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后正方位与侧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
作者 曾成永 曹传敏 +2 位作者 刘家荣 苏松盛 何进达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9期3919-3922,共4页
目的比较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后正方位与侧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肛裂切除结合... 目的比较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后正方位与侧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对照组行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后正方位切断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4.13±4.89)m L比(28.52±4.94)m L],术后48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4.13±0.46)分比(5.02±0.69)分],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7.44±1.71)d比(9.47±1.98)d,(8.98±1.53)d比(11.18±2.06)d](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9%(4/45)比24.44%(11/45)](P<0.05)。结论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侧方位与后正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均有确切效果,但前者可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肛裂切除 内括约肌切断 后正方位 侧方位
下载PDF
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振宜 刘华 +13 位作者 孙建华 毛旭明 徐伟祥 吴迎鸽 张海岩 朱丽娟 金炜 吴炯 李盈 吴闯 姜在龙 石丽 李琰 董维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02-409,共8页
背景:肛裂是常见肛肠科疾病之一,约10%陈旧性肛裂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如何通过技术改良减轻手术痛苦和预防功能损伤是肛肠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目的:评价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 背景:肛裂是常见肛肠科疾病之一,约10%陈旧性肛裂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如何通过技术改良减轻手术痛苦和预防功能损伤是肛肠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目的:评价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纳入2009年1月~2010年4月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肛肠科住院的陈旧性肛裂患者120例,采用各分中心随机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和对照组(肛裂切除术)各60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期为2周,短期随访6周。主要结局指标:以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和临床症状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肛管张力变化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3例患者(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因术后1周内提早出院而退出试验。术后第6周,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22±4.41)d,对照组为(21.24±7.4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14天和第6周时试验组肛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和第14天,试验组肛门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术后两组肛管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内两组患者并发症(排尿障碍、创缘水肿、术后发热、术后感染、肛门失禁、肛门变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6周,所有随访患者未见术后并发症,未见复发。结论:陈旧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能提高手术疗效,缩短疗程,改善患者术后痛苦,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肛裂 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3
作者 傅跃权 侯化森 +1 位作者 周金良 罗海林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东莞市凤岗人民医院外二科于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东莞市凤岗人民医院外二科于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予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予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愈合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97.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4.2±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1.3)分,愈合时间为(16.9±4.3)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26%,随访期间复发率为6.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9%和19.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均是治疗慢性肛裂的有效术式,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的创伤相对较大,愈合时间较长,但是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肛门后正中切扩术 肛窦引流 内括约肌侧切术 疗效
下载PDF
慢性肛裂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欧强 竺平 +2 位作者 陈邑歧 朱秉宜 谷云飞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目的总结目前肛裂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肛裂的各种手术治疗方式的相关文献并作综述。结果肛裂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包括闭合式或开放式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肛裂切除术、皮瓣成形术及其他手术方式;不同的手术方... 目的总结目前肛裂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肛裂的各种手术治疗方式的相关文献并作综述。结果肛裂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包括闭合式或开放式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肛裂切除术、皮瓣成形术及其他手术方式;不同的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存在一定比率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风险。结论对于哪种术式最适合于治疗陈旧性肛裂尚无统一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江林 朱静芳 +3 位作者 袁海涛 邓明 童端 周凯亮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肛裂病人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采取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对照组采取内括约肌侧切术,对...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肛裂病人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采取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对照组采取内括约肌侧切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1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4.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复发率7.55%,低于对照组的16.98%和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均对慢性肛裂病人具有一定价值,但前者效果更好,治疗时间缩短,可降低对病人的伤害,避免复发,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括约肌侧切术 慢性肛裂 肛窦切开引流术 肛门后正中切扩术
下载PDF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詹兴云 闫作斌 +1 位作者 刘文全 黄智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7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Ⅱ~Ⅲ期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改良纵切横缝术,n=45)及对照组(行常规纵切横缝术,n=45)。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Ⅱ~Ⅲ期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改良纵切横缝术,n=45)及对照组(行常规纵切横缝术,n=45)。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及切口愈合时间,记录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电话随访半年记录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两组术前肛管直径、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肛管直径较术前均显著增大(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肛管静息压显著低于术前(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4%(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均无复发患者,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与传统纵切横缝术治疗Ⅱ~Ⅲ期慢性肛裂疗效相当,前者更利于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疗效
下载PDF
微创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42例报告 被引量:15
7
