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型 被引量:39
1
作者 韩润生 邹海俊 +2 位作者 吴鹏 方维萱 胡煜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38-1447,共10页
砂岩型铜矿床是楚雄陆相红层盆地的典型矿床类型。在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动力学演化中,该类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矿作用、改造成矿作用及后期断裂作用的演化过程:燕山中晚期形成煤-铜-盐"三色建造"和盆地流体;喜马拉... 砂岩型铜矿床是楚雄陆相红层盆地的典型矿床类型。在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动力学演化中,该类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矿作用、改造成矿作用及后期断裂作用的演化过程:燕山中晚期形成煤-铜-盐"三色建造"和盆地流体;喜马拉雅早期构造-热演化形成褶皱圈闭盆地流体,来自基底的富铜流体沿同生断裂(隐伏断裂)上升将一些亲铜元素从深部带入煤层而被吸附,形成富铜的还原性流体(H2O-SO2-CO2-CH4(C3H8-C2H6)-HSO4-HCO3-型),还原性流体沿次级断裂、隐伏断裂和层间断裂及轴面变形带上升,与大气降水深循环淋滤膏盐层形成高盐度的氧化性流体(H2O-SO2-CO2-N2-CO-HSO4-型)在砂(页)岩相遇时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并封闭于高孔渗的砂(页)岩储层,在褶皱翼部或核部的中细粒砂岩和层间断裂带中形成层状、似层状矿体;喜马拉雅中期由于构造改造,在更次级断裂带中形成脉状矿(化)体。所以,该类矿床是褶皱构造圈闭盆地流体-含矿岩相和构造裂隙封闭成矿流体定位成矿的产物,是铜矿源、构造与流体三者耦合作用的结果,更好地解释了矿床既沿褶皱分布又沿含矿层定位及矿物、元素分带的主要原因。故建立了该类矿床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模型 构造-流体耦合成矿 砂岩型铜矿床 楚雄盆地
下载PDF
沉积岩对楚雄盆地砂岩铜矿成矿的控制 被引量:31
2
作者 陈根文 夏斌 +2 位作者 吴延之 钟志洪 王国强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8,共5页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产于白垩系地层层位中 ,矿床与盆地内的下部含煤建造、中部的红色含铜碎屑岩建造和上部白色膏盐建造关系密切。含矿岩系具有向上变细的剖面结构 ,矿化常形成于不整合界面以上的一定范围内。含矿岩石以细砂岩为主 ,铜矿...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产于白垩系地层层位中 ,矿床与盆地内的下部含煤建造、中部的红色含铜碎屑岩建造和上部白色膏盐建造关系密切。含矿岩系具有向上变细的剖面结构 ,矿化常形成于不整合界面以上的一定范围内。含矿岩石以细砂岩为主 ,铜矿化与胶结物总量和钙质、硅质胶结物有关 ,并形成于浅色向紫色岩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沉积成岩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 砂岩铜矿床 成岩作用 楚雄盆地 成矿作用 云南
下载PDF
楚雄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谭富文 尹福光 +1 位作者 许效松 陈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5-352,共8页
对楚雄前陆盆地西部及相邻构造格架进行了分析 ,认为原形盆地的西南部及相邻造山带受到了新生代红河断裂的强烈改造 ,而盆地西北部的盆 -山体系保留了盆地演化时期的基本格架。利用当代前陆盆地演化模式理论 ,对原形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 对楚雄前陆盆地西部及相邻构造格架进行了分析 ,认为原形盆地的西南部及相邻造山带受到了新生代红河断裂的强烈改造 ,而盆地西北部的盆 -山体系保留了盆地演化时期的基本格架。利用当代前陆盆地演化模式理论 ,对原形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与西部推覆构造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认为扬子西部被动陆缘向楚雄前陆盆地转化的时期发生在晚三叠世卡尼早期 ,前陆盆地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卡尼期深水复理石沉积、诺利期浅水复理石沉积和瑞替期磨拉石沉积 ,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 -构造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盆地 三叠纪 沉积层序 扬子地块
下载PDF
楚雄盆地铜、盐、有机质相互作用与砂岩铜矿生成 被引量:19
4
作者 庄汉平 冉崇英 +1 位作者 何明勤 卢家烂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楚雄盆地含煤、含铜和含膏盐建造中的有机质在来源、类型和成熟度上是不一致的。成岩期干酪根降解形成的短链羧酸是矿源层中铜活化的重要因素,石油烃是矿质搬运的重要载体。改造成矿期,天水淋滤膏盐展形成富... 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楚雄盆地含煤、含铜和含膏盐建造中的有机质在来源、类型和成熟度上是不一致的。成岩期干酪根降解形成的短链羧酸是矿源层中铜活化的重要因素,石油烃是矿质搬运的重要载体。改造成矿期,天水淋滤膏盐展形成富SO_4^(2-)的下渗氧化性流体,为改造成矿提片供了硫源。另一方面,来自基底的含矿流体沿同生断裂上涌,混染煤系地层形成还原性流体,沿次级断裂进入到高渗透的砂岩储集层。当两种流体在砂岩中相遇时,发生氧化-还原作用而形成改造期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铜矿床 有机质 膏盐 有机地球化学 成矿
