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靖 陆建环 +3 位作者 汤晓静 刘建平 杨柠娜 高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2038-2042,共5页
目的探讨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癌、12例嗜酸细胞瘤、9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对三种肿瘤的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 目的探讨CT对肾脏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瘤、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癌、12例嗜酸细胞瘤、9例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并对三种肿瘤的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CT值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进行比较,探讨三种肿瘤的影像差异。结果 1)嫌色细胞癌43.7%(7/16)皮髓质期均匀强化,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细胞瘤33.3%(4/12)出现"星芒状瘢痕",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嫌色细胞癌的CT值及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分别为71.6±18.2及0.43±0.16、75.3±15.4及0.43±0.18、65.5±16.3及0.53±0.15,嗜酸细胞瘤为93.1±17.3及0.58±0.17、85.1±24.8及0.54±0.21、63.8±7.4及0.51±0.09,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别为87.3±31.5及0.58±0.20、84.5±29.3及0.55±0.25、83.4±26.5及0.69±0.22,皮髓质期嫌色细胞癌与另外两组肿瘤病灶CT值和强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泄期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另外两组CT值和强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三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和排泄期肿瘤CT值和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有助于三种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脏 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瘤 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下载PDF
乳头状肾癌与嫌色细胞肾癌的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鹏 张盼 +1 位作者 皮厚山 许尚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121-1126,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三期增强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诊断乳头状肾癌(pRCC)与嫌色细胞肾癌(ChRCC)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2015-06-01-2022-06-01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6例pRCC和21例ChRCC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三期增强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诊断乳头状肾癌(pRCC)与嫌色细胞肾癌(ChRCC)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2015-06-01-2022-06-01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6例pRCC和21例ChRCC临床资料,分析MRI平扫、三期增强特征及ADC值鉴别两者的价值。结果2组病变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与ChRCC相比,pRCC病灶中心多位于肾轮廓外(P=0.008),并更易出现囊变坏死(P=0.002)。2组病变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pRCC组皮质期相对强化比值小于ChRCC组,P=0.017;0.258是皮质期鉴别两者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81.2%,特异度为73.8%。pRCC组髓质期相对强化比值小于ChRCC组,P=0.032;0.353是髓质期鉴别两者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78.6%。排泄期2组病变的相对强化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皮、髓质期相对强化比值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85.4%。结论pRCC病灶中心多位于肾轮廓外,易出现囊变、坏死。ADC值对2种病变无鉴别价值。MRI增强扫描皮质期、髓质期相对强化比值有助于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肾癌 嫌色细胞肾癌 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肾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被引量:3
3
作者 雷丽 姚春晓 +3 位作者 杨斌 傅宁华 魏淑萍 刘萍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识别。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嫌色细胞癌超声造影资料,分析血供情况及造影特征,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分析。结果28例嫌色细胞癌与肾皮质作参照均呈乏血供造影表现,且肿...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识别。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嫌色细胞癌超声造影资料,分析血供情况及造影特征,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分析。结果28例嫌色细胞癌与肾皮质作参照均呈乏血供造影表现,且肿块呈不均匀增强,肿块局部呈“快进快出”造影表现,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肾皮质,其中15例(54%)病灶内可出现辐射样分布的强回声带。时间强度曲线显示嫌色细胞癌组曲线达峰绝对值、曲线下面积低于肾皮质(P〈0.05),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曲线上升支斜率高于肾髓质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中,肾嫌色细胞癌瘤体内辐射状增强和瘤体呈乏血供型增强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肾细胞 嫌色细胞癌
原文传递
肾嫌色细胞癌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祝晓路 白培明 罗广承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2期3040-3042,共3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5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同期诊治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值对比,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9例肾嫌色...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5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同期诊治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值对比,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9例肾嫌色细胞癌占同期所有类型肾癌的3.8%。肾嫌色细胞癌CT增强皮质期及皮髓质期CT值(Hu)较肾透明细胞癌明显低(P<0.01)。结论:肾嫌色细胞癌为乏血供肿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影像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Review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its common subtypes in radiology 被引量:21
