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南京城市转型与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百浩 熊浩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6-52,71,共8页
作为近代中国的首都 ,南京的近代城市规划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以历史研究的方法 ,对近代南京城市转型的动因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同时梳理出近代南京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脉络分为城市转型期、首都规划期、首都沦陷期和首都复... 作为近代中国的首都 ,南京的近代城市规划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以历史研究的方法 ,对近代南京城市转型的动因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同时梳理出近代南京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脉络分为城市转型期、首都规划期、首都沦陷期和首都复原期 ,并从作为首都的城市规划定位、“西体中用”的指导思想、“官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城市规划 中国近代史 城市建设 城市经济
下载PDF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学术影响源探析——以所受“新史学”及马士的影响为中心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宪明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虽然受美国“新史学”诸大师的影响不小 ,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美国汉学家马士的影响。此种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近代史的分析框架和某些重要论断上 ,但不是简单地承袭 ,而是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的实际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虽然受美国“新史学”诸大师的影响不小 ,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美国汉学家马士的影响。此种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近代史的分析框架和某些重要论断上 ,但不是简单地承袭 ,而是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的实际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并在档案文献的使用等方面补正了马士的缺陷 ,为此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廷黻 新史学 马士(H.B.Morse)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中国近代史》
下载PDF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6-153,共8页
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个变化的过程,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通中一个普通事件。民国成立后,认为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前后,认为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 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个变化的过程,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通中一个普通事件。民国成立后,认为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前后,认为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20世纪30年代的时势,使得朝野双方在历史研究要有现实关怀的努力下,共同促成了鸦片战争由一般性事件到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转变。与一般史著将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不同的是,代表国家和政府意志的历史教科书采用了"清初(明清之际)"开端。"清初"开端是希图将中国纳入世界历史之中,通过世界历史来寻求自己的历史定位;"鸦片战争"开端所关心的不仅是参与世界历史,而且要努力体现中国历史的独特之处。无论是以"鸦片战争"还是以"清初"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在向西方寻求近代的努力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如何在世界历史中安置中国历史的这一难局:一方面是参照西方历史进行的中国史分期方式,已预示着将中国历史纳入普遍历史之中;一方面是中国鸦片战争以来落后和挨打的现实,又难以回避。今天关于中国史研究的诸多论争,实则是这一问题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 教科书
原文传递
PBL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邵艳梅 贾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28,共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PBL模式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PBL模式,需创设情境,引导自主认知;主动建构,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专题,强化问题导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PBL模式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PBL模式,需创设情境,引导自主认知;主动建构,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专题,强化问题导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体性 实效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视域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5
作者 陈小东 赖雪梅 《阴山学刊》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历史叙事指出中华文明四个方面的文明内涵特质:文明的生成与价值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文明的演进与变革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思想的演进,文明的现实结构与发展基础依赖于自然界与人的共价结合,文明的发展范式...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历史叙事指出中华文明四个方面的文明内涵特质:文明的生成与价值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与立足点,文明的演进与变革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思想的演进,文明的现实结构与发展基础依赖于自然界与人的共价结合,文明的发展范式与未来指向则诉诸社会主义文明。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样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内涵特质与优秀传统,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对文明演进规律、中华文明历史方位的文明哲思和深刻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视域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厘清其创生源泉、运行机理、结构体系、互嵌关系、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下载PDF
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四个关键问题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被引量:6
6
作者 马拥军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4,共5页