下载PDF
挤压造山带中的伸展构造及其成因——以滇中地区晚新生代构造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刚 王二七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在印度和欧亚大陆晚新生代SN向陆内汇聚作用下,川滇地块沿鲜水河-小江左行走滑断裂和红河-哀牢山右行走滑断裂发生SE向逃逸和顺时针旋转,这必然造成其南缘的滇中、楚雄等地区地壳发生挤压缩短和隆升。然而,在滇中高原,SN向的小江断裂系... 在印度和欧亚大陆晚新生代SN向陆内汇聚作用下,川滇地块沿鲜水河-小江左行走滑断裂和红河-哀牢山右行走滑断裂发生SE向逃逸和顺时针旋转,这必然造成其南缘的滇中、楚雄等地区地壳发生挤压缩短和隆升。然而,在滇中高原,SN向的小江断裂系发生张扭性运动,沿断裂出现众多的第四纪伸展和拉分盆地,这反映出滇中高原在晚新生代处于近EW向的伸展环境。力学分析与地质现象之间的矛盾暗示有一种尚未被揭示的伸展变形机制。文中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和地貌特征论证了晚新生代滇中背形构造的存在,揭示出是背形构造的应力分布状态导致了滇中高原上部地壳EW向伸展的发生,从而使得小江断裂发生分裂并伴随伸展构造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新生代构造 挤压造山带 滇中地区 成因 晚新生代 滇中高原 应力分布状态 走滑断裂 顺时针旋转 欧亚大陆 川滇地块 拉分盆地 变形机制 地质现象 力学分析 地貌特征 小江断裂 哀牢山 鲜水河 断裂系 第四纪 SN 地壳
下载PDF
盆山转换与沉积地质记录——以楚雄前陆盆地分析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同兴 黄志英 尹福光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3期1-15,共15页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为一中生代周缘型前陆盆地。根据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结构和古地理演化的详细研究,结合古哀牢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笔者认为楚雄盆地经历了从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到中生代前陆盆地沉积的演化。前...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为一中生代周缘型前陆盆地。根据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结构和古地理演化的详细研究,结合古哀牢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笔者认为楚雄盆地经历了从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到中生代前陆盆地沉积的演化。前陆盆地演化的阶段性明显:晚三叠世卡尼期(云南驿组沉积期)和诺利早、中期(罗家大山组沉积期)为前陆复理石沉积;诺利晚期(花果山组沉积期)—古新世(赵家店组沉积期)为前陆磨拉石沉积。磨拉石沉积可分为海相含煤磨拉石和陆相红色磨拉石两种类型。其中陆相磨拉石沉积时间跨度长,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沉积演化可细分为盆地成形、强烈沉降、回返充填和萎缩消亡四个阶段。随着逆冲造山楔的不断向上生长和向克拉通方向加载,楚雄前陆盆地经历了一个早期向上突然加深、变细和晚期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充填过程;盆地由早期复理石沉积演变为晚期磨拉石沉积;盆地基底形态由早期的窄而深演化为晚期的宽而浅;分布于造山楔前缘的盆地沉降与沉积中心也不断地向北东克拉通方向迁移。古流向、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都显示楚雄前陆盆地沉积物的主要物源区为古哀牢山造山带,其次为东部隆起带,因此,盆地沉积物的供给具有明显的双物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转换 复理石 磨拉石 楚雄盆地 沉积地质记录
下载PDF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同位素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根文 吴延之 +3 位作者 夏斌 王核 钟志洪 王国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形成于白垩系高峰寺组凹地苴段、马头山组六苴段和大村段,以六苴、郝家河及大村铜矿床为代表。不论是硫同位素,还是氢氧同位素、铅同位素,六苴铜矿床和郝家河铜矿床均不相同。六苴铜矿硫化物中的硫以来自围岩为主,成矿...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形成于白垩系高峰寺组凹地苴段、马头山组六苴段和大村段,以六苴、郝家河及大村铜矿床为代表。不论是硫同位素,还是氢氧同位素、铅同位素,六苴铜矿床和郝家河铜矿床均不相同。六苴铜矿硫化物中的硫以来自围岩为主,成矿溶液来自上部天水和建造水,成矿金属物质来自围岩,推测成岩成矿作用是主要矿化机制。而郝家河铜矿,成矿物质更多的是来自地下深处,与深部地下水循环作用有关,表明郝家河铜矿床以改造成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铜矿床 同位素特征 矿床成因 楚雄盆地 成矿作用 地下水 矿化作用
