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 被引量:67
1
作者 史晓颖 陈建强 梅仕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61-173,共13页
北地台寒武系属稳定的克拉通盆地陆表海沉积。其沉积层序表现为复合层序,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补给因素的控制。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7个正层序,归并为6个正层序组和2个中层序。大部分正层序的边界与生物地层单位一致,与岩... 北地台寒武系属稳定的克拉通盆地陆表海沉积。其沉积层序表现为复合层序,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补给因素的控制。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7个正层序,归并为6个正层序组和2个中层序。大部分正层序的边界与生物地层单位一致,与岩石地层单位略有出入。每个正层序的平均时间延续约为3Ma,含两个三叶虫化石带。根据层序地层的研究,可以建立华北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并提出各统和阶的界线参考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复合层序 年代地层格架 盆地 地台 地层
下载PDF
中朝地台奥陶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比 被引量:19
2
作者 史晓颖 陈建强 梅仕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3-580,共8页
中朝地台的奥陶系可划分为 1 6个层序 ,4个层序组和 2个中层序 .大部分层序有良好的牙形石带控制 ,可进行跨越板块的广泛对比 .奥陶纪该区有 4次重要的海侵事件 ,分别出现在冶里组下部、北庵庄组下部、峰峰组下部和桃曲坡组下部 ,是全... 中朝地台的奥陶系可划分为 1 6个层序 ,4个层序组和 2个中层序 .大部分层序有良好的牙形石带控制 ,可进行跨越板块的广泛对比 .奥陶纪该区有 4次重要的海侵事件 ,分别出现在冶里组下部、北庵庄组下部、峰峰组下部和桃曲坡组下部 ,是全球海平面变化与区域性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冶里组下部层序 (OSq1 )的最大海泛面与牙形石Codyloduslindstroe mi的首现层位十分接近 ,可作为寒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层序地层 年代格架 海平面变化 中朝地台
下载PDF
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惠初 于海峰 +2 位作者 苗培森 赵凤清 相振群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1年第4期241-252,312,共13页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质科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以地球早期演化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年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学、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高精度微区测年技术的支持下,相继建立...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质科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以地球早期演化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年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学、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高精度微区测年技术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鞍山、泰山和五台山等早前寒武纪经典地区的年代格架,推动了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构造格架的研究;中国晚前寒武纪Rodinia超大陆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震旦系陡山沱组古生物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明确的年龄和丰富的早期动物化石记录使华南的震旦系成为研究埃迪卡拉时期古环境和生物演化的理想地区。从下马岭组、铁岭组和高于庄组中新获得的锆石U-Pb年龄为华北中元古代地层格架的重新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制约。尽管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目前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才流失和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但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宗矿产多与前寒武纪相关,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强烈需求为前寒武纪地质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年代格架 超大陆 同位素年代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东准噶尔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时代的厘定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振生 聂峰 +3 位作者 田晓莉 石永红 牛浩 王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9-588,共20页
新疆东准噶尔(东准)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其沉积时限的精确限定对理解该地区及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框架具有深远意义。然而东准构造带的地层时代标定存在多种划分方案,分歧较大。依据自测的5个安山岩和9个砂岩的锆石U-Pb年龄以及... 新疆东准噶尔(东准)构造带晚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其沉积时限的精确限定对理解该地区及中亚造山带的构造框架具有深远意义。然而东准构造带的地层时代标定存在多种划分方案,分歧较大。依据自测的5个安山岩和9个砂岩的锆石U-Pb年龄以及收集整理的岩浆岩和砂岩的锆石U-Pb年龄约束,认为东准噶尔构造带地质体的形成时代主要在336~268Ma,〉336Ma地质体沿额尔齐斯、阿尔曼太和卡拉麦里构造带零星分布。原前石炭纪和原石炭纪海相地层主体属于石炭系宾夕法尼亚亚系,部分层段应为同期异相;原石炭纪陆相地层属于二叠系乌拉尔统。东准构造带晚古生代洋盆在晚石炭世同期碰撞拼贴,将其演化阶段分为400~336Ma次生洋盆同期俯冲阶段、336~300Ma洋盆最终闭合消亡阶段、300~270Ma后碰撞伸展阶段及二叠纪中晚期南缘湖相沉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晚古生代 锆石U-Pb年龄 年代地层格架 同期异相 多岛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白垩纪恐龙时代陆相地质记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成善 高远 +22 位作者 王璞珺 吴怀春 吕庆田 朱永宜 万晓樵 邹长春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稳石 贺怀宇 冯子辉 杨光 邓成龙 张来明 王天天 胡滨 崔立伟 彭诚 余恩晓 黄何 杨柳 毋正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430,511-534,共43页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索大规模陆相有机质富集机理为科学目标,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框架下,成为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大陆科学钻探井。项目历时16年,以超97%的取心率获得连续完整的8187 m岩心,建立了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高精度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多时间尺度陆地气候旋回与气候事件,揭示了白垩纪湖海平面波动机理,确认了松辽盆地发生过海侵事件。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推动了全球地质学家合作研究白垩纪温室气候,带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为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国际与国内影响。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代表了探索深时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借助科学钻探,人类会不断增强对深时气候环境演化等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松辽盆地 白垩纪 古气候 年代地层格架 海侵事件
下载PDF