5
作者 Gavin Low Guan Huang +2 位作者 Winnie Fu Zaahir Moloo Safwat Girgis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6年第5期484-500,共17页
Representing 2%-3% of adult cancers, renal cell carcinoma(RCC) accounts for 90% of renal malignancies and is the most lethal neoplasm of the urologic system. Over the last 65 years, the incidence of RCC has increased ... Representing 2%-3% of adult cancers, renal cell carcinoma(RCC) accounts for 90% of renal malignancies and is the most lethal neoplasm of the urologic system. Over the last 65 years, the incidence of RCC has increased at a rate of 2% per year. The increased incidence is at least partly due to improved tumor detection secondary to greater availability of high-resolution cross-sectional imaging modalities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Most RCCs are asymptomatic at discovery and are detected as unexpected findings on imaging performed for unrelated clinical indications. The 200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adult renal tumors stratifies RCC into several distinct histologic subtypes of which clear cell, papillary and chromophobe tumors account for 70%, 10%-15%, and 5%, respectively. Knowledge of the RCC subtype is important because the various subtype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biologic behavior,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Furthermore, the common RCC subtypes can often be discriminated non-invasively based on gross morphologic imaging appearances, signal intensity on T2-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and the degree of tumor enhancement on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incidence and survival data, risk factors,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findings, imaging findings, staging,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anagement options and posttreatment follow-up of RCC, with attention focused on the common sub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Tumor staging Treatment protocols
下载PDF
100例小肾癌螺旋CT多期扫描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韩希年 彭令荣 +1 位作者 刘光华 王俭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0cm)在螺旋CT多期(平扫、皮髓、排泄)扫描时的表现。结果100例小肾癌患者中,左肾38例,右肾62例,肿瘤长径为1.0-3.0 cm,平均2...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0cm)在螺旋CT多期(平扫、皮髓、排泄)扫描时的表现。结果100例小肾癌患者中,左肾38例,右肾62例,肿瘤长径为1.0-3.0 cm,平均2.5 cm。根据WHO 2004年公布的肾肿瘤组织学分型,透明细胞癌76例,多房性透明细胞癌4例,乳头状癌9例,嫌色细胞癌4例,未归类癌7例。上述各亚型小肾癌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透明细胞癌呈不均匀(因出血、坏死、囊变)而富血供;多房性透明细胞癌呈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和间隔薄而均匀,且无膨胀性结节;乳头状癌呈不均匀而少血供;嫌色细胞癌呈较均匀而少血供,未归类癌与透明细胞癌相似,但更具侵袭性生长。结论常见小肾癌各亚型螺旋CT多期扫描时有其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各亚型应分别与肾嗜酸细胞瘤、囊性肾瘤、复杂性肾囊肿、肾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浸润性泌尿上皮癌等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透明细胞癌 乳头状癌 肾嫌色细胞癌 螺旋CT
原文传递
86例肾嫌色细胞癌与33例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于双妮 肖雨 +5 位作者 赵大春 周娜 贾丛伟 邵汇琳 班新超 陈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比较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以及比较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在两者以及亚组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2-10—2014-05间手术切除的86例肾嫌色... 目的探讨比较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以及比较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在两者以及亚组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2-10—2014-05间手术切除的86例肾嫌色细胞癌和3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标本进行总结,并对其组织进行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评判,评估他们在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他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嫌色细胞癌、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三组中,患者的性别构成、肿瘤大小、肿瘤发生的左右部位、采取的手术切除方式、肿瘤是否侵犯包膜以及生存时间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嫌色细胞癌组的患者年龄(均数51.3岁,标准差12.4)倾向于<嗜酸细胞腺瘤组(均数56.4岁,标准差15.1)的患者年龄,但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非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的比较中,临床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为较低的临床分期(主要为I期及II期);而在TNM分期的比较中,两组未显示出有明显差异(P>0.05)。