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巴洛克戏剧家罗恩施坦《克里奥帕特拉》中的国家理性
1
作者 王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8-125,共8页
罗恩施坦是十七世纪德国巴洛克戏剧的重要剧作家,代表作有《克里奥帕特拉》。剧中,罗恩施坦对君主进行塑造,展示各种强国之术以及导致国家衰亡的政治行为模式,实现了为君主提供情绪教育和政治镜鉴的创作诉求。在国家理性问题上,罗恩施... 罗恩施坦是十七世纪德国巴洛克戏剧的重要剧作家,代表作有《克里奥帕特拉》。剧中,罗恩施坦对君主进行塑造,展示各种强国之术以及导致国家衰亡的政治行为模式,实现了为君主提供情绪教育和政治镜鉴的创作诉求。在国家理性问题上,罗恩施坦主要受利普修斯、法哈多和格拉西安的影响,提倡君主拥有不违背伦理道德原则的国家理性,并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的美德统治。在这位剧作家身上,我们看到了其国家理性观所具有的折中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巴洛克戏剧 罗恩施坦 克里奥帕特拉 国家理性 折中主义
下载PDF
“没有故事,只有讲述”——论女性主义艺术史对阿特米西亚·简特内斯基的新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金影村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92-100,共9页
阿特米西亚.简特内斯基是巴洛克时期传奇而富有争议的女艺术家,热衷表现性、暴力、死亡等题材。传统艺术史研究较为简单地将她的个人经历与创作联系起来,将艺术家创作的极端题材作为其少女时期遭到强奸的传记式反映。然而,20世纪70... 阿特米西亚.简特内斯基是巴洛克时期传奇而富有争议的女艺术家,热衷表现性、暴力、死亡等题材。传统艺术史研究较为简单地将她的个人经历与创作联系起来,将艺术家创作的极端题材作为其少女时期遭到强奸的传记式反映。然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则以新艺术史的理论视野与角度,重新审视了阿特米西亚的艺术作品,并得出了更多富有学理价值的结论。本文将集中讨论其三幅代表作:《苏珊娜与长老》(1610)《朱迪斯斩首霍洛芬尼斯》(1612~1613)以及《克利奥帕特拉》(或《埃及艳后》,1621~1622),并通过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方法对其绘画的解读,重构阿特米西亚在新艺术史范畴中的意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米西亚.简特内斯基 女性主义 苏珊娜 朱迪斯 克利奥帕特拉
下载PDF
狄多女王与克里奥帕特拉
3
作者 高峰枫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7,共11页
维吉尔的史诗《伊尼德》对于罗马内战期间的历史有或明或暗的指涉。一些学者认为诗中的迦太基女王狄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射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本文对西方学者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做一番梳理,并试图对较少受到注意的《伊尼德》第四卷第54... 维吉尔的史诗《伊尼德》对于罗马内战期间的历史有或明或暗的指涉。一些学者认为诗中的迦太基女王狄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射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本文对西方学者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做一番梳理,并试图对较少受到注意的《伊尼德》第四卷第543行做更加深入的分析。结合有关罗马内战史的古代文献,以及现代学者对古罗马凯旋式(triumph)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维吉尔笔下的狄多确有可能让罗马读者自然联想到克里奥帕特拉这位罗马的死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吉尔 《伊尼德》 狄多 克里奥帕特拉 罗马内战 历史影射
原文传递
克莉奥佩特拉的表演型人格分析
4
作者 曾瑞云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56-59,共4页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悲剧主要是由克莉奥佩特拉反复无常的性格造成的,她夸张的情绪表现源于她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文章分析剧中克莉奥佩特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具体表现,并从行为主义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揭示其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悲剧主要是由克莉奥佩特拉反复无常的性格造成的,她夸张的情绪表现源于她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文章分析剧中克莉奥佩特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具体表现,并从行为主义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揭示其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提出保持心理平衡的模式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莉奥佩特拉 表演型人格 行为主义观点 社会文化观点
下载PDF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莎士比亚的灵魂观与认知图式
5
作者 王潇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莎士比亚在其罗马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表达了自己对灵魂的认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该剧中的隐喻使用、话语中意象图式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发现莎士比亚的灵魂观深受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莎士比亚在接... 莎士比亚在其罗马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表达了自己对灵魂的认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该剧中的隐喻使用、话语中意象图式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发现莎士比亚的灵魂观深受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莎士比亚在接受并认同柏拉图灵魂观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灵魂与身体的关系,批判性继承了柏拉图的灵魂观。莎士比亚的灵魂观也投射出他本人的政治观,他指出共和制的弊端,侧面支持英国的君主制,同时强调理性对统治者个人、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 灵魂观 认知图式 隐喻
