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78
1
作者 高素珍 张志刚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39-1440,共2页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证范围使用,使用前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认真检查注射剂是否合格,特别注意配伍应用,这样可大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
原文传递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反思 被引量:48
2
作者 卞兆祥 商洪才 +2 位作者 吴泰相 李幼平 张伯礼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中药注射剂是一类主要在中国大陆地区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的重要新药。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报告备受关注,甚至有专家提出禁止使用中药注射剂。对此,我们认为应该认真研究,正确对待。我们建议,首先应明晰不... 中药注射剂是一类主要在中国大陆地区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的重要新药。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报告备受关注,甚至有专家提出禁止使用中药注射剂。对此,我们认为应该认真研究,正确对待。我们建议,首先应明晰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概念,以助于鉴别安全性事件;其次,提高中药注射剂注册和审批要求,加强基础研究,更加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循证研发和审批;第三,加强中西药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第四,明细中药注射剂审批机构、生产企业、医生和患者的法律责任;第五,加强对卫生保健人员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培训;第六,加强监控中药注射剂使用说明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反思
下载PDF
利用免疫芯片技术筛查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 被引量:37
3
作者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分析确认从中药注射剂中分离过敏成分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是中药注射剂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题。提出了利用免疫芯片技术从中药注射剂多组分体系中,鉴定、判断及...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分析确认从中药注射剂中分离过敏成分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特异性诊断方法,是中药注射剂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题。提出了利用免疫芯片技术从中药注射剂多组分体系中,鉴定、判断及分离寻找小分子半抗原或致敏成分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免疫芯片 致敏成分
原文传递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龙惠 于海江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660-166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特点及成因,为减少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2005年有关中药注射剂ADR的文献报道(部分),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主要特点为品种和发生部位的相对集中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特点及成因,为减少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2005年有关中药注射剂ADR的文献报道(部分),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主要特点为品种和发生部位的相对集中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产生原因有药物原因、个体差异、药物应用不当等。结论:应从多方向努力,尽量减少和避免中药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特点 成因 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库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吴嘉瑞 张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收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个案,建立病案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良反应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82个注射剂品种的详细不良反应个案2333例,其中双黄连注射剂病案...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收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个案,建立病案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良反应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82个注射剂品种的详细不良反应个案2333例,其中双黄连注射剂病案数量最多(422例);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其中以皮肤损害(598例,21.06%)和过敏性休克(580例,20.43%)数量最多;患者中,男性1215例(52.28%),女性1109例(47.72%),平均年龄(40.67±21.45)岁;51例患者(2.19%)因严重ADR死亡。结论增强预防意识,审慎合理用药,是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数据库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及其风险防控 被引量:29
6
作者 梁爱华 易艳 +5 位作者 张宇实 韩佳寅 田婧卓 卢禹婷 冯筱懿 李春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301-1308,共8页
中药注射剂报道最多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症状包括皮肤黏膜红肿、瘙痒;腹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以及血压下降等,严重时可发生休克或死亡。笔者通过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特点以及临床前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中... 中药注射剂报道最多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症状包括皮肤黏膜红肿、瘙痒;腹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以及血压下降等,严重时可发生休克或死亡。笔者通过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特点以及临床前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以类过敏反应为主的观点。类过敏反应与过敏反应性质和产生机制不同,二者不宜混淆,否则会对临床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及基础研究方向产生误导。笔者还探讨了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PARs)风险防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类过敏反应 过敏样反应 动物模型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临床合理应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春花 郑鹏 +3 位作者 李佳佳 顿佳颖 王红芳 关胜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53-4056,共4页
采用临床调查、文献检索等方式,总结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对典型中药注射剂品种进行相关研究。旨在减少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更好地保... 采用临床调查、文献检索等方式,总结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E)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对典型中药注射剂品种进行相关研究。旨在减少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出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因素有:溶媒及溶媒量的正确使用、混合配伍、滴速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有其独特的原则与规范,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遵循其规范,以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不良事件 临床合理使用 溶媒 混合配伍 滴速
原文传递
超滤在中药注射剂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志超 潘灏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共2页
本文就超滤在制备中药注射剂中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认为超滤工艺简便,具有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澄明度,去除杂质和热原,保留更多有效成分以及部分脱色作用的特点,还对影响超滤的因素分别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中药 工艺 超滤 针剂 制备
下载PDF
