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流管夹管对于单髁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惠娣 薛华明 +2 位作者 马童 蔡珉巍 凃意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MI—UKA)后引流管夹管以减少出血量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前瞻『生研究2011年8月~2012年7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7... [目的]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MI—UKA)后引流管夹管以减少出血量的可行性及初步疗效。[方法]前瞻『生研究2011年8月~2012年7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n=25),夹管4h组(n=41)与夹管6h组(n=51)。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术后48h引流量、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三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早期夹闭组(4h组和6h组)的总引流量、术后Hb、Hct值均显著低于持续引流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夹管4h组在各时间点(术后24、36h和48h),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夹管6h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Hb明显减少(P〈0.05),术后48hHct值无明显差异(P〉0.05)。持续引流组与早期夹管组比较,术后2d和7d的VAS评分明显减少(P〈0.01),而夹管4h组与夹管6h组间比较,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3组间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引流管早期夹管能够显著减少MI—UKA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其中夹管6h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单髁置换术 引流管夹管 出血量
原文传递
术后早期间断夹闭切口引流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西立峰 王正林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①评价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早期间断夹闭切口引流对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②评价术后早期间断夹闭切口引流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0例拟行骨水泥型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 目的①评价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早期间断夹闭切口引流对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②评价术后早期间断夹闭切口引流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0例拟行骨水泥型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0)与对照组(n=20)。实验组患者于切口缝合完毕并加压包扎后即夹闭引流管,每2h松开15min后再夹闭,至术后6h持续开放,以后引流方式同对照组。对照组行持续非负压引流。记录两组术后4、12、24、48h的切口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24h血红蛋白含量(HGB)及红细胞压积(Hct),术后第3、14d髌骨上下极中点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主动屈膝达90°的康复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KSS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4、12、24、48h的切口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输血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14d髌骨上下极中点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主动屈膝达90°的康复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KSS评分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早期间断夹闭引流管能显著减少切口引流量,对切口的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也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 关节成形术 间断 夹闭引流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引流管夹闭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凯 尹宗生 +2 位作者 柯鹏辉 王园 刘富恩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5期55-59,64,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减少THA术后失血,又不影响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引流方式。方法将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我科首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实验组:切口引流管夹闭2 h(A组)、4 h(B组)和6...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减少THA术后失血,又不影响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引流方式。方法将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我科首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实验组:切口引流管夹闭2 h(A组)、4 h(B组)和6 h(C组)后开放,对照组(D组)持续负压引流。记录各组术后0~8 h、9~12 h、13~18 h、19~24 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与术后24 h血红蛋白含量(Hb)差值;各组异体血输血例数;换药次数;术后第1、3天的VAS评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日、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前8 h切口流量、术前与术后24 h的Hb差值、异体血输血人数及部分切口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9~12 h、13~18 h、19~24 h四组切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VAS评分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引流管夹闭能有效减少THA术后失血,减轻患者疼痛、且不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快速康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术后夹闭4 h效果优于2 h、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引流 早期夹闭 引流量
下载PDF
初次单侧TKA术后夹闭引流管4小时对术后出血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棚菲 马张稳 +1 位作者 侯江业 苗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5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初次单侧TKA术后夹闭引流管4 h对降低引流量、失血量、输血量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因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将引流管合适放置于关节腔内后,立即夹闭引流管4 h... 目的探讨初次单侧TKA术后夹闭引流管4 h对降低引流量、失血量、输血量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因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将引流管合适放置于关节腔内后,立即夹闭引流管4 h后持续开放;对照组引流管不夹闭,一直处于开放状态。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总失血量及输血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总引流量、失血量及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患者术后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单侧TKA术后夹闭引流管4 h能显著减少术后的总引流量、总失血量及输血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 夹闭引流管 引流量
下载PDF
夹闭尿管与自然引流对留置导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5
