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须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
作者 许娜 许旭东 杨峻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I0012-I0016,共5页
猫须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通过查阅近十余年来关于猫须草研究的文献,对猫须草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药理活性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总结。其中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烷基糖苷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 猫须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通过查阅近十余年来关于猫须草研究的文献,对猫须草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药理活性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总结。其中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烷基糖苷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利尿、抗菌、排尿石、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学作用,以期为猫须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须草 黄酮类 酚酸类 萜类 抗炎 利尿 抗菌 排尿石
原文传递
肾茶的传统应用调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姜帅 邹德志 +5 位作者 徐建平 白小荣 赵冬冬 李旻辉 和彦苓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9期980-987,共8页
肾茶为唇形科肾茶属Clerodendranthus植物,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从其传统药用调查,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整理,为肾茶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茶文化的多样性研究... 肾茶为唇形科肾茶属Clerodendranthus植物,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从其传统药用调查,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整理,为肾茶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茶文化的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传统应用调查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傣药肾茶中水溶性酚酸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小芳 马国需 +3 位作者 黄真 吴桐宇 许旭东 钟晓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614-2618,共5页
目的对傣药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水溶性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101、Sephadex LH-20、MCI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肾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对傣药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水溶性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101、Sephadex LH-20、MCI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肾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原儿茶酸(2)、3,5-二羟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甲酸(4)、对羟基苯甲醛(5)、香草酸(6)、丹参素甲酯(7)、3,5-O-二甲基没食子酸(8)、helisterculins A(9)、紫草酸(10)、紫草酸甲酯(11)、紫草酸二甲酯(12)、helisterculins B(13)、二氢咖啡酸乙酯(14)、阿魏酸(15)、二氢阿魏酸(16)。结论化合物3、6~9、13~1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 肾茶 酚酸类 香草酸 丹参素甲酯 3 5-O-二甲基没食子酸 二氢咖啡酸乙酯 阿魏酸
原文传递
肾茶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晓花 陈蕾西 +2 位作者 牛迎凤 刘颖颖 张丽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1,共5页
采用回流提取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肾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1,1-二联苯基-2-苦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得到的肾茶多酚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0∶1(m L/g... 采用回流提取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肾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1,1-二联苯基-2-苦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得到的肾茶多酚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0∶1(m L/g),50%乙醇回流3次,每次提取2 h,肾茶多酚提取率为3.60%,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肾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1~10μg/m L浓度范围内和100~1250μg/m L浓度范围内,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强于抗坏血酸,两者的对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78和6.31μg/m L;对羟基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为851.1和940.1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多酚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肾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罗灿 于旭东 +2 位作者 吴繁花 高鑫 王童欣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2期204-222,共19页
为了探讨中国肾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100条ISSR引物对87份肾茶种质资源进行试验分析,发现20条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在87份供试材料中,20个ISSR引物共产生144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0条,多态率83.3%,平均每个ISSR标... 为了探讨中国肾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100条ISSR引物对87份肾茶种质资源进行试验分析,发现20条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在87份供试材料中,20个ISSR引物共产生144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0条,多态率83.3%,平均每个ISSR标记能产生6.0条多态性片段.87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8 ~0.98,但6份栽培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88 ~ 0.98显示出栽培种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聚为2类,其中栽培品种单独聚成1类,野生材料聚为1类.结果显示,中国野生肾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cTAB法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肾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蓝伦礼 刘梦楚 +5 位作者 邹晓红 曾元儿 曹骋 刘庆飞 李小莹 江滨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033-1039,共7页
