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文本与形象重构:华兹生《庄子》英译的深度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林嘉新 徐坤培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在《庄子》英译史上,华兹生译本有力地推动了海外庄学研究,重构了域外庄子形象,也成了具有翻译史学意义的经典译本。本文以副文本为切入点,探究深度翻译策略下华译本重塑的庄子形象,并结合译本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语境与译者深度翻... 在《庄子》英译史上,华兹生译本有力地推动了海外庄学研究,重构了域外庄子形象,也成了具有翻译史学意义的经典译本。本文以副文本为切入点,探究深度翻译策略下华译本重塑的庄子形象,并结合译本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语境与译者深度翻译策略选择的关系。研究发现,华译本副文本对庄子海外镜像重构的作用巨大;数量庞大、内容简洁、注释灵活,是副文本信息的显著特征,也是其译本深度翻译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管窥当代美国汉学界在文学性与文献性翻译的互动转型轨迹,探索文学外译与世界文学经典形成的互动机制,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华兹生 副文本 深度翻译 海外庄学
原文传递
比德之旅与心游之路——孔子、庄子的旅游思想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小波 赵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孔子、庄子是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 ,同时也是中国旅游思想理论的创立者。孔子游历诸侯 ,在漫长的旅途中形成了山水比德的旅游思想 ,庄子则在心游的空间里驰骋自己逍遥的心灵。他们的旅游境界各有千秋 ;君子三道和安贫乐道 ;礼乐社会和... 孔子、庄子是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 ,同时也是中国旅游思想理论的创立者。孔子游历诸侯 ,在漫长的旅途中形成了山水比德的旅游思想 ,庄子则在心游的空间里驰骋自己逍遥的心灵。他们的旅游境界各有千秋 ;君子三道和安贫乐道 ;礼乐社会和至德之世 ;尽善尽美和无言之美分别是孔子、庄子旅游中的人生感悟、社会关怀以及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庄子 比德之旅 心游之路
下载PDF
《庄子·天下篇》与内圣外王之道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476,共23页
《庄子·天下篇》之关切并不在于六家学说的本来面目,其对六家的评述实际上指涉了"内圣外王"之道这一中国政教生活最为核心的问题。通过"道术"与"方术"之辩,庄子揭示出从方术中开出道术的可能性。道... 《庄子·天下篇》之关切并不在于六家学说的本来面目,其对六家的评述实际上指涉了"内圣外王"之道这一中国政教生活最为核心的问题。通过"道术"与"方术"之辩,庄子揭示出从方术中开出道术的可能性。道术的通达要求天道(神)、地道(明)与王道、圣道四者的连接与整合。《天下篇》在"神明圣王"的大视域下将人分为七类,揭示了政教文明的人性基础。在这七类人中,惟有圣人能够通达天人,承担圣王的事业。因此在人类的政教文明系统中,圣人具有中枢性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下篇》 圣人 内圣外王
下载PDF
审慎对《庄子》进行传播学层面的“本土化”——与邵培仁、姚锦云两位老师商榷 被引量:11
4
作者 尹连根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5-173,共19页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就逐渐开始了用传播学视角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尝试。这方面的最新文献之一当数邵培仁、姚锦云对庄子等人传播思想的解读。他们认为,中国传播的传统更注重"受",而西方更关注"传"...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就逐渐开始了用传播学视角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尝试。这方面的最新文献之一当数邵培仁、姚锦云对庄子等人传播思想的解读。他们认为,中国传播的传统更注重"受",而西方更关注"传";庄子即为代表,庄子指出了交流的困境在"成心"、交流的实现在"心斋"与"坐忘"、交流的理想在"真宰"。但是这种解释恐有误读庄子、硬贴标签之嫌。本文认为本土化的前提是避免标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传播思想 传统文化 传播学本土化
原文传递
再论庄子传播思想与“接受主体性”——回应尹连根教授 被引量:9
5
作者 姚锦云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52,共21页
对庄子/《庄子》而言,传播意味着不同主体间的关系,主要在"意义理解和分享"以及"人类日常交往"层面。战国时代的庄子将"人与神"的关系改造为"人与道"的关系,后者又决定着人与人的关系。庄子有... 对庄子/《庄子》而言,传播意味着不同主体间的关系,主要在"意义理解和分享"以及"人类日常交往"层面。战国时代的庄子将"人与神"的关系改造为"人与道"的关系,后者又决定着人与人的关系。庄子有着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张力,其理想体现为突破巫师中介的"绝地天通",实现"心道合一"的新"天人沟通"。但庄子并未从现实世界完全退出,而是以"游世"的态度,保留了对人间沟通/交往的关切。庄子的核心传播思想可以用"接受主体性"概念表示,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传播观,通俗地说即以虚己之心接收大道,以得道之心自由交往。尹连根教授提出的"审慎"主张和主要建议较为可取,但"庄子没有传播思想"的论断和诸多其他观点则失之于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传播 思想 概念 本土化 接受主体性 绝地天通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庄子与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尹连根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6期99-110,共12页
