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M 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在中国大陆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35
1
作者 章传银 郭春喜 +2 位作者 陈俊勇 张利明 王斌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289,共7页
分别利用我国大陆GPS水准实测高程异常和地面平均空间异常数据,对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进行外部精度测试,结果显示:①EGM2008模型高程异常在我国大陆的总体精度为20cm,华东华中地区12cm,华北地区达到9cm,西部地区为24cm;②EGM2008模型... 分别利用我国大陆GPS水准实测高程异常和地面平均空间异常数据,对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进行外部精度测试,结果显示:①EGM2008模型高程异常在我国大陆的总体精度为20cm,华东华中地区12cm,华北地区达到9cm,西部地区为24cm;②EGM2008模型空间异常在我国大陆的总体精度为10.5mGal(1mGal=10-3cm/s2),且大大缩小了我国大陆重力场信息东西部地区的差距;③EGM2008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测试结果显示,EGM2008模型在我国大陆的精度与在全球范围内的精度相当;④与WDM94,DQM系列,EGM96相比,EGM2008模型高程异常精度提高了3~5倍,比利用GRACE数据的IGG05b,EIGEN-5c模型提高了2倍以上,空间异常的改善程度更为突出。鉴于EGM2008显著改善了我国大陆重力场东西部地区不平衡的现状,建议在EGM2008模型的基础上,广泛整合我国各部门最新数据,构建与我国局部重力场最佳拟合的(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重新整体计算全国似大地水准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M2008模型 空间重力异常 高程异常 中国大陆
下载PDF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06
2
作者 吴兑 吴晓京 +6 位作者 李菲 谭浩波 陈静 曹治强 孙弦 陈欢欢 李海燕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0-688,共9页
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陆都市霾天气日趋严重。利用1951 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中国大陆霾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陆都市霾天气日趋严重。利用1951 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中国大陆霾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霾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从1956年到1980年中国霾日都比较少,仅四川盆地和新疆南部超过50天;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到21世纪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几乎都超过100天,其中大城市区域超过150天,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霾日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沈阳、河北邢台、重庆市区、辽宁本溪、西安、成都、四川遂宁、湖北老河口、新疆和田、且末、民丰、四川内江,主要集中在辽宁中部、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地区,以及受沙尘暴影响较多的南疆地区。就中国大陆而言,12和1月霾天气日数明显偏多,2个月霾日数的总和达到了全年的30%;9月霾天气日数最少,约占全年的5%。具有霾日增加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华北、黄淮、江淮、江南、江汉、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是中国东部一些经济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具有霾日减少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东部。这些地方的经济和工业水平相对滞后,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但近年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改善使当地的霾日数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长期变化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以-2.0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34
3
作者 张智海 张智若 +1 位作者 刘忠厚 袁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通过对万方数据与清华CHKD数据库检索,国内已发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方法在两个数据库检索文献,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带有各年龄... 目的通过对万方数据与清华CHKD数据库检索,国内已发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方法在两个数据库检索文献,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带有各年龄段的男女样本量、测量部位、骨密度值、骨密度检测设备及型号、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等文献。摘录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T值小于-2SD的文献。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骨质疏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12篇全文文献,其中14篇文献符合要求,有9篇文献为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男性样本量为10011例,女性为12943例;40岁-49岁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5%±6.38%,男性为4.0%±2.90%,50岁-59岁年龄段,女性28.0%±15.72%,男性为15.73%±9.49%;60岁-69岁年龄段:女性为52.67%±10.76%。男性为30.55%±10.79%。70岁-79岁年龄段:女性为79.45%±9.53%。男性为43.46%±7.30%。8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为89.55%±1.04%。男性66.19%±17.56%。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男性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并随年龄患病率逐渐增多,男性与女性的每10年骨质疏松症增长率分别约为15%和20%;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4.62%(约25%),约1.4亿患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国大陆 发病率 诊断标准 -2SD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应力场与构造运动区域特征研究 被引量:110
