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WRF)国内应用进展 被引量:106
1
作者 王晓君 马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1199,共9页
随着中尺度大气模式的不断发展,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因其完全开放、可移植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物理参数化方案研究,实时个例模拟研究及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的对比研究3个方面介绍近10年来WRF模... 随着中尺度大气模式的不断发展,新一代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因其完全开放、可移植性强、更新快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物理参数化方案研究,实时个例模拟研究及与中尺度大气模式MM5的对比研究3个方面介绍近10年来WRF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概况,阐明WRF模式在中尺度模拟中的普适性和优越性,展望WRF模式在国内的两大发展前景:一是在已有基础上研究能够同时模拟天气尺度和气候尺度现象的通用模式CWRF,二是与区域海洋模式耦合构建高分辨率区域耦合模式。通过对WRF模式在国内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与梳理,以及对模式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骥求为WRF模式的研究和使用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物理过程 模拟与预报 气候模拟
原文传递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0
2
作者 丁一汇 李巧萍 董文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3-621,共9页
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了中国区域植被发生改变后引起的局地或区域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大范围区域植被变化对区域降水、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可导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尤其加剧了华北、西... 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了中国区域植被发生改变后引起的局地或区域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大范围区域植被变化对区域降水、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可导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尤其加剧了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西北地区绿化有利于黄河流域降水增加,而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降水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里的洪涝灾害;气温的变化比降水更显著,植被退化使当地气温明显升高,使中、低层大气变得干燥,近地层风速加大,而植树造林却使当地及周围地区冬偏暖、夏偏凉,大气变得湿润,近地层风速减小,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另外,植被变化对东亚冬、夏季风强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分布和冬季低温、冷害事件发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气候影响 数值模拟 植被变化 分辨率 气温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生产的阶段性影响及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66
3
作者 葛道阔 金之庆 +1 位作者 石春林 高亮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GISSGCMTransientBRun的输出结果 ,结合中国南方稻区 1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生成了每个样点在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 ;利用CERES Rice模型在基准气候 (196 0~ 1997年 )以及上述不同年份的气候... 根据GISSGCMTransientBRun的输出结果 ,结合中国南方稻区 15个样点近 4 0年的逐日气候资料 ,生成了每个样点在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 ;利用CERES Rice模型在基准气候 (196 0~ 1997年 )以及上述不同年份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运行的结果 ,结合中国若干农业气候指标 ,分区评述了未来 10年、30年和 5 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稻作类型水稻生育期、产量、稻田蒸散量的阶段性影响 ,并分析了中国稻作制度可能发生的演进趋势。最后 ,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包括调整品种布局、有条件地扩种双季稻、改善灌溉条件及培育和引进新品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南方 水稻生产 模拟模型 阶段性影响 适应性对策
下载PDF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70
4
作者 朱大威 金之庆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88-1597,共10页
利用GISS、GFDL和UKMO 3种国际上通用的平衡大气环流模型(GCM)的有关输出值,结合东北3大农业生态区19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Baseline)以及未来气候变率变化(△CV)的3种假设,并利用天气发生器(WGEN),生成每个样点9种... 利用GISS、GFDL和UKMO 3种国际上通用的平衡大气环流模型(GCM)的有关输出值,结合东北3大农业生态区19个样点近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Baseline)以及未来气候变率变化(△CV)的3种假设,并利用天气发生器(WGEN),生成每个样点9种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的(CC+△CV)情景;选用DSSAT中的SOYGRO、CERES-Maize、CERES-Wheat和CERES-Rice作为效应模型,并利用各样点的Baseline,同期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统计资料以及典型土壤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参数调试、可靠性检验和灵敏度分析;将各效应模型分别在CC+△CV情景及Baseline下运行,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就CO2有效倍增时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不同生态区粮食作物的影响做出定量评价。结果表明,4种效应模型在研究区域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作为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工具具有合理性;气候变暖对东北大豆和水稻生产总体上有利,尤其是在北部高寒区与东部湿润区,模拟产量均明显提高,但CC对玉米和小麦生产的影响以负面为主,特别是玉米在各生态区不同情景下均表现为剧烈减产;随着△CV增大,雨育大豆、玉米和春小麦不仅模拟产量下降,而且稳产性变差,但对灌溉水稻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粮食生产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 模拟模型
