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长对营养盐的响应 被引量:55
1
作者 彭欣 宁修仁 +1 位作者 孙军 乐凤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59-3968,共10页
2004年夏季作者在南海北部海域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动力学,结合物理-化学过程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的影响与机制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水平对流和中尺度涡对营养盐分布的影响及浮游植物生长和现存生物量对其的响应。受西南季风和东向... 2004年夏季作者在南海北部海域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动力学,结合物理-化学过程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的影响与机制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水平对流和中尺度涡对营养盐分布的影响及浮游植物生长和现存生物量对其的响应。受西南季风和东向沿岸流作用所形成的Ekman输送的影响,南海北部海岸带表层海水作离岸运动,使深层富含营养盐的冷水爬坡涌升到表层来补充,激发浮游植物生物量迅速增长。海区反气旋涡使海水辐聚下沉,造成水体具高温、低盐、高溶解氧浓度、低营养盐浓度和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同时通过现场营养盐加富试验,发现该海域营养盐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且是多种营养元素共同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添加单一的营养盐并不能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在生物量出现增长的试验组中,营养盐添加不仅促使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增长,而且也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和群落结构。例如,在站S1008,培养前叶绿素a浓度为0.28 mg.m-3,加富培养60 h后浮游植物生物量在NP和NPSi的试验组中有显著的增加,叶绿素a浓度分别达1.07 mg.m-3和1.19 mg.m-3;培养前粒度分级叶绿素a主要以Pico级份占优势,而加富试验结束后,在NP和NPSi的试验组以Nano级份占优势,其它试验组仍以Pico级份占优势;同时,在培养后生物量出现增长的试验组,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类群从甲藻向硅藻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浮游植物生长 营养盐加富 叶绿素A 粒度分级
下载PDF
遮光法控藻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雪初 孙扬才 +3 位作者 张海春 李春杰 王晓冬 孔海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30-1834,共5页
进行了遮光法控制富营养化水池中藻类的中试研究.结果显示,9d试验后,叶绿素a浓度、COD、浊度、DO分别由遮光前的130.5μg·L-1、30.9mg·L-1、20.0NTU、12.0mg·L-1下降至处理后的24.8μg·L-1、1.7mg·L-1、5.4NTU... 进行了遮光法控制富营养化水池中藻类的中试研究.结果显示,9d试验后,叶绿素a浓度、COD、浊度、DO分别由遮光前的130.5μg·L-1、30.9mg·L-1、20.0NTU、12.0mg·L-1下降至处理后的24.8μg·L-1、1.7mg·L-1、5.4NTU、3.1mg·L-1,TP、TN浓度则变化不明显.表明遮光处理能够在营养盐浓度变化不大的状况下大幅度削减藻类生物量;遮光1d后,105cm处的叶绿素a浓度、COD、浊度都较水面表层浓度高,显示遮光之后藻类出现了沉降的现象;遮光2d后,水深30cm以下的净生产量都为负值,显示遮光显著抑制了藻类的光合产氧速率,并促使藻类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光 叶绿素A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鄱阳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营养盐浓度对水位波动的响应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霞 刘宝贵 +1 位作者 陈宇炜 高俊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41-2148,共8页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其水情变化独特,与非通江湖泊显著不同.为探究水位波动对鄱阳湖水环境的影响及其浮游植物的响应特征,选取了鄱阳湖星子、都昌水域,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及其...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其水情变化独特,与非通江湖泊显著不同.为探究水位波动对鄱阳湖水环境的影响及其浮游植物的响应特征,选取了鄱阳湖星子、都昌水域,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Chla)及其它相关水质指标进行每周一次的原位监测.结果表明,高Chla浓度出现在鄱阳湖高水位和高水温期,水位波动可加强鄱阳湖浮游植物Chla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效应,同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趋势分析,Chla浓度与水温(P<0.000 1)和透明度值(SD)(P<0.000 1)显著正相关,与总氮(TN,P<0.01)、溶解性氮(NO_x-N,P<0.01;NH^+_4-N,P<0.05)显著负相关,而SD值、总氮和溶解性氮浓度与鄱阳湖水位值显著相关(SD,P<0.01;TN,P<0.000 1;NO_x-N,P<0.01;NH^+_4-N,P<0.000 1).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不同水位期,鄱阳湖所表现出的水环境特征显著不同,低水位期,营养盐浓度,特别是氮营养盐浓度较高;而高水位期,鄱阳湖水温较高和SD值较高.总之,鄱阳湖的水位波动影响了湖区沉积物再悬浮和水体SD状况,加之高水位的稀释效应和人类活动,均直接影响了鄱阳湖营养盐状况以及Chla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鄱阳湖 叶绿素 a 水温 透明度 总氮和溶解性氮
原文传递
太湖水深变化对氮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白晓华 胡维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732,共6页
