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眼花芽形态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长春 柯冠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55-58,共4页
本研究是在东壁龙眼花序发育和花朵分化次序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龙眼花芽形态分化为3个时期:花序主轴分化期、多级花序快速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分化受冬季气温的制约。同时,以龙眼花芽形态分化的始期1月中下旬为依据,... 本研究是在东壁龙眼花序发育和花朵分化次序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龙眼花芽形态分化为3个时期:花序主轴分化期、多级花序快速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分化受冬季气温的制约。同时,以龙眼花芽形态分化的始期1月中下旬为依据,讨论了龙眼结果母枝的培养和控梢促花的相应丰产稳产的农业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芽分化 时期划分 气候关系 龙眼
下载PDF
减排外交语境下的中美欧气候合作前景论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慧 谭人众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6期79-88,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欧气候关系时断时续,在责任分担议题上分歧不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减排承诺和碳排放权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应利用政策延续性的优势,继续加强与美欧已有的气候与能源合作,另一方面应尽快推进南非德班气候大会谈判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欧气候关系时断时续,在责任分担议题上分歧不断,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减排承诺和碳排放权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应利用政策延续性的优势,继续加强与美欧已有的气候与能源合作,另一方面应尽快推进南非德班气候大会谈判后的相应政策调整,推行更加积极的国际化气候战略,积极参与并构建全球气候治理的长远规划,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减排。同时,将国家发展战略和气候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确立更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欧盟 气候关系 合作前景
下载PDF
应用遥感数据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100
3
作者 赵茂盛 符淙斌 +1 位作者 延晓冬 温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应用 1 982~ 1 994年 NOAA/ 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资料和 587个气象台站的数据对我国不同类型植被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将我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2 1类 ,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植... 应用 1 982~ 1 994年 NOAA/ 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资料和 587个气象台站的数据对我国不同类型植被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将我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2 1类 ,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和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多年平均状态下 ,植被生态系统 NDVI水平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年内变化上 ,温度对植被生态系统季相变化起着比降水略大的作用 ,年降水量造成了植被季相响应的差异。在年际变化上 ,分别研究了 4个季节和整个生长期尺度上的关系 ,一般情形为温度和降水对植被的年际波动起着大致相反的作用 ,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的生长时期 (季节 )对气候的变化响应方式也不同。发现在植被的生长期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植被生态系统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方式相反 ;同时存在 2个植被 -气候敏感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归一化植被指数 遥感数据 气候 中国 植被类型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9
4
作者 张景华 封志明 +1 位作者 姜鲁光 杨艳昭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25-1435,共11页
基于2000—2010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台站数据,对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逐像元进行分析,研究流域植被-气候关系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对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气温和降水对澜沧江流域植被生长均具有... 基于2000—2010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台站数据,对澜沧江流域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逐像元进行分析,研究流域植被-气候关系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对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气温和降水对澜沧江流域植被生长均具有明显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尤为显著;2流域植被生长对气候响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随着纬度的升高,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滞后时间逐渐缩短;3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程度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均表现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同一植被类型受气温的影响强于降水,但对降水的变化更为敏感;4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显著影响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间。年平均气温的高低与气温对植被的影响力并无必然联系,但年降水量显著影响植被NDVI与降水间的相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气候关系 相关分析 澜沧江流域
原文传递
植物种分布的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娟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0-1053,共14页