下载PDF
RegCM3对东亚环流和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被引量:71
5
作者 张冬峰 欧阳里程 +3 位作者 高学杰 赵宗慈 PAL Jeremy S GIORGI Filippo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452,共9页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年(1987~2001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分析了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及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的特征和中国地区降水、地面气温的年...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年(1987~2001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分析了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及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的特征和中国地区降水、地面气温的年、季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对气温和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也较好。此外模式模拟在测站稀少地区,可以提供局地如降水分布更可靠的信息。模式对气温的模拟存在1-3℃的系统性冷偏差;对中国地区降水地理分布的模拟也存在一定偏差,如对年平均降水的模拟中,降水最大值位置与观测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冬季降水中心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模式模拟的夏季降水,在中国北方地区总体偏大100-200 mm,南方总体偏小100-200 mm。模式对地面气温的模拟效果好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气候模拟 检验 东亚地区 中国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变化模拟 被引量:71
6
作者 张建平 赵艳霞 +2 位作者 王春乙 杨晓光 何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48-1452,共5页
WOFOST作物模型在东北地区玉米适应性验证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模型BCC-T63输出的未来60年(2011~2070年)气候情景资料,模拟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和产量变化情况。模拟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玉米生育期... WOFOST作物模型在东北地区玉米适应性验证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模型BCC-T63输出的未来60年(2011~2070年)气候情景资料,模拟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和产量变化情况。模拟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玉米生育期将缩短,其中,中熟玉米平均缩短3.4 d,晚熟玉米平均缩短1.1 d;玉米产量将相应下降,中熟玉米平均减产3.5%,晚熟玉米平均减产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玉米 生育期 产量 模拟研究 WOFOST作物模型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拟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刘永强 丁一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8-239,共12页
区域气候模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研究有限区域气候及气候变化的方法。由于区域气候模式较好地表示了地形和地表状况,同时包含较详细的陆地过程方案,因而能捕获许多大气环流模式难以分辨的区域尺度温度、降水分布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区域气候模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研究有限区域气候及气候变化的方法。由于区域气候模式较好地表示了地形和地表状况,同时包含较详细的陆地过程方案,因而能捕获许多大气环流模式难以分辨的区域尺度温度、降水分布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此外,区域气候模拟对于了解温室气体强迫可能导致的全球增暖在区域尺度上的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总结区域气候模式和模拟试验结果,并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 气候模拟 陆面过程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流溪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63
8
作者 袁宇志 张正栋 蒙金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9-998,共10页
选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分析流溪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采用情景模拟分析方法设置3类情景进行定量分析.对上中下游的温泉、太平场和南岗3个水文站依次校正与验证得出:除温泉站在验证期的3个系数... 选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定量分析流溪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采用情景模拟分析方法设置3类情景进行定量分析.对上中下游的温泉、太平场和南岗3个水文站依次校正与验证得出:除温泉站在验证期的3个系数刚达标之外,其他的相对误差<15%、相关系数>0.8、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0.75,说明SWAT模型在流溪河流域的径流量模拟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综合型情景模拟分析得出:以1991—2000年为基准期,2001—2010年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综合引起年均径流量增加11.23 m3·s-1,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年均径流量减少0.62 m3·s-1,气候变化引起年均径流量增加11.85 m3·s-1,气候变化的影响强度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强度.极端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分析得出:与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径流量相比,耕地情景和草地情景的径流量分别增加2.7%和0.5%,林地情景的径流量减少0.7%,证明林地有一定的截流能力.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分析得出:流域径流量变化与降水变化呈正相关关系(降水每升高10%,径流平均增加11.6%),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关系(气温每升高1℃,径流平均降低0.8%),降水变化的影响强度强于气温变化的影响强度.在气候变化环境下,需要重视对强降雨的预测和灾害预防,可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水文负效应,如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SWAT模型 径流量变化 情景模拟 流溪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6
