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留日学生与中国现代教科书发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小鸥 石鸥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6,共8页
晚清留日学生以改造社会、振兴民族为己任,各以其所学专长编译了大量的中小学教科书,确立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教科书编译(撰)中的主体地位。他们编译(撰)的政法、数学及音、体、美、卫生、手工等教科书,不但丰富与完备了我国现代教科书体系... 晚清留日学生以改造社会、振兴民族为己任,各以其所学专长编译了大量的中小学教科书,确立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教科书编译(撰)中的主体地位。他们编译(撰)的政法、数学及音、体、美、卫生、手工等教科书,不但丰富与完备了我国现代教科书体系,而且在教科书的认知策略、编排体例、现代印刷装帧等方面,为现代教科书发展向制度化、法制化迈进走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现代 教科书 晚清
原文传递
简论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孔繁岭 申在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10,共5页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日学生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1.人数最多,大体7万人左右,为其他各国留学生总和的近2倍;2.政治性强,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3.双重日本观,日本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侵略政策的刺激...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日学生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1.人数最多,大体7万人左右,为其他各国留学生总和的近2倍;2.政治性强,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3.双重日本观,日本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侵略政策的刺激,使留日学生常常处于对日既爱又恨的矛盾之中;4.对两国关系影响最大,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充当了反日斗争的先锋,而且掌握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实权,由此决定了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中国 对日关系
下载PDF
救亡与启蒙的二重奏——以留日学生刊物《浙江潮》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正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1-77,共7页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心系民族危亡、祖国命运,他们怀着爱国主义激情, 努力输入异域文明,介绍新知识、新理论、新学术于国人,自觉承担“过渡时代所必负之责任”。可以说,在留学日本这个大舞台上,留学生们演奏的是一曲威武雄壮的救亡与启蒙...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心系民族危亡、祖国命运,他们怀着爱国主义激情, 努力输入异域文明,介绍新知识、新理论、新学术于国人,自觉承担“过渡时代所必负之责任”。可以说,在留学日本这个大舞台上,留学生们演奏的是一曲威武雄壮的救亡与启蒙的二重奏。从根本上说,这一基调,是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实向关心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海外学子所提出的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留日学生 《浙江潮》 救亡 启蒙 二重奏 20世纪初 个案 刊物 民族命运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留日医学生报刊传播西医活动述论 被引量:5
4
作者 潘荣华 杨芳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58-66,共9页
文章以留日医学生报刊为中心,对清末民初留日医学生传播西医活动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努力复原留日医学生"学医"和"传医"活动的真实面貌,进而管窥留日医学生及其创办的报刊在中国近代西医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清末民... 文章以留日医学生报刊为中心,对清末民初留日医学生传播西医活动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努力复原留日医学生"学医"和"传医"活动的真实面貌,进而管窥留日医学生及其创办的报刊在中国近代西医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清末民初,大批爱国志士心怀医学救国之梦,东渡日本学习现代医学,标志着国人被动接受西医的终结。赴日医学生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致力于德日派西医体系的传播。德日派西医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虽然没有英美派西医的影响力大,但是也为中国医学的近现代转型做出重大贡献。赴日留学生报刊对开启民智,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留学生 西医东渐 医学救国 华文报刊 汪惕予 丁福保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留日军事学生政策述论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志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4,共7页
为缓和甲午战后中日之间的敌对关系和通过培养中国留日军事学生,扩大日本对华的军事影响,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和军部积极接受清政府和民国时期各政治军事集团选派的陆军留学生。同时,日本政府和军部又担忧中国留日军事学生成为其向大... 为缓和甲午战后中日之间的敌对关系和通过培养中国留日军事学生,扩大日本对华的军事影响,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和军部积极接受清政府和民国时期各政治军事集团选派的陆军留学生。同时,日本政府和军部又担忧中国留日军事学生成为其向大陆扩张的潜在威胁和障碍,故不愿接受或较少接受中国留日海军学生,采取防备、保密或限制的消极教育措施。这种狭隘的留学教育心态导致其对中国留学生的管理以利己为原则,采取左右逢源的管理模式,在监控留日军事学生动静的同时,收买和拉拢部分意志薄弱者为其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府 军事院校 留日学生 留学政策