从植物种水平研究植被与气候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植物种与气候关系的早期研究历史和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植物种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的最新发展,... 从植物种水平研究植被与气候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植物种与气候关系的早期研究历史和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植物种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的最新发展,汇总了最近20年来国际上模拟预测植物种潜在地理分布的模型,比较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统计模型主要包括以生物气候分室模型或气候分室模型为代表的相关模型、以广义线性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为代表的回归模型、以分类和回归树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基于规则的模型、以及生态位模型、气候响应面模型等。机理模型主要介绍了基于BIOME1生物地理模型和FORSKA林窗模型的STASH模型、基于过程的物候模型PHENOFIT,以及一种基于水分平衡、温度和植物物候现象的模型。总结不同模型模拟预测的不同地区植物种未来分布的格局,并介绍中国植物种潜在分布区及未来变化的模拟预测工作,从而为更加准确地模拟预测植物种在未来全球变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提供背景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气候关系 实际分布区 潜在分布区 模型 环境因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小五台山北台林线附近的植被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于澎涛 刘鸿雁 崔海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23-528,共6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对小五台山林线的范围进行了划分 ,探讨了林线附近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并对林线及其附近分布的主要乔木树种的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小五台山北台北坡的林线是一种渐变式的林线 ,...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对小五台山林线的范围进行了划分 ,探讨了林线附近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并对林线及其附近分布的主要乔木树种的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小五台山北台北坡的林线是一种渐变式的林线 ,其海拔高度范围为 2 6 2 0~ 2 80 0m .林线中草本植物组成丰富 ,其多样性高于亚高山草甸和山地针叶林 .从林线中心向亚高山草甸和森林带 ,物种替代率逐渐升高 ,在林线的边缘达到最高 .桦、白扦、华北落叶松可作为环境变迁研究中的生态指示种 .定量地给出了各主要树种在研究区内分布范围的气候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五台山 林线 植被-气候关系 物种多样性 暖温带
下载PDF
长白山群落交错带长白松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36
7
作者 于健 陈佳佳 +5 位作者 孟盛旺 周华 周光 高露双 王永平 刘琪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6,共11页
长白山是典型的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为了解该区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选取该区阔叶红松林与云冷杉林(又称暗针叶林)群落交错带内优势乔木树种长白松和鱼鳞云杉作为对象,... 长白山是典型的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为了解该区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选取该区阔叶红松林与云冷杉林(又称暗针叶林)群落交错带内优势乔木树种长白松和鱼鳞云杉作为对象,获取树木年轮宽度资料建立标准年表,明确限制2个树种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长白松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长白松较鱼鳞云杉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更加敏感,更适合用于年轮气候学研究。长白松径向生长具有与平均气温升高相一致的趋势,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则出现随气温升高而下降的"分离现象"。相关分析表明,长白松径向生长主要受气温限制,尤其是受上年7、8月和当年9月平均气温影响较大。鱼鳞云杉标准年表与大多数月份的平均气温呈负相关,表现为受气温和降水量的综合制约。升温突变后,长白松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相关性较升温突变前减弱,并且在个别月份出现了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由正相关向负相关的转变。目前,升温可能并未超过长白松径向生长的临界阈值,对其径向生长仍保持着促进作用。小波分析表明,该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可能受到一些大尺度的大气-海洋-陆地变化的耦合作用影响。综上,气候变暖有利于增加长白松径向生长量,升温导致的干旱胁迫是限制鱼鳞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原因,如果未来全球气温持续增加,将对鱼鳞云杉产生不利影响。本结果有助于理解长白松和鱼鳞云杉径向生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并为在该区使用该树种进行气候重建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树木年轮宽度 气候变化 生长-气候关系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东缘青海云杉树轮细胞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指示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雁 梁尔源 邵雪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4-532,共9页
基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缘山地青海云杉生长上限的树轮样本,在获取树轮宽度数据的同时,获取了细胞特征指标,包括细胞个数和细胞大小,建立了树轮早材、晚材、整轮的细胞个数标准年表和细胞大小的最大值、最小值年表,并通过与附近茶卡气象... 基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缘山地青海云杉生长上限的树轮样本,在获取树轮宽度数据的同时,获取了细胞特征指标,包括细胞个数和细胞大小,建立了树轮早材、晚材、整轮的细胞个数标准年表和细胞大小的最大值、最小值年表,并通过与附近茶卡气象站过去31年(1970—2000年)逐月降水量和温度的相关分析和响应函数分析,从细胞尺度探讨了青海云杉生长与外界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材细胞个数与冬半年(上年10月至当年3月)温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晚材细胞个数除了与11月和12月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外,还与生长季中7月和8月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关系;早、晚材细胞个数同时与7月的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早材细胞个数与5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对于早材最大细胞大小的年表来说,其变化与2月的降水量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而晚材最小细胞的大小与8月降水量的变化同步.细胞个数和细胞大小不仅记录了树轮宽度所记录的温度变化信息,还额外记录了一定的降水信息,说明不同的树木生长指标能够记录不同的气候信息.利用同一地点同一树种不同类型的树轮指标,能够提取多种气候要素的变化信息,这对将来从同一样点的树轮资料中提取更丰富的气候信息以及发掘树轮气候学的潜力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青海云杉 细胞特征指标 树轮气候关系