对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当在地经验的本土化之争日趋式微的时候,传统文化的本土化之争依然存在。这方面最新例证之一就是,有学者提出“接受主体性”这一概念以解释庄子传播思想。“接受主体性”作为概念因其无前提、无内涵、无印证恐有... 对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当在地经验的本土化之争日趋式微的时候,传统文化的本土化之争依然存在。这方面最新例证之一就是,有学者提出“接受主体性”这一概念以解释庄子传播思想。“接受主体性”作为概念因其无前提、无内涵、无印证恐有失妥当;对庄子,我们后人应该抱有“了解之同情”,同时有取珠还椟、避名居实的苦心孤诣。为避免陷入穿凿附会,传播学本土化可资借鉴的路径有三:社会学的“文化自觉”,哲学层面的思辨以及历史学层面的传播活动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思想 传播学本土化 道家 华夏传播 传统文化 庄子
下载PDF
《庄子》中“工匠精神”的原初形态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慧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工匠精神"体现着一种劳作中的精神状态,是指劳动者专注于劳作,既得到精妙绝伦的产品,又伴随着心灵的愉悦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工匠精神"的文化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先秦,《庄子》中有对"工匠精神"淋漓尽致... "工匠精神"体现着一种劳作中的精神状态,是指劳动者专注于劳作,既得到精妙绝伦的产品,又伴随着心灵的愉悦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工匠精神"的文化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先秦,《庄子》中有对"工匠精神"淋漓尽致的展现,"工匠精神"的本质是艺术精神,是解除了主体与自身、对象及世界之间的对抗,超脱了功利束缚的自由精神,它也代表了道家最高人格理想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工匠 工匠精神 艺术精神 人格理想
下载PDF
《瓦尔登湖》中“鱼”的道家意蕴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1-74,共4页
在梭罗与庄子的笔下,"鱼"不仅是其外表所呈现的具体事物,而且还承载了其他深刻的意蕴。梭罗与庄子对水中"鱼"的寄托有相似之处,亦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词 梭罗 《瓦尔登湖》 庄子 自由
下载PDF
“缘督以为经”与“养生”的哲学——以《庄子·养生主》首章为中心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7,共13页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章,它探讨养生的要义。然而"养生主"这一表达具有多重含义:(1)养生为主,即"主养生";(2)"养生"之"主",即养生的主要方面;(3)养"生之主",所养的是生的主...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章,它探讨养生的要义。然而"养生主"这一表达具有多重含义:(1)养生为主,即"主养生";(2)"养生"之"主",即养生的主要方面;(3)养"生之主",所养的是生的主要方面。这些不同的取向,规定了"养生主"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庄子养生哲学的根本原则是"缘督以为经",即所谓顺中以为常,聚焦于善与恶、刑与名之间的几微虚空,它实质上是一种人与天之间的"边界体验"。养生的哲学展开为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四重连续的整体性效应,最终指向生命意义的当下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主 庄子 缘督以为经
下载PDF
追求自然生命过程的正常进行——老庄生命哲学论要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可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7,286,共8页
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老庄生命哲学的基本思想:(1)生与死是相反相成的一对辩证矛盾;(2)宇宙是生死无限循环轮回的无穷生命过程;(3)"道"是宇宙生命的本原和原理;(4)"气"是构成具体生命存在物的元素;(5)身体内阴阳之... 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老庄生命哲学的基本思想:(1)生与死是相反相成的一对辩证矛盾;(2)宇宙是生死无限循环轮回的无穷生命过程;(3)"道"是宇宙生命的本原和原理;(4)"气"是构成具体生命存在物的元素;(5)身体内阴阳之气调和是生命的最佳状态;(6)"无知无欲"是生命达到最佳状态的精神条件;(7)道家只是期望通过修道而达到自然生命过程的正常进行,有别于道教幻想通过修道而达到肉体成仙或羽化升天成神仙的"长生不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老子 庄子 生命哲学
下载PDF
《庄子》“适”的审美范畴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德鸿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庄子其全部的文本都在表达着适意的人生追求。“适”作为《庄子》的审美范畴,恰恰是庄子最为满意的人生状态,并成为庄子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人生理念。本文主要通过“适”的审美范畴分析,梳理庄子对于三种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 庄子其全部的文本都在表达着适意的人生追求。“适”作为《庄子》的审美范畴,恰恰是庄子最为满意的人生状态,并成为庄子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人生理念。本文主要通过“适”的审美范畴分析,梳理庄子对于三种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一是“适人之适”,二是“自适之适”,三是“忘适之适”。庄子最为崇尚的人生场景即“忘适之适”,这也与其本人一贯崇尚的天地精神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适人之适 自适之适 忘适之适