9
作者 李巧萍 丁一汇 董文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7-270,共14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改进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研究了中国近代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700年以来,以森林砍伐、草地退化及相应耕地面积扩大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对中国区域降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改进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模拟研究了中国近代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700年以来,以森林砍伐、草地退化及相应耕地面积扩大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对中国区域降水、温度产生了显著影响。1700—1900年期间,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华北、西南等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其他区域变化不明显,但近50年来却使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1700—180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除东北及长江流域地区外的大部分地区温度呈下降趋势,1900年以后有所升高,特别是近50年来中国大部分区域平均气温升高,与这一时期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增加造成的温度升高相一致。另外,土地利用变化不仅使大气温度、湿度发生变化,还可引起基本流场的变化,使东亚冬、夏季风气流有所增强,这主要是由于植被变化改变了地面温度,使海、陆温差进一步增大的结果。因此,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0
作者 李巧萍 丁一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陆面植被覆盖变化作为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近几十年来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特别是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陆面覆盖状况对大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结果普遍认为,植被覆盖变化通过改变地... 陆面植被覆盖变化作为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近几十年来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特别是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陆面覆盖状况对大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结果普遍认为,植被覆盖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反照率、粗糙度和土壤湿度等地表属性,从而影响辐射平衡、水分平衡等过程,最终可以导致区域降水、环流形势及大气温度、湿度等气候变化。总结了近十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及初步成果,尤其是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认为,大范围植被退化使我国地表温度升高,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降水减少,使华北干旱加剧。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气候变化 热带森林砍伐 土地荒漠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的归因和预估模拟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周天军 李立娟 +1 位作者 李红梅 包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6-922,共17页
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气候变暖的归因模拟与预估研究上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利用海温、太阳辐射和温室气体等实际强迫因子驱动大气环流模式,能够较为合理地模拟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在20世纪的演变,但是难以模拟... 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气候变暖的归因模拟与预估研究上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利用海温、太阳辐射和温室气体等实际强迫因子驱动大气环流模式,能够较为合理地模拟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在20世纪的演变,但是难以模拟出包括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在内的高纬度环流的长期变化趋势。利用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等"历史资料"驱动气候系统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20世纪后期的全球增暖,但如果要再现20世纪前期(1940年代)的变暖,还需同时考虑太阳辐射等自然外强迫因子。20世纪中国气温演变的耦合模式模拟技巧,较之全球平均情况要低;中国气候在1920年代的变暖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对于近50年中国东部地区"南冷北暖"、"南涝北旱"的气候变化,基于大气环流模式特别是区域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表明,夏季硫酸盐气溶胶的负辐射效应超过了温室气体的增暖效应,从而对变冷产生贡献。但现有的数值模拟证据,不足以说明气溶胶增加对"南涝北旱"型降水异常有贡献。20世纪中期以来,青藏高原主体存在明显增温趋势,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对这种增暖有显著贡献。多模式集合预估的未来气候变化表明,21世纪全球平均温度将继续增暖,增温幅度因不同排放情景而异;中国大陆年均表面气温的增暖与全球同步,但增幅在东北、西部和华中地区较大,冬季升温幅度高于夏季、日最低温度升幅要强于日最高温度;全球增暖有可能对我国中东部植被的地理分布产生影响。伴随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夏季平均温度升高,极端温度事件增多;在更暖的气候背景下,中国大部分地区总降水将增多,极端降水强度加大且更频繁发生,极端降水占总降水的比例也将增大。全球增暖有可能令大洋热盐环流减弱,但是减弱的幅度因模式而异。全球增暖可能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归因 预估
下载PDF