中药制剂输液反应原因分析探讨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占科 祝仲珍 杨莉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0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输液反应的机理。方法 对66 例发生输液反应的中药制剂进行微粒、细菌分析。结果 微粒超标是导致中药制剂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中药制剂 微粒 输液反应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应用适应证干预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朱立勤 徐彦贵 +2 位作者 王屏 白绍康 高仲阳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2-944,共3页
目的: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0月~2007年5月的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宣传教育、行政干预、监督检查等干... 目的: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0月~2007年5月的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宣传教育、行政干预、监督检查等干预措施,针对适应证因素对中药注射剂应用进行干预,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中药注射剂使用的适应证更加合理(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临床疗效也显著提高(P<0.01),平均住院费用有所下降。结论:适应证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干预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干预 适应讧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探讨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4
11
作者 谭子方 郭福 +1 位作者 张万宝 赵维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49-95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和统计,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某院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病历报告共130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史、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临床表现、中药注射剂品...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和统计,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某院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病历报告共130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史、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临床表现、中药注射剂品种、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130例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3:1;既往有不良反应史者14例,占10.8%,无不良反应史者91例,占70%;年龄为60~80岁的患者最多,共57例,占43.8%;所累及的系统主要为全身性损害,共68例,占52.3%,其次为皮肤及附件系统,共28例,占21.5%,再次为消化系统,共10例,占7.7%;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排名前十的分别为疏血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者,共126例,占96.9G。结论:应当加大中药注射剂的安全评价工作,完善中药注射剂临床前的安全评价体系以及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对特殊人群使用初期应进行密切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中医辨证施治联合标准集束化方案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梅玲 潘婷婷 +8 位作者 吕玲玲 张惟郁 谭若铭 刘召军 王晓丽 李磊 刘嘉琳 郑岚 瞿洪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2-856,共5页
目的评估中医辨证定量评分系统是否有效可行,观察中医辨证施治联合标准集束化方案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 目的评估中医辨证定量评分系统是否有效可行,观察中医辨证施治联合标准集束化方案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通过中医辨证符合急性虚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参附组.两组均早期应用标准化集束化治疗;参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持续7 d.应用中医脱证症状分级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循环和组织灌注、病情严重程度、器官功能、炎症反应、辅助治疗使用情况及28 d病死率.结果共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纳入分析,对照组和参附组各25例.参附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显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0.0%(15/25)比16.0%(4/25),P<0.01〕.两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观察指标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参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幅度更大〔mmHg(1 mmHg=0.133 kPa):13.0(2.5,28.5)比6.0(0,13.5)〕,血乳酸(Lac)和降钙素原(PCT)下降幅度更大〔Lac(mmol/L):0.8(0.1,3.7)比0.5(-0.6,1.7), PCT(μg/L):2.0(0.7,32.3)比0(-1.8,3.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幅度更大〔s :8.5(0,12.9)比0(-7.2,10.0)〕,白细胞介素(IL-2受体、IL-6)水平下降幅度更大〔IL-2受体(ng/L):1 031.0(533.0,1 840.0)比525.5(186.0,1 166.8),IL-6(ng/L):153.1(21.4,406.8)比35.1(16.3,1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参附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有缩短趋势(d :5.48±4.81比8.28±7.83),28 d病死率有下降趋势〔8.0%(2/25)比20.0%(5/25)〕.结论中医证候评分有助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疗效评估,临床应用有效可行.中医辨证施治联合标准集束化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辨证施治 参附注射液 感染性休克 中医证候评分 炎症
原文传递
双黄连注射剂与西药配伍研究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俊华 商洪才 +6 位作者 郑文科 胡晶 徐宏娟 王辉 张莉 任明 张伯礼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48-155,共8页
目的探讨研究双黄连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和配伍宜忌,为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全面收集双黄连注射剂(水针和粉针)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提取有关双黄连剂型与用量、配伍药物及用量、输液类型、配制液理... 目的探讨研究双黄连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和配伍宜忌,为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全面收集双黄连注射剂(水针和粉针)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提取有关双黄连剂型与用量、配伍药物及用量、输液类型、配制液理化检测指标以及药物代谢、药效指标和不良反应等数据,按照配伍药物的类别进行分类,描述性分析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药物代谢和安全性等,并据此评价配伍的宜忌。结果共纳入60篇文献,其中实验研究38篇,1999~2002年间发表者占总数的50%。所有研究共涉及西药注射剂53个,并以与β内酰胺类、氨基甙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配伍的研究为多,共发现31个配伍禁忌。本系统评价结果还显示,现有实验研究指标选择片面,在今后的研究设计中应予注意。结论双黄连注射剂与西药针剂存在广泛配伍禁忌,在没有研究清楚前,不可盲目配伍使用。现有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基础研究还很薄弱,企业应加强组织研究,主动收集上市后研究的数据,不断完善说明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 中药注射剂 配伍禁忌 相互作用 系统评价