CK7分子在嫌色细胞癌组(54/86,63%)与嗜酸细胞腺瘤组(0/33,0%)两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在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11/14,79%)与嗜酸细胞腺瘤组两组中的表达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CK7在嫌色细胞癌组中均高表达;而CK20分子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49/86,57%)、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8/14,57%)以及嗜酸细胞腺瘤(15/33,45%)三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CD44分子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20/86,23%)、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1/14,7%)以及嗜酸细胞腺瘤(5/32,16%)三组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线粒体抗体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68/84,81%)、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12/14,86%)以及嗜酸细胞腺瘤(25/32,78%)三组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嫌色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嫌色细胞癌 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 嗜酸细胞腺瘤 CK7 CK20 CD44 线粒体
下载PDF
嫌色细胞肾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多排螺旋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享媛 文庆怡 +3 位作者 邹飞 彭德兴 周永杰 方磊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第3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嫌色细胞癌(ChRCC)和乳头状肾癌(pRCC)多排螺旋CT的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ChRCC和14例pRCC(其中1例合并透明细胞肾癌,未纳入统计)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MSCT形态学和多期增强扫描的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探讨嫌色细胞癌(ChRCC)和乳头状肾癌(pRCC)多排螺旋CT的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ChRCC和14例pRCC(其中1例合并透明细胞肾癌,未纳入统计)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MSCT形态学和多期增强扫描的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鉴别ChRCC、pRCC的价值。结果 7例ChRCC肿瘤体积均较大,平均直径8. 2 cm,均伴有囊变坏死、出血,囊变以多发边界清晰小囊变为主,4例伴有钙化。13例pRCC平均直径5. 8 cm,仅有2例(直径<3. 0 cm)密度均匀,其余11例伴有囊变坏死、出血,5例伴有钙化。增强后ChRCC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和排泄期下降,pRCC表现为轻中度持续强化,排泄期略有下降。ChRCC和pRCC动脉期的强化百分比分别为(154. 6±75. 45)%、(71. 5±57.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3);但静脉期及排泄期2种肿瘤的强化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RCC和pRCC动脉期的相对强化比值分别为(0. 57±0. 16)、(0. 40±0. 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6);静脉期及排泄期2种肿瘤的相对强化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动脉期强化百分比和相对强化比值鉴别2种肿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13、0. 802。以动脉期强化百分比阈值为108. 0%时,鉴别2种肿瘤的敏感度为85. 7%,特异度为76. 9%,Youden指数为0. 626;以动脉期相对强化比值阈值为0. 48时,鉴别2种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 4%、76. 9%,Youden指数仅为0. 483。结论 ChRCC多以边界清楚小囊变为主,增强后部分肿瘤表现"快进快出"强化方式。pRCC增强表现轻中度持续强化,排泄期略有下降。动脉期病灶强化百分比和相对强化比值有助于鉴别ChRCC和pR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嫌色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鉴别 多排螺旋CT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艾克拜尔·努尔买买提 王文光 +3 位作者 乔炳璋 李前进 阿卜杜瓦日斯·阿卜力克木 木拉提·热夏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CRCC)和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5例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7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51.2±13.4)岁。71...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CRCC)和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5例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7例,女48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51.2±13.4)岁。71例为无症状肾癌;44例有临床症状,其中肉眼血尿10例,腰痛28例,血尿合并腰痛4例,腹部肿块2例。行开放手术49例,腹腔镜手术6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8例,保留肾单位手术57例。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异常17例(14.9%),血小板计数异常22例(19.1%),碱性磷酸酶异常18例(15.7%),乳酸脱氢酶异常16例(13.9%)。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生存率。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115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1a期57例,T1b期38例,T2a期12例,T2b期8例;区域淋巴结阳性2例,阴性113例;均无远处转移。病理类型:肾CRCC 42例,PRCCⅠ型37例、Ⅱ型36例。术后平均随访38.6个月,失访率3.5%(4/115)。115例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1%、95.8%、81.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RCCⅡ型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PRCCⅠ型和CR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项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3项异常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3项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OR=4.625,P=0.014)、4项指标≥3项异常(OR=30.853,P=0.024)、淋巴结转移(OR=35.663,P=0.006)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PRCCⅡ型的恶性程度高于PRCCⅠ型和肾CRCC,预后较差。病理类型、4项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3项异常及淋巴结转移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预后
