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品设计中的油泥模型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鹏 陈虹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0-242,共3页
阐述了油泥模型在产品设计活动中对于评价设计方案可行性时的重要意义,不同设计阶段各种类别模型形式的使用方法。介绍了油泥材料的使用特性和配制工艺,相应的模型制作工具及其具体使用方法,并详细说明了油泥模型制作工艺过程中骨架、... 阐述了油泥模型在产品设计活动中对于评价设计方案可行性时的重要意义,不同设计阶段各种类别模型形式的使用方法。介绍了油泥材料的使用特性和配制工艺,相应的模型制作工具及其具体使用方法,并详细说明了油泥模型制作工艺过程中骨架、上泥、修形、预埋、精雕、面饰六个重要技术环节的操作方法,归纳出了每个环节中应注意的具体问题和相应解决方案。为学生学习油泥模型制作和研究者研究油泥模型制作工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材料,为进一步提高模型制作水平做出了大量的积累和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油泥模型 制作工艺
下载PDF
汽车油泥模型中线与面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高柏多 杨雄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128,共3页
为使设计师与模型师在汽车油泥模型阶段能够高效地沟通与配合,提出建立一种以线与面的关系为基础的设计新模式。通过对传统与现代两种汽车油泥模型制作方法进行分析与对比,结合具体的设计案例,对汽车油泥模型制作过程中的线与面关系进... 为使设计师与模型师在汽车油泥模型阶段能够高效地沟通与配合,提出建立一种以线与面的关系为基础的设计新模式。通过对传统与现代两种汽车油泥模型制作方法进行分析与对比,结合具体的设计案例,对汽车油泥模型制作过程中的线与面关系进行分类与探究。得出线与面的关系在汽车油泥模型阶段的3种表现形式,并综合这3种表现形式,构建出新的设计协作模式,以提高汽车开发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造型设计 油泥模型 线
下载PDF
油泥模型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袁国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65-67,共3页
油泥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阶段,既是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又是表达设计师构思与创意思维的主要手段。油泥模型使用便捷、性能稳定,因而被广泛采用。本文通过对汽车油泥模型工艺制作的详细阐述,分析了油泥模型在产品设... 油泥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阶段,既是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又是表达设计师构思与创意思维的主要手段。油泥模型使用便捷、性能稳定,因而被广泛采用。本文通过对汽车油泥模型工艺制作的详细阐述,分析了油泥模型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模型 汽车造型 产品设计
下载PDF
油泥模型制作方法及流程浅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辉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第17期197-199,204,共4页
文章首先论述了油泥模型的发展和特点,以及在车身造型设计的重要性。主要阐述了油泥模型的制作流程,通过对比、分析制作过程各环节对人员和设备的需求、制作效率和最终交付产品的品质,提出油泥模型制作效率和模型品质的提升方向,优化油... 文章首先论述了油泥模型的发展和特点,以及在车身造型设计的重要性。主要阐述了油泥模型的制作流程,通过对比、分析制作过程各环节对人员和设备的需求、制作效率和最终交付产品的品质,提出油泥模型制作效率和模型品质的提升方向,优化油泥模型制作方案,以适应当下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设计 油泥模型 制作流程
下载PDF
摩托车油泥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3
5
作者 向彦均 何颖 姜岩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4,共4页
摩托车覆盖件油泥模型的制作是摩托车整车设计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合格的油泥模型不仅是对二维效果图的完美诠释,还给后面阶段的三维测量、模具制作提供了具体的数据。所以说,油泥模型制作与整车设计开发的成功与否关系密切。本文拟对摩... 摩托车覆盖件油泥模型的制作是摩托车整车设计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合格的油泥模型不仅是对二维效果图的完美诠释,还给后面阶段的三维测量、模具制作提供了具体的数据。所以说,油泥模型制作与整车设计开发的成功与否关系密切。本文拟对摩托车油泥模型制作的相关过程做一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模型 摩托车 外观
下载PDF
基于Powermill的五轴油泥数控铣床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莉 李剑玲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57,共3页
通过分析TarusTPMIL1146油泥数控铣床软硬件的特点,提出了应用powermill软件挖掘设备五轴加工潜能的较全面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研究五轴加工技术,寻找到最高效能的加工策略;然后通过开发机床加工更真实的模拟功能,实现提前预知加工中... 通过分析TarusTPMIL1146油泥数控铣床软硬件的特点,提出了应用powermill软件挖掘设备五轴加工潜能的较全面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研究五轴加工技术,寻找到最高效能的加工策略;然后通过开发机床加工更真实的模拟功能,实现提前预知加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编写针对Tarus机床的后置处理文件,实现了Powermill与设备的完全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 五轴 POWERMILL 油泥 汽车 铣床
下载PDF
油泥模型制作在现代摩托车造型设计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志锋 王引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5年第2期79-81,91,共4页