下载PDF
云南楚雄盆地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儒峰 马永生 +2 位作者 汤良杰 郭彤楼 李建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9-316,共8页
云南楚雄盆地是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具有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 .应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 ,研究了楚雄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周期 ,得出楚雄盆地存在 3个一级沉积波动周期 (2 2 0Ma)、6个二级沉积波动周期(1 0 0Ma... 云南楚雄盆地是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具有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 .应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 ,研究了楚雄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周期 ,得出楚雄盆地存在 3个一级沉积波动周期 (2 2 0Ma)、6个二级沉积波动周期(1 0 0Ma)、9.5个三级沉积波动周期 (4 5Ma)以及高频波动周期 (1 0Ma、5Ma) .通过对不同波动单元的波动曲线对比 ,得出楚雄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规律 :在古生代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东部的云龙凹陷 ;中生代早期 ,沉积中心具有自西南向东北 ,由盆地边缘向中心迁移的规律 ,晚期受构造运动影响 ,沉积中心有自东北向西南回迁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波动特征 波动周期 构造沉积演化 楚雄盆地 云南省
下载PDF
楚雄盆地上三叠统深盆气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金亮 常象春 刘宝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9-476,共8页
楚雄盆地经历了多次叠加和多期改造 ,但仍存在深盆构造区。上三叠统为海相和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 ,烃源岩以泥岩、页岩为主 ,也有部分灰岩、泥灰岩和少量碳质泥岩、页岩及煤。煤系气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 ,为楚雄深盆气的... 楚雄盆地经历了多次叠加和多期改造 ,但仍存在深盆构造区。上三叠统为海相和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 ,烃源岩以泥岩、页岩为主 ,也有部分灰岩、泥灰岩和少量碳质泥岩、页岩及煤。煤系气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 ,为楚雄深盆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直接接触的生储组合广布于盆地中 ,储层致密 ,对深盆气的聚集和富集成藏十分有利。气源岩在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中期为湿气主要生成阶段 ,其后进入干气大量生成时期 ,成为深盆气形成的重要时期。喜山运动后盆地主体仍处于地下水交替停滞带 ,深盆气藏存在整体封存条件。从源岩演化程度和直接接触的生储组合来看 ,上三叠统形成了一个几乎覆盖全盆地的特大型深盆气藏。根据深盆气藏的主控地质因素的分析 ,可将楚雄盆地划分为深盆气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气藏 致密砂岩 运聚机理 上三叠统 楚雄盆地
下载PDF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矿物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根文 夏斌 +1 位作者 钟志洪 王国强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1期41-45,共5页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形成于紫色层向浅色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矿体具有明显的矿物分带 ,从紫色层向浅色层 ,金属矿物依次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变化 ,这种分带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顺层分带 ,另一种为垂直分带...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形成于紫色层向浅色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矿体具有明显的矿物分带 ,从紫色层向浅色层 ,金属矿物依次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变化 ,这种分带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顺层分带 ,另一种为垂直分带。引起矿物分带的原因是由于具氧化性的含铜卤水和具还原性的含硫溶液相互反应 ,造成了不同矿物的先后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分带 砂岩铜矿床 楚雄盆地 云南 成因 滇中地区 氧化性
