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符号视域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仕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15,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要求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而文化符号系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始祖起源的共同神话记忆、具有象思维的语言符号、灿若星河的文化大观、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要求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而文化符号系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始祖起源的共同神话记忆、具有象思维的语言符号、灿若星河的文化大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我意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整合与建构作用。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强大的符号意义建构作用、不断增强的符号传播力量等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与深化中具有强大的融合与归属作用。从文化符号角度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在实践中要求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持续深化符号权力建构,不断提升符号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话语 中华民族共同体 认同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苗族独木龙舟”为例
2
作者 龚卿民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5-81,共7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贵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还是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工作开展的必要基础之一。施秉县的独木龙舟文化正有机融入当前地方的民族团结工作建设,该地围绕独木龙舟在设置地方节日、登录非物质文化遗...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贵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还是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工作开展的必要基础之一。施秉县的独木龙舟文化正有机融入当前地方的民族团结工作建设,该地围绕独木龙舟在设置地方节日、登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宣传品牌等多面向的文化资源化,并由国家力量支持与地方独木龙舟队及独木龙舟协会共同协作下,积极且有效地创造了内蕴中华民族文化特质又独具贵州地方及苗族特色的鲜明文化内涵。这些内涵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意象存在着“同源类象”的内在联系,对贵州等多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苗族独木龙舟 文化认同 贵州
下载PDF
中国民族关系发展大趋势论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杰舜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63,共9页
大趋势就是事物发展长时期的总的运动方向,那么,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中国民族互动、整合、融合和认同的长时期内总的运动方向。在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过从夏、商、周三代到秦,历时两千多年从多元融... 大趋势就是事物发展长时期的总的运动方向,那么,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中国民族互动、整合、融合和认同的长时期内总的运动方向。在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过从夏、商、周三代到秦,历时两千多年从多元融合到华夏一体的大趋势;从两汉到清代,又历时两千多年从民族互化到以汉化为民族融合主流的大趋势;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开始,直到当下中华民族认同已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关系 大趋势 华夏一体 民族互化 汉化
下载PDF
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促进心理融合:中华民族认同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余东芳 赵玉芳 +3 位作者 梁芳美 尹晨祖 包燕 方圆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37-250,共14页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群际接触理论认为多种形式的群际接触可以降低群际偏见、改善群际关系。为探讨民族交往交流对交融的作用,本文对1342名壮族和瑶族大学生进行群际接触、民族心理...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群际接触理论认为多种形式的群际接触可以降低群际偏见、改善群际关系。为探讨民族交往交流对交融的作用,本文对1342名壮族和瑶族大学生进行群际接触、民族心理融合、中华民族认同及共同内群体认同测量,考察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与民族心理融合的关系及对促进中华民族认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群际接触可以预测民族心理融合,共同内群体认同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中华民族认同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研究结果对促进民族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 心理融合 中华民族认同 共同内群体
原文传递
话国庆文化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构建
5
作者 曾红宇 鲍金红 毕天良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3-38,共6页
国庆文化包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纪念日和庆祝活动,它彰显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回顾与致敬,更承载着对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励与展望。弘扬国庆文化有助... 国庆文化包含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纪念日和庆祝活动,它彰显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回顾与致敬,更承载着对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励与展望。弘扬国庆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度认知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庆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认同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概念内涵、核心要素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16
6
作者 乌小花 白晓艳 李安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7,F0002,共9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世界,包括文化空间中共享的认知模式、个人与集体共享的情感连接、各民族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等核心要素,既基于心理认同,又观照文化传统,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供给精神作用力和内在价值。...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世界,包括文化空间中共享的认知模式、个人与集体共享的情感连接、各民族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等核心要素,既基于心理认同,又观照文化传统,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供给精神作用力和内在价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通过强化中华民族叙事结构和国家话语表达体系,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共生,构筑既有传统根基又有时代特点、既能解决当代问题又能为未来提供重要指导意义的新的文化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行动、认知与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建构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英 赵万庆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0,124,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发于各族人民的社会交往、文化认同和价值重塑之中,是中国各民族交往的必然结果和应然之物:各族人民在多层次民族交往中呈现出具有现代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画像”,传递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表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发于各族人民的社会交往、文化认同和价值重塑之中,是中国各民族交往的必然结果和应然之物:各族人民在多层次民族交往中呈现出具有现代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画像”,传递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表达”;各族人民在多层次民族交往认知中的“主体互动”和“文化认同”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积淀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在多层次民族交往中实现了现代意义的“共识达成”和“利益一致”,重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代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交往 文化认同 价值重塑