基于地层基准面原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应用——以华北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付明希 朱全胜 +1 位作者 段春凤 周淑霞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2期6-10,共5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认为地层基准面的周期性变化控制了层序的形成及其内部地层构成样式 ,通过露头、测井和岩心资料上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对比 ,可构建等时地层格架。该方法在华北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地层分析中取得了良好效...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认为地层基准面的周期性变化控制了层序的形成及其内部地层构成样式 ,通过露头、测井和岩心资料上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对比 ,可构建等时地层格架。该方法在华北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地层分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非海相地层的高分辨率地层对比、分析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准面原理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应用 华北地区 二叠系上 石盒子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年代—地层格架:对卡拉麦里洋闭合时限的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浩 李涤 +2 位作者 侯烁钦 樊丹 何登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23,共19页
卡拉麦里地区洋—陆转换是中亚增生造山演化的重要地质过程,其对准噶尔石炭纪盆地发育与演化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厘定卡拉麦里洋的闭合时限是揭示洋—陆转换的关键。但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尚未统一,严重制约... 卡拉麦里地区洋—陆转换是中亚增生造山演化的重要地质过程,其对准噶尔石炭纪盆地发育与演化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厘定卡拉麦里洋的闭合时限是揭示洋—陆转换的关键。但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尚未统一,严重制约了对该洋盆演化过程的认识。本文在回顾总结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沿革的基础上,基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层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卡拉麦里断裂南侧的石炭纪地层进行了重新梳理,建立了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系年代—地层格架。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地层层序在结构上具有东西分段差异。卡拉麦里东段(双井子地区)和西段(白碱沟地区)下石炭统底部均为滴水泉组碎屑沉积,时代为359~350 Ma;其上覆地层均为松喀尔苏组a段,是一套火山—沉积序列,其顶、底火山岩年龄将其形成时代限定为350~332 Ma;松喀尔苏组b段碎屑沉积仅发育在卡拉麦里西段,其时代为332~323 Ma;西段上石炭统为巴塔玛依内山组,是一套火山—沉积序列,其测得最老和最年轻的火山岩年龄将其时代限定为323~306.5 Ma;而东段上石炭统为石钱滩组碎屑沉积,在盆内偶见火山碎屑岩及火山岩,时代为308~299 Ma。同时结合前人在卡拉麦里缝合带北侧地层古生物学及沉积学,断裂两侧火山岩以及南侧的地震地层学研究结果,认为卡拉麦里洋闭合于早石炭世晚期(332~32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地层格架 地层划分 石炭系 准噶尔盆地 卡拉麦里洋
下载PDF
层序地层分析在含煤地层研究中的尝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增学 李守春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应用层序地层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划分了滕南煤田含煤地层的小层序,结合区域研究,初步划分了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层序,并讨论了层序,小层序划分与相分析的关系.研究表明,层序地层分析在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前景。
关键词 沉积 含煤地层 地层 层序地层分析
下载PDF
Quaternary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bserved from Core LZK1 on Hengsha Island, Shanghai 被引量:1
9
作者 KE Xue XIE Jianlei +2 位作者 ZHANG Zongyan ZOU Yarui WANG Guoq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167-1177,共11页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the Yangtze delta are loose and lack precise stratification marks in the lithology. Moreo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dating methods, it is difficult for Quaternary cores to deliver accur...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the Yangtze delta are loose and lack precise stratification marks in the lithology. Moreo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dating methods, it is difficult for Quaternary cores to deliver accurate age constraints. Thus, it is a challenge to establish the Quaternary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Gravity core LZK1 was drilled on Hengsha Island, Shanghai, in the Yangtze delta, in 2012. The core was terminated at 403.83 m below the local land surface, the uppermost 291.2 m comprising a thick sequence of Quaternary sedimen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 of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From bottom to top, the Quaternary stratigraphic sequenc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e lower Pleistocene Anting Formation, Middle Pleistocene Jiading Formation, Upper Pleistocene Chuansha Formation and Nanhui Formation, Holocene Loutang Formation, Shanghai Formation, and Rudong 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Hengsha Island area was dominated by a freshwater lacustrin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early Pleistocene, an alternation of shallow lake and shore lak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 a delta plain to lagoon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early Upper Pleistocene, a fluvial channel to floodplain environment from the LGM(Last Glacial Maximum) to the end of the Upper Pleistocene, and a delta environment during the Hol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marine transgression QUATERNARY Yangtze delta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1 位作者 刘树根 童崇光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四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为例,建立了断陆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①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界面模式;②体系域模式;③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其中,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包括岩相格架模式及年代框架... 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四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为例,建立了断陆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①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界面模式;②体系域模式;③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其中,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包括岩相格架模式及年代框架模式两个内容。研究结果显示,断陷湖盆陡坡带可识别出Ⅰ型和Ⅱ型两类陆相层序;一个完整的Ⅰ型陆相层序从下往上发育LST、TST、HST及RST四个体系域,共五个界面,除顶、底界面归属层序界面之外,其它三个界面皆为体系域界面;而Ⅱ型陆相层序缺失LST。无论何种体系域,其沉积体的几何形状均为模状体,且各体系域的沉积相横向配置呈现规律性变化。陆相层序地层等时框架模式清晰地显示了研究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的沉积充填史及其沉积层序时空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断陷 层序地层模式 陆相层序 断陷湖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