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字本源看中西方诗歌发展轨迹之迥异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传彪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82,共6页
汉语具有简隽、含蓄、内蕴、凝练、意象丰富的特点;汉语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上比其他任何文学形式都重要得多。然而在欧洲,世所公认的最伟大的诗歌作品,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弥尔顿的《失乐园》等几乎全是叙事诗。我们从文字的... 汉语具有简隽、含蓄、内蕴、凝练、意象丰富的特点;汉语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上比其他任何文学形式都重要得多。然而在欧洲,世所公认的最伟大的诗歌作品,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弥尔顿的《失乐园》等几乎全是叙事诗。我们从文字的源头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汉字与西方字母拼音文字的差异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抒情诗 欧洲诗歌 表意文字 拼音文字
下载PDF
中西抒情诗文化精神差异探析
2
作者 袁仕萍 《襄樊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1-63,共3页
中西抒情诗作为东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两地先民精神追求、情感生活、生存方式在文化领域的符号体系和信息储存。中西抒情诗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抒情诗文化核心观念的不同;二、崇德... 中西抒情诗作为东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两地先民精神追求、情感生活、生存方式在文化领域的符号体系和信息储存。中西抒情诗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抒情诗文化核心观念的不同;二、崇德与爱智是中西抒情诗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三、直觉与分析是中西抒情诗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抒情诗 西方抒情诗 文化精神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汉语抒情诗英译浅析——以《使至塞上》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326-327,共2页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以凸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汉语抒情诗更具有图形——背景的特征,由此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原诗。在弥补前人多以文本为主题进行研究空白的同时,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以凸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汉语抒情诗更具有图形——背景的特征,由此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原诗。在弥补前人多以文本为主题进行研究空白的同时,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浅议汉语抒情诗的英译,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以及诗人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汉语抒情诗 意象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汉语抒情诗英译浅析
4
作者 康楚楚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65-167,共3页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语言研究的很多领域都被应用。而抒情诗在汉语诗歌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许多翻译家和学者们都致力于如何将汉语诗歌中的美感传达给其他国家的读者的研究。该理论通过分析抒情诗中的意象,更加精准地把握...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语言研究的很多领域都被应用。而抒情诗在汉语诗歌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许多翻译家和学者们都致力于如何将汉语诗歌中的美感传达给其他国家的读者的研究。该理论通过分析抒情诗中的意象,更加精准地把握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有着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汉语抒情诗 翻译
下载PDF
历史现实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孙皓晖《大秦帝国》艺术特征论析
5
作者 李衍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共11页
历史现实主义是作家孙皓晖结合中国文学实践提出的一种不同于西方新历史主义的创作理论。它以世界文明史的视角,将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长篇历史小说巨著《大秦帝国》正是作者遵循历史现实主义理论进行创作实践的成功之作,... 历史现实主义是作家孙皓晖结合中国文学实践提出的一种不同于西方新历史主义的创作理论。它以世界文明史的视角,将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长篇历史小说巨著《大秦帝国》正是作者遵循历史现实主义理论进行创作实践的成功之作,其主要艺术特征表现在:对中国"史传""诗骚"传统的继承与超越;细节的真实与可读性;夸张、怪诞与狂欢化诗学原则的借鉴;反讽的运用与历史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和未完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帝国》 孙皓晖 历史现实主义 史传 诗骚 狂欢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