下载PDF
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
8
作者 巫达 徐天雨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121,共8页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各姓祭祀各自的先祖,外人不得参与。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留人开始利用宗支节祭祀“三百六十户伍”汉人祖先,这一唤醒对“汉人祖先”的记忆过程体现了早期迁徙到云南的汉族人和彝族他留人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心性与历史事实。他留人从“多族共祖”到“彝汉共祖”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是一种对自身起源问题的“再创造”。这使族群的边界得以从历史记忆的维度被消解,而代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血脉联结和家园共享,体现出他留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是唤醒他留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彝族他留人的个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教学和宣传提供了宝贵素材和民族志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他留人 记忆建构 文化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逻辑
9
作者 吴丽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63-167,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是民族团结之本、复兴之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深挖其文化根基和底蕴。返本开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是民族团结之本、复兴之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深挖其文化根基和底蕴。返本开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沃土”,但是,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面临着多种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文化认知,铸牢其价值底蕴,坚定文化自信,夯实其价值定力,深化文化实践,增进其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逻辑 优秀传统文化 价值底蕴 价值定力 价值认同
下载PDF
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运用举隅——以中国形象片《角度篇》解说词为例
10
作者 陈晓东 汪程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9-72,共4页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与传播形象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理论的研究范式“五位一体”作为研究方法,将《角度篇》的英文解说词作为“戏剧”,探究其修辞动机。研究表明,该宣传片从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与传播形象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理论的研究范式“五位一体”作为研究方法,将《角度篇》的英文解说词作为“戏剧”,探究其修辞动机。研究表明,该宣传片从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炼素材,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了向往和平、追求进步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提高了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主义 修辞批评 《角度篇》解说词 同一 术语屏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育路径——基于S省3111名大学生的调查
11
作者 路丽丽 《民族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107,共6页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有利于增进“五个认同”,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利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括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认同和...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有利于增进“五个认同”,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利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括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认同和社会责任行动三个阶段以及政治、学习、生命、学校和网络五个方面。对S省3所高校3111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表明,大学生学校责任认知和政治责任认知相对较低,生命责任认同和学校责任认同存在不足,政治责任行动和学校责任行动有待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一是聚焦思政课程引领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认知;二是依托校园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同;三是紧扣社会实践提升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认知 社会责任认同 社会责任行动
原文传递
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叙事:出场·向度·理路
12
作者 潘文丽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8-15,共8页
叙事是一种纽带,凝结着叙事者和接受者的情感世界。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载着五十六个民族共有的记忆与情感,标识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叙事方式铸牢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 叙事是一种纽带,凝结着叙事者和接受者的情感世界。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载着五十六个民族共有的记忆与情感,标识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叙事方式铸牢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边疆各族群众地位平等的事实、团结和谐的事实和生活向好的事实,讲好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故事,通过叙事话语、叙事形式和叙事策略的实践理路,润物细无声地夯实边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从而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往实里抓,也往细里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叙事 认同
下载PDF
中医学对世界音乐治疗多元化发展的历史价值——兼谈灾后儿童心理援助的音乐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小天 张鸿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第8期823-824,共2页
中国医学与中国传统音乐一样,同属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医学已有2600年的音乐治疗案例和理论,根据自然界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创建了针对音乐五音的治疗理论,如果世界用上帝给予的七个音符造福于西方患者,那么,我们应该珍重和开掘... 中国医学与中国传统音乐一样,同属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医学已有2600年的音乐治疗案例和理论,根据自然界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创建了针对音乐五音的治疗理论,如果世界用上帝给予的七个音符造福于西方患者,那么,我们应该珍重和开掘黄帝给予的五个调式,以便融入先进的西方音乐治疗理论,解构国内现有的照搬程序,切实促动音乐治疗在中国、在东方的多元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和声 多元化 八纲辨证 文化认同 醒脾解忧 抑郁症 心理治疗 灾后心理干预
下载PDF
从语言上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被引量:12
14
作者 戴庆厦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0,共8页
