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曹效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2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探究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该疾病住院的儿童80例,使用无规律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吸氧、纠正酸碱平衡... 目的探究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本院该疾病住院的儿童80例,使用无规律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吸氧、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治疗,并使用药物支持,静脉注射冬氨酸阿奇霉素;实验组在常规组诊治方法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并且记录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在院治疗时间、人院以及治疗1个疗程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体温恢复速度、在院治疗时间实验组均小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治前,两组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实验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在进行诊治过程当中出现1例患者面部潮红,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能够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时间、诊治时间,并无不良反应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 阿奇霉素 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疗效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费凯 韩伟峰 +1 位作者 王冰 王浩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NeerⅢ型和Ⅳ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58例获得完整随访,其中男26例,女32例;年龄60~85岁,平均(68.5±2.5)岁。左... 目的探讨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NeerⅢ型和Ⅳ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58例获得完整随访,其中男26例,女32例;年龄60~85岁,平均(68.5±2.5)岁。左侧30例,右侧28例。NeerⅢ型骨折48例,Ⅳ型骨折10例;合并肩关节脱位8例,颅脑损伤15例。58例患者均行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行X线片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24~60个月,平均为(39.0±8.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56~95分,平均为(82.6±2.3)分;优34.5%(20/58),良51.7%(30/58),可10.34%(6/58),差3.45%(2/58)。随访期内无一例肱骨头坏死病例,术后6~8周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结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患者,早期行手法复位条件允许后尽早行骨折手术内固定。术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仅能获得较好的肩关节功能,而且有利于骨折良好愈合,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 内固定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敏 吴运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长抑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IBS-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长抑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IBS-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40例在同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以及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常规组(70%)(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排便频率、排便困难、大便性状、精神症状、排便不尽感评分以及症状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益生菌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C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马来酸曲美布汀 益生菌 临床疗效 胃肠激素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风痰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银蔷蔷 海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19-222,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体针、眼针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型)恢复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研究的全部病历资料均来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B区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住院患者,共80例。按照随...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体针、眼针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型)恢复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研究的全部病历资料均来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B区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住院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常规应用西医治疗,A组为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解语丹加减)和体针治疗。B组为治疗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两组患者每个疗程治疗6 d,满1个疗程后停1 d,共治疗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评定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B组)治疗后饮水试验等级评定与对照组(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B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A组)。结论 :联合眼针疗法,协同体针疗法及中药汤剂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针药结合 吞咽障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晓红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7期1599-1602,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慢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慢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床症状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疗效 心电图疗效 心绞痛发作次数 心绞痛持续时间
原文传递
改良通窍活血汤联合丙戊酸盐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昉 梅蕊 +2 位作者 彭樊 吕路 荣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通窍活血汤联合丙戊酸盐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疗效及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8月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 目的:探讨改良通窍活血汤联合丙戊酸盐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疗效及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8月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改良通窍活血汤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及不同证候有效率(96.00%,93.33%,91.67%)均高于对照组(73.08%,73.91%,77.78%,72.73%)(P<0.05);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狂躁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L-LI)评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BRMS评分和GQL-LI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IL^(-1)β,IL-4,TNF-α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血浆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6.92%)(P<0.05)。结论:改良通窍活血汤联合丙戊酸盐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1)β,IL-4,TNF-α水平,提高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水平,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通窍活血汤 丙戊酸盐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疗效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三穴三法”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鑫文 王程 刘洁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8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三穴三法"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功能性便秘(气滞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三穴三法"推拿手法,两组均治疗20 ... 目的:观察"三穴三法"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功能性便秘(气滞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三穴三法"推拿手法,两组均治疗20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便秘症状积分和患者便秘状况评估量表(PAC-QOL)评分,并于治疗后观察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频率、腹胀积分以及PAC-QOL量表中身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担心和焦虑、满意度4个维度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穴三法"推拿可以改善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气滞型 推拿 “三穴三法” 疗效