4
作者 徐纪人 赵志新 石川有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0-781,共12页
系统研究了1918~2006年间中国大陆及其周缘发生的3115个M4.6以上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得到中国大陆地壳区域应力场的压应力轴和张应力轴空间分布的统计结果.探讨了大陆应力场的结构,以及周围板块运动对中国大陆应力场影响作用范围... 系统研究了1918~2006年间中国大陆及其周缘发生的3115个M4.6以上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得到中国大陆地壳区域应力场的压应力轴和张应力轴空间分布的统计结果.探讨了大陆应力场的结构,以及周围板块运动对中国大陆应力场影响作用范围及其界线.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华北地区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的同时,又受到从贝加尔湖经过大华北直至琉球海沟的广阔范围内存在的方位为170°引张应力场的控制.华北地区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映出,该区地震发生为NEE向挤压应力和NNW向张应力的共同作用结果.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所产生的强烈的挤压应力,控制了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乃至延伸到天山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在青藏高原周缘地区和中国西部的大范围内,压应力P轴水平分量位于20°~40°,形成了近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场,大量逆断层型强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南、北和西部周缘地区以及天山等地区.本文结果表明,正断层型地震集中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高海拔的地区.证明了青藏高原周缘区域发生南北向强烈挤压短缩的同时,中部高海拔地区存在着明显的近东西向的扩张运动.根据本文最新结果,得到了华北、华南块体之间地壳区域应力场的控制边界线,发现该分界线与大地构造、岩石圈板块构造图等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大别及其以东地区,该分界线向东南偏转,在沿海的温州附近转向东,最终穿过东海直至琉球海沟.台湾纵谷断层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碰撞挤压边界,来自北西西向运动的菲律宾海板块构造应力控制了从台湾纵谷、华南块体,直到中国南北地震带南段东部地域的应力场.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还表明,南北地震带南段西侧其P轴大约为NNE方向,与青藏高原的P轴方位一致.南北地震带南段东侧其P轴大约为NW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壳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构造运动 地震断层类型
下载PDF
由GPS观测结果推导中国大陆现今水平应变场 被引量:81
5
作者 杨国华 李延兴 +2 位作者 韩月萍 胡新康 巩曰沐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7-347,共11页
以中国大陆及周边近400个GPS测站的水平运动速率为基础,给出了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①中国大陆水平应变为“西强东弱”,剪应变数值大于正应变数值(绝对值),应变量级一般为10-8/a,局部区域达到10-7/a,但应变分布不均匀;②南北向... 以中国大陆及周边近400个GPS测站的水平运动速率为基础,给出了现今地壳水平应变场结果表明:①中国大陆水平应变为“西强东弱”,剪应变数值大于正应变数值(绝对值),应变量级一般为10-8/a,局部区域达到10-7/a,但应变分布不均匀;②南北向应变最突出的部位为中国西南部西段的喜马拉雅条带、西北部的36N^42N段及柴达木断块的北缘;③东西向应变西边缘变化最大.此外,由西向东还具有正负交替的变化特征;④REN(东-北向剪切应变)与Rmax(最大剪切应变)数值较大的区域分别是喜马拉雅条带、西北部的36N~42N段、柴达木断块的西部、川滇菱形块体,以及阿拉善、祁连及塔里木断块的交界区;⑤青藏块体周边以面收缩为主,内部则以面膨胀为主.其以北的地区以面收缩为主.西界数值最大,东部数值最小(除燕山构造带外);⑥西部西区主压应变为南北向,主张应变为东西向.西部东缘区主压应变为近东西向,主张应变为近南北向.川滇菱形块体主应变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部地区为东西压南北张,南部地区则恰好相反;⑦中国大陆的应变模式可能是“断块模式”与“连续模式”的组合.此外,小尺度优势应变可能是剪切应变.造成上述结果除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及边界耦合有关外,还与深部物质的活动及地壳介质的物性有密切的关系.必须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中国大陆 应变场 应变机制 全球定位系统 地壳 应变模式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被引量:79
6
作者 蒋海昆 曲延军 +4 位作者 李永莉 郑建常 华爱军 代磊 侯海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0-1117,共8页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序列类型 最大余震震级 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 主震震级 主震断层类型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与各活动地块、南北地震带实测应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80
7
作者 杨树新 姚瑞 +2 位作者 崔效锋 陈群策 黄禄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07-4217,共11页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为基础,补充了迄今为止查阅到的中国大陆水压致裂法与应力解除法的实测地应力数据,在1474个测点上得到3586条数据,研究区经度范围75°E-130°E,纬度范围18°N-47°N,...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为基础,补充了迄今为止查阅到的中国大陆水压致裂法与应力解除法的实测地应力数据,在1474个测点上得到3586条数据,研究区经度范围75°E-130°E,纬度范围18°N-47°N,深度范围0~4000m,基本覆盖了中国大陆的各活动地块与南北地震带各段等研究区.