本文从我国各民族语言中存在的事实,包括共时的语言特征、语言使用、历时的语言演变、语言关系等方面,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还论述了从语言上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法论问题。笔者认为,从语言上深入揭示中华... 本文从我国各民族语言中存在的事实,包括共时的语言特征、语言使用、历时的语言演变、语言关系等方面,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还论述了从语言上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法论问题。笔者认为,从语言上深入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有助于各民族从客观事实中更深入地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要性,这是民族语文工作者必须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语言 认同
原文传递
中华文化认同探微——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大一统的辩证 被引量:9
15
作者 齐万良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1,共7页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华文化认同。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中, 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国大一统不断巩固"三位一体"、互相支撑,这为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根本保证和不竭动力。新时代,中...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华文化认同。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中, 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国大一统不断巩固"三位一体"、互相支撑,这为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根本保证和不竭动力。新时代,中华文化认同更融入了"四个自信"的内涵,使得中华文化向心力、凝聚力空前增强,中华各民族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日益深化,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愈加牢不可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 中国犬一统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38
16
作者 郝亚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民族共有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中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吸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应有地位。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 "民族共有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中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吸收,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应有地位。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意义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发挥作用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公共空间再造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春呈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71-77,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何以是一个”的强力回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公共空间充任着承载定位功能、链接情感指向、诠释认知内涵的工具性媒介...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何以是一个”的强力回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公共空间充任着承载定位功能、链接情感指向、诠释认知内涵的工具性媒介,并发挥场域功能承载集体记忆、生产身份归属、展演共同体价值,在以刻写集体记忆、再造个体认同、强化共同体价值为理路的公共空间营造中,对“想象的共同体”进行了必要的情境化呈现。在聚焦共性的前提下,通过再造公共空间这样的“物质-精神”共构基点,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公共空间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生成与具象传播
18
作者 李秋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话语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该话语的生成是现实逻辑、理论逻辑、文化基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生成是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话语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该话语的生成是现实逻辑、理论逻辑、文化基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生成是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抵制西方话语对中国民族政策污名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的现实需要。从理论逻辑和文化基因来看,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是话语生成的理论遵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是话语生成的理论指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团结文化是话语生成的文化基因。而话语生成之后,通过传播才能获得人们的认知和认同。因而,可通过修辞化、视觉化、音乐化、故事化等传播路径,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具象传播,进而建构与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话语 具象传播 认同
下载PDF
传统节日的创造性转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9
作者 熊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中华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传统节日延续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公共文化属性,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公共文化属性,通过礼俗互动的方式,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助推自... 中华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传统节日延续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公共文化属性,可以提升中华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公共文化属性,通过礼俗互动的方式,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助推自下而上的民间文化实践,着力推动传统节日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有利于传统节日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也有效增强了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创造性转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礼俗互动 中华文化认同
下载PDF
屯垦戍边的精神意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建构——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伟华 张亦弛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9,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屯垦戍边记忆以符号记忆、情节记忆、价值记忆的表现形式作为外在呈现,以其蕴含的各民族团结互助、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往和伟大兵团精神作为价值内核。屯垦戍边记忆的传承与传播不仅能深化国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屯垦戍边... 中华人民共和国屯垦戍边记忆以符号记忆、情节记忆、价值记忆的表现形式作为外在呈现,以其蕴含的各民族团结互助、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往和伟大兵团精神作为价值内核。屯垦戍边记忆的传承与传播不仅能深化国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屯垦戍边建设历史的认知,而且能够使其在加深情感共鸣的同时内化价值记忆,最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于外显的行为实践,显现出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这一递进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垦戍边 集体记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群体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