城市“屋顶花园”对城市气候影响方法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骆高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3-379,共7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多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随之带来的是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使城市规模和环境协调发展 ,是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理论分析和实际观测资料表明 ,城市平顶屋面绿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多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随之带来的是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使城市规模和环境协调发展 ,是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理论分析和实际观测资料表明 ,城市平顶屋面绿化是改善城市气候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它对由于城市而产生的“五岛”效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弱或改善作用。通过关于城市屋面绿化对城市气候影响过程的分析 ,阐明了城市屋面绿化对城市气候影响的特征 ,并从理论上着重提出用移植法和数值模拟法来研究其影响的程度 ,最后提出了理想城市环境应具有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花园 城市气候 移植法 数值模拟 方法研究 气候影响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刘桃菊 殷新佑 +2 位作者 戚昌瀚 唐建军 陈美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6-490,共5页
应用水稻生长日历模拟模型 (RICAM 1 3)模拟亚洲地区不同地点和不同气候条件下水稻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 .其中 3s Beta模型被用于预测水稻开花期和描述水稻光温反应的 3个连续阶段 :基本营养生长期、光敏感期和光敏感后期 .从时间与地... 应用水稻生长日历模拟模型 (RICAM 1 3)模拟亚洲地区不同地点和不同气候条件下水稻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 .其中 3s Beta模型被用于预测水稻开花期和描述水稻光温反应的 3个连续阶段 :基本营养生长期、光敏感期和光敏感后期 .从时间与地理梯度的变化对水稻产量进行模拟 ,以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作为从北到南的地理梯度 ,以 2 0世纪 80年代气候变化作为时间梯度 ,应用RICAM 1 3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 ,模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能较好地模拟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变化与产量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模拟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我国小麦产量变化区域模拟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熊伟 居辉 +1 位作者 许吟隆 林而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4-167,共4页
利用最新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区域气候模式和区域作物模型模拟未来2080s(2071~2100)我国小麦产量变化结果表明,2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2080s我国雨养小麦均表现显... 利用最新温室气体和SO2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区域气候模式和区域作物模型模拟未来2080s(2071~2100)我国小麦产量变化结果表明,2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2080s我国雨养小麦均表现显著减产趋势,灌溉可缓解小麦减产趋势,但不能阻止产量下降;若考虑CO2的直接肥效作用,雨养和灌溉小麦均表现明显增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小麦 模拟
下载PDF
全球海-陆-气耦合模式大气模式分量的发展及其气候模拟性能Ⅰ——水平分辨率的影响 被引量:45
15
作者 王在志 吴国雄 +1 位作者 刘平 吴统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5-237,共13页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球海-陆-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GOALS/LASG)的大气分量进行了发展,主要是提高模式的分辨率。水平分辨率由原来的菱形15波截断(R15)提高到菱形42波截断(R42);...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球海-陆-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GOALS/LASG)的大气分量进行了发展,主要是提高模式的分辨率。水平分辨率由原来的菱形15波截断(R15)提高到菱形42波截断(R42);并用实际的海温、海冰为外强迫积分模式10年,将积分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以检验模式的气候模拟性能,重点是检验全球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从检验结果看,分辨率增加后模式能成功地模拟出全球气候的主要特征,多种要素场的季节变化与观测也一致;对ElNi?o的响应特征也有很好的反映。但与其它气候模式一样,也存在一些误差。对结果的分析表明,云、辐射方案影响模式的能量平衡,进而影响陆面系统的模拟及降水的分布;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模拟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LS 大气环流模式 模式分辨率 气候模拟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模拟 被引量:44
16
作者 张建平 赵艳霞 +1 位作者 王春乙 何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8-213,共6页
采用气候模式BCC-T63与作物模式WOFOST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多年试验数据和模型适宜性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未来100 a(2000~2100年)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发育和产量变化趋势。主要的粮食作物选取东北区域的玉米、华北区域... 采用气候模式BCC-T63与作物模式WOFOST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多年试验数据和模型适宜性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未来100 a(2000~2100年)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发育和产量变化趋势。主要的粮食作物选取东北区域的玉米、华北区域的冬小麦和南方区域的双季稻。东北区域为东经120°~135°,北纬40°~50°,主要以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区为研究对象;华北区域为东经111°~123°,北纬35°~41°,主要包括京、晋、冀和鲁等地;南方区域为东经109°~120°,北纬25°~30°,主要包括湖南、湖北以及江西等地。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会缩短,其中,中熟玉米平均缩短3.8 d,晚熟玉米平均缩短1.4 d,产量也会相应地下降,中熟玉米平均减产3.3%,晚熟玉米平均减产2.7%;华北地区冬小麦的生育期平均缩短8.4 d;产量平均减产10.1%;南方早稻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晚稻生育期平均缩短4.4 d,早稻的产量变化范围为1.9%^-9.5%,平均减产3.6%,晚稻的产量变化范围为2.2%^-7.3%,平均减产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作物模型 产量 模拟