原文传递
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螺旋CT诊断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葆青 陈巨坤 张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发生在肾皮层和近肾窦各2例,CT表现均呈囊实性、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下... 目的:探讨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发生在肾皮层和近肾窦各2例,CT表现均呈囊实性、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下腔静脉瘤栓,其中2例伴肾盂积水和结石。多房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4例,其中呈不规则厚壁2例、囊性部分较大实性部分较小1例、薄壁伴壁结节1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2例,CT表现为肾内实性肿块,最大径分别为2.0cm和2.5cm,边缘较光整,密度均匀,肾皮质早期增强较正常皮质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CT均表现为肾盂内肿块边界不清,呈囊实性,伴结石及肾实质空洞。膀胱憩室口周围癌变1例,CT表现为膀胱憩室口周围不规则增厚,轻度增强;膀胱外翻癌变1例,CT表现为膀胱向前下翻出盆腔,耻骨联合部分分离,膀胱前壁乳头状结节,轻度增强。膀胱淀粉样变性1例,CT表现为膀胱右后壁不规则增厚,呈多个乳头状突入膀胱腔内,无增强。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地显示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部位、形态和增强特点,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肾细胞癌 嫌色细胞肾细胞癌 多房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膀胱憩室口癌变 膀胱外翻癌变 膀胱淀粉样变性 螺旋CT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的MSCT及MRI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陶磊 陈自谦 +2 位作者 张俊祥 倪萍 鹿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 m a g i n g,M R I)对肾嫌色细胞癌的(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的影像学表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 m a g i n g,M R I)对肾嫌色细胞癌的(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的影像学表现,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病例,术前全部行MSCT(9例)及MRI(12例)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患者接受CT检查,均为单发病灶,2例平扫时可见钙化灶,平扫时病灶呈软组织密度,皮髓质期病灶强化程度均高于肾髓质,但不及肾皮质,7例表现为轻度到中度强化,2例表现为明显强化,其中1例表现为特征性的"8"字征;10例患者接受MR检查,均为单发病灶,8例病灶平扫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及DWI上呈高信号,2例TWI、T2WI上均呈等信号,DWI上呈高信号,4例病灶表现明显强化,3例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MR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强化特点与MSCT类似。结论肾嫌色细胞癌MS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综合MSCT及MRI影像表现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可以与其他肾脏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能谱CT碘定量分析对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郝剑文 彭期臻 +4 位作者 赵金坤 郑梅竹 曾潇 李滢 张雪宁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2-287,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能谱CT碘定量多参数分析鉴别肾细胞癌(RCC)常见亚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02例单肾单发RCC病人的影像和病理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75例,非ccRCC 27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15例,乳头状... 目的评价应用能谱CT碘定量多参数分析鉴别肾细胞癌(RCC)常见亚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02例单肾单发RCC病人的影像和病理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75例,非ccRCC 27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15例,乳头状肾癌(pRCC)12例]。所有病人行平扫及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肿瘤最大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对每个病灶进行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亚型RCC的病理分期分级;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最大径及其他碘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计算诊断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ccRCC与非ccRCC、cRCC与pRCC间病理学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NIC值均高于非ccRCC(P<0.05),pRCC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NIC值均高于cRCC(P<0.05)。NIC值为0.35时,鉴别ccRCC和非ccRCC的AUC为0.99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7%、92.59%。NIC值为0.17时,鉴别c RCC和pRCC的AUC为0.9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91.67%。结论根据能谱CT碘定量参数可以鉴别ccRCC与非ccRCC、cRCC与pRCC,NIC值有助于鉴别不同RCC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乳头状肾癌 能谱CT 碘浓度 标准化碘浓度