下载PDF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人物心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劲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8-23,共6页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爱情悲剧中的晚期杰作 ,对中年人爱情心理的深入理解和刻划区别于早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的内心世界表现为自我(作为罗马统帅之一 )和本我 (作为情人 )之间的不断冲突 ,直至死亡。埃及女...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爱情悲剧中的晚期杰作 ,对中年人爱情心理的深入理解和刻划区别于早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的内心世界表现为自我(作为罗马统帅之一 )和本我 (作为情人 )之间的不断冲突 ,直至死亡。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是爱情的完美主义者 ,对安东尼有极强的独占欲。这一切最终导致两人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心理分析
下载PDF
莎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New Heaven,New Earth”对圣经典故的借用及汉译
7
作者 赵艾东 《圣经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50-179,共30页
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对圣经语言和内容有大量借用和模仿;其中,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new heaven,new earth”就与《启示录》中的“新天新地”存在互文关系。译者和读者若对圣经缺乏充分的了解,或是圣经文化圈外的“他者”,... 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对圣经语言和内容有大量借用和模仿;其中,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new heaven,new earth”就与《启示录》中的“新天新地”存在互文关系。译者和读者若对圣经缺乏充分的了解,或是圣经文化圈外的“他者”,在汉译中就易发生问题。本文对圣经的天地观及其“新天新地”、其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新天新地”存在的三种互文关系以及剧中该典故的汉译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要想准确地理解和翻译西方经典,必须顾及文本产生的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天新地 圣经 莎士比亚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互文性
下载PDF
论《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戏剧主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彭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64,共6页
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蕴含着帝国、命运和爱欲三大戏剧主题。该剧展现了罗马共和转变为帝国的最后时刻,对主人的爱代替了对罗马的爱,但这种爱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极易变为谄媚或背叛。安东尼与凯撒之间的较量一方面体现... 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蕴含着帝国、命运和爱欲三大戏剧主题。该剧展现了罗马共和转变为帝国的最后时刻,对主人的爱代替了对罗马的爱,但这种爱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极易变为谄媚或背叛。安东尼与凯撒之间的较量一方面体现出命运的安排;另一方面体现了两人不同的爱欲:安东尼保留着共和时代的精神品质,珍视荣誉并富于情感;凯撒则是对统治充满爱欲的新人,凯撒的胜利主要基于命运,这暗示着莎士比亚对凯撒的某种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罗马 帝国 命运 爱欲
原文传递
香气的隐喻:《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身体政治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85,共12页
嗅觉是人类身体认知世界的五种基本感官之一。在西方文化中,气味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特别是香气能激起梦幻、幻想和渴望等美好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时代,香水及香气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物品,同时在舞台表演中也是一种重要道具。... 嗅觉是人类身体认知世界的五种基本感官之一。在西方文化中,气味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特别是香气能激起梦幻、幻想和渴望等美好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时代,香水及香气不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物品,同时在舞台表演中也是一种重要道具。在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莎士比亚通过埃及艳后的"异香"探讨了香气所代表的身体政治,暗示出克莉奥佩特拉异国芳香的女性身体特质与伊丽莎白一世的相似性,同时也表明香气在戏剧中重要而复杂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身体 性别 政治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原文传递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异教世界
10
作者 彭磊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2年第1期225-245,共21页
莎士比亚的英国史剧以及绝大多数悲剧和喜剧均设置于基督教时代,设置在异教时代的戏剧相对较少,共计13部。它们或以基督降生前的古不列颠为背景,比如《李尔王》《辛白林》;或以希腊为背景,如《错误的喜剧》《仲夏夜之梦》《特洛伊罗斯... 莎士比亚的英国史剧以及绝大多数悲剧和喜剧均设置于基督教时代,设置在异教时代的戏剧相对较少,共计13部。它们或以基督降生前的古不列颠为背景,比如《李尔王》《辛白林》;或以希腊为背景,如《错误的喜剧》《仲夏夜之梦》《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雅典的泰门》《泰尔亲王佩力克里斯》(与George Wilkins合写)《冬天的故事》《两贵亲》(与John Fletcher合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夏夜之梦》 《李尔王》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冬天的故事》 《雅典的泰门》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合写 异教
原文传递
影响与焦虑:谈莎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悲剧》的翻译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选民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6,共4页