目的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肾茶提取工艺,运用大孔吸附树脂优选肾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方法以肾茶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加热回流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 目的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肾茶提取工艺,运用大孔吸附树脂优选肾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方法以肾茶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加热回流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肾茶总黄酮的纯化效果,并研究各因素条件对其纯化效果的影响,筛选主要影响指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肾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2.52%,液料比(mL:g)为15:1,提取时间为90分钟。DM-130大孔吸附树脂较适合肾茶总黄酮的纯化,静态吸附生药浓度为0.1 g/mL,药液pH值为2;动态吸附上样量为60 mL,吸附时间为50分钟,除杂水用量为3倍柱体积,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3倍树脂体积。结论 Box-Behnken效应面法用于优选肾茶的提取工艺是可行的,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实验观察数据相符,DM-130大孔吸附树脂较适合肾茶总黄酮的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总黄酮 BOX-BEHNKEN效应面法 大孔吸附树脂
下载PDF
肾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马知伊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0-54,59,共6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从新鲜肾茶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82个峰,鉴定出82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柏木醇(53.64%)、... 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从新鲜肾茶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82个峰,鉴定出82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柏木醇(53.64%)、斯巴醇(4.13%)、1-辛烯-3-醇(3.92%)、α-柏木烯(3.47%)、蓝桉醇(3.24%)和β-柏木烯(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肾茶水浸液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福春 罗布占堆 杨东娟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肾茶水浸液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滤纸扩散法测定抑菌作用,对于有抑制作用的菌种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结论:肾茶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铜绿假... 目的:研究肾茶水浸液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滤纸扩散法测定抑菌作用,对于有抑制作用的菌种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结论:肾茶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对上述3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8g/mL、0.10g/mL、0.10g/mL,而对黑曲霉菌、青霉菌、酿酒酵母菌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水浸液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肾茶表型性状变异、主成分、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艳芳 李戈 +3 位作者 唐玲 杨春勇 李荣英 马小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调查肾茶种质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寻找与其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的表型性状,为肾茶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标记肾茶各种质植株,观测其表型性状,并进行表型性状变异、主成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调查的肾茶15份种质13个表型... 目的:调查肾茶种质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寻找与其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的表型性状,为肾茶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标记肾茶各种质植株,观测其表型性状,并进行表型性状变异、主成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调查的肾茶15份种质13个表型性状变异较大,主要分布在产量、长势、遗传特征几个方面。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单株干重与单株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高、茎粗、根粗呈正相关。对单株干重的直接贡献作用最大的是单株鲜重,其次是茎高、茎粗、根粗;其他性状,包括根长、分枝数、叶节数、叶长、叶宽、鲜干比、迷迭香酸含量、熊果酸含量对单株干重的直接作用均为负效应。迷迭香酸含量与单株鲜重呈正相关,与鲜干比呈显著正相关,对迷迭香酸含量的直接贡献作用最大的是单株鲜重,其次是茎高、茎粗;其他性状,包括根长、根粗、分枝数、叶节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鲜干比、熊果酸含量对迷迭香酸含量的直接作用均为负效应。结论:肾茶种质表型性状在产量、长势、遗传特征几个方面变异丰富。在筛选肾茶优良种质时,可以综合考虑对肾茶产量性状单株干重和质量性状迷迭香酸含量都有促进作用的单株鲜重、茎高、茎粗及鲜干比几个性状,选择生长旺盛、植株高大、叶子多的肾茶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紫花肾茶与白花肾茶形态和质量的比较
10
作者 李晓花 李海涛 +4 位作者 聂曲 李学兰 林艳芳 郑梦园 邱明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1386,共6页
目的:比较紫花肾茶与白花肾茶形态和质量差异,为肾茶药材标准制定与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等方法观察和比较二者的形态特征;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二者总酚酸含量及总黄酮含量;应用HPLC法测... 目的:比较紫花肾茶与白花肾茶形态和质量差异,为肾茶药材标准制定与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等方法观察和比较二者的形态特征;采用比色法分别测定二者总酚酸含量及总黄酮含量;应用HPLC法测定二者咖啡酸、迷迭香酸和泽兰黄素含量。结果:与白花肾茶相比,紫花肾茶植株较矮小、叶片较小;花萼的长度与宽度均明显大于白花肾茶。显微特征中也在非腺毛、花粉粒及叶表皮气孔等特征存在差异。紫花肾茶总酚酸、总黄酮、泽兰黄素的含量均高于白花肾茶,二者咖啡酸、迷迭香酸的含量相当。结论:建议在药材标准制定时将紫花肾茶和白花肾茶单列,以保障其药用资源更为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肾茶 白花肾茶 形态 质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肾茶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1
作者 里二 陈曦 +3 位作者 李宜航 李学兰 赵俊凌 李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肾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考察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4个主要因素对肾茶提取率的影响,对肾茶的提取工艺参数...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肾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设计,考察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4个主要因素对肾茶提取率的影响,对肾茶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肾茶提取率与所考察的因素间拟合方程,并得到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 h、液料比50(mL/g)、乙醇浓度为30%。在此条件下,理论计算提取率达到27.71%,实测提取率为27.39%,与模型高度拟合。结论:该方法用于肾茶的提取简便、稳定,可预测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迷迭香酸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