下载PDF
鼻内镜下电凝与鼻腔填塞纱条治疗顽固性鼻出血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柳 刘修卫 +3 位作者 杨长亮 阳光 吴雄英 周凤洁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94-96,141,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与鼻腔填塞纱条治疗顽固性鼻出血90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作者科室接受治疗的9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填塞凡士林纱条治疗,治疗组采取鼻内镜下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与鼻腔填塞纱条治疗顽固性鼻出血90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作者科室接受治疗的9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填塞凡士林纱条治疗,治疗组采取鼻内镜下电凝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疗效佳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可作为首选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鼻出血 鼻内镜 电凝 鼻腔填塞纱条 出血点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春杰 董国玲 +2 位作者 张均萍 韩静 陶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2013年5月入住本院血液透析科的65例慢性肾衰合并冠心病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例)与对照组(n=31例),对照组予常规血液透析并心血管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2013年5月入住本院血液透析科的65例慢性肾衰合并冠心病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例)与对照组(n=31例),对照组予常规血液透析并心血管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次透析结束前静脉推注1g左卡尼汀,疗程12周,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入组3个月后心功能、心绞痛与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结果①2组患者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均较入组前明显改善,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收缩末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心绞痛治疗显效率与总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心律失常改善构成情况不同(P<0.05),治疗组显效比例与总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液透析后补充外源性左卡尼汀,能显著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冠心病 心律失常 疗效
下载PDF
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群轶 余国政 +4 位作者 杨广宁 张琴阳 邱发凯 李超伟 潘厉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观察组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比较总有效率、生...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观察组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比较总有效率、生存率、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9.4%,x^2=4.12,P=0.04);观察组2a生存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1.7%,x^2=4.5,P=0.03);观察组血清AFP下降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1.1%,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波消融 介入化疗栓塞 疗效
下载PDF
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党熙亮 李浩鹏 +2 位作者 张建 李玉民 武东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7期5369-537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Neer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按Neer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1%,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微创锁定接骨板能更好,安全性更高,可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锁定接骨板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常规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永生 谭民轩 +1 位作者 刘斌 李少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1期79-81,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2±2.3)岁,将其随机均...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2±2.3)岁,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率、术中出血量及肿瘤全切除率。结果: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症状改善22例(95.65%),肿瘤全切除21例(91.30%),术中出血量为(323.16±24.51)mL,对照组症状改善18例(78.26%),肿瘤全切除14例(60.97%),术中出血量为(1108.25±35.37)mL。两组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3例患者Simpson切除分级为:Ⅰ级切除6例(26.09%),Ⅱ级切除13例(56.52%),Ⅲ级切除4例(17.39%),无死亡病例。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能显著提高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8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8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多西他赛75mg/m2,静滴1h;多柔比星50mg/m2,静脉冲入。治疗组49例柴胡疏肝散(柴胡醋10g,赤、...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8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多西他赛75mg/m2,静滴1h;多柔比星50mg/m2,静脉冲入。治疗组49例柴胡疏肝散(柴胡醋10g,赤、白芍各20g,川芎、枳壳各10g,陈皮8g,香附15g,郁金10g,夏枯草、王不留行各30g,漏芦15g);化疗方案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评分、骨髓抑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6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6例,总体疗效63.27%;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9例,疾病稳定15例,疾病进展2例,总体疗效65.31%;近期疗效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生活质量治疗组提高24例,稳定22例,减低3例;对照组提高16例,稳定22例,减低11例;生活质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基本痊愈10例,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91%;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71%;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治疗组0度18例,I度18例,II度9例,III度4例,发生率63.27%;对照组0度7例,I度24例,II度11例,III度7例,发生率85.71%;两组均未发生Ⅳ度骨髓抑制,骨髓抑制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柴胡疏肝散 多西他赛 多柔比星 近期疗效 生活质量 骨髓抑制 中医证候评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邱海平 王晓乐 梁国仲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463-346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中山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面部Ⅱ度烧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面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中山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面部Ⅱ度烧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rh EGF治疗,对照组创面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愈合时间、感染率、瘢痕形成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8.8±1.6)d vs(13.3±2.5)d]、感染率(2.6%vs 20.5%)和瘢痕形成率(0 vs 12.8%)比较,观察组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 EGF对面部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面部Ⅱ烧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两种微创方式治疗重度痔疮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和肛肠动力学方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贾占波 于边芳 +1 位作者 李庆刚 董鑫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方式治疗重度痔疮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和肛肠动力学方面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度痔疮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TST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方式,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方式治疗重度痔疮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和肛肠动力学方面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度痔疮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TST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NLR及PL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静息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直肠感知阈值却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ST术在治疗重度痔疮患者方面疗效显著优于PPH术,同时可减轻术后炎性应激反应并改善患者的控便能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痔疮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肛肠动力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益气除痞汤治疗脾虚郁滞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迟伟 李吉彦 +1 位作者 胡凤林 滕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72-174,共3页
