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7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 被引量:280
1
作者 谢海定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4,共18页
中国民间组织存在严重的合法律性问题,一方面,占总数80%以上的民间组织属于“非法存在”,另一方面,经过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也存在内部管理不善、财务混乱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从法律角度考察,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困境,直接地由执法部门... 中国民间组织存在严重的合法律性问题,一方面,占总数80%以上的民间组织属于“非法存在”,另一方面,经过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也存在内部管理不善、财务混乱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从法律角度考察,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困境,直接地由执法部门的执法不能导致,归根结底由立法不当产生。现行的民间组织法规体系严重缺乏实效,处于正当性与合法律性均不足的困境中。解决民间组织的现实问题,需要尽快制定《民间组织法》,推进管理制度变革,从控制型管理转向培育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间组织 合法性 非营利组织 社会团体 公民社会 《民间组织法》 控制型管理
原文传递
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 被引量:257
2
作者 郑巧 肖文涛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53,共6页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和政府模式,蕴含着公民本位、公平正义、公共服务、公共责任等价值诉求。在分析了协同学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协同治理的思想,并认为它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之目的。同时,优化社会治...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和政府模式,蕴含着公民本位、公平正义、公共服务、公共责任等价值诉求。在分析了协同学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协同治理的思想,并认为它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之目的。同时,优化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创造社会良性资本,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等,是实现服务型政府协同治理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协同治理 公民社会 公共服务均等化
原文传递
走向公民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 被引量:190
3
作者 王名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其总量已达300万家。社会组织的快速增长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彰显,大大拓展了社会的包容力与多元化格局,在增大社会资本的同时提高了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及其张力,加快了我国走向公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其总量已达300万家。社会组织的快速增长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彰显,大大拓展了社会的包容力与多元化格局,在增大社会资本的同时提高了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及其张力,加快了我国走向公民社会的历史进程。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虽然我们无法断定,它将会沿着怎样的道路向前推进,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组织在实践中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 和谐社会
下载PDF
中国公民社会的先声——以业主委员会为例 被引量:168
4
作者 夏建中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一般说来 ,国家、公民社会与市场是任何一个完整社会中三足鼎立的三个独立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行动的独特逻辑 :国家是等级权力的逻辑 ,市场是盈亏逻辑 ,公民社会是自愿主义的逻辑。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社会经... 一般说来 ,国家、公民社会与市场是任何一个完整社会中三足鼎立的三个独立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行动的独特逻辑 :国家是等级权力的逻辑 ,市场是盈亏逻辑 ,公民社会是自愿主义的逻辑。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型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出现了业主委员会 ,它是一个居民自治组织 ,业主对自己的利益和社区的公共事务更加关心和主动参与 ,业主和业主委员会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面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抗议活动 ,维护业主的权益 ,业主委员会积极参与公共领域的讨论。这一切初步体现了公民社会的主要属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业主 业主委员会 公共领域
下载PDF
是“关系”,还是社会资本 被引量:132
5
作者 翟学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21,226,共14页
社会资本概念引入华人学界以来,其影响力使许多学者把它作为研究和解释中国人关系的路径,但在这种将"社会资本"与"关系"概念合并的趋势中有许多问题被遮蔽了。本文通过对社会资本与关系的各自抽象度、对应性和社会... 社会资本概念引入华人学界以来,其影响力使许多学者把它作为研究和解释中国人关系的路径,但在这种将"社会资本"与"关系"概念合并的趋势中有许多问题被遮蔽了。本文通过对社会资本与关系的各自抽象度、对应性和社会形态等的辨析,指出关系的研究基础是家庭本位的社会,而社会资本的研究基础是公民社会,它们在个体选择性、成员资格、公私利益、参与性和做人等方面都有差异。本文还探讨了关系及社会资本各自可能延伸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社会资本 家庭本位 公民社会
下载PDF
社区治理与公民社会的发育 被引量:89
6
作者 陈伟东 李雪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3,共7页
社区是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维持社会正义 ,稳定社区秩序、净化社区环境、和谐社区关系是居民的基本偏好。社区公共物品的属性 ,决定了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建立多元互动的合作机制。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构建过程 ,正是... 社区是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维持社会正义 ,稳定社区秩序、净化社区环境、和谐社区关系是居民的基本偏好。社区公共物品的属性 ,决定了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建立多元互动的合作机制。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构建过程 ,正是社区治理结构的形成过程 ,也是政府与社会分权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公共产品 公民社会 制度安排