下载PDF
《庄子》“美丑同一”的存在基础:“道”与“气”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杰 《江汉学术》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庄子》中"道"的思想是对老子"道"思想的继承与发挥,以"道"为世界的本原。"道"先于万物之初,无始无终,是"物物者"而引导万物的生成。虽然《庄子》中对"气"的论述不如&qu... 《庄子》中"道"的思想是对老子"道"思想的继承与发挥,以"道"为世界的本原。"道"先于万物之初,无始无终,是"物物者"而引导万物的生成。虽然《庄子》中对"气"的论述不如"道"详细,但是,通过全书关于"气"的论述,可以发现,"气"是道化生万物的物质基础,道是气运化流转的内在推动力和引导,气的流化的依据是道的规定,气的运转形成了有形象的万物,而万物也因此具有了道的规定性,表现为物的各自属性。"气"在"道"的推动、引导、规范、规定下运转,并得以形成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或现象界。由此存有论来看,道化生万物,万物由气而成,故"通天下一气耳",也因此,万物存在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有成有毁,有美有丑,有大有小,也有可与不可,然与不然,但从"道"的观点来看,都是没有差别的。如此,就形成《庄子》美丑同一存在论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美丑
下载PDF
老庄孟荀人性观体现的儒道互补精神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雅 彭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7-32,共6页
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探讨追溯其根因。研究儒道两家学说创立之初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可以见出其中明确的儒道互补精神。究其根因... 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探讨追溯其根因。研究儒道两家学说创立之初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可以见出其中明确的儒道互补精神。究其根因,乃在于两家学说对人性不同层面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生态度与政治主张各有偏失,道家认为人性是“道生万物”时赋予人的属(道)性,无论是人还是人类社会都应保有此性而不加以改造,由此人可以“自得”“自化”“如婴儿之未孩”;儒家在承认人生而具有的生物属性的同时,强调对人的生物属性必须加以修正、教化,以规范人的生物性,达到“人文化成”的功效。所以只有儒道两家人性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性,才能维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到后来,“儒道互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基质和外在表征,也是中国人的精神理念和生存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孟子 荀子 人性观 儒道互补
下载PDF
《庄子》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永鑫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庄子》中的"技"与当代中国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在内涵上高度契合。《庄子》中对"技"的表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放下机心、"以天合天","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忘适之适""道技合一&... 《庄子》中的"技"与当代中国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在内涵上高度契合。《庄子》中对"技"的表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放下机心、"以天合天","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忘适之适""道技合一"。这对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对于真、善、美内在统一的精神境界的崇高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工匠精神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寓意与足少阴经功能相关理论渊源再探
15
作者 李建宇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068-2075,共8页
肾主藏精,其作用如《道德经》宇宙论意义上的“道”,是生命之源泉。肾主水,有“道”之“柔顺”“为雌”之“德”,《黄帝内经》“二阴为雌”理论源于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德”生万物的不同阶段,黄老学派称之为“刑德相辅”,在... 肾主藏精,其作用如《道德经》宇宙论意义上的“道”,是生命之源泉。肾主水,有“道”之“柔顺”“为雌”之“德”,《黄帝内经》“二阴为雌”理论源于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德”生万物的不同阶段,黄老学派称之为“刑德相辅”,在天文历法中深化为天体左右旋运动的“雌雄”理论。《黄帝内经》之“藏德”即“刑德相辅”中之用“刑”,“七月少阴申”理论亦与之相关。老庄哲学认为,精为形之根本,一气相连,《黄帝内经》天之精与地之形以气贯通的认识源于此。结合老庄对“真”的认识,这个能贯通人体形、精的“气”即《黄帝内经》说的“真气”。《黄帝内经》提示从“恬淡虚无”到“真气从之”的中间环节还有“呼吸微徐”,神仙家将“恬淡虚无”称作“为宾”,“呼吸微徐”则称作“调息”,而心君“为宾”后“真气从之”布散于形体而“阳气固”的状态喻作“筑城”。筑城必先筑地基,故“真气从之”前的“调息”称作“筑基”。维脉“金门穴”“筑宾穴”的命名,以及中医对维脉功能的认识有其天文历法理论背景,实则源于上述道家学说,然追本溯源,彩陶盆口沿四维处“癸”字符号寓意为其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少阴肾经 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 《黄帝内经》 《道德经》 《庄子》