本文采用等深度段分组归纳的方法解决了实测地应力数据样本数量沿深度分布的不均匀问题,给出了中国大陆与各研究区地壳浅层测量深度范围内应力量值、方位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地壳浅层最大水平应力、最小水平应力、垂直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2)中国大陆地区侧压系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为:浅部离散,随着深度增加而集中,并趋向0.68,D=465m是水平作用为主导向垂直作用为主导的转换深度,Kav=1;(3)中国大陆水平差应力在地表为3 MPa左右,随深度增加以5.8MPa/km的梯度增大;(4)在测量深度范围内,中国大陆各研究区最大水平应力中间值(深度为2000m时的统计回归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青藏地块63.6MPa、南北带北段57.3MPa、华南地块51.4MPa、华北地块50.5MPa、南北带中段47.9MPa、西域地块47.5MPa、南北带南段45.4MPa、东北地块44.8MPa,总体表现为"西强东弱"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是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强度总体特征的主要来源;(5)与其他研究区相比较,青藏地块地壳在从南向北的挤压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浅弱深强"特点;(6)最大水平应力方向的总体特征,基本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辐射状展布,由西向东,从近N-S方向逐步顺时针旋转至NNE-SSW、NE-SW、NEE-SWW、NW-SE方向,与深部的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应力测量 回归分析 活动地块 地震带
下载PDF
一个适用于描述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指数 被引量:73
8
作者 朱艳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1-788,共8页
利用1951年1月—2007年2月的NCEPV1格点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定义了一个冬季风环流指数(IEAWM),并分析其与中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东亚冬季风系统各成员的变化,兼顾北方和南方的环流状... 利用1951年1月—2007年2月的NCEPV1格点资料和中国台站观测资料,定义了一个冬季风环流指数(IEAWM),并分析其与中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东亚冬季风系统各成员的变化,兼顾北方和南方的环流状况和东西部热力差异的影响,改进了原有冬季风指数大多针对单一的冬季风环流成员及对中国冬季气温变化反映能力的不足,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异常变化。分析表明,当该指数为正值时东亚冬季风偏强,对应着地面西伯利亚高压和高空东亚大槽均偏强,东亚地区对流层中层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纬向风经向切变加强,有利于中高纬度冷空气向南侵入,导致中国大陆地区气温偏低,反之亦然。IEAWM的年代际变化表明东亚冬季风在1985年之前偏强,1985年之后明显偏弱,这与1985年之后中国冬季变暖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环流指数 中国 冬季气温变化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与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63
9
作者 高原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地壳与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在地球动力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科学意义,其研究有助于许多地质和地球物理基本问题的解释.中国大陆的各向异性研究,在地壳与上地幔两个尺度上都有许多重要进展,并在基本理论和岩石实验研究中取得进步.... 地壳与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在地球动力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科学意义,其研究有助于许多地质和地球物理基本问题的解释.中国大陆的各向异性研究,在地壳与上地幔两个尺度上都有许多重要进展,并在基本理论和岩石实验研究中取得进步.文章认为,各向异性研究揭示的科学问题将会是广泛的和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地壳 地幔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 被引量:52
10
作者 徐辉 季诚钧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1-65,共5页
本文从通识教育理念、通识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要求、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大陆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 大陆 香港 台湾 高等学校 通识教育
下载PDF
2008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被引量:57
11
作者 郑通彦 李洋 +1 位作者 侯建盛 米宏亮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在列出2008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出2008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对1990-2008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相应数据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灾害 损失评估 2008年
下载PDF
1995-2008年中国大陆电力消费量时空动态 被引量:47
12
作者 李通 何春阳 +1 位作者 杨洋 刘志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03-1412,共10页
电力消费量是定量衡量电力消费状况的一个基本指标。及时、准确地获取电力消费量的时空动态信息,对于合理配置中国电力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时间序列数据,在县级尺度上模拟重建了中国大陆1995-2008... 电力消费量是定量衡量电力消费状况的一个基本指标。及时、准确地获取电力消费量的时空动态信息,对于合理配置中国电力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时间序列数据,在县级尺度上模拟重建了中国大陆1995-2008年电力消费的空间格能够局比,较揭可示靠了地中反国映大中陆国同大期陆电力19消95费-20量08的年时电空力动消态费过量程的。时结空果动表态明,:精①度利达用到D70M%S左P/O右L,S数具据有显一定,的占可全行国性总。面②积1中0.国69大%陆的京19津95唐-20、08沪年宁电杭力、消珠费三量角以、中山低东消半费岛级、别辽为中主南,地但区空、间四分川布盆差地异等明大六陆大城19市95群-20地08区年是电中力国消电费力量消表费现最出为比集较中明的显区的域增,长共趋消势耗,了电中力国消3费9.2量3%呈的明电显力增资长源趋。势③的中区国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电力消费量 时空动态 中国大陆
原文传递
1961~2008年中国大陆极端气温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0
13
