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6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求同与变异:新时期初的现代主义论争
1
作者 李明英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3-17,23,共6页
新时期初,中国文学批评界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论争,其焦点是如何认识西方的现代主义,中国是否能够发展西方的现代主义以及怎样评价中国式现代主义写作。即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论争实际上演化为关于中国文学道路的探讨。从变异学视域来审... 新时期初,中国文学批评界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论争,其焦点是如何认识西方的现代主义,中国是否能够发展西方的现代主义以及怎样评价中国式现代主义写作。即关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论争实际上演化为关于中国文学道路的探讨。从变异学视域来审视这场论争,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语境下是如何发生变异与融合、进而参与到中国当代文学品格建构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中国式现代主义 变异学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维度 被引量:118
2
作者 洪银兴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共14页
本文从经济维度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提出、目标、道路、新征程的开启和制度基础,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经验与远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符合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中国国情和进入新时代... 本文从经济维度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提出、目标、道路、新征程的开启和制度基础,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经验与远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符合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中国国情和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定位是赶超发达国家。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的独特创造,不仅需要准确把握这“四化”在新时代的新内容,还要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关注农村和后发展地区现代化的跨越,建立彰显优势联动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导原则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脚点在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要求: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以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以制度现代化为前提,需要推进市场现代化和政府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导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将得到世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维度
原文传递
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87
3
作者 任保平 王子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0,共8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生产力的变革。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具有更新的内涵,即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以及以创新为代表的更优质的生产要素。数字新质生产力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力基础要素...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生产力的变革。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具有更新的内涵,即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以及以创新为代表的更优质的生产要素。数字新质生产力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力基础要素,还强调了创新要素的重要性,这既反映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也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改变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创新能力来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同时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鼓励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调发展,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大变局下的产业链韧性:生成逻辑、实践关切与政策取向 被引量:64
4
作者 肖兴志 李少林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共14页
产业链韧性与产业链断裂相区别的“相对性”,根源在于其遭受外部冲击后内在变迁的“动态性”,防范化解产业链断链风险的关键在于全面消除断点“动态性”的治理能力。在大变局的冲击下,产业链韧性在内容、方法、过程与目标等视域展现出... 产业链韧性与产业链断裂相区别的“相对性”,根源在于其遭受外部冲击后内在变迁的“动态性”,防范化解产业链断链风险的关键在于全面消除断点“动态性”的治理能力。在大变局的冲击下,产业链韧性在内容、方法、过程与目标等视域展现出新的时代内涵,蕴含着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宏观逻辑、自主创新与产业链配套能力建设的本土逻辑、生产决策灵活性与多元化交易网络形成的微观逻辑、关键技术突破举国体制的政策逻辑,在全球竞争格局重塑下彰显出产业链转移、“卡脖子”技术突破、断链风险评估预警、贸易壁垒跨越、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产业多样互补性、断链修复再生能力提升、低碳转型约束等八方面的实践关切。提升产业链韧性,需深化研发国际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配套能力、开拓市场潜力、强化多链融合和应急储备等政策取向,以更好把握、迎接、应对和引领大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局 产业链韧性 产业链安全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任务与路径 被引量:52
5
作者 任保平 王子月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11,共9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先进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作为核心,代表着传统生产力发生了重大跃迁,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生产力基础要素、新的生产模式以及新的发展...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先进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作为核心,代表着传统生产力发生了重大跃迁,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生产力基础要素、新的生产模式以及新的发展动能。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共同富裕、绿色发展以及开放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工业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是以新质生产力实现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内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53
6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史丹 +2 位作者 李晓华 邓洲 渠慎宁 《中国工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9,共15页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总结国内外工业化正反两方面经验,既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也不同于发达国家走过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创新。与过去相比,新型工业化呈现新的效率源泉、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组织形态、新的约束条件等一般性的新特征,同时中国...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总结国内外工业化正反两方面经验,既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也不同于发达国家走过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创新。与过去相比,新型工业化呈现新的效率源泉、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组织形态、新的约束条件等一般性的新特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新型工业化赋予了自身的特殊性。本文从以人为本、质量优先、自主创新、绿色低碳、数实融合、开放循环等方面概括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构建的四大体系,即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高端先进的制造体系、低碳循环的绿色体系和内外循环的分工体系,并围绕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目标要求,从强化组织领导、降低要素成本、加快科技自主创新、畅通内外循环、优化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中国式现代化 体系构建 政策措施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实践历程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52
7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5,共10页
从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来看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可知西方现代化模式存在不可复制性与贫富分化困境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创新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 从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来看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可知西方现代化模式存在不可复制性与贫富分化困境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创新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追求公平和可持续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必须将共同富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关于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未来必须解决好效率与公平、共建与共享、物质与精神、区域与城乡、“提低”与“扩中”等问题,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贫富分化困境 人本逻辑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被引量:44
8
