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25
1
作者 闫军 周劲松 +2 位作者 孙成良 胡波 李雷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6期503-505,509,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1例,...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12例,Ⅳ型7例。闭合复位,经皮置入PFNA。结果手术时间32~75min,平均46.40min。术中出血量60~140mL,平均84.3mL。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且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及退出、髋内翻畸形、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疗效依照Kuderna改良Merle D′Aubigne标准评估,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 PFNA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固定可靠、愈合率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理想的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三贴近思想对护理指导院外脑卒中病人的影响
2
作者 李红兰 张亚虹 +1 位作者 周映虹 曾广坤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院外的康复过程中运用三贴近思想的护理指导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的126例脑卒中患者,选出120例患者为院外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院外的康复过程中运用三贴近思想的护理指导疗效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的126例脑卒中患者,选出120例患者为院外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护理,未做其他特殊处理,治疗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用三贴近思想实施护理指导,连续护理康复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结果在6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应用Fug-Meye运动功能评分系统与ADL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感到满意。结论在院外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三贴近思想原则护理指导工作,临床康复效果好,患者及其家属感到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疗效 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 贴近病人
下载PDF
闭合复位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3
作者 汪海洋 祝仁兵 +3 位作者 陈彦文 马俊 王睿 黄元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按Evans分...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12例,Ⅳ型8例。闭合复位,经皮置入PFNA。结果:手术时间(45.83±12.41)min。术中出血量(89.57±42.37)ml。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4.6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且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及退出、髋内翻畸形、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疗效依照Kuderna改良Merle D Aubigne标准评估,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65%。结论:PFNA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固定可靠、愈合率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理想的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龙显荣 孟家晓 +2 位作者 黄伟玲 余庭山 钟倩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5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收集400例14周岁以上,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强阳性的受试者,在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前提下,分别行胸部DR正侧位片与低...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收集400例14周岁以上,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强阳性的受试者,在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前提下,分别行胸部DR正侧位片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影像资料采用双盲法由高年资医生分别进行判读,对所有受试者行查痰找抗酸杆菌,痰菌阳性者为确诊病例,影像学诊断肺结核的痰菌阴性患者由结核病防治科菌阴肺结核诊断小组根据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所定义的菌阴肺结核诊断标准,符合诊断条件者为菌阴肺结核,纳入确诊病例。最后统计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肺结核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400例受试者均行DR正侧位片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确诊病例18例,所有确诊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所定义的菌阴、菌阳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发现17例,胸部DR片发现11例;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诊断:准确率为99.5%,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99.7%。结论:低剂量螺旋C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胸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螺旋CT DR 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
下载PDF
网格化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感染防控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沈诗华 冉献贵 +5 位作者 朱振华 刘洪波 王家亮 郭德莹 孟凡祥 吴荣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82,8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网格化管理感染防控实践研究的效果,总结网格化管理实践经验。方法选取阜阳市某院承担的两处集中隔离点作为研究区域,从隔离地点选址、隔离制度的建立、制定工作流程、设置预案等方面对集...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网格化管理感染防控实践研究的效果,总结网格化管理实践经验。方法选取阜阳市某院承担的两处集中隔离点作为研究区域,从隔离地点选址、隔离制度的建立、制定工作流程、设置预案等方面对集中隔离点的感染防控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点设置行政、医疗、护理、后勤和安保等5类网格员,负责日常管理、医学观察、防护隔离、环境消毒、物质供应等。由院感专职人员对所有网格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结果两处集中隔离点共接收90名密切接触人员,集中隔离期间防控工作安全有序,密切接触者之间未发生一例交叉感染,目前已全部解除隔离。结论在医院感染专职人力资源紧缺的现况之下,网格化管理在维护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期间的感染防控安全上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保障了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 集中隔离 感染防控 网格化
下载PDF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艳玲 吴五洲 +1 位作者 王贤裕 王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评价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肌松药罗库溴铵,B组推注罗库溴铵... 目的评价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给予肌松药罗库溴铵,B组推注罗库溴铵。比较2组患者入室、气管插管、切皮、剖腹探查、关腹、气管拔管6个时间点(T1~T6)的各项生命体征、肌松药使用总量、肌松药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级、苏醒时间。结果 A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药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低于B组(P〈0.05);2组改良KRIGE评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闭环肌松注射系统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可以减少肌松药的用量,缩短起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 罗库溴铵 肌松监测 老年患者 腹部手术
下载PDF
灸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心理障碍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曾理 刘迈兰 +2 位作者 谭舒怀 徐璇 常小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代温灸膏干预对居家隔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心理障碍及自评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脱落18例)和对照组(120例,脱落58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观察。观察组给...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代温灸膏干预对居家隔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心理障碍及自评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脱落18例)和对照组(120例,脱落58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观察。观察组给予温和灸联合代温灸膏干预,温和灸取足三里、合谷、神阙,每穴10 min,每天1次;代温灸膏取大椎与肺俞,每次贴敷3~6 h,隔日1次,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周随访时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自评症状评定。结果:随访时,观察组受试者SRQ-20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SA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P<0.01,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观察组受试者SRQ-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乏力受试者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情绪紧张受试者例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代温灸膏可有效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艾灸 居家隔离 非接触式医患互动模式
原文传递
密闭式留置针两种置管方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彭艳梅 戴翠萍 《中国临床护理》 2009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通过对密闭式留置针两种不同置管方法比较,以探讨更适合危重症患者导管留置的方法。方法将80例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液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即退针芯送软管,再退针芯送... 目的通过对密闭式留置针两种不同置管方法比较,以探讨更适合危重症患者导管留置的方法。方法将80例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液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即退针芯送软管,再退针芯送软管,依次将软管送入血管中的方法),比较两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结果在血管粗、直、走向较长的情况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6.66%和1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较细、弯曲、走向较短的情况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70%和95.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进法可提高危重症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尤其在血管细、弯曲、走向较短情况下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留置针 危重症患者 置管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