现代摩托车设计过程中,油泥模型因使用便捷、性能稳定、仿真性高被广泛使用。主要介绍油泥模型的历史和特点、摩托车油泥模型的制作流程以及油泥模型在摩托车造型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摩托车造型 油泥模型 线图
下载PDF
现代摩托车造型设计中油泥模型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玉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6年第2期85-86,90,共3页
摩托车覆盖油泥模型设计是摩托车整体设计开发中的重要一环。制作合格的油泥模型不仅是对设计理念完整展现,也会给后面阶段的三维测量、模具制作提供科学、准确、具体的数据。合格的油泥模型制作与摩托车整体设计开发成败有着紧密关联... 摩托车覆盖油泥模型设计是摩托车整体设计开发中的重要一环。制作合格的油泥模型不仅是对设计理念完整展现,也会给后面阶段的三维测量、模具制作提供科学、准确、具体的数据。合格的油泥模型制作与摩托车整体设计开发成败有着紧密关联。本文主要对摩托车油泥模型制作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模型 摩托车 应用研究
原文传递
油泥模型车点云数据后处理方法浅析
9
作者 司圣志 《汽车实用技术》 2016年第12期166-169,共4页
油泥模型是汽车造型设计必不可少一种手段,它是设计师实现从二维效果图到真实模型的方法,油泥模型扫描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B面和A面制作的效果。文章在逆向工程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就油泥模型外观的特性和技术要求,使用非接触式的扫... 油泥模型是汽车造型设计必不可少一种手段,它是设计师实现从二维效果图到真实模型的方法,油泥模型扫描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B面和A面制作的效果。文章在逆向工程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就油泥模型外观的特性和技术要求,使用非接触式的扫描方法扫描油泥模型。由于实际扫描过程中受到各种人为或随机因素的影响,使得扫描结果包含噪声点大量的冗余数据,这样就不利于后续的油泥模型的B面和A面制作工作。文章针对激光三维扫描方法得到的油泥模型的点云数据,采用了快速、有效地处理技术。在最大程度上获得了较好的点云数据结果,为后续的曲线曲面重构工作做出了理想的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模型 点云数据 逆向工程
下载PDF
汽车油泥模型硬点控制
10
作者 张庭 赵福全 《现代交通技术》 2012年第5期80-82,共3页
文章从汽车油泥模型硬点概述、油泥模型硬点控制要求、油泥模型硬点控制功能与工程设计要求等出发,对模型制作所需重视的工程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对油泥模型硬点与人机工程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 汽车造型 油泥模型 硬点 人机工程
下载PDF
到油泥模型的转换过程
11
作者 曹乐 《汽车实用技术》 2016年第10期29-32,共4页
随着汽车造型在整个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所占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汽车造型的程序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普遍应用。计算机建三维模型速度快,成本低,既可以三维旋转,也可以赋浅析汽车造型... 随着汽车造型在整个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所占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汽车造型的程序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普遍应用。计算机建三维模型速度快,成本低,既可以三维旋转,也可以赋浅析汽车造型从二维予不同材质,体现各种效果,各大车厂纷纷普及。但是这种技术的普及使得油泥模型推敲这项传统的造型过程渐渐被忽略。二维效果图直接转换成三维数据模型实际上在转换过程中需要设计师有极高的三维空间把握能力,这在国内的设计师中还是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的,因此油泥模型过程---这种在实物上进行效果推敲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图 车身骨架 胶带图 油泥模型
下载PDF
深基坑隔断墙保护邻近建筑物的效果与工程应用分析 被引量:53
12
作者 应宏伟 李涛 +1 位作者 杨永文 谢新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3-1128,共6页
隔断墙是深基坑工程实践中开始应用的一种主动保护邻近建筑物的措施,但目前对其设计参数的确定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可验证其效果的实测资料也甚少。以杭州某深大基坑为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考虑施工工况、墙土接触,建立三维... 隔断墙是深基坑工程实践中开始应用的一种主动保护邻近建筑物的措施,但目前对其设计参数的确定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可验证其效果的实测资料也甚少。以杭州某深大基坑为背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考虑施工工况、墙土接触,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修正剑桥模型,对隔断墙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工程实例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的对比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隔断墙可明显降低坑外地表最大沉降,减小地表沉降槽的面积,并显著减小邻近建筑物的横向角变量,对减弱开挖引起建筑物损害效果明显。隔断墙减小基坑侧壁中点附近的最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效果比基坑角部更明显。隔断墙可明显减小围护墙水平位移,越靠近隔断墙,地基浅层土体水平位移减少越明显。在隔断墙深度范围围护墙外侧土压力比未设隔断墙情况偏小,隔断墙对围护墙有"遮拦"作用,对基底土体隆起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断墙 深基坑 邻近建筑物 沉降 三维有限元 修正剑桥模型
下载PDF
饱和土体小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析解 被引量:36
13