下载PDF
清政府因应留日学生杂志策略探析——以《湖北学生界》为例
6
作者 吴世平 《近代史学刊》 2024年第1期39-59,290,共22页
《湖北学生界》作为由湖北官费留日学生主办的刊物,其创刊之初言论较为温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湖北巡抚端方通过他们在日本经营的情报网络,早在该杂志筹备出版之际便已有所觉察。是时,张之洞主张查禁,而端方以并无“违谬字样”为由建议... 《湖北学生界》作为由湖北官费留日学生主办的刊物,其创刊之初言论较为温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湖北巡抚端方通过他们在日本经营的情报网络,早在该杂志筹备出版之际便已有所觉察。是时,张之洞主张查禁,而端方以并无“违谬字样”为由建议采取监管策略。随后,因拒俄风潮爆发,《湖北学生界》的论调渐趋激进,出现响应拒俄运动、主张“军国民主义”、批评清政府施政、宣传革命“排满”的倾向。与此同时,舆论界传出端方暗中支持《湖北学生界》的风说,致使端方无比紧张,极力撇清关系,迅速与张之洞在查禁一事上达成共识,随之,清政府经由收买主笔王璟芳干扰其发行,同时通过约束官费留学生、威胁内地“名誉会员”,致使其停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学生界》 张之洞 端方 留日学生
下载PDF
延安时期留日归国群体的历史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新利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61-70,共10页
论文着眼于延安时期的留日归国群体,分析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对日"二分法"政策的推行、日本俘虏教育、敌情研究等工作中发挥的历史作用。认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开展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斗争,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 论文着眼于延安时期的留日归国群体,分析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对日"二分法"政策的推行、日本俘虏教育、敌情研究等工作中发挥的历史作用。认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开展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斗争,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并领导一批留日归国群体,积极开展敌情研究、参与教育日本俘虏,支持并推动中国共产党对日采取将日本军国主义者与日本人民区别的"二分法"策略,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日政策的形成与实施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归国运动 留日学生 “二分法”
下载PDF
晚清留日学生与中国公学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11,共7页
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热潮是甲午战争后清末留学救亡实践的产物。中国公学作为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是在清末留日学生的倡导与推动下,在中国近代史上建成的第一所先有学生而后有学校的大学。考察晚清留日学... 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热潮是甲午战争后清末留学救亡实践的产物。中国公学作为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是在清末留日学生的倡导与推动下,在中国近代史上建成的第一所先有学生而后有学校的大学。考察晚清留日学生与中国公学,可以充分认识清末留学救亡思潮及留日学生和中国公学创建的关系。中国公学的成立是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取缔规则 中国公学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及其科学贡献 被引量:2
9
作者 咏梅 冯立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188,共8页
目的清理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的总体脉络,为研究中国近代物理学史提供新线索。方法文献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中国留日学生就读学校的分布情况;收集109名晚清留日物理学生的资料,介绍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考查清... 目的清理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的总体脉络,为研究中国近代物理学史提供新线索。方法文献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中国留日学生就读学校的分布情况;收集109名晚清留日物理学生的资料,介绍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考查清末民初留日学生归国后的有关物理学方面的活动。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民国时期的物理学普及、物理学教育、物理术语创制、物理研究等方面的贡献。结论认为清末的留日物理学生为中国物理学的体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日本 物理学生 清末民初 物理学交流 物理学教育
下载PDF
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时期西方政治文化学说的传播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4-250,共7页
