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岛丘陵区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山东省海阳市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雅芹 闫弘文 +1 位作者 赵贤锋 孙世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0-1088,共9页
基本农田红线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线"划定的重中之重,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基本农田红线划定工作中的难点。本研究以半岛丘陵区山东省海阳市为例,以"三线"协同划定的思想为切入点,采用生态优先、建设用... 基本农田红线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线"划定的重中之重,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是基本农田红线划定工作中的难点。本研究以半岛丘陵区山东省海阳市为例,以"三线"协同划定的思想为切入点,采用生态优先、建设用地严格举证、优质耕地尽量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将生态安全网络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并对土地评价和立地分析(LESA)方法进行改进,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综合划定海阳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网络中耕地面积为12.11 hm^2,优先建设区与重点建设区中已举证的耕地面积为154.99 hm^2,此部分耕地均不适宜划入永久基本农田。2)根据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将耕地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优先划入型和适宜划入型耕地,自然质量和立地条件均比较优越,可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重点调控型和后备资源型耕地则不宜划入;其中优先划入型耕地面积为458.05 hm^2,将其中427.82 hm^2划入永久基本农田,适宜划入型耕地面积为771.83 hm^2,将其中500.67 hm^2划入永久基本农田。3)划定后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 305.22 hm^2,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面积为928.49 hm^2,占城市周边耕地总面积的60.26%,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提高了42.66%,永久基本农田中耕地的国家利用等平均值(9.04)高于全市耕地平均利用等别(9.56),且坡度均低于15°。4)城市周边生态安全用地、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有利于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采用基于改进的LESA评价方法,并综合考虑生态安全用地、永久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丰富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达到了海阳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目标;同时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海阳市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岛丘陵区 城市周边 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安全网络 建设用地适宜性 耕地自然质量 LESA体系 "三线"协同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研究评述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思维 荣玥芳 +1 位作者 张云峰 吴光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62,共6页
城市边缘区在利用方式、利益主体、形成发展机制及特殊的区位条件影响下,其空间形态多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扩展过程和机理,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参照国外针对城... 城市边缘区在利用方式、利益主体、形成发展机制及特殊的区位条件影响下,其空间形态多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扩展过程和机理,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参照国外针对城市边缘区地域结构理论、演变机制及近期的研究动态,我国学者从城市边缘区空间的演变过程及机理、边缘区问题及理论的应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城市边缘区的研究仍需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视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空间形态 演变机制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核心部位 被引量:6
3
作者 曾万涛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6-39,共4页
城市边缘区是处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之间的部分,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圈层结构、动态性、复杂性、依附性、带动性、过渡性等特征。城市边缘区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首选之地。为促进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必须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失地边缘... 城市边缘区是处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之间的部分,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圈层结构、动态性、复杂性、依附性、带动性、过渡性等特征。城市边缘区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首选之地。为促进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必须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失地边缘人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编制分区规划,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化 核心
下载PDF
都市区化背景下城市外围地区的空间整合策略--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余炜楷 吴天谋 陶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6-71,共6页
大城市外围地区的都市区化是当前我国大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的实证研究可知,在都市区化的背景下,大城市外围地区的用地、交通、生态等空间要素在都市区化与本地城镇化双重动力作用下往往会产生功能与布局上的分... 大城市外围地区的都市区化是当前我国大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的实证研究可知,在都市区化的背景下,大城市外围地区的用地、交通、生态等空间要素在都市区化与本地城镇化双重动力作用下往往会产生功能与布局上的分异。对此,应借助"整合"的策略,通过对用地、交通、生态等要素的整合,促进都市区化和本地城镇化两种不同动力对外围地区空间发展作用的协同,促进大城市外围地区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区化 城市外围地区 空间整合 广州市番禺区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产业园与农村的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玉亭 王勇 黄忠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67,86,共6页
产业园与农村作为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空间、经济、社区建设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借鉴了国外"一村一社""工业转移"等实践经验,提出了"村企互动"的发展模式;在明确产业园与农村协调... 产业园与农村作为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空间、经济、社区建设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借鉴了国外"一村一社""工业转移"等实践经验,提出了"村企互动"的发展模式;在明确产业园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后,通过统一城乡规划、整合村企空间,鼓励产业合作、共同发展经济,共享服务设施、促进社区融合,提供社会保障、保障最低诉求,转变政府观念、提供政策与财政支持等方法,探索城市边缘区产业园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产业园 农村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北京边缘住区发展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小地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2,共4页
本文选取了北京的三个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边缘住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城市边缘住区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使今后的研究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 北京 住区规划 建筑形式 道路建设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市城市周边荒漠草地演变分析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生菊 李莹 +8 位作者 靳瑰丽 张勇娟 魏秀红 刘文昊 宫珂 马建 刘智彪 李嘉欣 李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5-1448,共14页