作者 肖昭然 张昭 杜明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73-1378,共6页
将土体在圆孔扩张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分为三个区域,基于修正剑桥模型,推导了圆孔扩张过程中土体在三个区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对比分析了固结比对土体中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推导可为沉桩、旁压试验、静力触探等岩土工程问题提... 将土体在圆孔扩张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分为三个区域,基于修正剑桥模型,推导了圆孔扩张过程中土体在三个区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对比分析了固结比对土体中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推导可为沉桩、旁压试验、静力触探等岩土工程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扩张 修正剑桥模型 超孔隙水压力 固结比 饱和土体
下载PDF
饱和软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理论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李镜培 李林 +1 位作者 孙德安 唐剑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54-1461,共8页
基于空间滑动面(SMP)屈服准则改进的修正剑桥模型,考虑土体超固结比及土体强度的三维力学特性,在不排水条件下采用应力空间转换方法推导了圆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答。在此基础上,根据饱和软土地层静压沉桩机理,考虑桩端阻力影响范围和... 基于空间滑动面(SMP)屈服准则改进的修正剑桥模型,考虑土体超固结比及土体强度的三维力学特性,在不排水条件下采用应力空间转换方法推导了圆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答。在此基础上,根据饱和软土地层静压沉桩机理,考虑桩端阻力影响范围和土体分层情况,分别采用柱孔扩张和球孔扩张模拟桩身和桩端应力状态,得出了软土饱和地层静压沉桩阻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分析了沉桩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用的本构模型充分考虑了土体强度的三维力学特性,因而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软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与桩端阻力相比,沉桩过程中桩侧阻力较小,软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主要为桩端阻力,其影响范围取决于桩径和土体特性;桩径、土体超固结比对桩身阻力和桩端阻力影响显著,土体有效内摩擦角对沉桩阻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桩阻力 SMP准则 修正剑桥模型 圆孔扩张 超固结比
下载PDF
基坑支护支撑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陆培毅 韩丽君 于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90-1294,共5页
在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将温度场耦合到应力场中来分析基坑支护支撑温度效应。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修正剑桥弹塑性模型并考虑开挖过程模拟支撑温度效应,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的温度变化对... 在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将温度场耦合到应力场中来分析基坑支护支撑温度效应。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修正剑桥弹塑性模型并考虑开挖过程模拟支撑温度效应,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的温度变化对支撑温度应力的影响,指出支撑的温度应力应按照各种工况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得出在温度变化较大时,应将温度效应作为一种工况予以考虑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支护 支撑轴力 温度应力 有限元 修正剑桥模型
下载PDF
结构性黄土的修正剑桥模型 被引量:31
16
作者 邓国华 邵生俊 佘芳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4-841,共8页
天然岩土材料强度变形特性与其结构性密切相关。在综合结构势理论的框架内,将结构性参数合理地引入到修正剑桥模型中,来预测结构性土的力学特性。首先,分析天然岩土材料的压缩特性和结构性之间的关系,即建立结构性参数与准先期固结压力... 天然岩土材料强度变形特性与其结构性密切相关。在综合结构势理论的框架内,将结构性参数合理地引入到修正剑桥模型中,来预测结构性土的力学特性。首先,分析天然岩土材料的压缩特性和结构性之间的关系,即建立结构性参数与准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的关系;其次,分析结构性土的强度特性,提出随结构性参数变化的临界状态线;最后,将结构性参数引入修正剑桥模型,建立符合天然岩土材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结构性模型。经过初步验证,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结构性土的强度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 综合结构势 临界状态 修正剑桥模型 本构模型
下载PDF
修正剑桥渗流耦合模型参数的估计 被引量:25
17
作者 陈建峰 孙红 +1 位作者 石振明 沈明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4-548,共5页
修正剑桥模型在国内外应用相当广泛 ,其与Biot固结理论耦合构成渗流耦合模型 .该模型含有 5个参数 ,若直接对其进行反分析结果不甚理想 .为此以上海地区软土为研究对象 ,回归得到了修正剑桥模型的压缩指数λ、回弹指数κ和应力比M与塑... 修正剑桥模型在国内外应用相当广泛 ,其与Biot固结理论耦合构成渗流耦合模型 .该模型含有 5个参数 ,若直接对其进行反分析结果不甚理想 .为此以上海地区软土为研究对象 ,回归得到了修正剑桥模型的压缩指数λ、回弹指数κ和应力比M与塑性指数Ip 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6 ,0 .98和 0 .92 .这样使修正剑桥渗流耦合模型参数由原来的 5个减少到 3个 .编制相应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反分析程序 ,对一高速公路路堤工程进行参数的反分析及位移预测 ,显示结果与实测位移值比较吻合 ,反分析效率较高 .同时又提出了根据土性和软硬程度在反分析之前给出泊松比的设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剑桥模型 BIOT固结 反分析 遗传算法 信息化施工
