影响。结果:PPS协同BCG组巨噬细胞表面CD86、CD40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猪苓协同BCG组CD86、CD40的表达介于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与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G组腹腔巨噬细胞TLR4/CD1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PPS协同BCG组TLR4/CD14的表达显著低于单独BCG组。PPS协同BCG组及猪苓协同BCG组与模型组比较NO释放的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猪苓及PPS能协同BCG调节膀胱癌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NO的释放,从而调节膀胱癌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降低NO过度释放对机体组织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猪苓 猪苓多糖 腹腔巨噬细胞 TLR4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IL-12协同B7-1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姜洁 梁华茂 +2 位作者 孔北华 马道新 江森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2 (Interleukin 12 ,IL 12 )协同共刺激分子B7 1,联合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对大鼠卵巢上皮癌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用携带有小鼠IL 12和B7 1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感染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 19,建...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2 (Interleukin 12 ,IL 12 )协同共刺激分子B7 1,联合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对大鼠卵巢上皮癌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用携带有小鼠IL 12和B7 1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感染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 19,建立高表达细胞株NuTu 19/IL 12、NuTu 19/B7 1及双基因共表达细胞株NuTu 19/IL 12 B7 1,并以转染空载体 pLXSN的细胞NuTu 19/Neo为对照。用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各种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免疫动物 ,观察卵巢癌腹腔转移模型动物生存期 ,及其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ytotoxiclymphocyte,CTL)杀伤活性的作用。 结果 经各种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免疫后 ,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TL杀伤同源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 ,IL 12和B7 1基因联合修饰的肿瘤细胞免疫动物对模型动物生存期的延长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IL 12和B7 1基因联合修饰的肿瘤细胞可以刺激机体CTL增殖、成熟 ,增强CTL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活性等 ,两者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联合免疫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卵巢癌治疗方法 ,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协同共刺激分子 病毒表达载体 卵巢癌 免疫基因疗法
下载PDF
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茜 陆江阳 +4 位作者 王晓虹 王宏伟 田光 杨毅 李玲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6-348,351,共4页
目的:认识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含量、分布及形态特征。方法:运用光镜、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CD11c、CD205、CD80与CD86、I-Ab)与免疫荧光标记方法,观察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含量、分布与形态结构。结果:小鼠脾脏白髓与红髓中散在分布着... 目的:认识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含量、分布及形态特征。方法:运用光镜、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CD11c、CD205、CD80与CD86、I-Ab)与免疫荧光标记方法,观察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含量、分布与形态结构。结果:小鼠脾脏白髓与红髓中散在分布着体积较大的不规则形树突状细胞,含量以白髓边缘区最多,依次为白髓和红髓脾索。CD11c+DC约占脾脏细胞总数的3%,而CD205+DC约占脾脏细胞总数的2‰。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形成数个胞浆突起。胞核略长多有凹陷。胞浆低电子密度,细胞器不发达,无溶酶体和吞噬体。结论:多种树突状细胞标志物联合标记,结合光、电镜形态学观察,能够较全面反映小鼠脾脏内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分布特征,为树突状细胞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D11C CD205 共刺激分子
原文传递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共信号分子变化研究
11
作者 黄锐 黄霞 +8 位作者 车霄 王乐霄 李佳颖 王志杰 高蓉 王福生 焦艳梅 白冰珂 徐哲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05-410,共6页
背景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强,重症感染病死率高。共信号分子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分子。探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肺病毒载量与共信号分子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可为病毒感染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探究甲型流感病毒A/Puerto Rico/8/34(H1N... 背景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强,重症感染病死率高。共信号分子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分子。探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肺病毒载量与共信号分子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可为病毒感染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探究甲型流感病毒A/Puerto Rico/8/34(H1N1)(PR8株)感染小鼠肺病毒载量和共信号分子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72只7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病毒组(108 TCID50/mL,50μL/只,32只)、低剂量病毒组(104 TCID50/mL,50μL/只,32只)和对照组(PBS,50μL/只,8只),三组分别于感染后24 h、48 h、72 h和96 h每个时间点每组各处死8只、8只、2只小鼠;解剖取左肺行HE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肺病毒载量以及共信号分子CD28、CD226、ICOS、CTLA-4、TIGIT、PD-1 mRNA相对表达量。