下载PDF
庄子“由技入道”观及其现代价值
16
作者 时赛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1-70,共10页
《庄子》中塑造了诸多身怀绝技的劳动者形象,这些劳动者既是从事平凡职业的普通人,也是在劳动过程中由“技”入“道”的真人。“由技入道”观表明,人能在自主自由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去除己见、体悟自然之理来通达生命自由之境。“由技入... 《庄子》中塑造了诸多身怀绝技的劳动者形象,这些劳动者既是从事平凡职业的普通人,也是在劳动过程中由“技”入“道”的真人。“由技入道”观表明,人能在自主自由的劳动实践中,通过去除己见、体悟自然之理来通达生命自由之境。“由技入道”的方法论主要包括:非志不取的劳动选择、用神不分的劳动心境、忘己入天的劳动艺术。庄子“由技入道”观暗含了劳动解放的思想蕴意,对于现代人重新审视劳动实践,探求劳动解放以及人自身的解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由技入道 技艺劳动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论“道”域下庄子的大生命观
17
作者 陈健 张宗明 《泰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道”是庄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是生命存在、活动、发展的形上依据。庄子将天地万物置于“道”域下加以整体关切,视人与自然万物为“道”域下的有机统一体,形成了内涵丰富且见解独特的大生命观。敬畏“道”、效法“道”和达至“道”,... “道”是庄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是生命存在、活动、发展的形上依据。庄子将天地万物置于“道”域下加以整体关切,视人与自然万物为“道”域下的有机统一体,形成了内涵丰富且见解独特的大生命观。敬畏“道”、效法“道”和达至“道”,是庄子大生命观的价值旨归。敬畏“道”要求人们在“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效法“道”要求人们一方面以道的“普遍性”为依据,维护生命的平等和多样,另一方面以道的“规律性”为依据,道法自然、尊重生命本然;达至“道”要求人们在构建“人与天一”的生命世界与培育“藏天下于天下”的生命境界中,为生命发展创设理想外部环境和宏大内在格局。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庄子在“道”域下对生命的高维审视与思考,无疑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思想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大生命观
原文传递
庄子本真理想人格审美内涵的现代阐释
18
作者 赵诗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庄子》文本中描写了大量理想的人格形象,都以保持个体自身的本真以及追求内在精神的自由作为最高的生命理想,这主要体现在庄子所塑造的丑人、匠人和以真人为代表的神人、圣人、至人等三类群体身上。他们充分体现了庄子理想人格的建构... 《庄子》文本中描写了大量理想的人格形象,都以保持个体自身的本真以及追求内在精神的自由作为最高的生命理想,这主要体现在庄子所塑造的丑人、匠人和以真人为代表的神人、圣人、至人等三类群体身上。他们充分体现了庄子理想人格的建构及其所表现出的三种审美意蕴和人生境界:形体残缺的真丑之美及其追求的顺命境界、涵道于技的游戏之美及其安命境界、达道的精神飘逸之美及其逍遥境界,它们共同指向个体生存与生命精神的自由和自在,并将其作为理想人格的内在规定,呈现了庄子“以真为美”的人格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本真 人格 审美
下载PDF
庄子生态美学智慧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欣 《阴山学刊》 2009年第2期5-7,36,共4页
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庄子从生态和谐思想、生态美学原则以及生态循环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庄子》中所蕴含的朴素的生态美学智慧对于当今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 庄子 生态美学 美学智慧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典籍英译——以《庄子》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莉 冯代红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4-97,共4页
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既要提倡"拿来主义",又要提倡"送出主义"。典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应如此。以《庄子》英译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阐释并探讨了典籍英译中的译者选择和适应性转换问题,以期实现原文和译文在语... 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既要提倡"拿来主义",又要提倡"送出主义"。典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应如此。以《庄子》英译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阐释并探讨了典籍英译中的译者选择和适应性转换问题,以期实现原文和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生态翻译系统中的"平衡"与"和谐",生动地再现典籍当中的意境和美感,使译文形神兼备,向世界再现、传播中国文化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典籍 《庄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