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汉水女神考论
被引量:8
1
作者
梁中效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18-22,共5页
文摘
汉水女神是中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江河女神。汉水女神不仅出现在《诗经》、《楚辞》文化系统之中,也存在于春秋、战国以来的祭祀文化系统之中。汉水女神是两位美丽而多情的女子延娟、延娱,她们出现于西周中期前后,与周昭王南征有关。汉水女神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汉水女神
《诗经》
《楚辞》
《文选》
Keywords
the Goddess of Hanjiang River
the Book of Odes
chu poems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题名 冷峻与热烈的辩证统一──三论《天问》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宏洪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2-19,共8页
文摘
这是《天问》艺术成就研究系列论文之三.文章从《天问》的创作心理、思想内容、情感抒发、审美特色等方面着眼,论述了《天问》具有冷峻与热烈辩证统一的艺术特色.《天问》自始至终的170个诘问是冷峻的,然而诗中呈现的作者的表象活动却非常热烈;《天问》全诗充满着屈原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冷静的理性思考,但全诗的情感抒发则十分热烈.
关键词
楚辞
屈原
天问
艺术成就
冷峻
热烈
Keywords
the chu poems
Qu Yuan
Inquiring the Heaven
artistic achievements
sternness
ardentness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题名 夏侯湛诗歌考述
3
作者
陈洁
机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21-23,共3页
文摘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的诗歌多数亡佚,结合夏侯湛现存的十首诗歌及史料中关于其亡佚作品的论述,全面考证和评述夏侯湛的三言体诗歌、四言体诗歌、五言体诗歌及楚辞体诗歌。
关键词
夏侯湛
西晋
楚辞体诗歌
Keywords
Xia Houzha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chu poem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题名 姜亮夫先生楚辞研究方法浅析
4
作者
贾吉林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5-67,共3页
文摘
姜亮夫先生的楚辞研究遵循"个别分析,综合理解"的治学方法,从早年的《屈原赋校注》到晚年的《楚辞通故》,他一直沿用此方法。这不仅体现了他继承传统"小学"重文字、音韵、训诂的考据方法,也形成了其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视角。姜亮夫先生一生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自破己见的度量和独立自由的治学精神对后学多有启示。
关键词
姜亮夫
楚辞
研究方法
治学态度
Keywords
Jiang Liang - fu
chu poems
research methods
attitudes towards study
分类号
I222.3
[文学—中国文学]
题名 从《度曲须知》看明末吴方言的语音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唐七元
机构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7-101,共5页
基金
广西新世纪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011)
广西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BS100003)
文摘
《度曲须知》是明末沈宠绥的曲律专著。其主要内容是讨论南北戏曲歌唱中念字的格律、技巧和方法。同时书里也谈到了如何"正吴中之讹音",它们涉及到当时吴方言的语音特点,对今汉语语音史和吴方言语音史的演变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度曲须知
吴方言
语音
Keywords
instructions of composing chu poems
the wu dialects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H114
题名 对游国恩《楚辞概论》研究方法的审视
6
作者
李小兰
机构
东华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30-32,共3页
基金
江西省社科研究"十五"规划项目<近现代楚辞学论纲>(项目编号05WX04)暨东华理工学院硕(博)启动基金课题<近现代楚辞研究专书的论评>(项目编号DHB040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游国恩著《楚辞概论》在使用传统考据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方法即整体研究的方法。传统与现代方法的结合使用,究其原因,既得力于近现代新思维新方法的传入与运用,也缘于作者坚实的古典文学的功底和修养。这种研究方法使得《楚辞概论》“继往开来,独树一帜”,对后来的楚辞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游国恩
《楚辞概论》
研究方法
Keywords
You Guo-en
General Ideas on chu poems
research way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题名 论初唐四杰对楚辞的接受与变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孟修祥
机构
荆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云梦学刊》
2002年第5期5-8,共4页
文摘
初唐四杰在接受楚辞时 ,是以反对者的姿态出现的 ,但骨子里正得楚辞之精神。尚为的生命价值追求 ,悲剧性的生命历程 ,决不委心从俗的高尚人格 ,这都是他们在创作中自然接受楚辞的主要原因。但他们缺少必要的生活阅历与生活基础 ,思想不够深沉 ,重个人价值而轻社会生活关怀 ,才华横溢而又急于求成 ,在接受楚辞的同时 ,在创作上出现变异。
关键词
初唐四杰
楚辞
接受
变异
Keywords
the Four Virtuosos
the chu poem
accept
variation
分类号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题名 楚简逸诗《交交鸣■》考论
被引量:5
8
作者
曹建国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3,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以前<诗经>的文学性传播与接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05CZW010)
文摘
The character ‘wu’(乌) in one of the leftover poems ‘Jiao Jiao Ming Wu’among the Chu bamboo strips is a phonetic variant of ‘yi’(鷖),which means a type of bird relevant to phoenix.In this poem,‘yi’was an analogy for gentleman and this analogy was related to worship of phoenix.‘Jiao Jiao Ming Wu’was created by Chu peop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ijing,especially poems in ‘Ya’(encomia) section.
关键词
楚简逸诗
凤崇拜
楚诗
《雅》诗
Keywords
Leftover poems in chu Bamboo Strips Worship of Phoenix chu poetry poems in ya(encomia) Section of Shijing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李陈玉《楚词笺注》工作底本考
9
作者
刘泽
机构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出处
《荆楚学刊》
2022年第5期26-32,共7页
文摘
文章从明代人对《楚辞集注》的认知、《楚辞集注》的流布情况、《楚词笺注》的解题、笺注文字等若干方面,对李陈玉《楚词笺注》的工作底本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朱熹《楚辞集注》为其底本的结论。
关键词
《楚词笺注》
《楚辞集注》
底本
解题
笺注文字
校勘
Keywords
“Notes on chu -poems ”
features of“Collected Notes on chu -poems ”
master copy
subject-paraphrasing
notes words
emend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题名 由弟子溢美赵逵夫看研究生教育必须改革
10
作者
杨德春
机构
邯郸学院中文系
出处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文摘
赵逵夫自己对自己的溢美之词是楚辞界对赵逵夫的溢美之词的真正源头,赵逵夫自己对自己的所谓学 术成就要认真加以反思.赵逵夫的弟子们不顾事实地吹捧赵逵夫,完全丧失了知识分子的科学态度和良知.因此,在 研究生教育中要限制和消除导师所拥有的过大的权力,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研 究生教育中要改革导师制.
关键词
反思
楚辞界
赵逵夫
溢美之词
Keywords
Reflection
Academic Circles of chu -poems
Zhao Kuifu
Overpraise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题名 两面罕见的西汉铜镜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学勤
机构
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文摘
郑州未来铜镜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面草叶纹镜,其形制、纹饰接近满城中山靖王墓所出,也属于武帝前期。镜铭两句十六字,系楚歌体诗,有助于七言诗起源的研究。该馆收藏的另一面星云纹镜,从纹饰看属于西汉中期偏早,特点是有同类型镜罕见的铭文。内容描写思人之梦,更为镜铭中的异例。
关键词
西汉
铜镜
楚歌体
七言诗起源
Keywords
Western Han Dynasty
inscription
chu style of poem
the origins of Chinese poetry with seven-character lines
分类号
K875.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