下载PDF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吉臣 杨蕾 庞善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518-1521,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RCC)的CT、MRI影像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嫌色细胞癌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 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右侧5例,左侧4例。CT... 目的探讨肾脏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RCC)的CT、MRI影像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嫌色细胞癌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 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右侧5例,左侧4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均为单发,类圆形肿瘤或肿块;平扫6例密度均匀,呈等或略高密度,2例有低密度囊变坏死,1例有囊变坏死钙化,2例可见假包膜;增强扫描1例皮质期明显强化,1例不均匀轻度强化,余7例呈轻至中等均匀强化,2例可见中心瘢痕明显强化;MRI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平扫均为等、低信号(与肾皮质),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假包膜,2例可见囊变坏死,与肾实质交界面为圆钝状;DWI上1例为晕环状略高信号,2例为均匀等、略高信号;1例明显强化,2例呈轻至中度强化,3例见中心瘢痕,2例T2WI为高信号,1例为低信号,呈点状、轮辐状持续明显强化。结论 CRCC为少血供实性肿瘤,MRI容易检出肿瘤囊变坏死、假包膜及中心星状或轮辐状瘢痕,能够对CRCC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鲍远照 葛亚琼 +3 位作者 程琦 刘欣 严立 韦炜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肾嗜酸细胞腺瘤(R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CT三期增强图像的56例肾占位患者,包括35例CRCC与21例RO患者(35个CRCC病灶和23个RO病灶)。为建立稳定的LASSO模...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肾嗜酸细胞腺瘤(R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CT三期增强图像的56例肾占位患者,包括35例CRCC与21例RO患者(35个CRCC病灶和23个RO病灶)。为建立稳定的LASSO模型,通过获得每个病灶每期2个或3个不同层面的轴面图像(CRCC 2个,RO3个),将数据增加到每期总共139个。每期每个病灶所选择的轴面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协商后利用ITK-Snap软件共同勾画兴趣区(ROI)。使用mRMR去除训练集中冗余和无关的特征,并通过LASSO选择最优的特征子集来构建最终的模型。将所选特征的加权系数相加计算Radscore,并分别对训练组和验证组CRCC和RO的Radscore进行比较。使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增强三期整合影像组学模型的分类效能高于各期相模型的分类效能,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模型鉴别CRCC与RO的AUC值分别为0.82、0.80和0.78。三期整合模型的AUC值为:训练集0.84,验证集0.84;训练集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7.3%、87.8%,验证集分别为80.0%、85.7%。各模型间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可能是鉴别CRCC与RO的一种可行而有潜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肾嗜酸细胞腺瘤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健 张中收 +3 位作者 赵敏 张炳 方明 王国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1期94-9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CT影像学资料,术前全部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数目:12例病灶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CT影像学资料,术前全部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数目:12例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形态、大小:10例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例呈轻度分叶状,平均最大径6.8cm。病灶密度:CT平扫大部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密度均匀者7例,其中2例有假包膜;密度不均匀5例,未见假包膜,其中1例病灶内见散在点状、条状钙化,3例病灶内见囊变坏死区,1例病灶内见星芒状瘢痕。增强扫描:1例呈"快进快出"式强化,10例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1例呈"慢进慢出"式强化,所有肿块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所有病灶均未见肾周组织受侵、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动态CT增强扫描所示的轻-中度持续性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和肾嫌色细胞癌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6
作者 段娜 李庆祝 +2 位作者 周长玉 饶敏 陈晓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63-266,27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肾嫌色细胞癌(CRCC)和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MRI表现,提高对两者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CRCC和13例RO患者的MRI图像资料,两组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WI扫描,各影像特征的比较采用两样本均... 目的对比分析肾嫌色细胞癌(CRCC)和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MRI表现,提高对两者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CRCC和13例RO患者的MRI图像资料,两组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WI扫描,各影像特征的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曼-惠特尼U检验,ADC值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结果 RO和CRCC中央瘢痕(P=0.0320)、反转强化(P=0.0123)、皮质期明显强化(P=0.015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O和CRCC的ADC均值分别为(1.579±0.218)×10-3mm2/s和(1.290±0.256)×10-3mm2/s;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位置、有无邻近侵犯等征象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特征如中央瘢痕、反转强化、皮质期强化程度以及ADC值对CRCC和RO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肾嗜酸细胞腺瘤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肾癌MS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龙梅 赵学武 +1 位作者 潘历波 张贝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112-114,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嫌色细胞肾癌(ChRCC)在MSCT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和MSCT对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6例PRCC和24例ChRCC的临床资料。分析PRCC、ChRCC的MSCT影像学表现。对两种细... 