清末新政时期,译书的重点从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知识界对西方自然科学中应用科学为主的翻译,转向了以欧美特别是日文书籍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的翻译,并且以政法、教育类书籍为主。这不仅反映了留日学生通过中译日文,传播西学,"寻医求... 清末新政时期,译书的重点从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知识界对西方自然科学中应用科学为主的翻译,转向了以欧美特别是日文书籍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著作的翻译,并且以政法、教育类书籍为主。这不仅反映了留日学生通过中译日文,传播西学,"寻医求药"以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更为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唤醒了大清帝国一批沉睡的臣民,激励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投身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留日学生 西方政治文化学说 影响
下载PDF
留日学生与近代义务教育
11
作者 金保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4-98,共5页
清末民初 ,广大留日学生在“教育救国”理念的感召下 ,视义务教育为救国图强、富国强民的根本途径 ,积极地从事义务教育的宣传、推进工作 ,在义务教育的思想传播、政策制订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为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关键词 留日学生 近代 义务教育 教育史 教育思想 教育政策 师资培养
下载PDF
戊戌变法中的日本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90-93,共4页
中日甲午战后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相关甚深。维新派所营造出的"效法日本"的舆论氛围,也曾一度影响了清廷的对日政策。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华,在清廷内部引发强烈反响。与此同时,光绪帝的"联日"思想逐渐形成。... 中日甲午战后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相关甚深。维新派所营造出的"效法日本"的舆论氛围,也曾一度影响了清廷的对日政策。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华,在清廷内部引发强烈反响。与此同时,光绪帝的"联日"思想逐渐形成。而这些表象实质上是清、日相关利益集团冲突、妥协的结果。而戊戌变法期间留学政策的制定以及留学生的派遣,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日本 留日学生 维新派
下载PDF
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对华学生预备教育的殖民化转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子侠 贺云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29,共13页
近代日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是二战结束前中国留日学生接受预备教育的重要机构之一。该校初为松本龟次郎私人所立,但随着日本侵华野心的日益膨胀,日本当局通过经费投入、人事调整等直接和间接手段将该校操控于手中,并通过专业设置和校外... 近代日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是二战结束前中国留日学生接受预备教育的重要机构之一。该校初为松本龟次郎私人所立,但随着日本侵华野心的日益膨胀,日本当局通过经费投入、人事调整等直接和间接手段将该校操控于手中,并通过专业设置和校外活动等对中国留日生实施殖民教育,企图将其培养成“大东亚建设”的协助者,致使该校逐步沦为日本培植“以华制华”亲日分子的重要基地。深究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对中国留日生预备教育发生殖民化转向的实情,可明晰近代日本民间教育机构被纳入政府事业运行轨道的历史宿命之所以然,亦能得出留学教育要遵循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宗旨、对外教育交流需警惕国际非正常因素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东亚高等预备学校 松本龟次郎 中国留日生 殖民教育
原文传递
清末留日学生与日语教科书的编刊及影响--以唐宝锷、戢翼翚合著《东语正规》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莹莹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东语正规》是清末首批留日学生唐宝锷、戢翼翚在日留学期间,翻译其所使用的日语教材整理编撰而成。该书最初是自费出版,1901年由译书汇编社增补再版,后又分别由戢翼翚在上海创办的出洋学生编辑所和作新社发行。针对当时风行一时的《... 《东语正规》是清末首批留日学生唐宝锷、戢翼翚在日留学期间,翻译其所使用的日语教材整理编撰而成。该书最初是自费出版,1901年由译书汇编社增补再版,后又分别由戢翼翚在上海创办的出洋学生编辑所和作新社发行。针对当时风行一时的《和文汉读法》,《东语正规》另辟蹊径,强调日语口语的学习,对清末日语教科书的编撰以及国人的日语学习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日语教科书 《东语正规》 戢翼翚 作新社
下载PDF
清末留日热的有限抑制与学业激励——留日学生监管与任用制度评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木庆 周晓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602,共7页
清末,国内兴起留学日本的热潮,留学生管理工作在人员任命、机构设置、管理规程等方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制度变迁过程。留学生选派资格管理、思想管控以及学业成绩、转学和请假等学业管理规范构成了留学生监管的主要内容。政府从留学生考... 清末,国内兴起留学日本的热潮,留学生管理工作在人员任命、机构设置、管理规程等方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制度变迁过程。留学生选派资格管理、思想管控以及学业成绩、转学和请假等学业管理规范构成了留学生监管的主要内容。政府从留学生考核、奖励和任用等方面加强了对归国留日学生管理。清末留日学生管理由初步尝试到日趋完善,既有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又有值得反思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管理制度 评析
下载PDF
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早期译介与传播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建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76-181,共6页