下载PDF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吴嘉瑞 张冰 高鹏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09年第10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2007~2008年期刊文献,收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201例,基于AC-CESS建立病案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案资料中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整理。结果:研究显示,2007~...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2007~2008年期刊文献,收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201例,基于AC-CESS建立病案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案资料中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整理。结果:研究显示,2007~2008年,国内期刊共报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个案201例。病案中,男性患者102例(50.74%),女性患者99例(49.26%);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主要为清热解毒类和心血管疾病类注射剂;其中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最多,共22例(13.17%);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构成比最高(28.36%)。结论:提高药品质量,审慎合理用药是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数据库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雷李美 黄增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多发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12h...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多发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12h1次,连续5d。于入院即刻、治疗3d、5d取血3ml,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并观察两组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3dTNF-α(ng/L)、IL-1(μg/L)、IL-6(ng/L)均较入院即刻明显升高,治疗5d均较治疗3d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3d和5dTNF-α、IL-1、IL-6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且以治疗5d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ICU治疗时间(d)、MODS发生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CU治疗时间:6.01±1.73比10.02±1.69,MODS发生率:20%比41%,病死率:12.8%比30.0%,均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MODS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多发伤 休克 细胞因子 中药注射液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的定位与特点 被引量:19
16
作者 马静 李学林 唐进法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2期259-262,共4页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药注射剂特殊的工艺和给药途径,使得有些人对其定位产生了错误理解和认识。中药注射剂归属于中药,但又不是传统的普通中药,其为中药剂型改革的转折点。同时,中药注射剂具有高疗效和高...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药注射剂特殊的工艺和给药途径,使得有些人对其定位产生了错误理解和认识。中药注射剂归属于中药,但又不是传统的普通中药,其为中药剂型改革的转折点。同时,中药注射剂具有高疗效和高风险并存、单成分和多成分并存等独有的特点。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客观定位,正确认识,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中医临床上的优势,而且对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定位 特点
下载PDF
141例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毕小婷 温悦 孟德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了解我市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现状,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该院41个临床科室的住院病历395例,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5份病历中有205例使用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51.90%。其中,不合理用... 目的:了解我市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现状,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该院41个临床科室的住院病历395例,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5份病历中有205例使用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51.90%。其中,不合理用药141例,不合格率为68.78%,对是否使用中药注射剂、用药指征、剂量及疗程、溶媒选择、配伍禁忌、给药途径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论:该院临床科室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还存在较多问题,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合理使用 分析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周隆参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6期225-226,共2页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现状、特点及发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总结出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中药注射剂在中草药自...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现状、特点及发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总结出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中药注射剂在中草药自身的成份,用法用量、原料药的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致使引发不良反应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以期尽量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全。结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及注意临床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可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文献的5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使用特点 被引量:19
19
作者 柏冬 岳广欣 +3 位作者 王瑞海 苗青 许京 刘丽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152-4162,共11页
该研究基于Meta分析类文献分析5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使用特点。共纳入24篇Meta分析类文献,涉及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5个注射剂品种,其中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文献数量... 该研究基于Meta分析类文献分析5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使用特点。共纳入24篇Meta分析类文献,涉及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5个注射剂品种,其中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文献数量较多,以上注射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较西药单独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对6 min步行实验、射血分数、脑肽钠等指标显著改善。参附注射液还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调节心率等指标。参附注射液可用于偏阳虚证患者,参麦注射液可用于偏阴虚患者,生脉注射液可用于气阴两虚证患者。可见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衰可以提高疗效,其中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临床使用较多,临床使用时需要对症治疗。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研究文献水平较低,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仍需高水平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药注射剂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及“毒性”的物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段为钢 李奇峰 柯瑾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8期56-57,60,共3页
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得到了临床用药的广泛验证,但带来的安全性("毒性")问题也引起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和同处方的口服剂有效性和"毒性"的特点,认为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来自于小分子物质,... 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得到了临床用药的广泛验证,但带来的安全性("毒性")问题也引起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和同处方的口服剂有效性和"毒性"的特点,认为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来自于小分子物质,而大分子物质则是导致"毒性"的主要物质基础,进而提出从严监控中药注射剂中的大分子物质是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有效性 毒性 物质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