下载PDF
伊春地区红松和红皮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8
9
作者 苑丹阳 赵慧颖 +4 位作者 李宗善 朱良军 国淼 张远东 王晓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0-1160,共11页
树木生长-气候关系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预测森林生产力与植被动态及揭示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适应策略至关重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升温可能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碳储量。本研... 树木生长-气候关系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预测森林生产力与植被动态及揭示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适应策略至关重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升温可能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碳储量。本研究利用生长-气候响应函数、滑动相关分析等树木年轮学方法,探讨伊春地区阔叶红松林内红松和红皮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及两者径向生长对快速升温(1980年后)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1980年前红松径向生长有明显加速的趋势,红皮云杉上升趋势较弱;而1980年后红松径向生长趋势显著下降,红皮云杉则下降不明显。红皮云杉径向生长与上一年9月及当年6月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而红松径向生长与上一年12月及当年1月、4月和6月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1980年快速升温后,高温对两树种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尤其是红松。生长季末(9月)降水对红松和红皮云杉的限制作用由升温前的负相关转变为升温后的显著正相关。温度是限制红松和红皮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影响相对较弱;其中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红皮云杉更敏感。快速升温后,红松和红皮云杉生长-气候关系的变化可能与升温导致的暖干旱化有关。若气候变暖持续或加剧,二者径向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也将由温度转变为水分;红松和红皮云杉会出现生长衰退,尤其是红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气候变暖 生长-气候关系 径向生长 红松 红皮云杉
下载PDF
不同林龄、树种落叶松人工林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8
10
作者 温晓示 陈彬杭 +4 位作者 张树斌 徐凯 叶新宇 倪伟杰 王襄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6,共10页
研究人工林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林合理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对在辽东山区广泛栽培的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和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建立了辽宁草河口和湾甸... 研究人工林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林合理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对在辽东山区广泛栽培的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和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建立了辽宁草河口和湾甸子林场落叶松人工林年表,分析了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气候条件、树种、立地条件和林分因子(林龄、密度、蓄积量等)的相对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在影响年轮-气候关系的因素中,气象因子的潜在蒸发散(PET)的影响力最大;林龄、密度和蓄积量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中龄落叶松人工林径向生长主要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成熟落叶松人工林径向生长主要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其他因素,如树种、立地条件等的影响作用不大。这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林龄增加,林分会逐渐受到气温升高导致的水分亏缺的限制,导致明显的生长下降趋势,因而气候变暖对成熟落叶松人工林威胁更为严重,所以要注重对成熟林的优先保护,同时可以预测,随着东北地区今后气候进一步变暖,可能将逐步影响到林龄更小的林分的生长,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落叶松人工林经营中采取科学的措施来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落叶松 日本落叶松 人工林 气候变化 年轮-气候关系 林分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气候的植被空间分布的数字模拟——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牛建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64-1071,1216,T002-T003,共11页
介绍了一种在 GIS支持下 ,基于气候的植被空间分布的数字模拟方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结果表明 ,内蒙古植被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以气候因子为变量 ,对植被类型的判别较好 ,地带性植被、山地植被、沙地植被和低湿地植被... 介绍了一种在 GIS支持下 ,基于气候的植被空间分布的数字模拟方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结果表明 ,内蒙古植被的空间分布与气候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以气候因子为变量 ,对植被类型的判别较好 ,地带性植被、山地植被、沙地植被和低湿地植被的判对率分别为 61 .82 %、64.4 4%、82 .72 %和 77.4 4% ,数字模拟的结果较好 ,k值为 0 .50。对植被地带的判别和模拟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判对率达 86.84 % ,k值为 0 .57,模拟结果属很好。判别和模拟的错误主要出现在因基质、地形、人类干扰等因素而产生的非地带性和次生、退化的植被中。该方法适于分析大尺度空间中植被地带与气候的关系。与传统的植被 -气候研究方法相比 ,所使用的植被和气候因子数字图象具备空间和数值上的连续性 ,结果客观且可以重复。使用精准的专题数据如数字遥感信息 ,以及引入更多的专题数据如土壤、植被生产力、样地资料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气候关系 判别分析 模拟 GIS 内蒙古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艳刚 盖学瑞 +4 位作者 邱思玉 张月 王守乐 周莉 于大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397-3404,共8页