作者 方创琳 赵文杰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的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顺应这些要求,要继续坚定不移...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的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顺应这些要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托创新驱动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有序推进城市群高质量集聚,把城市群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区与先行区;全面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将县城和小城镇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区;深度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方向;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别,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综合区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图与时间表;正确处理好中国式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及路径依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逐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建设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4
9
作者 蒋永穆 李想 唐永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35,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基本国情与世界大势,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批判借鉴先发国家经验内核,经过长期实践探寻的兴国新路。新发展理念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明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凸显新发展理念、具...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基本国情与世界大势,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批判借鉴先发国家经验内核,经过长期实践探寻的兴国新路。新发展理念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明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凸显新发展理念、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立足学术界的长期探索与世界各国的丰富实践,又要从理论逻辑视域深刻把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来源、国际经验、文化根基、基本原则与根本要求。屹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头,梳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逻辑,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助于实现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变革与系统性重塑,也是消解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系 理论逻辑 发展道路
下载PDF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跃生 马相东 刘丁一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3,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具有深刻的经济意涵,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基础和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全体...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具有深刻的经济意涵,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基础和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时代特征则在于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上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立自强、创新引领和高水平开放的深刻内涵最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新征程上,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视角看,可重点从坚持党的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开放
下载PDF
论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40
11
作者 郭晔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100,127,128,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出了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为我们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范式。从这一理论范式的思维视窗、理解系统和科学方法出发,不难看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的... “中国式现代化”道出了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为我们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范式。从这一理论范式的思维视窗、理解系统和科学方法出发,不难看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的宏观样态,包括“管控-管理-治理”的社会治理转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机制,“一轴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社会治理形态。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将呈现出以建设“美好社会”为总目标、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总抓手、以“法治”为轨道、以“数字科技”为动能、普惠中国且辐射全球的宏伟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35
12
作者 卢江 郭子昂 王煜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共17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强调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强调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全新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现实价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事实,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至少涵盖科技、绿色和数字三大方面的集成体,并基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3个一级指标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评价体系。文章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由2012年的0.302 6上升到2021年的0.874 7,年均增速为21%,对应的,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的水平也稳步上升。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区域,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不仅增速最快,总量也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但增速低于西部地区;针对具体省份,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广东省和江苏省“双雁领航”断层式发展格局,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极大,反映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省际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有逐渐拉大趋势,但这一趋势主要存在于个别新质生产力发达和落后的省份之间,大部分中间省份差异不明显,且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新质生产力发达省份之间的趋同现象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在与邻近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本省的新质生产力将会受到邻近省份的影响。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基尼系数计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差异是全国新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综合评价 区域差异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林 《经济学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现代化驱动发展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状况,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质量互变,以物质现代化为基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 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现代化驱动发展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状况,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质量互变,以物质现代化为基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它能够以科技现代化这个“关键所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它能够以“首要任务”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质生产力也是为美好生活服务的生产力,它与中国式现代化拥有人民至上的共同价值驱动力,而以新型发展方式和新发展格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则在深层逻辑上成为二者内在的发展趋势、价值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充分激活和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科技现代化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计量与QCA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侯冠宇 熊金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9,共11页
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探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提升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NCA、QCA与计量方法,从“信息化”“互联网”与“数字交易”三个维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 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探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提升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NCA、QCA与计量方法,从“信息化”“互联网”与“数字交易”三个维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提升具有长期显著影响;共同富裕水平高组态有三条驱动路径,即“信息化—互联网基础”推动型、“信息化—数字交易基础”驱动型、“互联网—数字交易”引领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交易是东部地区发展的核心条件;信息化基础在数字经济起步较晚的地区发挥重要作用。据此,要完善数字经济要素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数字交易、强化市场引导与专项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fsQCA