城市周边的荒漠草地承担着减少地表径流、抗风蚀、固碳等生态功能,加之受自身脆弱性和城市化的影响,其价值更易发生改变,评价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科学利用、规划和保护该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乌鲁木齐市城市外围10 km... 城市周边的荒漠草地承担着减少地表径流、抗风蚀、固碳等生态功能,加之受自身脆弱性和城市化的影响,其价值更易发生改变,评价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科学利用、规划和保护该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乌鲁木齐市城市外围10 km范围内1990-2020年的荒漠草地作为研究区域,用生物量修订生态系统服务单价,实现生态服务价值在Landsat影像像元(30 m×30 m)上的空间异质性表达,在掌握草地面积、生物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定量评价周边荒漠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31年内,城市周边荒漠草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减少了193.49 km^(2),动态度为−3.27%,主要转向建设用地。(2)草地生物量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到2020年生物量为198.06 g∙m^(-2)。(3)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波动式增加趋势,且2015年最高,为29.35亿元,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0.01亿元;距城市周边1~10 km范围内,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现出距离城市越近,服务价值越低。因此,31年来城市周边荒漠草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大,呈减少趋势,而生物量虽受到城市扩张的作用,但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本身草地面积和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主要受社会经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地 草地生物量 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 评估 城市周边
下载PDF
城市外围非高峰时段公交柔性调度系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陆百川 何相嶬 +1 位作者 胡松 舒芹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5,共8页
基于城市外围居民出行的交通特点以及公交车运行成本与乘客等待时间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网约车思想的公交柔性调度系统,阐述了柔性公交调度系统的运行方式,设计了柔性公交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块功能以及工作流程。通... 基于城市外围居民出行的交通特点以及公交车运行成本与乘客等待时间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网约车思想的公交柔性调度系统,阐述了柔性公交调度系统的运行方式,设计了柔性公交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块功能以及工作流程。通过构建基于预约乘客数量的柔性发车间隔函数来确定非高峰时段的发车时间,利用建立的柔性调度辅助决策模型规划出响应时的最短路径以及计算乘客和公交车的综合效益。最后选取重庆市180路公交为例,用柔性调度模式的3种预约比例与传统运行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柔性公交调度系统能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降低公交的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非高峰 城市外围 运营成本 等待时间
下载PDF
城市周边农村网购物流发展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双利 杨南 +2 位作者 胡悦 翁海钢 翁海静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为寻找农村网购物流发展的合理化路径,基于一项在长沙市周边农村开展的调查活动,分析城市周边农村网购的基本情况和对网购物流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农村网购物流发展策略,可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网购物流 农村 城市周边 调查
下载PDF
离散选择高阶段Logit模型的建模与预测——以上海城市外围大型居住社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关金平 杨东援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8,100,共9页
离散选择Logit系列模型的发展层次顺序是:二项、多项、巢式与交叉巢式、混合Logit(连续及离散潜在种类模型)、嵌入潜在变量的混合选择模型、动态Logit模型。建立高阶段Logit模型算法是当前研究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交通方式选择与预测... 离散选择Logit系列模型的发展层次顺序是:二项、多项、巢式与交叉巢式、混合Logit(连续及离散潜在种类模型)、嵌入潜在变量的混合选择模型、动态Logit模型。建立高阶段Logit模型算法是当前研究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交通方式选择与预测的最新技术手段。2000年,Daniel M教授,以"对分析离散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012—2014年,作者深入学习了离散选择Logit系列模型及标定预测,结合上海城市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在中国"十二·五"期间,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演变,开展了基于高阶段Logit建模算法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针对高阶段Logit模型(混合Logit模型、混合选择模型、动态Logit模型)进行了建模、算法、选择概率与消费者剩余预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上海市外围大型居住社区居民交通方式高阶段选择模型。结果显示,6种政策方案中,附近设商业能最大改善出行质量并保证公交优先。高阶段Logit模型理论实际结合后,能很好地发挥其为政策方案决策定量支持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选择高阶段Logit模型 快速城市化进程 上海市外围大型居住社区 居民交通方式选择建模与预测 可量化的决策支持
下载PDF
Influencing domain of peripheral sources in the urban heavy pollution process of Beijing 被引量:3
11
作者 KANG Shichang Paul A. Mayewsk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4期565-575,共11页
The effect of city’s peripheral pollution sources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urgent to be solved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Beijing’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ses the surface obs... The effect of city’s peripheral pollution sources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urgent to be solved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Beijing’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ses the surface observations, and th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of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and 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 (TOMS) during the Beijing City Atmospheric Pollution Experiment (BECAPEX)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01, presents an "upstream" wind field resultant vector method for tracing peripheral pollution sources, and finds that the features of the urban heavy pollution processes of Beijing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impact of the emission sources of southern peripheral cities, and the pollutants transferred northwards from distant upstream sources are retarded by the U-shaped "Valley" topography in Beijing’s periphery. The two fac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N zonal influencing domain of pollutants from the southern peripheral areas to Beijing. The paper also comprehensively analyses the features of flow field in the heavy pollution process in the Beijing region, and compares the heavy pollution process with samples of good air-quality days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01. The experiment of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HYSPLIT-4) further reveals the diffusion trajectory of pollutants of the cities in Hebei and Shandong provinces and Tianjin city in the heavy pollution process of Beijing, and the simulations of the Regional Atmosphere Model System (RAMS) confirm the 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peripheral sources to the exceptionally heavy pollution process of the urban area of Beijing, thus revealing that the input of pollutants from southern peripheral c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aggravating urban heavy pollu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y's periphery DISTANT transfer POLLUTANTS transfer dynamic diffusion influencing sour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