将高、低剂量病毒组所有病毒感染小鼠(n=64)肺病毒载量与共信号分子mRNA相对表达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感染后96 h内,高剂量病毒组相比低剂量病毒组小鼠肺损伤较重,且共刺激分子CD28、CD226、IC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减少(P均<0.05)。高剂量病毒组小鼠感染后24 h PD-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1),感染后48 h CTLA-4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1)且病毒复制达到峰值。低剂量病毒组小鼠感染后72 h PD-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且病毒复制达到峰值,感染后96 h CTLA-4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1)。病毒感染小鼠(n=64)肺病毒载量与PD-1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540,P<0.001),与CD226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负相关关系(r=-0.340,P=0.006)。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中CTLA-4、PD-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等现象的早期出现可能提示小鼠感染的重症化。肺组织中的PD-1和CD226可能是与肺病毒载量相关的共信号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病毒性肺炎 共信号分子 共刺激分子 共抑制分子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分子sB7-H3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12
作者 张春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可溶性B7-H3(sB7-H3)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RA患者作为RA组,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B7-H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RA...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可溶性B7-H3(sB7-H3)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RA患者作为RA组,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sB7-H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RA组与对照组血清sB7-H3、TNF-α、IL-6水平;比较RA组中不同Steinbrocker影像学分级及不同RA活动度患者血清s B7-H3、TNF-α、IL-6水平,分析RA患者血清s B7-H3与TNF-α、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组患者血清s B7-H3、TNF-α、IL-6水平分别为(23.76±3.65)ng/ml、(41.86±11.74)pg/ml、(19.68±10.55)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7±2.04)ng/ml、(19.72±6.61)pg/ml、(3.65±1.82)ng/ml(P<0.05)。随着Steinbrocker影像学分级的升高,RA患者血清sB7-H3、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不同Steinbrocker影像学分级患者血清sB7-H3、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疾病活动程度的升高,RA患者血清sB7-H3、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RA组中不同疾病活动程度患者血清sB7-H3、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sB7-H3水平与血清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性(r=0.658、0.517,P=0.000、0.000<0.05)。结论RA患者存在血清s B7-H3表达明显升高,并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RA治疗的预后评估的标志物及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分子 可溶性B7-H3 靶点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耐受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柏翠 李玉山 +1 位作者 聂娜娜 张秋业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探讨阿奇霉素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1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1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无菌条件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PB...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探讨阿奇霉素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1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1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无菌条件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PBMC,体外经rhGM-CSF、rhIL-4诱生DCs。哮喘组置于不同浓度阿奇霉素(0 mg/L、0.1 mg/L、10.0 mg/L)条件下,对照组无阿奇霉素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CD83、CD80和CD86的表达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L-12水平。结果:(1)哮喘组CD83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CD86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7,P<0.05),CD80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05)。(2)哮喘组IL-10、IL-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31、3.39,P<0.01)。(3)浓度为0.1 mg/L组和10.0 mg/L组CD83、CD80和CD86的表达与0 mg/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31~1.022,P均>0.05)。(4)浓度为0.1 mg/L组和10.0 mg/L组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0 mg/L组(q=3.042或4.502,P<0.01),前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460,P>0.05);浓度为0.1 mg/L组IL-12水平明显低于0 mg/L组和10.0 mg/L组(q=3.148或3.940,P<0.01),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792,P>0.05)。(5)哮喘组DCs分泌IL-10与IL-12成正相关(r=0.740,P<0.01),而对照组IL-10与IL-12无相关性(r=0.232,P>0.05)。结论:(1)支气管哮喘患儿DCs存在功能缺陷,主要表现在CD86表达升高、IL-10、IL-12分泌减少;(2)阿奇霉素对哮喘患儿DCs表面CD80、CD86、CD8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DCs分泌IL-10、IL-12且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对DCs有负向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树突状细胞 共刺激分子 白细胞介素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rHBsAg刺激下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离体PBMC的CD28、PD-1等表达量观察
