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1分类错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江宁 白玉兴 陈扬熙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 :比较安氏Ⅱ1错畸形非拔牙矫治和拔牙矫治的牙矫治效果。方法 :测量 5 4例矫治完成的安氏Ⅱ1错患者PAR指数 ,并进行比较。结果 :安氏Ⅱ1拔牙组治疗前的总PAR指数大于非拔牙组 ,PAR指数的各构成项目中 ,牙齿错位、覆盖、中...  目的 :比较安氏Ⅱ1错畸形非拔牙矫治和拔牙矫治的牙矫治效果。方法 :测量 5 4例矫治完成的安氏Ⅱ1错患者PAR指数 ,并进行比较。结果 :安氏Ⅱ1拔牙组治疗前的总PAR指数大于非拔牙组 ,PAR指数的各构成项目中 ,牙齿错位、覆盖、中线的PAR指数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 ,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治疗后PAR指数无明显差异 ;治疗前后PAR减少的百分率中 ,咬合关系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拔牙病例的错较非拔牙病例复杂 ,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覆盖、中线不调方面 ;只要设计合理 ,技术运用得当 ,拔牙和非拔牙均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但拔牙矫治更利于咬合关系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指数 非拔牙矫治 畸形 效果 咬合关系 牙齿 治疗后 百分率
下载PDF
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最佳矫形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丽 林久祥 陈莉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探讨上颌发育正常的安氏II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最佳矫形治疗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在武汉协和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发育正常、表现为安氏II类I分...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探讨上颌发育正常的安氏II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最佳矫形治疗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在武汉协和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发育正常、表现为安氏II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根据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四期:QCVM第I期(加速期)、QCVM第II期(高峰期)、QCVM第III期(减速期)、QCVM第IV期(结束期),每期30例共120例患者入选。年龄8.2~16.1岁(平均年龄12.9岁,其中男62例,女58例)。分别利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导下颌向前,改善颌骨畸形,疗程约7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各参数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颈椎骨龄不同时期的患者,矫治后面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QCVM I期、II期和III期,SNB、ANB、Ar-Gn等骨骼测量参数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前后参数变化绝对值的顺序依次为:QCVM II期>QCVM III期>QCVM I期>QCVM IV期。而L1-NB、U1-L1等角度测量参数在QCVM IV期变化较明显(P<0.05)。结论: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能准确评估在不同的骨龄发育阶段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潜力,在预测下颌骨矫形治疗的最佳时机方面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 手腕骨龄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安氏分类错胎
原文传递
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巍 谢蕊 +2 位作者 林汉生 孔卫东 石晓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7-80,共4页
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方法:对28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I-NA角平均减少 10.68°, UI-SN角平... 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方法:对28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I-NA角平均减少 10.68°, UI-SN角平均减少11.39°, UL-NA平均减少 1.36 mm, LI- NB角平均减少2.5°,LI-MP角平均减少 3.0°,LI-NB平均减少 1.4 mm, LI- AP,平均减少 1.2 mm,SN-OP角平均增加 1.82°。治疗前后上下切牙交角与上下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的差值呈负相关,上切牙各倾斜度和突度的差值彼此呈正相关,下切牙各倾斜度和突度的的差值彼此呈正相关。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主要是通过移动牙齿的掩饰性矫治完成的,上下颌牙的位置是协调变化的,拔牙矫治并未影响面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He 直丝弓矫治技术 治疗
下载PDF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17例报道 被引量:4
4
作者 龚昕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经联合治疗,1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第一恒磨牙均达到中性或过矫正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达到正常,侧貌面型均有明显改善。上颌骨生长受到抑制,ss/refpl减小,P<0.05;S-N-ss角(即SNA)减小,P<0.01。下颌骨生长获得促进,pg/refpl、co/refpl+pg/refpl、S-N-sm角(即SNB)均增加,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s-N-sm角(即ANB)、颌凸角差值有显著改变(P<0.001)。下颌平面角(FM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能有效抑制上颌生长而促使下颌向前生长,使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得到最大程度的矫正,患者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分类错he 咬合重建
下载PDF
改良上颌斜面导板与Twin-block矫治器在前导下颌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雷英 孙冬梅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斜面导板在前导下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例Ⅱ类Ⅱ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设为第1组,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1岁8个月。先采用上颌固定矫治器纠正上前牙内倾,再采用改良上颌斜面导板前导下颌;同时选择12例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 目的:评估改良斜面导板在前导下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例Ⅱ类Ⅱ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设为第1组,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1岁8个月。先采用上颌固定矫治器纠正上前牙内倾,再采用改良上颌斜面导板前导下颌;同时选择12例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设为第2组,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1岁6个月,采用Twin-block前导下颌;对2组患者前导下颌的疗效通过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评估、对比,采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患者下颌均向前生长,第1组下前牙唇向倾斜较第2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向及向的移动,第2组显著大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治Ⅱ类Ⅱ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采用改良上颌斜面导板前导下颌不失为一种经济、简化、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上颌斜面导板 Twin—block矫治器 分类错袷 分类错袷