水深作为重要的湖泊水文因子,对湖泊水动力过程、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1993-2002年太湖水深水质实测资料的回归分析,建立了太湖7个分区的水深与总氮、总磷、叶绿素a浓度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对水深变... 水深作为重要的湖泊水文因子,对湖泊水动力过程、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1993-2002年太湖水深水质实测资料的回归分析,建立了太湖7个分区的水深与总氮、总磷、叶绿素a浓度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对水深变化的响应并不显著。一般情况下,水深变化对营养盐浓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在特定的湖区,如梅梁湾,水深变化对营养盐浓度的影响显著。鉴于水深变化可以对太湖局部区域的水环境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存在通过太湖流域水利工程的联合运行,人为调控特定湖区水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总磷 总氮 叶绿素A 水利工程
下载PDF
太湖微囊藻毒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靖国 邹华 +2 位作者 张强 陈琳荔 王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6-703,共8页
微囊藻毒素对水体危害严重,为了探究太湖中微囊藻毒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对太湖34个采样点进行了为期1 a(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的监测与采样,分析了水体中ρ(MCs)(MCs为微囊藻毒素)〔包括ρ(TMC)(TMC为总藻毒素)、ρ(EM... 微囊藻毒素对水体危害严重,为了探究太湖中微囊藻毒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对太湖34个采样点进行了为期1 a(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的监测与采样,分析了水体中ρ(MCs)(MCs为微囊藻毒素)〔包括ρ(TMC)(TMC为总藻毒素)、ρ(EMC)(EMC为胞外藻毒素)和ρ(IMC)(IMC为胞内藻毒素)〕,以及ρ(Chla)、蓝藻生物量、ρ(TN)、ρ(TP)、N/P〔ρ(TN)/ρ(TP)〕、pH、温度、透明度、电导率、ρ(DO)等水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讨论了ρ(MCs)与各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ρ(MCs)在太湖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7—8月蓝藻爆发期,ρ(MCs)低于0.10μg/L,之后逐渐升高,9月达到最高值(0.28μg/L).受地理位置和沉积环境等影响,太湖西北区MCs污染最严重,ρ(MCs)最大值为0.30μg/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ρ(MCs)与ρ(Chla)、ρ(TN)、ρ(TP)、N/P显著相关,其中,ρ(MCs)与ρ(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ρ(IMC)和ρ(TMC)均与蓝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ρ(EMC)与蓝藻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ρ(IMC)和ρ(TMC)均与ρ(T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ρ(EMC)与ρ(TN)呈显著负相关(P<0.05);ρ(MCs)与ρ(T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N/P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chla TP TN 相关性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体中初级生产力的光学检测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顶田 陈伟民 +2 位作者 陈宇炜 张运林 季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研究1998年5月、10月、12月、1999年8月以及2001年7月和9月的太湖梅梁湾的初级生产力和光照时发现:在不同水层中,20cm左右的水深处初级生产力最大,最大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的关系是Pm=0.012[Chla]-0.028[Chla](n=30).在叶绿素a与光谱之... 研究1998年5月、10月、12月、1999年8月以及2001年7月和9月的太湖梅梁湾的初级生产力和光照时发现:在不同水层中,20cm左右的水深处初级生产力最大,最大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的关系是Pm=0.012[Chla]-0.028[Chla](n=30).在叶绿素a与光谱之间关系以及初级生产力与光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初级生产力与光谱之间的关系.在蓝光光谱波段和红光光谱波段的Kd较大,而550nm的Kd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 初级生产力 光谱 太湖 叶绿素A 水体
下载PDF
龙须菜在鱼藻混养系统中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海燕 卢继武 +1 位作者 周毅 杨红生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03年第1期169-175,共7页
Rapid growth of marine fish farming often leads to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release of dissolved nutrients which may cause eutrophicaton.As an ecological treatment solution, large seaweeds ca... Rapid growth of marine fish farming often leads to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release of dissolved nutrients which may cause eutrophicaton.As an ecological treatment solution, large seaweeds can be used to get rid of the excess nutrients while obtaining higher output.A setup consisting of six 3m3 tanks(one with