相较于国外的舞台演出,中国国内翻译或重译莎剧文本成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最重要的方式。前人译莎,智仁各异。以莎翁第五大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悲剧》为例,朱生豪追求"神韵",梁实秋意在"存真",方... 相较于国外的舞台演出,中国国内翻译或重译莎剧文本成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最重要的方式。前人译莎,智仁各异。以莎翁第五大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悲剧》为例,朱生豪追求"神韵",梁实秋意在"存真",方平力求存形求神,这些译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倾注着独到的风格与见解。在借鉴、批评及吸收前人译莎成果的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如影随形的"影响与焦虑"。笔者基于自身的译莎实践,尝试道出自己对于莎译的艺术追求,从而为莎士比亚作品的重译展示新的效应,并提供新的思量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悲剧》 翻译 重译 艺术追求
原文传递
让罗马融化在台伯河里——莎士比亚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人物分析
12
作者 李劲 《韶关学院学报》 2001年第8期46-50,共5页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爱情悲剧中的晚期杰作 ,对中年人爱情心理的深入理解和刻划区别于早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的内心世界表现为自我 (作为罗马统帅之一 )和本我 (作为情人 )之间的不断冲突 ,直至死亡。埃及女...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爱情悲剧中的晚期杰作 ,对中年人爱情心理的深入理解和刻划区别于早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的内心世界表现为自我 (作为罗马统帅之一 )和本我 (作为情人 )之间的不断冲突 ,直至死亡。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是爱情的完美主义者 ,对安东尼有极强的独占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安东尼与克莉奥特拉》 英国文学 人物分析 戏剧
下载PDF
何谓“基于”?莎士比亚、渊源研究与原创性
13
作者 戴维·斯科特·卡斯顿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19年第2期3-21,共19页
莎士比亚代表着英语文学原创性的最高水准,他的伟大也激起了人们对于他创作渊源的最执着的探询,也就是说,激发人们寻找其非原创性的证据。莎士比亚显然从别处借鉴了情节、人物乃至整段对话,但为何他的一名同时代人还会说他"所写的... 莎士比亚代表着英语文学原创性的最高水准,他的伟大也激起了人们对于他创作渊源的最执着的探询,也就是说,激发人们寻找其非原创性的证据。莎士比亚显然从别处借鉴了情节、人物乃至整段对话,但为何他的一名同时代人还会说他"所写的一切都是独出机杼的",本文对这一悖论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渊源研究 文学传统 原创性 悖论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普鲁塔克
下载PDF
论伊诺巴勃斯的悲剧成因
14
作者 李碧虹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5-87,共3页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杰作《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伊诺巴勃斯素以冷静机智著称,是安东尼的得意部下,但他最终的结局却是凄凉的死亡。本文将对其悲剧的成因,主要从其自身性格的弱点与现实政治斗争的严酷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揭示伊诺巴...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杰作《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伊诺巴勃斯素以冷静机智著称,是安东尼的得意部下,但他最终的结局却是凄凉的死亡。本文将对其悲剧的成因,主要从其自身性格的弱点与现实政治斗争的严酷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揭示伊诺巴勃斯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伊诺巴勃斯 悲剧成因
下载PDF
埃及的鳄鱼:论《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异域想象及自我反思
15
作者 虞又铭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8,共11页
本文对莎士比亚的第五大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异域想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剧作展示了当时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简单化想象,在此过程中,安东尼恰恰是最为鄙夷"埃及性"的罗马人;莎士比亚虽受时代影响,对罗马/埃及... 本文对莎士比亚的第五大悲剧《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异域想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剧作展示了当时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简单化想象,在此过程中,安东尼恰恰是最为鄙夷"埃及性"的罗马人;莎士比亚虽受时代影响,对罗马/埃及这种二元两分思维模式有所陷入,但又对固化的异域想象进行了调侃与讽刺;剧作最终呈现了罗马人对他者文化有限的认可与接受,但这种认可与接受仍然是在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模式下展开的。莎士比亚在剧中就异域想象这个议题的三重描写,充分显示了他在英国海外扩张开端年代所受到的时代影响,及其自身敏锐的文化洞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异域想象 文化殖民
原文传递
从《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分析萧伯纳的思想观念
16
作者 王慧青 张明爱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24期173-175,共3页
《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是萧伯纳的一部重要剧作。剧中,萧伯纳宣扬了他期望超人式的精英统治的观念,批判了帝国主义战争,表达其希望人类和平的愿望,鼓吹了其两性关系的意念。
关键词 萧伯纳 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 精英统治 帝国主义战争 两性关系
下载PDF
μCLEOPATRAμCLinux嵌入式系统
17
《自动化博览》 2003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μcleopatraμCLinux 嵌入式系统 LINUX 操作系统 微控制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