下载PDF
Forsus与口外弓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错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爽 张勇 +1 位作者 郭新星 张瑾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评估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非拔牙矫治中Forsus联合固定矫治器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名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错不拔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直丝弓矫治器配合Forsus或口外弓、颌间Ⅱ类牵引进行治疗,选择21例作为生... 目的:评估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错非拔牙矫治中Forsus联合固定矫治器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名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错不拔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直丝弓矫治器配合Forsus或口外弓、颌间Ⅱ类牵引进行治疗,选择21例作为生长发育对照组。对矫治前(T1期)和治疗后(T2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T1期3组病例各项测量值差异,以及组间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差值,并对两治疗组间矫治疗程进行t检验。结果:Forsus组ANB、Wits值减小明显,上下颌骨长度差值增大显著。两治疗组下颌骨向前生长明显,Co-Go增加;两组病例均出现上前牙舌倾、伸长,下前牙唇倾,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口外弓组更明显。Forsus组疗程明显短于口外弓组。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错患者,Forsus矫治器可成为代替口外弓、Ⅱ类牵引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1分类错 FORSUS 口外弓 颌间类牵引
原文传递
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软组织侧貌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唐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23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4例),配戴Twin-block矫治器,平均戴用时间12个月。分别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23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4例),配戴Twin-block矫治器,平均戴用时间12个月。分别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对面部各测量定位点进行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治疗后软组织B点至TVL的距离,软组织颏前点至TVL的距离明显减小,治疗前后的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软组织侧貌分析可作为错病例临床疗效评定的可靠方法。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患者,Twin-block矫治器能使患者的面型趋于平衡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分类错骀 软组织侧貌
下载PDF
Twin block结合下唇挡矫治Ⅱ类Ⅰ分类错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雷英 蔡中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本研究在Twin block上增加下唇挡,刺激下颌前端骨生长。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后缩的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替牙期或恒牙早期,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例,一组设为对照组,采用Twin block治疗。另一组设为治疗组,采用Twin block与下唇挡... 目的本研究在Twin block上增加下唇挡,刺激下颌前端骨生长。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后缩的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替牙期或恒牙早期,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例,一组设为对照组,采用Twin block治疗。另一组设为治疗组,采用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治疗。经过8-10个月的矫治。双侧后牙基本正常建,然后对每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片进行测量、对比。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下颌骨均有明显的向前生长。但治疗组下颌前端B点生长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不仅发挥了Twin bIock原有的功效。同时还具有刺激下颌骨前端B点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BLOCK 分类错(牙合) 下唇挡
下载PDF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雷勇华 翦新春 卢燕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ANB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直线弓 安氏分类错[牙合] X线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唇挡矫治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存美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495-496,共2页
目的观察下唇挡对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26例,下颌唇挡治疗并采用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唇挡治疗后SNB角增加1.14°,下颌骨长度增加4.37 mm,前牙覆盖减小3.4 mm。结论唇... 目的观察下唇挡对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晚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26例,下颌唇挡治疗并采用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唇挡治疗后SNB角增加1.14°,下颌骨长度增加4.37 mm,前牙覆盖减小3.4 mm。结论唇挡对儿童生长发育期安氏2类1分类错有明显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 唇挡 头影测量 早期治疗
下载PDF
两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软硬组织变化
11