目的 :观察益气除痞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中药治疗组应用中药汤剂益气除痞汤口服,西药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片口服,各治疗8... 目的 :观察益气除痞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2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中药治疗组应用中药汤剂益气除痞汤口服,西药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片口服,各治疗8周,根据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表现,评估益气除痞汤的临床疗效。结果 :8周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76.67%(P<0.01);两组镜下病变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83.33%(P>0.01)。结论 :益气除痞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益气除痞汤 脾虚郁滞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红英 杨春莲 何丽林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喘可治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 目的探讨喘可治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多索茶碱,0.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肉注射喘可治注射液,4 mL/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7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75%和97.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和FEV1/FVC均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可治注射液 注射用多索茶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临床疗效 住院时间 最大呼气流量
原文传递
中药足浴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1~2级糖尿病足临床体会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昕 陶贵录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7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1~2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90例1~2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在中药足浴后外敷湿润烧伤...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1~2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90例1~2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在中药足浴后外敷湿润烧伤膏治疗溃疡创面,对照组患者在中药足浴后外敷凡士林纱布治疗溃疡创面,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4.24±3.17)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1.56±4.82)d;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痊愈12例,显效18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痊愈7例,显效17例,好转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足浴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1~2级糖尿病足,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效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足浴 湿润烧伤膏 糖尿病足 疗效 临床体会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PiCCO及液体管理策略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春玲 王玉中 +4 位作者 余丽亚 魏兰涛 崔嬿嬿 宋惠敏 李霞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6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结果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用不同液体管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应用PiCCO技术,分别采用限制性和非限制性液体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利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结果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用不同液体管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应用PiCCO技术,分别采用限制性和非限制性液体管理措施。统计液体出入量,监测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乳酸、中心静脉压(CVP)、股动脉平均血压(MAP)、心脏功能指数(CF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记录患者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同时追踪患者30d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第2,3,4,5,6和7天的液体净入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的PaO_2/FiO_2升高,而血乳酸,MAP,EVLWI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和15d内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93±3.04)d和(10.98±1.39)h,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6.59±3.83)d和(12.97±1.76)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30d内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和10例,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3%(95%CI:73.34%~97.26%)和70.6%(95%CI:55.31%~8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4,P=0.142)。结论 PiCCO能准确地监测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根据PiCCO监测结果,可对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液体管理策略。限制性液体管理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ICU入住时间,但是否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液体管理 护理 肺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in early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被引量:8
20
作者 Xin-bo Ai Xiao-ping Qian +4 位作者 Wen-sheng Pan Jun Xu, Liang-qing Wu Wan-jun Zhang An Wa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ation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surgery and ultrasound-guided PCD in the treatment ...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ation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surgery and ultrasound-guided PCD in the treatment of 32 patients with SAP, and to direct clinicians to the most optimal approach for SAP. In the 32 patients, 19 were proved to have deteriorated clinical signs or symptoms, extensive fluid exudation, and necrosis confirm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they underwent operative debridement and drainage. For extensive fluid exudation or necrosis, complete liquefaction and safe catheter implantation, the other 13 patients were given PCD.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surgery group was 26.3%,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CD group (0%).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44). The mean time for recovery of the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 was 43.8 days in the surgery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PCD group (23.8 days) (P=0.034). Early PCD guided by ultrasound could decreas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lleviate life-threatening inflammatory complications, and avoid unnecessary emergency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Operatio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clinicaleffica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