14
作者 邵美琪 刘晓光 +8 位作者 苏百乔 万莹 高金霞 王栋 牛莹莹 范兴君 靳革 唐颖 谷红梅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20,25,共6页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离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在重组乙肝表面抗原(recombinant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rHBsAg)刺激下分化抗原2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8,CD28)及程序性死亡受...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离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在重组乙肝表面抗原(recombinant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rHBsAg)刺激下分化抗原2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8,CD28)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等共刺激分子表达量与乙肝疫苗有应答者的差异,为探索提升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的应答能力提供一定数据参考。方法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志愿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准物(HBV serum marker,HBV-M)检测结果筛选,随机抽取30名符合条件的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入组,并随机抽取30名乙肝疫苗有应答者作为对照进入实验。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和有应答者的离体PBMC同步进行rHBsAg体外刺激,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对T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3,Tim3)及PD-1表达量检测。所有测量数据校对后使用SPSS 23.0对乙肝疫苗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行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量比较。结果乙肝疫苗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乙肝疫苗有应答者,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离体PBMC初始CD8+PD-1+表达量略高(z=2.775,P=0.006),在rHBsAg刺激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刺激分子CD4+CD28+、CD4+CTLA4+、CD8+CTLA4+、CD4+PD-1+、CD4+Tim3+、CD8+Tim3+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8+CD28+的表达量低(t=2.606,P=0.012),CD8+PD-1+的表达量偏高(z=2.339,P=0.019)。结论乙肝疫苗有应答及无应答两类人群外周血T细胞PD-1+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能否通过调节PD-1+表达量提升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的应答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疫苗 rHBsAg 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小鼠B7-H3-Fc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严茹红 张光波 +2 位作者 孙静 傅丰庆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7-1069,1074,共4页
目的:制备B7-H3-Fc融合蛋白,研究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作用。方法:首先采用PCR技术分别从pMD19-T/小鼠B7-H3和pMD19-T/hIgG1(Fc)重组载体中扩增出小鼠B7-H3胞外段基因和人IgG1重链Fc恒定区基因。通过重叠PCR技术将2段基因连接成B7-H3-Fc,经... 目的:制备B7-H3-Fc融合蛋白,研究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作用。方法:首先采用PCR技术分别从pMD19-T/小鼠B7-H3和pMD19-T/hIgG1(Fc)重组载体中扩增出小鼠B7-H3胞外段基因和人IgG1重链Fc恒定区基因。通过重叠PCR技术将2段基因连接成B7-H3-Fc,经EcoR I和BglII双酶切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构建成pIRES2-EG-FP/B7-H3-Fc重组载体。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能稳定分泌表达小鼠B7-H3-Fc融合蛋白的基因转染细胞,并经Western blot鉴定。该转基因细胞无血清培养后,收集细胞上清、超滤浓缩后行经Protein G柱纯化,获得纯品B7-H3-Fc融合蛋白。通过CCK-8以及ELISA方法检测小鼠B7-H3-Fc融合蛋白对T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成功地构建了能稳定表达B7-H3-Fc融合蛋白基因的CHO转基因细胞株,该融合蛋白能够剂量依赖性地促进T细胞体外增殖及IL-2和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结论:本研究提示B7-H3作为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在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了正性共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3 融合蛋白 小鼠 T细胞 协同刺激分子
下载PDF
树突细胞在抗原呈递和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施举红 林耀广 李太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患者和哮喘模型大鼠研究 ,探讨树突细胞 (DC)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初治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急性加重期组 (A组 )哮喘患者2 0例、缓解期组 (B组 )患者 15例、正常对照组 (C组 ) 10... 目的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患者和哮喘模型大鼠研究 ,探讨树突细胞 (DC)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初治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急性加重期组 (A组 )哮喘患者2 0例、缓解期组 (B组 )患者 15例、正常对照组 (C组 ) 10名 ,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吞噬卵白蛋白 (OVA)的能力 ;检测细胞表面的标记物和共刺激分子 (MHC ⅡCD80 及CD86)及同种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建立哮喘气道炎症大鼠模型 ,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DC呈递功能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 2 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 (D组 ,16只 )和对照组 (E组 ,8只 ) ,根据实验需要又将D组 16只大鼠分为OVA致敏激发组 (D1组 )、激发前激素预处理组 (D2 组 ) ,每组 8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D1组 (大鼠模型 )和D2组 (给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 10mg/kg)和E组大鼠BALF中DC的CD80 、CD86和MHC Ⅱ的表达。结果  (1)A组患者外周血DC吞噬OVA的能力、DC细胞表达CD80 、MHC Ⅱ分别为 (41± 12 ) %、(32± 13) %、(44± 15 ) % ,B组分别为 (2 9± 10 ) %、(18± 10 ) %、(2 2± 10 ) % ,C组分别为 (2 9± 10 ) %、(14± 7) %、(18± 12 ) % ,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 哮喘 模型大鼠 MHC 患者 表达 地塞米松 激发 意义 能力