作者 潘虹海 杨正 +3 位作者 庞兰 谭宇 王洁丽 杨四维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研究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对青少年安氏II类Ⅰ分类错软硬组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A组)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B组)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各1... 目的:研究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对青少年安氏II类Ⅰ分类错软硬组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A组)或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B组)矫治的青少年病例各10例。两组样本的性别、年龄、疗程相互匹配。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例矫治后U1-L1,S-GO,N-ANS,ANS-Me增加,U1-SN减小;Holdaway软组织分析显示:两组病例矫治后上唇沟深,鼻下点至H线距,H角,下唇至H线距,颏唇沟深度减小,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拔牙方式均能有效内收上切牙,改善软组织侧貌。下颌拔牙位置对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牙A 拔牙方式 头影测量
下载PDF
MBT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李洪 卢忠林 +1 位作者 陈蒙 黄娴君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7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MBT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矫治后,全部上颌前牙前突下颌后缩的症状明显改善,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 目的:探讨MBT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矫治后,全部上颌前牙前突下颌后缩的症状明显改善,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恰覆盖正常,磨牙关系、尖牙关系呈中性[牙合]关系,上下牙列中线对齐,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矫治时间为20一25个月,平均23个月。结论:MBT矫治技术是一种高效率的先进的矫治技术,它可用于安氏Ⅱ类Ⅰ分类的矫治,特别是在精确定位牙齿、合理使用矫治力、简洁有效治疗程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效果理想,疗程较短,操作简便,是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的先进矫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技术 矫治 安氏分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下颌后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13
作者 林铭 郭庆平 +4 位作者 彭文波 潘昱 陈巨峰 吴雪勋 何国燕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774-776,共3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4—8个月,达到预期疗效后改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完成,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B角°明显减小,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改变,面下1/3仲长。这些测量指标有看显著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使额部前移,SNB角增加,ANB角减小;深覆拾深覆盖、磨牙关系及软组织面型均得到改善,表明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在垂直及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分类错耠 Twin—block矫治器 固定矫正器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上颌斜导在安氏Ⅱ^1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14
作者 景雅玲 刘小荣 +1 位作者 陈彩云 苏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9期554-555,共2页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中应用上颌斜导矫治后患者面部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斜导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Holdaway软组织分...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中应用上颌斜导矫治后患者面部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斜导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Holdaway软组织分析及常规硬组织分析,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硬组织改变为SNB角增大和ANB角减小,软组织面凸角减小,软组织面角增大,下唇突点-H线距离及H角减小。结论:对安氏Ⅱ1类错病例应用上颌斜导能够产生下颌骨的骨骼改变,并改善软组织侧貌的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类错 上颌斜导 Holdaway软组织分析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分型及其高低面角的颅面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伍军 徐宝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 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 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 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 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 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 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将上下颌对颅底的变异进行分型统计,并抽出高、低角组进一步测量研究。结果:真性上颌前突只占23% ,部分病例上颌后缩,65% 的错牙合伴有下颌后缩,45% 的存在垂直关系不调;高角组腭平面前部向下倾斜,下颌整体呈后下旋转位,下颌后缩;低角组上颌前突,下颌角缩小。结论:安氏Ⅱ1 错牙合表现多种类型,以下颌后缩多见,同时不可忽视上颌垂直向变异对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分型 高平面角 低平面角
全文增补中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静平 徐学军 杨庆福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24例。排齐牙列后,A组于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或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牙根之间植入自攻微型种植... 目的观察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24例。排齐牙列后,A组于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或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牙根之间植入自攻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B组常规制作上颌横腭杆加Nance弓。分析2组治疗前后头影和模型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矫治结束后,A组的SNA、ANB、Ls-E、、U1-SN、U1-L1、U1-NA、U1-PP、U6-PP(°)及OJ值的变化较B组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上颌横腭杆加Nance弓作为支抗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能更有效地改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的面形凸度及覆、覆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支抗 安氏分类 NANCE弓
