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也谈舞蹈纹彩陶盆的文化寓意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曾永丰
郭广智
-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文物管理所
青海省黄南报社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5-77,共3页
-
文摘
大量的研究表明,出土文物上的舞蹈纹表现了氏族社会的生活(祭祀活动),"舞蹈"者们作为祭祀活动不可或缺的角色—"巫",充当着天人沟通的使者,他们通过"舞蹈"来实现人与神的沟通,其内容包含氏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氏族社会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突出反映和集中表现。
-
关键词
舞蹈纹彩陶盆
祭祀活动
氏族生活
文化寓意
-
Keywords
Dance Painted Basin
Fete Activity
clan life
Culture Implication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美与善的统一与不统一
- 2
-
-
作者
余福智
-
机构
佛山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73-77,共5页
-
文摘
回到中国古代美学立场较易说清问题。我们民族从生命的角度把握美,认定美感是生命力的对接。最初"美与善同意"。后来两者都发展出新意义。在某些层次上可以不统一,但在深层意义上依旧统一。统一的根据是:形式只有能和人的生命活动相应时才是美的,而美的形式可以调校和提升生命,故也是善的。中国古代生命哲学更重族类生命,由此谈善,然而思想家各善其所善,且生命不断展开,因而会出现美与善不统一的情况。
-
关键词
善与美
深层意义
生命活动
提升生命
族类生命
-
Keywords
the beauty and the good deeper sense life activity sublimation of life clan life
-
分类号
B834.4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苏轼族类生命意识的来源与特征
- 3
-
-
作者
惠鹏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9-92,共4页
-
文摘
族类生命意识区别于"爱国"的政治概念,是人类所共有的,包括族类生存与发展双重含义,并可以脱离国家的政治依托而独立存在的文化概念。中国历史延续至宋代,与中原王朝跨入后期封建社会相对应,汉族与周边民族的政治军事关系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的逆转,汉族在与周边民族争取政治生存空间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劣势。亲身经历着这一历史过程的苏轼在这种民族关系环境的刺激下,结合汉族原有传统中的族类生命观念,以及家学渊源,对汉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文化发展的可延续性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与不为空言的特点,诠释了他自己以汉族为本位的族类生命意识。尽管苏轼的这种族类生命意识在北宋时代还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但在今天世界文化交融日益紧密的形势下,对以"中华民族"为整体概念的宏观性族群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关键词
苏轼
北宋
族类生命意识
-
Keywords
Su Shi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clan life consciousnes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刘军
-
机构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
出处
《古代文明》
CSSCI
2011年第2期83-89,114,共7页
-
文摘
北魏奉行优待宗室的政策,给予宗室丰厚、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消费结构在洛阳时代全面走向奢侈化。宗室的经济收入与官爵紧密相连,加速了自身官僚化的进程,对其长久保持活力具有促进作用。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宗室个体之间只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别,宗室内部能够形成共同的利益关系。宗室生活优越,经济地位整体凌驾于各阶层之上,这是其政治及社会强势地位的客观反映。
-
关键词
北魏
宗室
经济生活
-
Keywords
Northern Wei Dynasty royal clan economic life
-
分类号
K23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