下载PDF
城市隧道上覆地层整体下沉的力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易小明 张顶立 +1 位作者 逄铁铮 骆建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860-2867,共8页
通过对北京和深圳地铁、厦门海底隧道、机场路等工程的现场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浅埋暗挖隧道的受力机制与山岭隧道有较大不同,上覆地层变形体现出明显的整体下沉趋势,且带来的地层开裂、破坏更具突发性和破坏性。针对这种特征,对工... 通过对北京和深圳地铁、厦门海底隧道、机场路等工程的现场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浅埋暗挖隧道的受力机制与山岭隧道有较大不同,上覆地层变形体现出明显的整体下沉趋势,且带来的地层开裂、破坏更具突发性和破坏性。针对这种特征,对工程中地层滑动破裂角采用一种新的模型进行推导,其结果显示,地层滑裂角比传统结果大约15°,即滑裂面更陡峭、接近竖直方向,且该滑裂角是围岩参数、应力场、覆跨比、断面矢跨比的函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围岩变形破坏类似的具几何效应,即浅埋暗挖隧道上覆地层的整体下沉、塌陷,突发性冒顶等特征,是由围岩的力学特性和几何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隧道结构下部土体的扰动、损伤、软化等,极易造成下部地层沉降和承载力的丧失,随之而来的即是隧道结构的整体下沉、支护效果恶化以及进一步的上覆地层整体沉降加剧。相应的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修正剑桥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能部分反映这种上覆地层整体下沉的特征。研究结果还表明:对浅埋暗挖隧道围岩受力变形机制、本构关系的研究急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整体下沉 浅埋暗挖 现场监测 修正剑桥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含气水合物沉积物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探讨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杨期君 赵春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1-997,共7页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会带来一系列的岩土工程问题,为了保障相关工程设施的安全,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水合物沉积物本构模型。通过深入分析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点,从颗粒间的作用机制出发,认为水合物沉积物的力学响应是沉积物中土体颗粒间...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会带来一系列的岩土工程问题,为了保障相关工程设施的安全,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水合物沉积物本构模型。通过深入分析水合物沉积物力学特点,从颗粒间的作用机制出发,认为水合物沉积物的力学响应是沉积物中土体颗粒间摩擦与水合物胶结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考虑到摩擦与接触特性不同的力学机制,分别采用修正剑桥模型和弹性损伤模型对土体骨架及水合物胶结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描述;通过假定水合物胶结的损伤演化规律,并认为在受力变形过程中二者的应变始终相等,初步建立了一个水合物沉积物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不同水合物饱和度沉积物应力-应变曲线的模型预测结果与室内三轴排水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水合物沉积物 修正剑桥模型 损伤 本构模型
下载PDF
饱和黏土中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林 李镜培 +1 位作者 岳著文 唐剑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96-2504,共9页
将饱和软黏土中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问题视为半无限体内柱形孔的卸荷收缩问题。基于SMP准则改进的修正剑桥模型,采用应力空间变换方法推导了柱孔卸荷收缩问题的弹塑性解答,得出了孔壁临塑支护荷载和孔壁颈缩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 将饱和软黏土中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问题视为半无限体内柱形孔的卸荷收缩问题。基于SMP准则改进的修正剑桥模型,采用应力空间变换方法推导了柱孔卸荷收缩问题的弹塑性解答,得出了孔壁临塑支护荷载和孔壁颈缩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孔壁稳定所需最小泥浆重度和孔壁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影响钻孔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软黏土中钻孔灌注桩孔壁卸荷屈服后,孔壁周围土体处于弹塑性状态,钻孔颈缩量大,孔壁稳定安全系数较小;在泥浆支护条件下,饱和软黏土中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取决于土体重度、超固结比、土体内摩擦角及泥浆重度等因素,而与钻孔深度和孔径无关;土体超固结比和内摩擦角越大,维持钻孔稳定所需的临界支护压力和最小泥浆重度越小。在实际工程中,应在保证最小泥浆重度的条件下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泥浆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壁稳定性 钻孔灌注桩 SMP准则 修正剑桥模型 超固结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