根据兴安落叶松在大兴安岭山脉的分布特征,沿纬度设置了9个采样点,分析了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动态。结果表明:总体上所有采样点的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夏季(6—8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及降水量、2月... 根据兴安落叶松在大兴安岭山脉的分布特征,沿纬度设置了9个采样点,分析了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动态。结果表明:总体上所有采样点的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夏季(6—8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及降水量、2月SPEI及降水量呈正相关,与3月温度呈负相关。在空间上,南部年均温较高区域的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2月SPEI呈显著正相关,在北部年均温较低的区域与3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在时间上,兴安落叶松生长-气候关系不稳定。随着温度升高,在年均温较高区域,夏季SPEI和降水量对树木生长的正效应以及夏季温度的负响应显著增强;在年均温较低区域,树木生长与3月温度负响应增强更明显。这表明气候变化改变了树木生长-气候关系,而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在未来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会受到抑制,在年均温较高且降水量较少的南部地区会因夏季水分亏缺和冬季干旱而衰退,温度较低的北部地区则可能因冬季干旱和冬季变暖而使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生长-气候关系 时空差异 兴安落叶松
原文传递
3D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of the Phanerozoic versus sea-level and Sr-ratio variations 被引量:9
13
作者 Christian Vérard Cyril Hochard +1 位作者 Peter O.Baumgartner Gérard M.Stampfli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64-84,共21页
A full global geodynamical model over 600 million years (Ma) has been de- veloped at the University of Lausanne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We show herein how the 2D maps were converted into 3D (i.e., full hypsometry... A full global geodynamical model over 600 million years (Ma) has been de- veloped at the University of Lausanne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We show herein how the 2D maps were converted into 3D (i.e., full hypsometry and bathymetry), using a heuristic-based approach. Although the synthetic topography may be viewed as relatively crude,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applicable anywhere on the globe and at any geological time. The model allows estimating the sea-level changes throughout the Phanerozoic, with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first time, to flood accordingly continental areas.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results is the good correlation with "measured" sea-level changes, implying that long-term variations are predominantly tectonically-driven. Volumes of mountain relief are also estimated through time and compared with strontium isotopic ratio (Sr-ratio), commonly thought to reflect mountain belt erosion. The tectonic impact upon the general Sr-retio trend is shown herein for the first time, although such influence was long been infe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AEOGEOGRAPHY reconstruction HYPSOMETRY BATHYMETRY SEA-LEVEL Sr-ratio tectonic-climate relationship
原文传递
基于布迪科指标的中国植被-气候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艳玲 延晓冬 谢德体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9,共7页
根据中国418个气象站资料,计算了布迪科(Budyko)分类系统的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绘制了各气候指标在中国的分布图。结合中国植被区划图,绘制了中国8个植被地带的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的散点图,较好地表现了中国各植被类型与气候指... 根据中国418个气象站资料,计算了布迪科(Budyko)分类系统的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绘制了各气候指标在中国的分布图。结合中国植被区划图,绘制了中国8个植被地带的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的散点图,较好地表现了中国各植被类型与气候指标的关系和格局,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并得到了中国各植被地带的气候指标范围及界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净辐射的等值线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大陆的热量梯度,而辐射干燥指数则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大陆的干湿梯度。综合水热指数与中国植被主要类型的对应也较好,通过KAPPA检验,结果表明净辐射和辐射干燥度指数与中国植被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可以进行宏观尺度上植被类型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气候关系 净辐射 辐射干燥度指数 中国
下载PDF