neither fish nor seaweeds, others with or without seaweed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polyculture of fish and seaweeds.As the experiment period was spring,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grew well even in the low nutrient environment; and had average specific growth rate(SGR) of 4.05% in the four polyculture tanks, with the highest one (4.5%) in the #4 tank.In addition, except the # 3 tank,G.lemaneiformis ha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phytoplankton after a period of time.At the same time, most of the dissolved nutrients(NO 3-N,NO 2-N,NH 4-N,PO 4-P)in the polyculture tanks were removed as the enviromental dissolved inorganic nutrients(DIN)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tank without G.lemaneiformis, whose average content was 2.53 μmol/L.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water quality as well as high production, carrying capacity has to be considered according to existing system and conditions.In this experiment, 1∶1 co-culture of G.lemaneiformis and Sebastodes fuscescens yielded goo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生长率 食物转化 养殖池 鱼类养殖 大型海藻 投饵 养殖密度 chla 颗粒有机碳 大型藻类
原文传递
背角无齿蚌摄食率及对水中叶绿素a清除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丁涛 李林 +2 位作者 彭亮 左艳霞 宋立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9-786,共8页
椭圆背角无齿蚌是云南滇池的一种主要贝类物种。为探索该物种应用于滇池水体生物操纵的可行性,采用半野外模拟和原位围隔的方法,文章研究了背角无齿蚌的摄食率及对水中Chla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23—28℃的温度范围内,背角无齿蚌的摄... 椭圆背角无齿蚌是云南滇池的一种主要贝类物种。为探索该物种应用于滇池水体生物操纵的可行性,采用半野外模拟和原位围隔的方法,文章研究了背角无齿蚌的摄食率及对水中Chla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23—28℃的温度范围内,背角无齿蚌的摄食率(IR)和湿重(W)呈现显著的相关冪指数关系:IR=aWb,1龄蚌和3龄蚌符合下列关系式:IR=6.2283X0.45,(R2=0.94);IR=0.0002X2.2,(R2=0.93)。3龄蚌的摄食率高于1龄蚌,且随生物量的增加摄食率有所减少。实验同时证明,背角无齿蚌有良好的清除水体中Chla的效果,对降低CODMn、TP含量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且3龄蚌优于1龄蚌。通过方差分析综合分析得出,在生物量为4.17只/m3时,清除水体Chla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背角无齿蚌 摄食率 围隔 chla
下载PDF
内周天线CP43、CP47中β-Car到Chla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被引量:9
9
作者 贺俊芳 王水才 +5 位作者 张舒 贺锋涛 任兆玉 单际修 李良壁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5-390,共6页
采用超快荧光光谱动力学对从菠菜中分离纯化的内周天线 CP43、CP47进行研究 ,获取了它们的动力学三维荧光谱 ,CP43的荧光光谱范围为 640~ 780 nm,最大峰位于 680 nm处 ,在该峰值处的荧光寿命约为 3.54ns;CP47的荧光光谱范围为 630~ 77... 采用超快荧光光谱动力学对从菠菜中分离纯化的内周天线 CP43、CP47进行研究 ,获取了它们的动力学三维荧光谱 ,CP43的荧光光谱范围为 640~ 780 nm,最大峰位于 680 nm处 ,在该峰值处的荧光寿命约为 3.54ns;CP47的荧光光谱范围为 630~ 775nm,最大峰位于691 nm处 ,在该峰值处的荧光寿命约为 3.2 2 ns,在 CP43和 CP47中 ,Chla分子发射荧光的效率分别约为 38.3%和 40 .6% .依据分子的退激发途径 ,我们分析认为在 CP43、CP47中 β- Car→ Chla分子的能量传递速率常量分别为 9.0 6× 1 0 11s- 1,1 .3× 1 0 12 s- 1;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47.5%、66.5% ;并估计 β- Car分子与 Chla分子外周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0 .1 1 0 nm、0 .0 8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传递 超快荧光光谱 PSⅡ CP43 CP47 内周天线 β-Car chla 菠菜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两种荧光分析法在海洋浮游植物叶绿素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明远 邢军 吴宝铃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533-538,共6页
以湛江叉鞭金藻为材料.用普通荧光分析法测定了chla、chic的荧光发射光谱,以四乳突扁藻为材料,用普通荧光分析法和同步荧光分析法测定了chla、chlb的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chla、chlb、chic的荧光发... 以湛江叉鞭金藻为材料.用普通荧光分析法测定了chla、chic的荧光发射光谱,以四乳突扁藻为材料,用普通荧光分析法和同步荧光分析法测定了chla、chlb的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chla、chlb、chic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为670nm、655nm、640nm,普通荧光分析法适于进行浮游植物所含的chla、chlc的定性、定量测定,而不适于进行chla、chlb的同时测定;同步荧光法则适于进行浮游植物中chla、chlb的定性、定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浮游植物 叶绿素 荧光分析