下载PDF
习近平的共同富裕观 被引量:37
15
作者 辛向阳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1期1-7,146,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新论断新理念。这些新论断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包括: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促进共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新论断新理念。这些新论断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包括: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要有阶段性目标和举措;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等四个原则;实现共同富裕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使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越来越广泛,防止阶层固化和流动渠道堰塞,畅通向上发展向上流动的各种通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主要原则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目标要求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李莹洁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9期33-39,共7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相较于西方现代化逻辑同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理想的背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必然的实现方式。更丰富的“均衡分布”的物质财富、更完善的“社会共同体”政治文明、更公平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相较于西方现代化逻辑同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理想的背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必然的实现方式。更丰富的“均衡分布”的物质财富、更完善的“社会共同体”政治文明、更公平的“共建共享”社会氛围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之中,决定了共同富裕的实现需在总体目标的导向下,在统一性、辩证性和协同性原则的把握中不断分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过的探索历程,使党的领导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而现代化所寄寓的高质量发展思路和示范区建设方案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注入了实践活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新时代 党的领导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融合发展论--基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与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文丰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2-285,共14页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城乡关系始终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现阶段我国正经历新经济社会形态的社会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便成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城乡关系始终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现阶段我国正经历新经济社会形态的社会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便成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而是要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探寻城乡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并考虑城镇化建设基础上城乡一体化现状发现,我国城乡关系发展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实际需求为演变历程,以为群众民生谋福祉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乡村基础设施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不畅,阻碍城乡融合;城乡社会服务分配不均,制约城乡发展等诸多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放缓城乡共同富裕融合发展进程。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共同富裕,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新型城乡关系,整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城市现代化。突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打破传统城乡分离发展模式,实现城乡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有为市场与有效政府相结合的作用,打破要素流通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要素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破户籍藩篱,释放城乡发展新潜力。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以发展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乡村振兴为战略支点,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存问题,查找短板,突破要害,分析解决城市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空间共同富裕 城乡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要素流动 城乡治理体系
下载PDF
乡村振兴驱动共同富裕:逻辑、特征与政策保障 被引量:30
18
作者 田祥宇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驱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呈现出交互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驱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呈现出交互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予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将有效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新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予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乡村建设 政策保障体系
原文传递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耕地保护学理解析与地理学支撑框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金晓斌 梁鑫源 +3 位作者 韩博 王世磊 洪步庭 宋家鹏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150,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耕地保护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安全保障。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有必要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下的耕地保护学理内涵,提出科学问题与研究框架。文章立足耕地保护的学理解析和学科基础,重点探...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耕地保护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安全保障。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有必要解析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下的耕地保护学理内涵,提出科学问题与研究框架。文章立足耕地保护的学理解析和学科基础,重点探讨了地理学对耕地保护的科学支撑,研究结论如下:(1)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破解和数量、质量、生态保护效益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耕地保护的逻辑要义,需要多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的融合互补。(2)资源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式转型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呼应,可从“格局—过程—机制—响应”等维度揭示复杂情景下耕地资源演化机理,辅助规划管控决策。(3)中国式耕地保护现代化研究框架包括中国国情、理论、路径与技术研究,依据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和系统性研究特点可构建耕地保护分类施策和分区管控的空间战略模型,从而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耕地保护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耕地保护 地理学 土地利用 空间战略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内涵扩展和未来指向 被引量:28
20
作者 燕连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9,共10页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经历了从两个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五个现代化的发展演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也一步步地逐步增加了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五个...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经历了从两个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五个现代化的发展演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也一步步地逐步增加了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五个文明”的丰富内容。有别于西方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包括五个方面,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着眼于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大与实的关系、全面与部分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明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演进 内涵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