下载PDF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理变迁 被引量:8
11
作者 尹福光 万方 +3 位作者 许效松 谭富文 陈明 汪正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2-57,共6页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为一建立在扬子板块西缘前寒武纪基底之上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盆地。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沉积了一套深水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诺利期早期以华坪隆起为界有两个沉降中心,华坪隆起以... 楚雄盆地晚三叠世为一建立在扬子板块西缘前寒武纪基底之上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盆地。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沉积了一套深水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诺利期早期以华坪隆起为界有两个沉降中心,华坪隆起以西的推覆体之上为广海陆架相的细碎屑岩沉积、远源浊积岩,以东为局限环境下的细碎屑岩沉积夹浊积岩;诺利期晚期为大规模的三角洲前缘砂体组成下超的复合体,古地理格局继续保持东西向分带,呈对称分布,盆地西部为陆相、海陆过渡相,盆地中部为海相沉积。瑞替期在原形盆地中形成舍资组的河流—滨岸沉积,在推覆体上形成白土田组的冲洪积物。总之,表现古地理变迁为一个由西东逐渐超覆、由下向上粒度逐渐变粗、由海相变为陆相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盆地 晚三叠世 盆地演化 古地理 云南
下载PDF
兰坪—思茅盆地与楚雄盆地古新统含盐系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从伟 高东林 +2 位作者 张西营 唐启亮 时林 《盐湖研究》 CSCD 2011年第3期8-14,共7页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和楚雄盆地都是含盐盆地,沉积了广泛的古近纪古新统含盐地层。通过对所采样品的地化指标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兰坪—思茅盆地内古新统含盐系成盐阶段的卤水浓缩度呈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其总体浓缩阶段高于...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和楚雄盆地都是含盐盆地,沉积了广泛的古近纪古新统含盐地层。通过对所采样品的地化指标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兰坪—思茅盆地内古新统含盐系成盐阶段的卤水浓缩度呈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其总体浓缩阶段高于楚雄盆地,成盐成钾条件优于后者。前者的物质来源可能以古海水为主,后者则显示其成盐环境可能为内陆湖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思茅盆地 楚雄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物源 成盐条件
下载PDF
楚雄盆地中—新生界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德斌 张志斌 《云南地质》 2002年第1期50-59,共10页
根据近年笔者研究 ,楚雄盆地中生代以后经历三期变形作用 :早期 (燕山期 )主要发育于密者挤压逆冲带 ,显示横向置换特征。中期 (喜马拉雅早期 )是主变形期 ,西带显示由SW向NE逆冲 ,以叠瓦状逆冲构造系统为其特征。晚期 (喜马拉雅中晚期 ... 根据近年笔者研究 ,楚雄盆地中生代以后经历三期变形作用 :早期 (燕山期 )主要发育于密者挤压逆冲带 ,显示横向置换特征。中期 (喜马拉雅早期 )是主变形期 ,西带显示由SW向NE逆冲 ,以叠瓦状逆冲构造系统为其特征。晚期 (喜马拉雅中晚期 )发育于陡坡和深切割区 ,表现为重力滑动构造。这些构造期次的确定为研究该盆地的发展、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界 构造变形特征 楚雄盆地 云南 构造期次
下载PDF
楚雄盆地六苴铜矿含矿岩系沉积演化、成矿时代及成矿深度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煜昭 韩润生 +1 位作者 闵朝龙 吴鹏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18-225,共8页
六苴铜矿是云南楚雄盆地重要的砂岩铜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晚白垩世,六苴铜矿区沉积环境从曲流河演化为氧化--咸化湖泊,形成了边滩、决口扇和水下扇等有利相带。成矿作用发生在成岩或埋藏阶段,在古新世元永井早期,马头山组下段(... 六苴铜矿是云南楚雄盆地重要的砂岩铜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晚白垩世,六苴铜矿区沉积环境从曲流河演化为氧化--咸化湖泊,形成了边滩、决口扇和水下扇等有利相带。成矿作用发生在成岩或埋藏阶段,在古新世元永井早期,马头山组下段(主含矿层)埋深至928m时,含矿热液向有利沉积相带运移,这个过程可能延长至元永井末期(56Ma),当时主含矿层埋深至3400m。进入始新世改造期,形成了一些细铜矿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盆地 六苴铜矿 含矿岩系 沉积演化 成矿时代 成矿深度