下载PDF
胶州湾叶绿素a浓度及浮游植物的粒级组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潘胜军 沈志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68-2474,共7页
2008年2、5、8和11月对胶州湾及邻近水域中表层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植物粒级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内和湾外表层叶绿素a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90和2.03mg·m-3;叶绿素a浓度的平面分布呈现自东北部及近岸向中部、南部及湾外递减... 2008年2、5、8和11月对胶州湾及邻近水域中表层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植物粒级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内和湾外表层叶绿素a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90和2.03mg·m-3;叶绿素a浓度的平面分布呈现自东北部及近岸向中部、南部及湾外递减的趋势;叶绿素a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和夏季浓度较高,春季次之,呈现温带海域双峰型的变化趋势.胶州湾浮游植物粒级组成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平均占叶绿素a总量的60.9%,其次是小型浮游植物,超微型浮游植物所占比例最低,与我国近海浮游植物粒级组成基本一致.与历史资料相比,微型浮游植物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超微型浮游植物所占比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浮游植物 粒级组成 胶州湾
原文传递
四十里湾赤潮高发期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喻龙 郝彦菊 蔡悦荫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8-561,共4页
通过分析四十里湾海域连续6 a(2003~2008年)赤潮高发期(5~9月)的监测数据,发现2003~2008年该海域总无机氮、硅酸盐、COD和叶绿素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磷酸盐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叶绿素a含量与总无机氮浓度、磷酸盐浓度均呈... 通过分析四十里湾海域连续6 a(2003~2008年)赤潮高发期(5~9月)的监测数据,发现2003~2008年该海域总无机氮、硅酸盐、COD和叶绿素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磷酸盐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叶绿素a含量与总无机氮浓度、磷酸盐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N/P值明显高于Redfield比值,且逐年上升,显示该海区处于相对的磷限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里湾 营养盐 叶绿素a 赤潮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Chla、有机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均玲 袁超 +1 位作者 何永姑 王永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5-191,共7页
于2015年4月(春季)、2015年6月(夏季)、2015年10月(秋季)、2016年1月(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多次采样,分选小型底栖动物,并测定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叶绿素a含量,分析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有机质、Chl... 于2015年4月(春季)、2015年6月(夏季)、2015年10月(秋季)、2016年1月(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多次采样,分选小型底栖动物,并测定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叶绿素a含量,分析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有机质、Chla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沉积物中小型底栖动物主要包括自由生活线虫、桡足类、涡虫、多毛类、寡毛类,线虫为优势类群;有机质含量为25.22%—93.41%,平均值为46.6%; Chla含量为0.188—6.303μg/g,平均值为1.731μg/g。相关性分析显示,春季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Chl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s r=0.684; P<0.05),夏季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s r=-0.518; 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小型底栖动物 有机质 chla 相关性
下载PDF
遥感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邹亚荣 马超飞 邵岩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2期58-61,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遥感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进展。海洋初级生产力是基于海洋叶绿素a进行计算的,主要为叶绿素光合作用速率与遥感得到的叶绿素浓度在真光层的积分。总结了不同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算法以及在各种尺度上的模式,分析了其中的特点... 综述了近年来遥感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进展。海洋初级生产力是基于海洋叶绿素a进行计算的,主要为叶绿素光合作用速率与遥感得到的叶绿素浓度在真光层的积分。总结了不同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算法以及在各种尺度上的模式,分析了其中的特点,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海洋初级生产力 叶绿素A 进展