海南岛近20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静 张亚杰 +1 位作者 张明洁 张京红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基于2001-2020年海南岛MODIS NDVI数据及18个市县气温、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一元线性拟合、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海南岛近20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海南岛县(市)域2001-2020年平均NDVI最... 基于2001-2020年海南岛MODIS NDVI数据及18个市县气温、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一元线性拟合、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海南岛近20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海南岛县(市)域2001-2020年平均NDVI最大值位于白沙,最小值位于海口,各地区域NDVI值以增长趋势为主,全岛平均NDVI增长趋势在2012年前后发生突变,而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季节平均NDVI值以琼中、五指山、白沙的较高,海口、文昌、东方的较低,全岛平均NDVI值夏季的最高;近20年来各季节NDVI值呈增长趋势,冬季的增幅最大,秋季的增幅最小。全岛月NDVI值8月的最大,2月的最小;近20年来各月NDVI值都呈增长趋势,12月的增长趋势最大,11月的最小。全岛平均NDVI的年际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与降水无显著相关;全岛平均NDVI的月际变化同时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且气温的影响更为显著,NDVI值对前1个月气温的响应最强,与当月降水的相关性最高,大多数地区NDVI值与前1个月气温、当前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NDVI 植被气候关系
下载PDF
长白山鱼鳞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海拔差异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守乐 赵媛 +5 位作者 盖学瑞 王晓雨 于大炮 周旺明 周莉 代力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31-3137,共7页
为了弄清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稳定性及其海拔差异,本研究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3个海拔(1200 m(低海拔)、1400 m(中海拔)和1600 m(高海拔))的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komarovii)为研究对象,利用年轮学方法分析了其径向生长... 为了弄清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稳定性及其海拔差异,本研究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3个海拔(1200 m(低海拔)、1400 m(中海拔)和1600 m(高海拔))的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komarovii)为研究对象,利用年轮学方法分析了其径向生长的年际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及其动态。结果表明,鱼鳞云杉的总体气候敏感度不高,在0.12~0.16之间,相比较而言,低海拔鱼鳞云杉的气候敏感度较大。鱼鳞云杉径向生长主要与5月的最高温度呈正相关,而中、低海拔鱼鳞云杉还与当年5月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在3个海拔,鱼鳞云杉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都不是稳定的。自1986年以来,5月平均最高温度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导致高海拔鱼鳞云杉生长与5月温度的相关性减弱,且敏感性由显著相关到不相关的转折点位于5月均温的11.8℃,最高温度的19.9℃;中、低海拔鱼鳞云杉与5月降水相关性增强主要受近年来5月份降水量增加的影响,相关性发生转折的5月降水量为72.2mm。本研究为鱼鳞云杉年轮气候重建、气候变化情境下的生长预测等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鱼鳞云杉 生长-气候关系 稳定性 长白山
原文传递
过去百年吕梁山南端油松生长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梅 蔡秋芳 +3 位作者 刘禹 张涵玉 李腾 叶远达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62-73,共12页
理解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有助于未来森林管理和双碳政策的落实。本文基于采自吕梁山南端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树轮样本建立了标准树轮宽度年表。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树轮年表对研究区3—7月土壤湿度... 理解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有助于未来森林管理和双碳政策的落实。本文基于采自吕梁山南端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树轮样本建立了标准树轮宽度年表。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树轮年表对研究区3—7月土壤湿度(r=0.60,P<0.01,n=37)、5—6月平均最低温度(r=-0.37,P<0.01,n=63)和5月降水量(r=0.31,P<0.05,n=64)响应敏感,说明水分条件(降水和土壤湿度)是影响研究区油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温度则是通过调控土壤湿度进而影响树木径向生长过程。近百年来(1926—2011年),研究区油松发生了三次生长释放事件(1932年,1977—1980年,2001—2011年)和一次生长抑制事件(1991—1994年)。生长释放事件在次数、持续时间和发生强度上都高于生长抑制事件。适宜(不适宜)的水热组合能够促进生长释放(抑制),人类活动干扰也能够诱发生长事件。空间相关分析揭示树轮年表与研究区及周边较大范围的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深入了解该地区油松树种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与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事件 油松 树轮宽度 生长-气候关系
下载PDF
Impacts of Multi-Scale Solar Activity on Climate.Part Ⅱ:Dominant Timescales in Decadal-Centennial Climate Variability 被引量:2
18
作者 Hengyi WE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887-908,共22页
Part II of this study detects the dominant decadal-centennial timescales in four SST indices up to the 2010/2011 winter and tries to relate them to the observed 11-yr and 88-yr solar activity with the sunspot number u... Part II of this study detects the dominant decadal-centennial timescales in four SST indices up to the 2010/2011 winter and tries to relate them to the observed 11-yr and 88-yr solar activity with the sunspot number up to Solar Cycle 24. To explore plausible solar origins of the observed decadal-centennial timescales in the SSTs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in general, we design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dynamical system forced by an annual cycle modulated by a small-amplitude single- or multi-scale "solar activity." Results suggest that nonlinear harmonic and subharmonic resonance of the system to the forcing and period-doubling bifurcat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ominant