目的旨在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嫌色细胞肾癌(ChRCC)在MSCT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和MSCT对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6例PRCC和24例ChRCC的临床资料。分析PRCC、ChRCC的MSCT影像学表现。对两种细胞肾癌成份及强化形式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种细胞肾癌平扫及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CT值。结果PRCC癌肿成份以瘤实性为主(61.53%),其次为实性(23.07%),有4例患者表现为囊性。ChRCC癌肿瘤成份以实性为主(75.00%),未见囊性肿瘤,有6例患者出现囊实性(25.00%)(P<0.05);PRCC肿瘤80.76%表现为不均匀强化,ChRCC肿瘤都有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现象出现,无周边强化现象出现(P<0.05);PRCC在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CT值明显高于ChRCC(P<0.05);平扫期两者之间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PRCC和ChRCC在MSCT上的强化形式及囊性病变均有不同表现,且增强扫描后的CT值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可见MSCT对两者的鉴别和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肾细胞癌 嫌色细胞肾癌 MSCT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鉴别诊断
18
作者 林丽丹 胡雅诺 +2 位作者 邱思凡 柯志虹 许尚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最大径≤4cm的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fpAML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2例和肾嫌色细胞癌(ChRCC)19例,分析其CT形态学、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fp-AM... 目的探讨CT对最大径≤4cm的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fpAML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2例和肾嫌色细胞癌(ChRCC)19例,分析其CT形态学、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fp-AML的肿瘤最大径小于PRCC及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AML的劈裂征和平扫高密度发生率高于PRCC、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期肿瘤CT值、皮髓质期和实质期肿瘤绝对强化CT值、皮髓质期肿瘤相对强化幅度、皮髓质期强化率及强化程度方面,fp-AML均高于PRCC及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密度均匀性、钙化、囊变坏死、肿瘤中心、啤酒杯溢出征、强化方式方面,fp-AML与PRCC及ChR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劈裂征、平扫高密度和肿瘤强化特点等有助于鉴别直径≤4cm的fp-AML和非透明细胞肾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青年(18~40岁)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
19
作者 唐世英 薛子璇 +5 位作者 董靖晗 邱敏 田晓军 陆敏 张树栋 马潞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单中心青年(18~40岁)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同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3例青年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 目的分析总结单中心青年(18~40岁)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同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3例青年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57例(50.4%),女性56例(49.6%);平均发病年龄(31.6±5.8)岁;左侧57例(50.4%)、右侧56例(49.6%)。青年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约占同期所有年龄段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总数的12.4%,其中青年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占同期青年肾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总数的34.8%。结果102例(90.3%)患者行微创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另外11例(9.7%)行开放手术;肾部分切除术55例(48.7%),根治性肾切除术58例(51.3%),肾癌瘤栓患者11例(9.7%)。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类型包括肾嫌色细胞癌32例(28.3%)、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25例(22.1%)、乳头状肾细胞癌20例(17.7%)、3种病理亚型合计占总体的68.1%。术后随访46(2~115)个月,8例(7.8%,8/102)出现肿瘤转移,2例死亡。结论青年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相对少见,病理类型以嫌色细胞癌为主,微创手术仍是该类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多数病理类型远期预后较好,合并瘤栓患者转移风险高、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非透明细胞型肾恶性肿瘤 病理类型 肾嫌色细胞癌 微创手术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平 郑向鹏 +5 位作者 卢晨 吴威岚 毛定飚 葛虓俊 吴昊 滑炎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挖掘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诊断的ChRCC患者7例,男例3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55.1岁。术前均行4层或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扫描。回顾性... 目的:挖掘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诊断的ChRCC患者7例,男例3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55.1岁。术前均行4层或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扫描。回顾性分析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CT征象,其中以肿瘤的相对强化程度评价肿瘤强化表现。结果:肿瘤轴位长径14.8~89.9mm,平均50.0mm,边界均清楚、光整。平扫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2例。不均匀2例中,1例为体积最大者,边缘少许小钙化,内见坏死囊变区及条片状瘢痕,另1例内见星状瘢痕。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病灶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1例,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2例。增强皮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544,增强实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494。结论:ChRCC瘤体密度较均匀,轻度强化,瘤内钙化、出血及坏死囊变者少,CT对其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