下载PDF
“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103
7
作者 陈剩勇 赵光勇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82,共8页
参与式治理,是指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组织和政府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分配资源、合作治理的过程。参与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是参与式民主在治理中的运用。参与式治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和推广,改善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提升了... 参与式治理,是指与政策有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组织和政府一起参与公共决策、分配资源、合作治理的过程。参与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是参与式民主在治理中的运用。参与式治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和推广,改善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提升了公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者通过对参与式治理的全面考察,认为参与式治理对中国的"治道变革"和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参与式治理作为一个"决策框架",有利于政府自身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助于重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有助于培育公民社会,塑造"良好公民";参与式治理从地方和基层入手的实践本质也给出了我们治理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治理 公民社会 述评
原文传递
从结构论争到行动分析:海外中国NGO研究述评 被引量:107
8
作者 张紧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8-223,共26页
当代中国NGO的发展一直是海外学者高度关注的话题,由于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对改革开放后中国NGO的发展及其日益扩展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引发了激烈的学术争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将海外学者的研究归纳为依托公民... 当代中国NGO的发展一直是海外学者高度关注的话题,由于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对改革开放后中国NGO的发展及其日益扩展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引发了激烈的学术争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将海外学者的研究归纳为依托公民社会与统合主义理论的结构研究与关注NGO行为的行动研究,力图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学者研究中国NGO的整体图式。本文认为,"结构研究"基于"国家—社会"的二元分离,在一国的政治与权力配置层面上思考问题,侧重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分配状态;"行动研究"则试图在中观和微观层面来洞察与把握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机制、策略与路径,倡导关注NGO的行动。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统合主义 中国NGO NGO的行动
下载PDF
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 被引量:75
9
作者 方朝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2-102,共21页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市民—公民”、“城堡—城市公社—国家”等三组概念的词源学考察,揭示了西方学者的两种不同的市民社会观念和对市民社会的两种不同的理解趋势,分析了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亦即现代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古...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市民—公民”、“城堡—城市公社—国家”等三组概念的词源学考察,揭示了西方学者的两种不同的市民社会观念和对市民社会的两种不同的理解趋势,分析了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亦即现代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邦或以城市为文明中心的政治国家,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中世纪末叶以来在西欧涌现出来的自治的城市公社,它在后来的发展,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作者认为,17、18世纪以来在一些西欧国家产生的现代市民社会实际上可以看作这两种传统的汇合,它既是一个“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又是一个“国家公民”的社会,这一社会在西方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civil 黑格尔 马克思恩格斯 公民社会 society 城市公社 政治国家 市民等级 古希腊罗马
原文传递
社会的生产 被引量:88
10
作者 沈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91,共22页
在当今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家权力和市场联袂登台,携手推进商品化。这个急剧扩展的进程将经济(和政治)领域极大地膨胀起来,挤压了社会领域。这就迫使“保卫社会”成为当代社会学的核心议题。不过,在中国市场转型期的独特背景下,由于以往... 在当今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家权力和市场联袂登台,携手推进商品化。这个急剧扩展的进程将经济(和政治)领域极大地膨胀起来,挤压了社会领域。这就迫使“保卫社会”成为当代社会学的核心议题。不过,在中国市场转型期的独特背景下,由于以往的“再分配体制”从根本上压抑了自组织的社会生活,因此,“生产社会”而不是“保卫社会”成为第一位的任务,它既是一个社会实践的任务,也是社会学认知的任务。同样由于历史条件的独特聚集,“生产社会”表现为二重性,即我们不得不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将波拉尼意义上的“能动社会”与葛兰西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共同地生产出来。此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在社会行动的层面上必须同时打造“阶级”和打造“公民”。本文旨在说明“社会生产”的二重机制,并借以探讨“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 能动社会 公民社会 公民权 公民的勇气
下载PDF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44
11