作者 吕伟光 孙勤丰 朱忠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537,54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微创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42例,用自制细钢丝从肛缘外1 cm处刺入括约肌间沟,由齿状线上穿出,然后经皮下由肛门外缘... 目的:探讨微创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微创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42例,用自制细钢丝从肛缘外1 cm处刺入括约肌间沟,由齿状线上穿出,然后经皮下由肛门外缘穿入口穿出,提起钢丝两头,穿过针筒管,助手固定针筒管,牵拉钢丝游离端,瞬间离断内括约肌组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并发症。以患者症状消失、裂口愈合为痊愈标准,痊愈时间7~14 d,平均9 d。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微创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安全、可行,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治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慢性肛裂 内括约肌松解术
下载PDF
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斌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871-873,共3页
目的比较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崇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60例,其中30例行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A组),30例行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B... 目的比较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崇礼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60例,其中30例行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A组),30例行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A、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8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67%和36.67%,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3个月A、B组患者肛裂复发率分别为10.00%和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切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 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
下载PDF
次侧切术后中药联合疗法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斌 张志谦 吴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1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评价次侧切术后应用中药联合疗法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探讨肛裂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将160例慢性肛裂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次侧切术+中药内服+中药坐浴+中药涂擦治疗,... 目的评价次侧切术后应用中药联合疗法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探讨肛裂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将160例慢性肛裂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次侧切术+中药内服+中药坐浴+中药涂擦治疗,对照1组采用次侧切术+中药坐浴+中药涂擦治疗,对照2组采用次侧切术+中药涂擦治疗,对照3组采用次侧切术+凡士林纱条换药。观察各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便血、便秘、肛门潮湿、肉芽水肿等并发症最低,创面愈合时间最短,术后1个月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最高,术后2个月肛管功能各组无显著性差异;随访2年复发率和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比较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肛管功能和远期疗效与手术有关,而与术后中药治疗模式无明显关系。但术后中药应用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从而体现中医优势。结论采用次侧切术后"中药内服+中药坐浴+中药涂擦"三联疗法的治疗模式是治疗慢性肛裂的最优化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值得肯定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侧切术/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双缘结扎术 中药治疗 慢性肛裂
下载PDF
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体会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国荣 叶锡高 +1 位作者 郑厚成 王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3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肛裂应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306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102例。A组接受单纯肛裂切除术治疗;B组接受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C... 目的:探讨慢性肛裂应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306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102例。A组接受单纯肛裂切除术治疗;B组接受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C组接受肛裂切除术联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并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A组总有效率为52.9%,B组总有效率为97.1%,C组总有效率为98.0%。B组和C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患者应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切除术 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慢性肛裂
下载PDF
改良侧位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14
11
作者 卢艳君 王兆春 曾碧娟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侧位纵切横缝术治疗及护理对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侧位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侧位纵切横缝术治疗。两组治疗后均给予综合护理,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改良侧位纵切横缝术治疗及护理对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侧位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侧位纵切横缝术治疗。两组治疗后均给予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时间及感染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侧位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术后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疗效佳,切口愈合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侧位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护理
下载PDF
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肛裂术后疼痛9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邓辉 杨敏 曾娟妮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年第3期62-63,共2页
为探讨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肛裂术后疼痛的疗效,将9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各30例。3组均采用相同术式治疗,试验组术后仅予耳穴压豆;对照组予术中复方亚甲蓝皮下注射,术后耳穴压豆;空白组术中术后不予任何止... 为探讨耳穴压豆治疗慢性肛裂术后疼痛的疗效,将9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各30例。3组均采用相同术式治疗,试验组术后仅予耳穴压豆;对照组予术中复方亚甲蓝皮下注射,术后耳穴压豆;空白组术中术后不予任何止痛处理,观察术后疼痛及尿潴留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止痛率,便后疼痛时间,尿潴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止痛率,便后疼痛时间,尿潴留方面均明显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慢性肛裂术后应用耳穴压豆镇痛,操作方便、高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疼痛 耳穴压豆
原文传递
两种术式在慢性肛裂中的综合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光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比价两种术式在慢性肛裂中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96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纵切横缝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组)48例和B组(开放式侧位肛裂切除术组)48例,后将两... 目的探讨比价两种术式在慢性肛裂中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96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纵切横缝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组)48例和B组(开放式侧位肛裂切除术组)48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分级、疼痛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患者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肛肠病生存质量指数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术后疼痛分级(97.92%)优于B组(66.66%),疼痛时间(2.1±1.0)d及愈合时间(11.4±3.2)d短于B组(3.6±1.2)d,(18.5±3.4)d,出血量(7.8±2.1)mL少于B组(3.5±0.9)mL,患者满意率(97.92%)高于B组(87.50%),并发症发生率(2.08%,0.00%)及复发率均低于B组(6.25%,8.33%),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纵切横缝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慢性肛裂中的综合优势明显,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切横缝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 开放式侧位肛裂切除术 慢性肛裂 综合疗效
下载PDF
