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瓯江口与飞云江口附近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航俊 张钊 +2 位作者 周时强 刘亚林 郜钧璋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7,共6页
2013年5月对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和飞云江口附近海域7个海岛的7条潮间带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0种,其中软体动物44种,甲壳类33种,多毛类31种,腔肠动物6种,其它动物6种。优势种东方小藤壶(Chthamalu... 2013年5月对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和飞云江口附近海域7个海岛的7条潮间带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0种,其中软体动物44种,甲壳类33种,多毛类31种,腔肠动物6种,其它动物6种。优势种东方小藤壶(Chthamalus challengeri)是北方海域的典型优势种,首次在调查海域乃至浙南海域占据优势地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539.14g/m2和4945个/m2。各断面的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 evenness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496-2.720、1.946-4.071和0.117-0.508,平均值分别是1.923、2.756和0.403。灵昆泥相潮间带的ABC曲线表明该断面大型底栖动物受到严重的扰动。岩相潮间带数据与历史数据比较发现大型底栖动物趋向小型化,机会种逐渐取代敏感种的优势地位,生态系统功能呈现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东方小藤壶 围垦工程 浙江温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