下载PDF
光系统Ⅱ核心天线CP47热稳定性的荧光动力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霞 贺俊芳 +4 位作者 王水才 任兆玉 刘晓 彭菊芳 匡廷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7-260,共4页
采用激励光源为 4MHz、5 14.5nm的分幅扫描单光子计数荧光装置对从菠菜中分离提纯的核心天线CP4 7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 ,得到经 2 0℃、4 2℃和 4 8℃处理后的动力学三维荧光谱 .它们在最大峰值处的时间常量及其chla分子发射荧光的效率... 采用激励光源为 4MHz、5 14.5nm的分幅扫描单光子计数荧光装置对从菠菜中分离提纯的核心天线CP4 7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 ,得到经 2 0℃、4 2℃和 4 8℃处理后的动力学三维荧光谱 .它们在最大峰值处的时间常量及其chla分子发射荧光的效率分别为 :2 0℃ :2 .84 9ns( 4 3.60 % ) ,4 .0 2 4ns( 35 .37% ) ;4 2℃ :2 .10 7ns( 5 1.11% ) ,3.65 7ns( 37.5 9% ) ;4 8℃ :3.80 1ns( 36.69% ) ,4 .0 149ns ( 34 .68% ) .因此 ,在CP4 7中存在有 2组处于不同聚合状态的chla分子 ,3个处理温度中较短的时间组分属于 2组中处于同一种聚合状态色素分子之间chla→chla→chla基态的能量传递时间 ,较长的时间组分属于 2组处于不同聚合状态色素分子之间chla→chla→chla基态的能量传递时间 .CP4 7中 ,2 0℃~ 4 2℃之间的温度对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影响较小 ,与蛋白质结合的 2种结合状态的chla分子之间的空间位置改变也较少 .而 4 2℃~ 4 8℃之间的温度引起较大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和与蛋白质结合的 2种结合状态的chla分子之间的空间位置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性 CP47 核心天线 chla 动力学荧光谱
下载PDF
设施栽培中限根对油桃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干重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清华 叶正文 +4 位作者 章镇 李世诚 陶建敏 吴钰良 苏明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259-263,共5页
研究了设施栽培中限根对沪油018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干重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限根幼树在秋季枝条停长后,不同限根处理第1~8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升—降—升”;相同叶位处理TR2各个叶位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 研究了设施栽培中限根对沪油018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干重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限根幼树在秋季枝条停长后,不同限根处理第1~8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升—降—升”;相同叶位处理TR2各个叶位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和TR1,CK仅在第1、8叶位较TR1高,而其它叶位均低于TR1。(2)测定盛花后19~262d树冠外围枝中部完全展开功能叶的叶绿素变化动态,结果不同限根处理Chla、总叶绿素含量与Chl(a/b)的变化均表现“降—升—降”的变化规律。限根对Chlb的季节变化进程的影响差异明显。(3)不同限根处理下比叶重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但总的呈上升趋势。叶片干重含水量%的季节变化总的呈下降趋势,不同限根处理间的变化动态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叶绿素含量 设施栽培 幼树 叶干重 油桃 季节变化 叶片干重 变化动态 变化特点 chla 变化规律 上升趋势 叶位 叶面积 功能叶 比叶重 含水量 枝条 树冠 花后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微生物菌群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玉英 张乃群 +4 位作者 胡兰群 梁子安 施建伟 段明杰 刘慧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59,共3页
2005年5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霉菌、异养菌、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丰度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理化指标进一步阐明水域微生物丰度与水温、Chla、DO、COD、BOD等诸多生态因子的关系。水源区为... 2005年5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霉菌、异养菌、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丰度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理化指标进一步阐明水域微生物丰度与水温、Chla、DO、COD、BOD等诸多生态因子的关系。水源区为寡污型水体,基本处于贫-中营养状态,除TN指标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外,其它监测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是理想的水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水源区 微生物丰度 chla 理化指标
下载PDF
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控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红亮 崔树彬 +3 位作者 汪义杰 王建国 黄思静 李召旭 《人民珠江》 2011年第6期51-55,共5页