timescales in the system, including the 60-yr timescale that dominates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The dominant timescales in the forced system depend on the system's parameter setting. Scale enhancement among the dominant response timescales may result in dramatic amplifications over a few decades and extreme values of the time series on various timescales. Three possible energy sources for such amplifications and extremes are proposed. Dynamical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solar activity may play an important yet not well recognized role in the observed decadal-centennial climate variability. The atmospheric dynamical amplifying mechanism shown in Part I and the nonlinear resonant and bifurcation mechanisms shown in Part II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solar source of the multi-scale climate change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solar influenced dominant timescales for recurrent climate extremes for a given region or a parameter setting. Part II also indicates that solar influences on climate cannot be linearly compared with non-cyclic or sporadic thermal forcings because they cannot exert their influences on climate in the same way as the sun do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n-climate relationship decadal-centennial climate timescales nonlinear forcing-response res- onant mechanism bifurcation mechanism scale enhancement for extremes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3种常见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贡晓清 谢榕 杨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目的】气候因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对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究长白山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该地区天然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在吉林省汪清县云冷杉... 【目的】气候因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对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究长白山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该地区天然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在吉林省汪清县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对常见针叶树臭冷杉、鱼鳞云杉和红松进行样芯的采集,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标准年表,进而分析比较不同树种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该地区树木标准年表的平均敏感度和信噪比分别为0.16~0.27、6.14~19.98,其中臭冷杉包含更多的气候信息,其平均敏感度、标准差、信噪比和样本总体代表性等统计量均高于鱼鳞云杉和红松。上年9月平均气温及上年、当年7月最低气温与臭冷杉、鱼鳞云杉和红松径向生长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表明同一区域不同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种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差异,臭冷杉径向生长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鱼鳞云杉和红松径向生长主要受气温限制。升温突变(1985年)后,臭冷杉、鱼鳞云杉和红松径向生长与气温相关性增强但与降水量相关性减弱,且升温后树木径向生长有显著上升趋势。【结论】不同树种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目前升温可能仍在臭冷杉、鱼鳞云杉和红松径向生长的临界阈值内,促进其径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树轮 气候变化 生长−气候关系 径向生长
下载PDF
德令哈地区柏树山不同生境气候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家庆 薛峰 +4 位作者 袁帅 赵泽芳 崔明皓 史丹丹 江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758-6767,共10页
为探究德令哈地区柏树山不同生境气候对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径向生长的影响,在该区域设置3个采样点(S1:地势较低的陡坡地,S2:坡度缓和的凹形坡地,S3:地势较高的陡坡地),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收集了58棵祁连圆柏共113根样芯。通... 为探究德令哈地区柏树山不同生境气候对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径向生长的影响,在该区域设置3个采样点(S1:地势较低的陡坡地,S2:坡度缓和的凹形坡地,S3:地势较高的陡坡地),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收集了58棵祁连圆柏共113根样芯。通过建立3个样点的祁连圆柏差值年表,分析在半干旱区不同生境内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特征以及气候因子对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降水的响应基本一致,对温度的响应则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当年5月的降水对不同生境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贡献作用最大(P<0.01),当年6月的降水次之(P<0.05)。温度对S1和S3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贡献均不显著(P>0.05)。当年9月的平均最高温对S2祁连圆柏径向生长有显著的贡献作用(P<0.05),低温对其的贡献并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论证了受地形差异的影响,不同生境下的气候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研究树木生长与气候的关系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生境的特点,以选取适宜的生境进行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圆柏 径向生长 树轮 生境 径向生长-气候关系 贡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