下载PDF
MRC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善麟 杨番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9期1836-1840,共5页
目的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沪东医院收治的80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儿采用合适的软质MRC肌功能矫治器进... 目的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干预治疗儿童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沪东医院收治的80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儿采用合适的软质MRC肌功能矫治器进行错颌畸形矫治,设为研究组;35例患儿采用传统的功能性矫治器进行错颌畸形矫治,设为对照组。两组矫治疗程均为9~15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矫治结束后的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矫治效果主观评价情况,以及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口腔矫治不良习惯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67%(39/45)比68.57%(24/35)](P<0.05)。研究组佩戴顺利、佩戴舒适性、佩戴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3±0.28)分比(3.56±0.24)分、(3.85±0.27)分比(3.12±0.28)分、(3.54±0.23)分比(3.22±0.21)分](P<0.01)。研究组治疗后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下颌平面角(FH-MP)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P<0.05),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及交角(U1-NA)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传统的功能性矫治器相比,MRC肌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矫治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地纠正患儿口腔不良习惯,患儿接受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颌畸形 MRC肌功能矫治器 早期矫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Ⅱ类错牙合12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骆英 方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定量评价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对生长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颌骨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12例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进行矫治,治疗结果与11例未经治疗的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比较,观察时间为1... 目的:定量评价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对生长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颌骨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12例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用Twin-block进行矫治,治疗结果与11例未经治疗的10~12岁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比较,观察时间为12个月。采用团体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win-block治疗组,覆盖和磨牙关系均得到改善,覆盖的减小主要是由于上切牙的远中移动,及下颌骨的向前生长;磨牙关系的矫正,下颌骨的生长与牙槽骨的变化各占50%作用。下颌骨长度(Ar-Gn)比对照组增加2.29mm,后面高(Ar-Go)与前下面高(ANS-Me)均有增加,分别为2.28mm与2.58mm,未观察到不利的垂直向生长。结论:Twin-block能有效减小前牙覆盖,矫正磨牙关系,改善软组织侧貌,并增强Ⅱ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安氏分类错He TWIN-BLOCK 矫正 PANCHERZ分析法
下载PDF
关于横腭弓Ω曲朝近中或朝远中在增加支抗方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菲 周洪 +3 位作者 叶湘玉 牛百平 谈龙 管丽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本文对临床使用Ω曲朝近中的横腭弓和Ω曲朝远中的横腭弓在增加磨牙支抗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利于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上颌前突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12例为对照组,使用Ω曲朝近中的横腭弓增加支抗;按照同样病例选择标准选择病例1... 目的:本文对临床使用Ω曲朝近中的横腭弓和Ω曲朝远中的横腭弓在增加磨牙支抗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利于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上颌前突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12例为对照组,使用Ω曲朝近中的横腭弓增加支抗;按照同样病例选择标准选择病例14例为实验组,使用Ω曲朝远中的横腭弓增加支抗,对这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的矢状方向及垂直方向测量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①6-Ptm,6-So在对照组及实验组中治疗前后均增加,但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增加的少,且具有显著性;②6-PP在两组中治疗前后均增加,且两组增加的程度差值不具有显著性;③1-Ptm,1-So,1-NA,1-SN两组中治疗前后均显著减小;④∠GoGn-Sn和ALFH/AFH%在两组中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对于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患者,Ω朝远中的横腭弓在控制磨牙前移方面优于Ω曲朝近中的横腭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He 横腭弓 TPA 支抗 Ω曲方向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矫治前后面型侧貌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婧 施亮 +2 位作者 王晶晶 李蜀光 王丽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内收前牙,精细调整咬合为尖窝交错关系,覆覆盖正常。结果:治疗组矫治后面型侧貌由治疗前的突面型变为直面型,面下1/3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好转。结论: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通过打开咬合、内收直立前牙、调整磨牙咬合关系,治疗后髁突前移、后牙槽骨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基本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分类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