作者 朱亮 潘红霞 +3 位作者 张建梅 胡静温 杜春萍 魏全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夹闭尿管与自然引流对留置导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INAHL、EBSCO、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与研究目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 目的系统评价夹闭尿管与自然引流对留置导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INAHL、EBSCO、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与研究目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月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586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夹闭尿管组在首次排尿时间[SMD=-1.03,95%CI(-1.71,-0.36),P=0.03]和首次排尿量[MD=52.72,95%CI(28.84,76.59),P<0.01]方面优于自然引流组。但两组残余尿量、尿潴留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夹闭尿管对留置尿管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优势并不明显。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留置尿管 夹闭尿管 自然引流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阻断术临床原理及其上中下段安全时限探讨——兼述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对策及“二叉树耐受法则” 被引量:37
6
作者 曲度 曲强 +1 位作者 张弦 马建芳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深入探讨腹主动脉阻断术的临床原理及其高中低位阻断安全时限等问题,以期在临床上安全地使用该技术。方法1980年-1982年我们首次进行了腹主动脉阻断安全时限及其阻断与撤钳后病理生理变化的前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犬腹主动脉阻断... 目的深入探讨腹主动脉阻断术的临床原理及其高中低位阻断安全时限等问题,以期在临床上安全地使用该技术。方法1980年-1982年我们首次进行了腹主动脉阻断安全时限及其阻断与撤钳后病理生理变化的前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犬腹主动脉阻断25min为安全时限;在阻断安全时限内,犬体内血液动力学、血气酸碱、血液生化和主要的脏器超微结构(脑肺肝肾胰肠脊髓)仅发生轻度可逆性改变;如超出安全时限,上述指标则会发生难以代偿的严重改变。基于广义生命时空场论学说,通过对腹主动脉阻断术解剖学基础,腹主动脉阻断后与撤钳后综合征群(呼吸宭迫综合征、急性高血压性脑水肿、多脏器微栓塞病细胞综合征、撤钳后中枢性呼吸衰竭)及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与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等讨论,并根据近期实验与临床研究结果和结合文献复习对相关问题做了探讨,对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腹主动脉阻断术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出了一整套对策。此外还叙述了预防腹主动脉阻断术并发症的远端主动脉灌注、脑脊液引流以及硬膜外冷却、控制性再灌注与缺血预/后处理等几种新技术。结果如果超出腹主动脉阻断术安全时限,则在术中与术后将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脏器衰竭。临床上,人类一次性持续腹主动脉阻断术安全时限如下:高位(T12水平,腹腔干A上)、中位(L2水平,肾A上)与低位(L4水平,髂总A上)均不能轻易超越25-30min。如术中须延时宁可采用间断阻断法。结论如果"二叉树耐受法则"(即体内任何一处大血管阻断均不能超出其固有安全时限,否则受术者非死必伤)被严格遵守,则腹主动脉阻断术中与术后病人的安全将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阻断术 阻断安全时限 远端主动脉灌注 脑脊液引流 硬膜外冷却 二叉树耐受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 广义生命时空场论 气囊阻断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脏器衰竭 序贯瀑布链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汤俊峰 尚希福 +1 位作者 胡飞 贺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关节腔引流管不同处理方式在减少术后失血量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1-03—2012-08首次行单侧THA的105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暂时夹闭引流管4 h(A组,n=34)和6 h(B组,n=38)后开放,对照...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关节腔引流管不同处理方式在减少术后失血量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1-03—2012-08首次行单侧THA的105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暂时夹闭引流管4 h(A组,n=34)和6 h(B组,n=38)后开放,对照组(C组,n=33)持续引流。记录各组术后8、12、24、48 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血红蛋白含量(Hb)和红细胞压积(Ht)值,异体血输入量,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A、B组术后8 h切口引流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 3组切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24、48 h的Hb与Ht明显高于C组,异体血输入量明显少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出院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THA术后早期短期夹闭引流管对于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和切口引流量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且早期夹闭4 h较6 h更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引流 夹闭引流管
原文传递
夹管训练降低短期留置导尿相关并发症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颖 杨建国 +4 位作者 刘洪娟 尹世玉 郭月 汪晖 曾铁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价夹管训练降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INAHL、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前进行夹管训练和自然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 目的评价夹管训练降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INAHL、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前进行夹管训练和自然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以RevMan5.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0篇,共计3 899例患者。夹管训练在尿管拔除后发生尿潴留[RR=0.33,95%CI(0.16,0.70),P<0.01]、尿管重置[RR=0.50,95%CI(0.38,0.67),P<0.01]、拔管后排尿困难[RR=0.31,95%CI(0.14,0.71),P<0.01]、患者自我感知的排尿相关不适[RR=0.56,95%CI(0.36,0.86),P<0.01]的风险显著低于开放引流。夹管训练组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是开放引流组的1.11倍[RR=1.11,95%CI(0.71,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管训练可降低尿潴留、尿管重置、排尿困难的风险,但对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影响的证据不足。对于有拔管指征的患者,建议尽早拔除导尿管。现有证据尚不能认为夹管训练对于短期留置导尿患者是无意义的,仍须大样本、多中心的联合研究、统一标准的客观指标来评价夹管训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尿管 夹管训练 开放引流 尿潴留 尿管重置 尿管相关感染 排尿因难 META分析
下载PDF
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控制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健齐 陈显辉 +2 位作者 魏鲁青 张健平 蔡道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出血控制中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5年11月,9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真空负压引流组(48例)术后行真空负压引流,间断夹闭引... [目的]探讨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出血控制中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5年11月,9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真空负压引流组(48例)术后行真空负压引流,间断夹闭引流管并维持患肢屈髋屈膝90°位,传统负压引流组(48例)行传统负压持续引流并维持髋膝关节伸直位。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5 d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率、输血量、膝关节活动度、关节感染、伤口皮缘坏死、肢体肿胀及皮下淤斑情况。[结果]真空负压引流组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5 d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量方面均显著低于传统负压引流组(P<0.05),两组术后输血率、膝关节活动度、肢体肿胀及皮下淤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及伤口皮缘坏死发生。