作者 赵军 师银芳 +1 位作者 王大为 付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6,共5页
利用乌鲁木齐、兰州、漠河、青岛、拉萨、成都、南京、广州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分析了中国大陆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50a来,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极... 利用乌鲁木齐、兰州、漠河、青岛、拉萨、成都、南京、广州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分析了中国大陆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50a来,中国大陆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的升幅大于极端最高气温的升幅,极端气温差趋于缓和;中国大陆极端气温的异常偏冷偏暖现象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除西北西部和华东地区外,其它地区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呈增大趋势;除东北地区外,日最低气温小于0℃的日数显著减少,青藏高原无霜期明显加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气温 异常分析 中国大陆
原文传递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36
14
作者 甘卫军 张锐 +1 位作者 张勇 唐方头 《国际地震动态》 2007年第7期43-52,共10页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国家"九五"期间建设的重大科学工程,自1998年开始观测以来,获取了大量的地壳形变GPS观测资料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为认知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定...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国家"九五"期间建设的重大科学工程,自1998年开始观测以来,获取了大量的地壳形变GPS观测资料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为认知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定量约束。"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施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二期工程"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对网络中观测站点的空间密度、观测方式和应用功能进行大幅度强化。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运行现状和主要成果及二期工程的建设规划。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一、二期工程将为我国地震监测和地学研究提供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地测量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壳运动 GPS观测
下载PDF
不同地质成因岩石地应力分布规律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景锋 盛谦 +1 位作者 张勇慧 刘元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77-1883,共7页
通过收集我国大陆地区大量的实测地应力资料,筛选出了受局部影响小的实测数据,建立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地应力随埋深分布的散点图,并根据各自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三大类岩石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其主... 通过收集我国大陆地区大量的实测地应力资料,筛选出了受局部影响小的实测数据,建立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地应力随埋深分布的散点图,并根据各自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三大类岩石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其主要与岩石地质成因相关。三大类岩石的垂直应力总体上随埋深呈线性增大,量值接近各自上覆岩层自重;最大水平主应力随埋深均呈线性增大,相同埋深条件下,火成岩量值最大,变质岩次之,沉积岩最小;而沉积岩浅部最小水平应力大于岩浆岩;三大类岩石的水平差应力总体上随埋深也呈线性关系,相同埋深条件下,火成岩较大,而沉积岩较小;浅部岩浆岩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应力之比最大,而沉积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应力 分布规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强以上地震余震分布尺度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36
16
作者 蒋海昆 郑建常 +3 位作者 吴琼 曲延军 李永莉 代磊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Ms≥5.0地震序列资料,统计研究了中国大陆余震分布尺度与序列最大地震震级M0及最大地震破裂形式之间的关系.在95%置信概率下,考虑主震破裂形式,分序列类型给出了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的统计关系.定性而言,...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Ms≥5.0地震序列资料,统计研究了中国大陆余震分布尺度与序列最大地震震级M0及最大地震破裂形式之间的关系.在95%置信概率下,考虑主震破裂形式,分序列类型给出了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的统计关系.定性而言,余震分布尺度的对数lgR与M0正相关,但数据分布较为离散.分类型来看,孤立型序列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统计相关程度低,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60 km之间;主余型序列lgR与M0正相关;多震型序列当M0≤6.2时lgR与M0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70km之间,当M0≥6.3时lgR与M0线性相关.统计结果还表明,走滑-近走滑及斜滑型主震所导致序列类型比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倾滑-近倾滑型主震(主要为逆断型破裂)所导致的主余型序列所占比例较高,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所占比例则相对较低.对比研究显示,当M0较高时,余震分布尺度主要取决于主震大小而与主震破裂形式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余震分布尺度 序列类型 主震破裂形式(主震断层性质)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震空区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曲延军 王海涛 +4 位作者 邬成栋 冯建刚 陈宇卫 李莹甄 王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4-556,共13页