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在欧洲。作为一种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兴起的社会政治学说,社会主义学说在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20世纪头20年,日本是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主渠道,中国留日学生是译介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的主体。... 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在欧洲。作为一种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兴起的社会政治学说,社会主义学说在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20世纪头20年,日本是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主渠道,中国留日学生是译介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的主体。早期译介作为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性环节,不仅输入中国一套社会主义理论术语,而且通过译介和传播过程中的中国化阐释肇始了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同时通过译文的文言化表征了语言的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学说 留日学生 译介 传播
原文传递
留日学生日本就业问题初探
17
作者 窦硕华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105-109,共5页
留日中国学生在日本就业数位居外国留学生日本就业数之首。然而,其就业概况却不甚明了。依据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公布的资料,挖掘出有关中国的数据,在理清留日学生的就业签证类别、就职行业、月薪报酬、就业区域及就职企业规模等基本... 留日中国学生在日本就业数位居外国留学生日本就业数之首。然而,其就业概况却不甚明了。依据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公布的资料,挖掘出有关中国的数据,在理清留日学生的就业签证类别、就职行业、月薪报酬、就业区域及就职企业规模等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就业后经济利益、职业经验、技能等全方位收益情况及工作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以期今后对留日学生就业及中国学生的日本留学选择提供一点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中国学生 日本就业 收益 问题
下载PDF
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从日本到中国
18
作者 郑红娥 虞花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23-26,共4页
社会主义是通过三个途径 :日本、欧洲、俄国传入中国 ,其中日本是主渠道 ,而充当传播媒介的是中国留日学生。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范式左右着中国留日学生的思维 ,不管是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宣传还是解读 ,都深深地烙上了日... 社会主义是通过三个途径 :日本、欧洲、俄国传入中国 ,其中日本是主渠道 ,而充当传播媒介的是中国留日学生。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范式左右着中国留日学生的思维 ,不管是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宣传还是解读 ,都深深地烙上了日本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思潮 日本 中国留日学生
下载PDF
松本龟次郎的留学生教育观及其历史价值
19
作者 王莹 贺云飞 《教育文化论坛》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松本龟次郎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献身中国留学生预备教育40年。预备教育是中国留日学生必经的教育阶段。在中日关系风谲云诡之际,他通过创办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来直接教育留学生,并以出版日语学习教材的方式间接指导留学生,... 松本龟次郎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献身中国留学生预备教育40年。预备教育是中国留日学生必经的教育阶段。在中日关系风谲云诡之际,他通过创办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来直接教育留学生,并以出版日语学习教材的方式间接指导留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日友好及为邻邦培养栋梁之才的教育目标。松本龟次郎以自身微薄之力,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日友好交流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本龟次郎 中国留日学生 留学生预备教育
下载PDF
二十世纪初留日知识分子人数激增问题探析
20
作者 张纯 侯典举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35-37,共3页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二十世纪初可谓是留日高潮期。此时的清王朝已是日薄西山、行将就木,为何会在这时形成如此大规模的留日热潮,且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呢?从中日两方面对此分别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期得出较为全面准确的结论,同时也有利于进...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二十世纪初可谓是留日高潮期。此时的清王朝已是日薄西山、行将就木,为何会在这时形成如此大规模的留日热潮,且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呢?从中日两方面对此分别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期得出较为全面准确的结论,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近代留日史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知识分子 二十世纪初 激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