下载PDF
上扬子盆地新生代差异抬升剥蚀与分异过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姜磊 邓宾 +5 位作者 刘树根 王自剑 周政 罗强 何宇 赖冬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72-1886,共15页
中-新生代上扬子陆相盆地不仅是华南大陆的核心构造单元,也是大陆构造和盆地成因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基于楚雄盆地和四川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剖面中6件样品LA-ICP-MS磷灰石FT-U/Pb双法定年和热演化史模拟等研究,揭示上扬子盆地新生代差... 中-新生代上扬子陆相盆地不仅是华南大陆的核心构造单元,也是大陆构造和盆地成因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基于楚雄盆地和四川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剖面中6件样品LA-ICP-MS磷灰石FT-U/Pb双法定年和热演化史模拟等研究,揭示上扬子盆地新生代差异抬升剥蚀及其分异过程.楚雄盆地大姚宜就剖面江底河组磷灰石裂变径迹(apatite fission track,AFT)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别为43.2~33.9Ma、10.06~11.30μm,中新世以来快速抬升冷却速率达到约3~5℃/Ma;四川盆地宜宾柳嘉剖面三合组-高坎坝组AFT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别为128.0~95.2Ma、10.2~11.7μm,为部分埋深退火样品.宜就剖面和柳嘉剖面上白垩统磷灰石U-Pb年龄峰值特征总体相似,共同揭示物源区古元古代(2 100~1 700Ma)、新元古代(820~700Ma)、早古生代(500~400Ma)和早中生代(250~170Ma)中高级别变质-岩浆构造热事件,其晚白垩世物源区主要为扬子板块西缘和北缘地区(即松潘-甘孜褶皱带、义敦岛弧、康滇古陆和秦岭造山带).尤其柳嘉剖面磷灰石FT-U/Pb对比年龄揭示三合组-高坎坝组中少量磷灰石矿物为物源区晚三叠世-晚白垩世快速岩浆侵位过程的初始旋回沉积产物.晚新生代上扬子盆地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向扩展生长过程控制影响,最终发生肢解分异形成现今盆地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FT-U/Pb双法定年 差异隆升 盆地分异 四川盆地 楚雄盆地 构造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滇中楚雄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万玲 郭随平 刘德良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22-329,共8页
滇中楚雄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南被动大陆边缘发育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晚期),经历了自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次构造运动,具有复杂的构造形态.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析表明,哀牢山碰撞造山带... 滇中楚雄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南被动大陆边缘发育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晚期),经历了自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次构造运动,具有复杂的构造形态.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析表明,哀牢山碰撞造山带形成后,盆地继续向造山带下发生陆内“A”型俯冲,在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的推覆滑脱构造,将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地层深埋其下;燕山期,盆地东部的隆升,形成向盆地内部的挤压推覆;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盆地基底断裂产生走滑活动,形成盖层内的花状构造.楚雄盆地内发育有古生界至中新生界海相到陆相多套生油层系,经过推覆后深埋于盆地内,得到了较好保存.据盆地埋藏与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古生界及三叠系主要生油层系已进入高热演化的干气阶段,揭示了楚雄盆地今后的勘探方向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陆内俯冲 推覆滑脱 走滑构造 油气关系
下载PDF
从新的勘探理念寻求楚雄盆地油气勘探的突破——试论楚雄盆地的深盆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福东 戚厚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31,102,共5页