对中国大陆具备相对完整资料的367次5级以上地震,分5个工作片区进行统一定性要求的地震空区图像扫描,得到194次震前的空区图像.其中震前有空区地震与研究地震的比例分别为:华北片区14∶36;华东南片区21∶24;川滇片区68∶124;青藏高原北... 对中国大陆具备相对完整资料的367次5级以上地震,分5个工作片区进行统一定性要求的地震空区图像扫描,得到194次震前的空区图像.其中震前有空区地震与研究地震的比例分别为:华北片区14∶36;华东南片区21∶24;川滇片区68∶124;青藏高原北部片区36∶82;新疆片区55∶101.震前出现空区图像比例最低的为华北地区,最高的为华东南地区,新疆与川滇地区基本相当.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空区形成后发生的主震与空区形成持续时间、空区空间分布尺度及围空地震震级等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空区的持续时间、空间尺度与主震震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其误差较大.而围空的起始震级在5级主震前为ML2.5左右,6级主震前为ML3.5左右,7级以上主震前为ML4.0左右.主震通常发生在空区的边缘及附近的外部地区.5级、6级和7级地震前出现空区图像的比例分别为45.8%、72.6%和100%,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震前空区图像是强震前的重要异常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中强地震 空区图像 空区持续时间 空区尺度
下载PDF
中国台湾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及其与大陆植物区系的关系 被引量:32
18
作者 应俊生 徐国士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共51页
台湾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的海洋中 ,地处热带的北部和亚热带的南部 ,约为 2 1°45′~ 2 5°5 6′N ,1 1 9°1 8′~ 1 2 4°3 4′E ,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它是受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地区之一 ,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干湿季... 台湾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的海洋中 ,地处热带的北部和亚热带的南部 ,约为 2 1°45′~ 2 5°5 6′N ,1 1 9°1 8′~ 1 2 4°3 4′E ,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它是受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地区之一 ,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干湿季明显。具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岛屿和山区植物区系。就其种子植物而言 ,约有 1 86科 ,1 2 0 1属 ,3 6 5 6种 ,包括热带属 742属 ,温带属 3 4 6属。根据台湾植物区系中各大科、主要植物群落优势种和中国特有种的地理分布以及热带属在整个植物区系中的主导地位 ,台湾地区的植物区系主体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中国台湾本地特有种十分丰富 ,其比例远高于中国特有种的比例。这似乎表明台湾植物区系是一个古老区系在多次地质事件侵袭后又起活化的历史演变的结果。新老成分并存、共同发展是台湾植物区系的重要特点。通过台湾全部属和非特有种在周边地区地理分布的分析 ,中国台湾植物区系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最为密切 ,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台湾省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特点 性质 区系关系
下载PDF
2014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被引量:33
19
作者 郑通彦 冯蔚 郑毅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列出了2014年中国大陆5.0级以上地震目录,结合2014年地震发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所上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的相关结论,列举了全年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经济损失结果和灾害特点,总结了2014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性。最后列举了自上世... 列出了2014年中国大陆5.0级以上地震目录,结合2014年地震发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所上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的相关结论,列举了全年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经济损失结果和灾害特点,总结了2014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性。最后列举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历年地震灾害的人员伤亡和损失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灾害 评估 2014
下载PDF
2013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被引量:31
20
作者 郑通彦 郑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9-246,共8页
列出了2013年中国大陆5.0级以上地震的目录,总结了这些地震事件的相关资料和震害信息。结合2013年地震发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所上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的相关结论,列举了全年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的经济损失结果和灾害特点,总结... 列出了2013年中国大陆5.0级以上地震的目录,总结了这些地震事件的相关资料和震害信息。结合2013年地震发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所上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的相关结论,列举了全年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的经济损失结果和灾害特点,总结了2013年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列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年地震灾害的人员伤亡和损失数据,并作了简单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灾害 201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