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金保哲 赵洪洋 +2 位作者 张新中 周文科 周国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显微镜下对12例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侧脑室、第三脑室区显微解剖,观察侧脑室、脉络丛、脉络膜裂及第三脑室顶的解剖学特点;在3例成人尸头新鲜标本上模拟经胼胝体-脉...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显微镜下对12例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侧脑室、第三脑室区显微解剖,观察侧脑室、脉络丛、脉络膜裂及第三脑室顶的解剖学特点;在3例成人尸头新鲜标本上模拟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手术,观察与本人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并测量相关距离.结果 脉络丛位于侧脑室底部内侧,脉络膜裂位于丘脑和穹窿之间,可借助与之相连的脉络丛进行辨认.切开脉络膜裂穹窿带到达第三脑室顶中间帆后,于两侧大脑内静脉间分离打开第三脑室顶即到达第三脑室腔.经测量,大脑内侧缘冠状缝处至胼胝体沟的距离为(39.12±3.94)mm,大脑内侧缘冠状缝处至室间孔的距离为(61.53±4.02)mm,室间孔后缘至穹窿与胼胝体融合处的距离为(28.65±2.23)mm,前后连合的距离为(25.94±2.16)mm,室间孔至乳头体的长度为(19.62±1.79)mm.结论 与其他手术人路相比,经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循自然裂隙进入第三脑室,具有路径直接、术野暴露广泛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 脉络膜裂 第三脑室 显微解剖学
原文传递
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2
作者 王丽萍 徐文坚 +3 位作者 王丽华 郝大鹏 解桂花 高红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15-316,320,共3页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脉络膜裂囊肿病人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2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检查。结果25例均表现为脉络膜裂内类圆形或纺锤形脑脊液信号灶,边界清,周围无水肿。2例...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脉络膜裂囊肿病人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2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检查。结果25例均表现为脉络膜裂内类圆形或纺锤形脑脊液信号灶,边界清,周围无水肿。2例增强扫描者均无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脉络膜裂囊肿并与其他病变鉴别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 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3
作者 臧建 张忠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73-774,共2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对7例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脉络膜裂囊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样低密度影或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短期内随访无变化。结论正确认识...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对7例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脉络膜裂囊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样低密度影或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短期内随访无变化。结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可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 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脉络膜 影像学诊断 MRI表现 影像学表现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诊断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树生 罗庆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1期1878-1880,共3页
目的总结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鉴别要点,提高对此三种疾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的10例血管周围间隙增宽、30例腔隙性脑梗死、10... 目的总结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及其鉴别要点,提高对此三种疾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的10例血管周围间隙增宽、30例腔隙性脑梗死、10例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所有病例CT、MR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依据三种脑内囊灶的发病部位及CT、MRI的表现可以作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其中尤以MRI的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论 CT、MRI对以脑内囊灶表现的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腔隙性脑梗死、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MRI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腔隙性脑梗死 脉络膜裂囊肿 X线计算机断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影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德智 马天璇 +1 位作者 辛鹏 刘秀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8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1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7例行CT检查,9例行MR扫描。结果:脉络膜裂囊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样低密度影或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脉络膜裂囊肿的CT...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1例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7例行CT检查,9例行MR扫描。结果:脉络膜裂囊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滑锐利的脑脊液样低密度影或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脉络膜裂囊肿的CT、MRI表现较为典型,但单纯CT轴位扫描定位困难,CT多层面重建(MPR)及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对其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 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脉络膜裂囊肿的临床表现及CT、MRI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明 彭成法 +2 位作者 黄文雅 李殊明 金科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9期1139-114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脉络膜裂囊肿的临床表现、CT与MRI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脉络膜裂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特点,其中男50例,女39例。结果89例脉络膜裂囊肿中,右侧69例,左侧20例;囊肿呈边界清楚的梭形或类圆形脑... 目的探讨儿童脉络膜裂囊肿的临床表现、CT与MRI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脉络膜裂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特点,其中男50例,女39例。结果89例脉络膜裂囊肿中,右侧69例,左侧20例;囊肿呈边界清楚的梭形或类圆形脑脊液样信号或密度灶。囊肿最大径线为4~29 mm,平均为(9.4±3.6)mm;囊肿大小与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脉络膜裂囊肿好发于右侧脉络膜裂区,其部位及形态在CT、MRI上较具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脉络膜裂囊肿 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浩轩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并为最大程度降低正常脑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例经10%福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性标本,动静脉系统各自灌注含有红蓝染料乳胶;使用可放大4~10倍的手术显微镜,对标本... 目的:探讨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并为最大程度降低正常脑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例经10%福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性标本,动静脉系统各自灌注含有红蓝染料乳胶;使用可放大4~10倍的手术显微镜,对标本侧脑室脉络裂部分按照手术入路途径逐层解剖并观察。结果脉络膜裂处于穹隆与丘脑间,呈现倒“C”形状。分为(1)体部:处在侧脑室体部中,丘脑内上缘与穹隆体之间;(2)三角部:处在侧脑室三角区中,丘脑枕与穹隆脚间;(3)颞部:处在侧脑室颞角中,丘脑下表面与穹隆伞间。结论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对第三脑室、环池、颞叶内侧的病变进行处理,具有术野暴露好、手术损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 脉络裂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8
作者 郑运松 徐会吾 曹丽娜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MRI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行MR平扫,4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检查。7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发生于右侧5例,左侧2例,均为单发病灶;呈边界...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MRI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行MR平扫,4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检查。7例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发生于右侧5例,左侧2例,均为单发病灶;呈边界清楚的卵圆形或类圆形水样信号灶,与环池或四叠体池相连,灶周无水肿,4例MR增强扫描病例未见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脉络膜裂囊肿并与其他病变鉴别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裂 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