下载PDF
IPCC SRES A2和B2情景下我国玉米产量变化模拟 被引量:40
17
作者 熊伟 许呤隆 +1 位作者 林而达 卢志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 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区域气候模式和区域作物模型模拟了未来2080s我国玉米产量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A2方案对我国玉米产... 利用最新的温室气体和SO2 排放方案,即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和B2方案,通过区域气候模式和区域作物模型模拟了未来2080s我国玉米产量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A2方案对我国玉米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 B2方案;气候变化对灌溉玉米造成的负面影响大于雨养玉米;气候变化造成玉米单产的变化表现为大多数玉米主产区减产,而非玉米主产区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量 主产区 中国 减产 政府 IPCC 负面影响 作物模型 灌溉 单产
下载PDF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葛道阔 金之庆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4,共8页
在长江中下游稻区选择19个样点,将每个样点近20年(1979-1998年)的水稻产量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分为两组,一组结合当地水稻生态试验或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用于CERES-Rice模型中遗传参数的调试,另一组用于检验该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通过... 在长江中下游稻区选择19个样点,将每个样点近20年(1979-1998年)的水稻产量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分为两组,一组结合当地水稻生态试验或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用于CERES-Rice模型中遗传参数的调试,另一组用于检验该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通过对未来气候变率变化(ΔCV)的3种假设并利用WGEN(天气生成器),将每个样点基于3种平衡GCM(大气环流模型)的CO2倍增气候变化情景文件改进为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CC+ΔCV)的9种情景文件。在上述各情景文件下分别运行CERES-Rice,并将模拟结果与本底气候(Baseline)下的模拟值进行比较,再结合蒸散比(β)和产量波动系数等算法,评价了CO2有效倍增时CC+ΔCV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有效倍增时,随着ΔCV的增大,不同稻作制度下水稻高温热害将愈演愈烈,早稻和晚稻受低温威胁将显著减轻;水稻生长季内干湿状况较目前无明显差异,但季节性干旱和暴雨的发生频次呈增加之势;研究区域不同稻作制度下的水稻生育期均明显缩短,ΔCV增大对生育期无显著影响;不论是单、双季稻,还是灌溉或雨育水稻都显著减产,其中中游稻区的减产幅度大于下游稻区,单季稻和晚稻的减产幅度大于早稻,UKMO、GISS情景下的减产幅度大于GFDL情景;研究区域不同稻作制度下的水稻进一步减产,且稳产性变差,但良好的灌溉条件可以减缓水稻产量的年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气候变化 气候变率变化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模拟模型
下载PDF
实况海温强迫的CCM3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能力 被引量:30
19
作者 高学杰 林万涛 +1 位作者 Fred Kucharsky 赵宗慈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90,共13页
使用NCAR/CCM3全球环流模式进行了 5个集合 1 9年 ( 1 979~ 1 997)时间长度的观测海温强迫的AMIP2试验 ,对结果的中国区域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给出了模式对中国地区基本气候态的模拟 ,表明模式对这些区域的气温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 使用NCAR/CCM3全球环流模式进行了 5个集合 1 9年 ( 1 979~ 1 997)时间长度的观测海温强迫的AMIP2试验 ,对结果的中国区域部分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给出了模式对中国地区基本气候态的模拟 ,表明模式对这些区域的气温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对降水的模拟效果则比较差。随后 ,考察了模式对历年中国汛期降水和气温的模拟预测 ,结果表明 ,模式对中国整体降水的模拟预测能力较差 ,但分地区看 ,则在长江流域地区的效果较好 ;模式对中国汛期气温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环流模式 气候模拟 区域气候 短期气候预测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 被引量:41
20
作者 陈心盟 王晓峰 +2 位作者 冯晓明 张欣蓉 罗广祥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34,共17页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的"第三极",随着全球变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彼此消长,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遥感、气象、土地利用...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的"第三极",随着全球变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彼此消长,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遥感、气象、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并基于逐像元相关分析法,对研究区长时间序列下产水价值量、固碳价值量和气候调节价值量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90—2015年,青藏高原三种生态系统服务产水、固碳和气候调节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26年间,产水服务和气候调节服务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固碳服务年际间波动大涨幅小。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类型中三种服务价值量总体较高,水体类型中固碳和气候调节价值量均较低,产水价值量较高,2015年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上,产水服务的价值量表现为:林地>水体>草地>耕地;固碳价值量呈现为:林地>耕地>草地>水体;气候调节价值量呈现为:林地>草地>耕地>水体。③青藏高原中,气候调节与产水、固碳与产水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而气候调节与固碳服务则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固碳与气候调节的相关度最强,气候调节与产水的相关性最弱。④保护情景下,气候与产水呈现弱协同关系,气候与固碳的协同性最强,产水与固碳间的权衡性最弱,最有利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气候调节 情景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