作者 何云峰 马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现代社会文明应该是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三大社会层面共同发展的结果。在其中每一个层面上,都有相应的组织系统的发育。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各种营利性企业组织;与民主政治相对应的是科层制的各种政府机构;而与...  现代社会文明应该是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三大社会层面共同发展的结果。在其中每一个层面上,都有相应的组织系统的发育。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各种营利性企业组织;与民主政治相对应的是科层制的各种政府机构;而与公民社会相对应的是各种非政府组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我国非政府组织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在这种飞速发展的背后,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政府组织 公民社会 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 法律保障
下载PDF
“共同体”概念的演变、应用与公民社会 被引量:93
12
作者 李慧凤 蔡旭昶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5,共7页
自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共同体"概念的一百多年来,"共同体"(德文为"Gemeinschaft",英文为"Community")的内涵和外延又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滕尼斯、涂尔干、韦伯等人的社会学思想在一定程... 自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共同体"概念的一百多年来,"共同体"(德文为"Gemeinschaft",英文为"Community")的内涵和外延又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滕尼斯、涂尔干、韦伯等人的社会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共同体"的多元释义。而以帕克为首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则进一步将"共同体"应用于城市研究——"社区",拓展了它的地域视野。社区主义的兴起,使"好社会"成为社区发展的目标,并与公民社会理论研究形成比较。当前,"共同体"概念中已经融入了权力组织、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元素,它已不再是传统的单纯的地域性或情感性概念,而被赋予了更多功能性的内涵,从而使共同体理论与应用都得到了极大丰富。被赋予功能性意义的"共同体"为公民社会组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公民社会也为功能性的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功能性的共同体 公民社会
原文传递
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 被引量:73
13
作者 高飞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近年来,公共外交的兴起日益受到人们的瞩目。本文从几种国外流行的公共外交概念入手,分析公共外交的本质特征、兴起原因及其作用,并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公共外交机构改革情况,对我国的公共外交工作提出建议。公共外交的发展反映了当代国际... 近年来,公共外交的兴起日益受到人们的瞩目。本文从几种国外流行的公共外交概念入手,分析公共外交的本质特征、兴起原因及其作用,并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公共外交机构改革情况,对我国的公共外交工作提出建议。公共外交的发展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多元化、矛盾竞争复杂化等新特点,体现了当代政治的发展、外交制度的完善和外交方式的创新,发展和完善公共外交工作对于消除“中国威胁论”,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学 公共外交 宣传 市民社会 和平崛起
原文传递
物业运作:从国家中分离出来的新公共空间 国家权力过度化与社会权利不足之间的张力 被引量:77
14
作者 张磊 刘丽敏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63,共20页
This investigation report mainly displays a new public space of property managem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society, by analyzing a typical case--Qing Shui Yuan. The new public space has already separated fr... This investigation report mainly displays a new public space of property managem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society, by analyzing a typical case--Qing Shui Yuan. The new public space has already separated from the state and is managed by both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together. Position-exceeding power of the state and deficient position-stimulated rights of the society result i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Position-exceeding power is a pivotal perspective to interpre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Instead of paying excessive attention to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civil rights, we should focus on how social rights stimulated by institutions and laws are turned into re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业 运作 过度 社会权利 国家权力 张力
下载PDF
基本权利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78
15
作者 李忠夏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33,176,共19页
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分立的前提下,基本权利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国家公权力对个体自由的侵犯,并形成以"防御权"为核心的基本权利体系,对基本权利的解读主要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经济领域的社会自治。但随着自由经济问... 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分立的前提下,基本权利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国家公权力对个体自由的侵犯,并形成以"防御权"为核心的基本权利体系,对基本权利的解读主要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经济领域的社会自治。但随着自由经济问题的凸显,市民社会的理想结构也呈现出了内在困境,基本权利的功能也不能仅以保障个体自由加以涵盖。社会领域日益分化,市民社会分化为利益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社会子系统,基本权利需要在社会不同层面的自由之间实现"价值权衡"。基本权利实现了由对抗国家向社会整合的转交,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扩充了国家权力,如果仍以传统目光审视今日基本权利之功能,则不免使基本权利的保护难以适应社会的变迁。国家与社会的融合趋势明显,其背后是社会系统的功能分化,由此构成不同社会功能系统之间既分化、又耦合的关系,今天的基本权利的教义学体系恰是对这种社会变迁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权利 社会功能 法教义学 结构耦合 市民社会
原文传递