鸦片战争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中断,鸦片战争后"天下"为"世界"所取代,"中国"史融入了"世界"史。从这一语境中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我们提出和回答四个关键问题:中... 鸦片战争代表着"中国"历史的中断,鸦片战争后"天下"为"世界"所取代,"中国"史融入了"世界"史。从这一语境中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我们提出和回答四个关键问题:中国近代是谁的"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哪种意义上的"科学"。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构成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列宁主义中国化 “巴黎手稿”
下载PDF
晋绥抗日根据地矿工生活状况演变述论
7
作者 温宇轩 《兰台世界》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晋绥根据地矿业工人生活状况经历了全面抗战初期、1940年至1941年和1942年至1945年三个时期的变化。根据地建立前矿业工人缺衣少食,根据地建立后工人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根据地发展的同时工人生活状况也不断提高。晋绥根据地矿业工人生活... 晋绥根据地矿业工人生活状况经历了全面抗战初期、1940年至1941年和1942年至1945年三个时期的变化。根据地建立前矿业工人缺衣少食,根据地建立后工人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根据地发展的同时工人生活状况也不断提高。晋绥根据地矿业工人生活状况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党的领导下工会团结工人,为改善工人生活状况不懈奋斗;二是党在领导军事斗争的同时,重视民生事业建设;三是根据地矿业经济发展,物价稳定,推动矿业工人生活待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 晋绥根据地 矿业工人 生活状况
原文传递
介入都市——基督教青年会在近代中国的建造 被引量:6
8
作者 彭长歆 《新建筑》 2017年第6期11-18,共8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进入中国。为贯彻"四育"(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宗旨,青年会开展了有目的的建造:选址于中国城市的中心,引入既有的功能与空间模式,采用现代建筑设备,安排各种康乐设施及活动内容,采用有意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进入中国。为贯彻"四育"(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宗旨,青年会开展了有目的的建造:选址于中国城市的中心,引入既有的功能与空间模式,采用现代建筑设备,安排各种康乐设施及活动内容,采用有意涵的形式,营造时尚、现代的建筑形象,为城市青年及社会精英提供了日常的生活体验,进而塑造了他们对"现代人"的理解和青年会价值观。探讨了青年会建筑在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下介入都市的方式,即在改造青年的宗旨下,如何通过选址、功能配置、空间、形式等有形的建筑要素来实现意义的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 建筑历史 都市空间 基督教青年会 社会改良
下载PDF
分合之辨:反思中国近现代建筑技术史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海清 《建筑师》 2017年第5期29-34,共6页
检视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梳理出材料结构技术观和环境调控技术观两类叙事路径,并指出其相互分离、缺乏互动与融合之不足。应基于营造人工环境、控制能量交换的整体环境观,从建造的意图(目标)与路径(手段)之互动关系入手... 检视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梳理出材料结构技术观和环境调控技术观两类叙事路径,并指出其相互分离、缺乏互动与融合之不足。应基于营造人工环境、控制能量交换的整体环境观,从建造的意图(目标)与路径(手段)之互动关系入手,进一步扩展与深化相关研究。"内在的美"跳脱了经典建筑学对于"建造的诗学"之视觉依赖,而从更为贴近建造活动本质属性的层面扩展了研究视野;对于中国近现代建筑而言,在保温型、选择型和再生型三种环境调控模式中,前二者因建造模式更具在地性而应更具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 技术史 叙事路径 环境调控 建造模式 现代转型
下载PDF
中国近代行政法规及其特点述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琦 《韶关学院学报》 2002年第11期16-22,共7页
中国近代具有现代意义的行政立法始于清末法制改革 ,在其后的 4 0余年间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了数以百计的行政法律法规。这些行政法规是中国近代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传统行政法律迈向现代行... 中国近代具有现代意义的行政立法始于清末法制改革 ,在其后的 4 0余年间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了数以百计的行政法律法规。这些行政法规是中国近代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传统行政法律迈向现代行政法律的开端。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时代色彩 ,现代法律形式和法律实质的对立和悖离 ,以及突出的阶级性和多变性 ,对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行政组织法规 人事行政法规 行政监督法规 行政诉讼法规
下载PDF
“传道、授业、解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内涵与创新——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武小平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第3期11-15,共5页
现有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改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方式、采取设疑、启发、用情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在传道和解惑层面研究不多。传统的大学教育应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的悟... 现有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改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方式、采取设疑、启发、用情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在传道和解惑层面研究不多。传统的大学教育应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的悟道、求业、释惑。教学中教师要转化思维方式,在解决好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求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如何将教师"传道"转化为学生"悟道",让学生自发的树立"三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纲要 创新 内涵
下载PDF
中国现代档案史报纸史料研究(1949—2022)
12
作者 冷静 丁海斌 《兰台世界》 2023年第5期12-17,共6页
中国现代档案史史料中,报纸史料具有专业性、定期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在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相关事实经过方面具有其他史料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中,《中国档案报》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档案专业报,刊载着档案法、档案人物、电子文件管理等方面的... 中国现代档案史史料中,报纸史料具有专业性、定期性和及时性等特点,在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相关事实经过方面具有其他史料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中,《中国档案报》作为世界上唯一的档案专业报,刊载着档案法、档案人物、电子文件管理等方面的史料。中国现代档案史研究者中,档案机构研究者应用报纸史料的数量高于高校档案学者;应用报纸史料的内容上,具有档案史料性质的报纸史料被应用较多。同一内容的档案史史料刊载在期刊上比刊载在报纸上应用更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 档案史 档案史史料 报纸史料
原文传递
丘逢甲离台内渡新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晓辉 付祥喜 《韶关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0-65,共6页
丘逢甲离台内渡 ,是诸多关于丘逢甲的争议的焦点 ,也是对他作出评价的关键所在。从丘逢甲离台内渡的时间、是否急应唐景崧求援之电、“挟款以去”
关键词 中国 近代史 台湾抗日战争 丘逢甲 台湾省
下载PDF
“翻转课堂+导学案”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14