原文传递
B7-H3在肿瘤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大岩 姚松佑 陈永文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2-1006,共5页
B7-H3(B7RP-2,CD276)是新近鉴定的对淋巴细胞存活及活化、NK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发育等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B7家族共刺激分子。最近的研究则显示,B7-H3还高表达于各种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本文就B7-H3的生理功能及... B7-H3(B7RP-2,CD276)是新近鉴定的对淋巴细胞存活及活化、NK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发育等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B7家族共刺激分子。最近的研究则显示,B7-H3还高表达于各种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本文就B7-H3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3 胆管癌 共信号分子 肿瘤免疫
下载PDF
不同免疫状态肝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勇 胡维昱 +2 位作者 赫建帅 张永明 吴力群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状态肝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及其判断肝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的价值。方法 52例肝移植受者,分为免疫耐受组28例、急性排斥反应组(排斥组)13例、药物不良反应组(药...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状态肝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及其判断肝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的价值。方法 52例肝移植受者,分为免疫耐受组28例、急性排斥反应组(排斥组)13例、药物不良反应组(药物反应组)1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三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及CD80、CD86的表达水平,并计算CD4+/CD8+。结果与免疫耐受组和药物反应组比较,排斥组患者外周血CD8+水平较低,而CD4+、CD4+/CD8+、CD80、CD86均较高(P<0.05~0.01)。与免疫耐受组比较,药物反应组患者外周血CD8+、CD80、CD86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而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CD80、CD86可作为判断肝移植受者免疫状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T淋巴细胞亚群 共刺激分子 急性排斥反应 药物反应
下载PDF
扶正祛毒汤含药血清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CD34^(+)细胞诱导成树突细胞及共刺激分子B7-1、B7-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名行 黄礼明 +4 位作者 朱国庆 周伟 尹尚瑾 陈孟豪 左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469-1474,共6页
目的探讨扶正祛毒汤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扶正祛毒汤低、中、高剂量组以及正常组,每组3只。扶正祛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兔分别给予扶正祛毒汤浓缩煎剂5、10、20g/(kg·d)灌胃3天,正常组... 目的探讨扶正祛毒汤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扶正祛毒汤低、中、高剂量组以及正常组,每组3只。扶正祛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兔分别给予扶正祛毒汤浓缩煎剂5、10、20g/(kg·d)灌胃3天,正常组兔每天给予7.5ml蒸馏水灌胃,末次灌胃后心脏取血获得正常血清和扶正祛毒汤低、中、高剂量血清。将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骨髓稀释后分离提纯CD34细胞,将扩增后的CD34细胞分为空白组、细胞因子组、正常血清组和扶正祛毒汤低、中、高剂量血清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添加细胞因子诱导9天成为树突细胞,诱导前及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胞形态。9天后检测树突细胞表面抗原分子CD83、CD1a、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B7-1、B7-2表达,检测树突细胞中B7-1、B7-2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空白组细胞始终未观察到树突状改变;细胞因子组、正常血清组和扶正祛毒汤低、中、高剂量血清组细胞胞体明显增大,细胞表面呈现星状多形性或树枝状典型突起,其中扶正祛毒汤中剂量血清组最为典型。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树突细胞表面标志物CD1a、CD83、HLA-DR、B7-1、B7-2表达均升高(P<0.05);与细胞因子组和正常血清组比较,扶正祛毒汤低、中、高剂量血清组DC表面各标志物表达均升高(P<0.05)。与空白组、细胞因子组和正常血清组比较,扶正祛毒汤低、中、高剂量血清组B7-1和B7-2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扶正祛毒汤中剂量血清组比较,扶正祛毒汤低、高剂量血清组B7-1和B7-2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扶正祛毒汤可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CD34*细胞源树突细胞的成熟,增加树突细胞中共刺激分子B7-1、B7-2的表达,提高抗原提呈能力,这可能是其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白血病 扶正祛毒汤 树突细胞 共刺激分子 抗原提呈
原文传递
γδT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协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鲍轶 郭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根据T细胞受体的不同,人体T淋巴细胞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近年αβT细胞共刺激信号在调节T细胞活化及耐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而在γδT细胞相关的研究较少。明确这些共刺激分子及其信号通路在γδT细胞免疫应答的不同阶... 根据T细胞受体的不同,人体T淋巴细胞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近年αβT细胞共刺激信号在调节T细胞活化及耐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而在γδT细胞相关的研究较少。明确这些共刺激分子及其信号通路在γδT细胞免疫应答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不同正向负向调节作用,将为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后排斥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ΒT细胞 ΓΔT细胞 共刺激分子 T细胞活化 T细胞耐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