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 被引量:62
16
作者 史际春 陈岳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9-40,共12页
两位作者对令人兴奋的“市民社会”理念和追求作了冷峻的剖析 ,阐述了其概念、特质、作用及其与国家和民商法、经济法的关系。文章认为 ,市民社会作为特定概念 ,以其自由民主文明的价值追求 ,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人... 两位作者对令人兴奋的“市民社会”理念和追求作了冷峻的剖析 ,阐述了其概念、特质、作用及其与国家和民商法、经济法的关系。文章认为 ,市民社会作为特定概念 ,以其自由民主文明的价值追求 ,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人类迄今从未有过市民社会 ,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市民社会”不可能是“全体公民”的社会 ;在社会化和全球化时代 ,“市民社会”本能地抗拒国家与社会握手言和并开展深度合作 ,反对国家承担协调、管理经济 ,提供公共产品及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职能 ,也颇不合宜 ,有违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市民社会”的终结就是经济国家、经济法的兴起 ,从民商法到经济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跨越。经济法是现代民商法存在的必要条件 ,它以维护整体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为己任 ,确保民商法得以对社会成员在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自在、自为的活动进行调整 ,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民商法 中国 经济国家 经济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经济秩序 外国 公共管理
下载PDF
街道公共体制改革和国家意志的柔性控制——对黄宗智“国家和社会的第三领域”理论的扩展 被引量:68
17
作者 郭伟和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2期61-82,共22页
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和政治民主进程的温床,很多学者试图用国家与社会分野的视角,或者说市民社会概念来理解和诠释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城市社区改革案例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从中来展示中... 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和政治民主进程的温床,很多学者试图用国家与社会分野的视角,或者说市民社会概念来理解和诠释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城市社区改革案例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从中来展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虽然有民主化的进程,但是这种民主进程仍然是中国特色的国家意志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柔性控制,而不是所谓的市民社会的分殊与发展。只不过,当前社区公共治理中,国家意志的展现更加隐蔽、柔性和更具合法性。由此,本文扩展了黄宗智先生的"国家和社会的第三领域"概念,在当代中国,强财政支持下的政府已经不是通过"简约主义原则"来进行基层治理,而是通过一套更加复杂的柔性控制策略来试试基层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体制改革 市民社会 第三领域 柔性控制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 被引量:35
18
作者 郁建兴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1,共7页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得以兴起的最深刻根源 ,就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今天 ,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可欲的目标 ,它的达成 ,仍然不能离开发展市场经济这个基础。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工作 ,不但论证着在国家能...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得以兴起的最深刻根源 ,就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今天 ,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可欲的目标 ,它的达成 ,仍然不能离开发展市场经济这个基础。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工作 ,不但论证着在国家能力和市民社会同样弱小的中国实现二者之间正和博弈关系的可欲性 ,而且也展开着某种可行性 ,那就是 ,提高国家能力 ,重构国家机器 ,是以合理界分国家与社会的职能边界、合理确定国家的合法性基础为前提的 ,而有限政府并不会自动成为有效政府 ,国家又必须充分发挥其支持和增进市场有效运作的积极作用 ,以使具有自主性和多元化的社会确保统一和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市民社会 社会主义
下载PDF
参与式治理: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的趋向 被引量:62
19
作者 张紧跟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23,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政府纷纷引入参与式治理。在实践中,以民主的分权、商议民主、赋权于民和自治为基本内涵的参与式治理主要体现在参与式规划、参与式预算和参与式监督,其有效运转有赖于公民社会要件和政治经济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政府纷纷引入参与式治理。在实践中,以民主的分权、商议民主、赋权于民和自治为基本内涵的参与式治理主要体现在参与式规划、参与式预算和参与式监督,其有效运转有赖于公民社会要件和政治经济要件。实践证明,参与式治理既提高了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又改善了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正面临着治理有效性与合法性难以兼容的冲突。学习并借鉴既有的参与式治理经验以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新一轮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治理 地方政府 公民社会 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
原文传递
“激活”与“吸纳”的互动——走向协商民主的中国社会治理模式 被引量:58
20
作者 姚远 任羽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中国的社会治理存在一种双向互动:公共社会的新力量通过国家提供的政治参与的法理基础和制度空间,不断"激活"既有制度设计,从而有效参与治理;同时,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对新社会力量进行"吸纳",达成有序治理。"激... 中国的社会治理存在一种双向互动:公共社会的新力量通过国家提供的政治参与的法理基础和制度空间,不断"激活"既有制度设计,从而有效参与治理;同时,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对新社会力量进行"吸纳",达成有序治理。"激活"与"吸纳"的互动,本质是通过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通过日常的协商实现良善的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协商民主 公共社会 激活 吸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