由于楚雄盆地构造圈闭形成期与源岩主要生排烃期不匹配,导致了长期以来按构造圈闭部署的油气勘探工作屡遭失败。深盆气理论与勘探实践表明,在盆地坳陷中心或上倾斜坡地带可以形成非构造型的深盆气藏。认为楚雄盆地具备深盆气形成的基本... 由于楚雄盆地构造圈闭形成期与源岩主要生排烃期不匹配,导致了长期以来按构造圈闭部署的油气勘探工作屡遭失败。深盆气理论与勘探实践表明,在盆地坳陷中心或上倾斜坡地带可以形成非构造型的深盆气藏。认为楚雄盆地具备深盆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上三叠统煤系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强度可达(40~60)×108m3/km2;广泛发育致密砂岩储集层,坳陷主体部位上三叠统连片分布,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盆地西部坳陷和北部坳陷及其斜坡区是深盆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还认为:该盆地上三叠统煤系生、储、盖层相互叠置,可构成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等多种成藏组合;在有断层沟通条件下,也可以于煤系之上的侏罗系地层中形成次生的常规成藏组合;若运用深盆气勘探理论,并从动态演化的观点重新评价,可望在该盆地天然气勘探上获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深盆气 天然气成藏 楚雄盆地
下载PDF
楚雄盆地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地球化学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冉崇英 张智筠 庄汉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41-245,共5页
康滇古大陆裂谷的发生和发展造就了楚雄盆地,沉积了煤、铜、盐旋回与含矿建造,形成了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矿床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表生的或地层中的或深部的铜、盐、有机质以微量遍布于楚雄盆地中生代各地层中,在... 康滇古大陆裂谷的发生和发展造就了楚雄盆地,沉积了煤、铜、盐旋回与含矿建造,形成了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矿床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表生的或地层中的或深部的铜、盐、有机质以微量遍布于楚雄盆地中生代各地层中,在适宜的古气候、岩相古地理环境则富集成矿,三者在诸矿床中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三类矿床都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生成过程并受同步热演化。矿床组合遵循“金属-盐-有机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盆地 膏盐 有机矿床组合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从海相地层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探讨楚雄盆地的热史及剥蚀史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彤楼 金之钧 +2 位作者 汤良杰 周雁 李儒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是恢复沉积盆地热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以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楚雄盆地海相地层热历史及地层剥蚀量。本区测试的各个样品的单颗粒年龄分布特征总体上集中程度不太好,分散性较强,反映这些样品可能均...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是恢复沉积盆地热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以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楚雄盆地海相地层热历史及地层剥蚀量。本区测试的各个样品的单颗粒年龄分布特征总体上集中程度不太好,分散性较强,反映这些样品可能均未经历125℃以上的完全退火;封闭径迹长度的分布特征反映本区具有较复杂的热史,这可能与楚雄盆地构造变动强烈并伴有多期次火山活动有关。裂变径迹反映本地区3个主要不整合(D1/O2、T3/D2、K2/J2)具不同的剥蚀量,表明楚雄盆地曾有较为复杂的剥蚀史:其中云参1井3个不整合的剥蚀量分别为220m(D1/O2)、180m(T3/D2)和105m(K2/J2);云龙凹陷露头剖面3个不整合的剥蚀量为263m(D1/O2)、149m(T3/D2)和280m(K2/J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地热史 剥蚀史 楚雄盆地
下载PDF
楚雄盆地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秀梅 《云南地质》 2000年第4期416-422,共7页
对楚雄盆地各组段烃源岩的厚度分布特征、地化特征及成熟度特征分别进行静态研究 ,对各组段烃源岩的优劣及生烃潜力作出了综合评价 ,并预测了各区块的油气勘探前景。
关键词 楚雄盆地 烃源岩 成熟度 综合评价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