[结论]屈膝位间断夹闭引流对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人均输血量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 间断夹闭 术后出血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失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娜娜 陈秀丽 戴青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0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不同夹闭时间对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首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B、C、D、E五组,A组术后切口引流管持续开放,B、C、D、E组术后分别...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不同夹闭时间对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首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B、C、D、E五组,A组术后切口引流管持续开放,B、C、D、E组术后分别夹闭引流管1h、2h、3h、4h后放开引流管持续引流,均于术后24h拔管。观察各组术后24h切口引流量、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五组24h引流量、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引流管夹闭3h、4h组较其余三组显著减少(均P<0.05);五组隐性失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五组皮下淤斑、关节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术后夹管4h组发生率相对高于其余四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3h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和总失血量,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不影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引流管夹闭时间 出血量 引流量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引流管夹闭联合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大出血的止血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江滔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4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引流管夹闭联合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通过引流管夹闭联合氨甲环酸进行止血。对照... 目的探讨引流管夹闭联合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通过引流管夹闭联合氨甲环酸进行止血。对照组单纯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凝血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530. 53±23. 01) mL低于对照组(830. 53±33. 01) mL(P <0. 05)。试验组平均输血量(60. 53±3. 01) mL低于对照组(360. 53±12. 01) mL(P <0. 05)。试验组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6. 00%vs 20. 00%)(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PT、aPTT、TT下调,Fbg、PLT升高(P <0. 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 00%vs 20. 00%)(P <0. 05)。结论引流管夹闭联合氨甲环酸可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夹闭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改良VSD冲洗方法对感染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玉兰 《当代医学》 2018年第8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VSD)冲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因创面感染入本院骨科行负压封闭引流(VSD)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间断夹闭VSD引流管间断快速冲洗,然后改持续缓慢冲洗。... 目的探讨感染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VSD)冲洗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因创面感染入本院骨科行负压封闭引流(VSD)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间断夹闭VSD引流管间断快速冲洗,然后改持续缓慢冲洗。另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缓慢冲洗。比较两组不同冲洗方法患者创面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例数及需二次清创手术的例数。结果观察能够充分引流出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改善局部血运,促进肉芽组织快速生长,有效控制感染。对照组分泌物引流不充分,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感染控制不理想。结论间断夹闭VSD引流管间断快速冲洗,然后改持续缓慢冲洗,能充分引流出创面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和创面愈合,在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夹闭 冲洗 VSD负压引流 感染创面
下载PDF
加压注水结合短期引流管夹闭对TKA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晓强 郑连杰 杨梁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关节腔内加压注水及短期引流管的夹闭与引流管持续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以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8位老龄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后... 目的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关节腔内加压注水及短期引流管的夹闭与引流管持续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以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8位老龄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后24 h引流总量、术后当天与术后第2天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等指标。该实验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两组间采用t检验,百分率采用χ2检验,差异水平设定为0.05。结果研究对比发现,TKA术后加压注水组24 h平均引流量为(312.4±197.37)m L,持续引流组24 h引流量为(572.29±260.07)m L,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术后加压注水组平均输血量为(221.7±152.42)m L,持续引流组为(485.71±321.32)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加压注水组输血率为36.54%,低于持续引流组(67.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术后加压注水组平均总失血量为(554.11±260.5)m L,持续引流组为(817.07±326.74)m 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加压注水结合短期引流管夹闭与持续引流组相比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引流量,并减少输血率和输血量,止血效果明显,且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注水 引流管夹闭 引流量 失血量
下载PDF
探讨四肢骨折术后早期夹闭伤口引流管对伤口引流量的影响
14
作者 吴月坚 《智慧健康》 2020年第17期48-50,共3页
目的探究手术后早期夹闭伤口引流管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对其伤口引流量的影响情况。方法共计抽取60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手术后立即放开引流管,... 目的探究手术后早期夹闭伤口引流管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对其伤口引流量的影响情况。方法共计抽取60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手术后立即放开引流管,研究组引流管需要在手术后夹闭6小时后开放,分组对比患者手术后引流情况、拔管时间,生化检验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第2天以及总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后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后早期夹闭伤口引流管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能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异常情况,避免引流量过多,导致其出现血红蛋白流失情况,且不会增加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术 早期夹闭伤口引流管 伤口引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