作者 韩振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4-118,140,共6页
高校历史教学存在忽视中学与大学历史学习的联系与区别、忽略历史教学的人文性、单一教学考核与评价、弱化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尤其是线上教学,没有可视化、现实的教师空间环境,学生处于“非参与”状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改变教学理念... 高校历史教学存在忽视中学与大学历史学习的联系与区别、忽略历史教学的人文性、单一教学考核与评价、弱化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尤其是线上教学,没有可视化、现实的教师空间环境,学生处于“非参与”状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改变教学理念与方法,以“翻转课堂+导学案”的模式,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学习中,都有“本”可依,有“目”可循,实现自主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 翻转课堂 导学案 自主学习
下载PDF
文学史观念的拓进与诉求——关于编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思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52,共8页
编年体现代长篇小说史是以编年的方式呈现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种体例范式,它应包括长篇小说创作生态史料、长篇小说创作发生学史料、长篇小说创作传播接受史料、长篇小说思想艺术评介、长篇小说装帧艺术呈现等内容。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编年体现代长篇小说史是以编年的方式呈现现代长篇小说史的一种体例范式,它应包括长篇小说创作生态史料、长篇小说创作发生学史料、长篇小说创作传播接受史料、长篇小说思想艺术评介、长篇小说装帧艺术呈现等内容。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为连结点,通过对上述几方面第一手资料的全面发掘及长篇小说思想艺术的客观评介,从长篇小说诗学的角度,遵循历史的、审美的、人性的、时代的审美眼光予以审读、辑录、研判,而非政治的、功利的、狭隘的眼光予以遮蔽、删改,可以构建一个足以返归现场的、符合现代长篇小说历史逻辑和秩序的、以深广度占优并以细节取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全景图,也可能使之成为一部内容全面丰富,史料扎实可靠,叙述客观真实而又成一家之言的信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编年史 文学史观念
下载PDF
近代“启蒙曙光”视野下的三坊七巷遗产调查与价值研究
16
作者 黄康 张剑葳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6期3-12,共10页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重要文化遗产,2022年“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对其作了详细田野调研。基于调研所得,文章从历史、地理、文化角度多方考察三坊七巷的演变历程,剖析其近代繁盛的深层动因。同时,聚焦近代启蒙历史视野,检视了...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重要文化遗产,2022年“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对其作了详细田野调研。基于调研所得,文章从历史、地理、文化角度多方考察三坊七巷的演变历程,剖析其近代繁盛的深层动因。同时,聚焦近代启蒙历史视野,检视了三坊七巷遗产价值的具体内涵和物质载体。最后,进一步评估了这部分载体的遗产现状,并结合相关文化遗产理论,提出了对未来保护与阐释工作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坊七巷 近代历史 文化遗产 价值 现状
下载PDF
晚明书法转型与中国早期近代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美俊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在近年的文史哲与艺术等学科的研究中,晚明时期被越来越清晰地描述成一个历史转型期。在书法史上,徐渭和黄道周为代表的书家的作品同样具有这种转型性特征。本文借鉴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勾勒了晚明时期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特征并对... 在近年的文史哲与艺术等学科的研究中,晚明时期被越来越清晰地描述成一个历史转型期。在书法史上,徐渭和黄道周为代表的书家的作品同样具有这种转型性特征。本文借鉴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勾勒了晚明时期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特征并对应晚明书法的转型性特征,认为这股书法潮流与当时中国社会早期近代化的某些特征是相一致和互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书法转型 近代 徐渭
下载PDF
“东南互保”新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鹏军 张俊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富争议的大事件之一。它是在清政府导演下,由东南各督抚具体筹划下出现的;它的出现,有其深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并非完全“违背民意”;它的出现,非但没有进一步“丧权辱国”,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富争议的大事件之一。它是在清政府导演下,由东南各督抚具体筹划下出现的;它的出现,有其深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并非完全“违背民意”;它的出现,非但没有进一步“丧权辱国”,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并且确保江南地区的相对安定,为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保存了一丝元气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 广泛 相对 新探 具体 事件 南方 筹划 违背 经济
下载PDF
进入民国之山雨欲来——日记所见亲历者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3
19
作者 桑兵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0,共29页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以辛亥革命和民国创立为肇端,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此由臣民变为国民。这一变化如何发生、如何理解,既有文学的描述,也有历史研究的分析。而以当时人的日记为凭借,聚焦于革命前夕的辛亥年...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经历了三次由革命催生的政权兴替。以辛亥革命和民国创立为肇端,大多数社会成员因此由臣民变为国民。这一变化如何发生、如何理解,既有文学的描述,也有历史研究的分析。而以当时人的日记为凭借,聚焦于革命前夕的辛亥年,按住亲历者顺时序展开的喜怒哀乐的脉动,探寻历史的发生演化,一方面可以补充大历史的视野所不及,丰富历史的影像;更有助于改变认识历史的方式,还原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差异与活跃之于历史和史学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辛亥 民国 日记 亲历者
下载PDF
“九五”期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31,共7页
:1 996年至 2 0 0 0年的“九五”期间 ,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许多领域中继续获得发展 ,取得了若干值得重视的成果 ,但与“七五”和“八五”期间相比较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突破性新进展则显得步伐较为缓慢 ,特别是在宏观审视以及新领域和新课... :1 996年至 2 0 0 0年的“九五”期间 ,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许多领域中继续获得发展 ,取得了若干值得重视的成果 ,但与“七五”和“八五”期间相比较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突破性新进展则显得步伐较为缓慢 ,特别是在宏观审视以及新领域和新课题的拓展方面 ,发展的势头有所减缓。因此 ,近代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还有待于史学界做出相当艰辛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综述 "九五"时 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 高校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