内括约肌侧方位与后正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雪峰 陈玲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侧方位与后正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50例Ⅱ、Ⅲ期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70例),分别采用内括约肌侧方位与后正方位切断术,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侧方位与后正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50例Ⅱ、Ⅲ期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70例),分别采用内括约肌侧方位与后正方位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76例,好转6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痊愈49例,好转12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观察组和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9.9±0.8)、(17.1±0.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患者肛门渗液发生率2.5%(2/80)低于对照组24.3%(17/70)(P=0.032)。观察组患者复发发生率5.0%(4/80)低于对照组24.3%(17/70)(P=0.046)。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排尿障碍、伤口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25、0.049)。结论侧方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痛苦小,修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后正方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并发症 复发
原文传递
泪管刀微创侧方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彭文 张洁 +2 位作者 魏荣辉 刘宗荣 刘恒良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泪管刀微创侧方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采用泪管刀微创侧方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80例。结果本组80例总治愈率100%,愈合时间5~16 d,平均9.5 d,无1例感染,术后肛门功能正常,随访3个月无复发、肛门失禁等... 目的观察泪管刀微创侧方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采用泪管刀微创侧方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80例。结果本组80例总治愈率100%,愈合时间5~16 d,平均9.5 d,无1例感染,术后肛门功能正常,随访3个月无复发、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论泪管刀微创侧方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方法简便,微创、痛苦小、疗程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管刀 微创 陈旧性肛裂
下载PDF
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彭慧 汪建平 +13 位作者 杨新庆 郑毅 丁义江 丁曙晴 李国栋 景建中 赵宝明 张书信 陈朝文 詹学兵 姚礼庆 陈巍峰 郑青山 黄继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从7个临床中心入组24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硝酸甘油软膏,120例)和对照组(凡士林软膏,12...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软膏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从7个临床中心入组24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硝酸甘油软膏,120例)和对照组(凡士林软膏,120例),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肛裂愈合率、肛裂疼痛强度VAS评分、肛管静息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共有221例(92.1%)完成了试验,其中试验组114例,对照组107例。治疗终点(56d),试验组和对照组肛裂愈合率分别为78.9%(90/114)和29.0%(31/107),排粪后肛裂疼痛VAS评分下降率分别为(94.8±15.7)%和(61.2±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2例和6例患者接受了肛门直肠测压,首次用药前后肛管静息压下降值试验组为(20.2±18.5)mmHg,对照组为(7.1±14.7)mmHg,但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152)。试验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2.1%(48/114)比913%(10/107),P〈0.05],但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为轻度的头痛、头胀,可自行缓解。结论硝酸甘油软膏可有效缓解肛裂疼痛,促进肛裂愈合,且使用安全、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硝酸甘油软膏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长河 胡军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7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行肛裂原位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行后正中切开扩创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 目的探讨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行肛裂原位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行后正中切开扩创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9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溢液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发生率为1.67%和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76±1.37)d及(8.06±2.5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肛裂切除并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后正中切开扩创术用于慢性肛裂疗效相当,前者能显著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内括约肌切断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部分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与侧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洋峰 张树巍 李超群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4期120-121,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慢性疗肛裂的效果,探讨肛裂手术方式的临床选择。方法将9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部分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组45例(对照组)和侧方位切断术组45例(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复发情...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慢性疗肛裂的效果,探讨肛裂手术方式的临床选择。方法将9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部分内括约肌后正中切断术组45例(对照组)和侧方位切断术组45例(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在疗效、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复发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部分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治疗肛裂具有治愈率高、疼痛程度轻、愈合时间短、对肛门外形影响小等优点,优于后正中部分切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括约肌 肛裂 疗效
下载PDF
裂口扩创加内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肛裂 被引量:11
19
作者 夏泽华 张雅明 沈菲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787-789,共3页
目的观察裂口原位扩创加内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裂口扩创加内括约肌切开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肛门右后侧切术治疗,2组术后均给予痔疾洗液坐浴... 目的观察裂口原位扩创加内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裂口扩创加内括约肌切开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肛门右后侧切术治疗,2组术后均给予痔疾洗液坐浴及红油膏敷创,观察2组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出血的变化,以及创面感染、裂开等不良反应,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10天创面水肿、疼痛等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不良反应以及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裂口扩创加内括约肌切开术联合中药可减轻慢性肛裂术后并发症和肛门功能损害,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内括约肌侧切术 扩创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肛裂切除术联合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业茂 叶金峰 +2 位作者 洪锦伏 林强 陈计胜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32-33,共2页
为观察肛裂切除术联合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一组行肛裂切除术联合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联合手术组),另一组仅行肛裂切除术治疗(... 为观察肛裂切除术联合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一组行肛裂切除术联合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联合手术组),另一组仅行肛裂切除术治疗(单一手术组),对比2组手术疗效。结果显示,联合手术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单一手术组(86.7%),P <0.05。联合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单一手术组,P <0.05。联合手术组术后1年复发率(0)明显低于单一手术组(10.0%),P <0.05。结果表明,肛裂切除术联合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快,复发率低,近远期疗效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肛裂切除术 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