近年,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蓝藻、绿藻等水华的暴发越来越频繁,研究如何有效控制藻类生长是研究水生态修复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专利号ZL200820044315.6)专利技术,研究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控制效果。根据14天的专项... 近年,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蓝藻、绿藻等水华的暴发越来越频繁,研究如何有效控制藻类生长是研究水生态修复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专利号ZL200820044315.6)专利技术,研究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控制效果。根据14天的专项监测数据,分析该系统对各种藻类和叶绿素a(chl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富营养化的控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 蓝藻 绿藻 日平均处理能力 chla
下载PDF
HCO3^-碱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与光合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康丽娟 潘晓洁 +3 位作者 常锋毅 李敦海 沈银武 刘永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5-779,共5页
研究了2.3 mM(ALK2.3)和12.4 mM(ALK12.4)HCO3-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FACHB 927)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K2.3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至培养结束,与对照相比对生物量的抑制率为38%,ALK12.4条件下虽然至... 研究了2.3 mM(ALK2.3)和12.4 mM(ALK12.4)HCO3-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FACHB 927)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K2.3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至培养结束,与对照相比对生物量的抑制率为38%,ALK12.4条件下虽然至培养结束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但碱度增加铜绿微囊藻生物量有一个快速的增殖期,之后其生长速率持续下降。碱度增加强烈抑制光合色素Chla的合成,ALK2.3和ALK12.4条件下对Chla含量抑制率分别为74%和56%。藻胆蛋白与叶绿素a的比值(PBP/Chla)在碱度增加的条件下有显著升高。HCO3-碱度增加,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活性先降低之后逐渐恢复,至处理结束表现出低碱度(ALK2.3)促进光合活性,高碱度(ALK12.4)对光合活性影响不显著。说明HCO3-碱度增加对铜绿微囊藻有一定伤害作用,与高碱度(ALK12.4)相比,低碱度(ALK2.3)对细胞的伤害程度更大,随着细胞的增殖,碱度对细胞的伤害作用逐渐恢复,且低碱度下细胞恢复更快。暗示碱度可以作为水华控制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度 铜绿微囊藻 chla 光合活性
下载PDF
Chryseobaterium sp.S7溶藻过程光谱学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金霞 罗乐 +3 位作者 陈玉成 何清明 詹玲玲 赵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17-1822,共6页
藻类的大量繁殖对饮用水源、养殖业、旅游业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溶藻细菌作为一种生物控制手段,在控制藻类爆发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课题组前期分离获得一株金黄杆菌属溶藻菌Chryseobaterium sp.S7,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 藻类的大量繁殖对饮用水源、养殖业、旅游业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溶藻细菌作为一种生物控制手段,在控制藻类爆发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课题组前期分离获得一株金黄杆菌属溶藻菌Chryseobaterium sp.S7,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明显的溶藻作用,作用方式为通过分泌溶藻物质进行间接溶藻,为进一步揭示该菌的溶藻特征及机理,以铜绿微囊藻为目标藻种,运用UV-Vis,EEMs,FTIR和FCM技术,分析Chryseobaterium sp.S7溶藻过程的光谱特性。实验结论如下:将菌株发酵液与藻液共培养7 d,利用UV-Vis和EEMs技术对藻细胞Chla含量与PC荧光值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藻细胞Chla含量在第1 d便开始下降,表明在短时间内,细菌胞外溶藻物质便可快速作用于藻细胞,第7 d时Chla去除率为59.37%。藻细胞PC荧光值也呈现下降趋势,与Chla变化趋势表现为一致性,表明在溶藻过程中伴有Chla和PC的减少。FTIR分析结果显示:藻细胞结构中的C=O,C—H,O—H键分别在1 647,2 927和3 475~3 437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表明藻细胞内的多糖物质和蛋白质结构可能被破坏,处于2 500~1 700 cm^-1范围的若干小吸收峰则进一步表明藻细胞解体的现象。分别在共培养第3 d和第7 d时对藻液进行PI特异染色,应用FCM对藻细胞PI特异性荧光和Chla,PC自发荧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菌S7的溶藻过程中,藻细胞PI特异性荧光逐渐增强,Chla、PC自发荧光呈下降趋势、表明藻细胞膜、Chla、PC三者破坏程度在溶藻过程中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较高的一致性。溶藻过程中藻细胞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损伤,且损伤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由Q1(Q5)区细胞按顺序逐步向Q4(Q8)区细胞移动。推测Chryseobaterium sp.S7可能的溶藻过程为:细菌将溶藻活性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溶藻活性物质通过破坏铜绿微囊藻细胞膜中的多糖和蛋白质的结构,增加膜的通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yseobateriumsp.S7 铜绿微囊藻 PI chla PC 光谱特性 溶藻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