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和谐——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公民社会是一个原本由西方学者提出、用来研究西方社会的理论,同时也是具有不同意义和多种规范性词义的理论概念。我们可以对公民社会的理论和概念作结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选择和发展。在此,公民社会是指包含了由个人、民间团体之间的自愿... 公民社会是一个原本由西方学者提出、用来研究西方社会的理论,同时也是具有不同意义和多种规范性词义的理论概念。我们可以对公民社会的理论和概念作结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选择和发展。在此,公民社会是指包含了由个人、民间团体之间的自愿安排来组织的若干社会生活领域的政治共同体。我们可以从规范性的角度概括出它的若干特点;在中国存在着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动因;从描述性的角度,中国公民社会开始萌发。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法治是解决这些困难的一个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中国公民社会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世界工厂的“中国特色” 新时期工人状况的社会学鸟瞰 被引量:28
2
作者 郭于华 黄斌欢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66,共18页
面对新时代的劳工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经典理论遭遇"中国特色"的诸多挑战。本文从社会结构性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工的关系与互动,讨论在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与转型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公民社会的... 面对新时代的劳工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经典理论遭遇"中国特色"的诸多挑战。本文从社会结构性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工的关系与互动,讨论在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与转型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公民社会的生成有着怎样的关系。研究认为,对工人而言,公民的基本权利就体现为各项劳动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劳工的组织化权利的落实;公民权利是工人阶级形成的前提条件,劳工阶级的出路在于形成自主的社会力量。工人的公民化过程,劳工权利亦即公民权利的获得与保护是解决劳资矛盾和转型正义的根本途径。就劳工问题而言,以能动社会的建设为先导,同时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也许更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工厂 中国特色 工人阶级形成 公民社会
下载PDF
中国法治进路的根本面向与社会根基——对市民社会理论法治观质疑的简要回应 被引量:9
3
作者 马长山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0,共8页
市民社会理论早已突破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对立”的传统范式 ,实现了重大发展并对当代法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西方的经验和逻辑 ,也展现了对人类现代性命运和前途的深层关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同样展现了国家与... 市民社会理论早已突破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对立”的传统范式 ,实现了重大发展并对当代法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西方的经验和逻辑 ,也展现了对人类现代性命运和前途的深层关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同样展现了国家与社会分离的现实进程 ,这说明市民社会理论可以用于中国的分析 ,培育和构建中国市民社会也是可能和必要的。法治的历史发展和当代变革表明 ,市民社会是法治得以生成和运行的必要社会土壤 ,依法治国进程中法治“表面化”倾向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忽略了这一土壤 ,因此 ,必须把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构建确立为中国法治进路的根本面向和社会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治建设 市民社会理论 民主政治建设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问题:理论架构及其实践智慧 被引量:10
4
作者 夏莹 崔居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3,共9页
现代化逻辑的理论形态表现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逻辑,而政治经济学则通过对市民社会所代表的现代生活的合理化阐释,构筑了西方式现代化进程的理论表达。借助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将问题聚焦于资本及其内在逻... 现代化逻辑的理论形态表现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逻辑,而政治经济学则通过对市民社会所代表的现代生活的合理化阐释,构筑了西方式现代化进程的理论表达。借助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将问题聚焦于资本及其内在逻辑对现代化进程的二重性意义的分析,即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对物质财富增长的推动作用,与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对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的否定和入侵。马克思围绕资本问题所展开的辩证批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对资本的限定,抽离了其作为生产关系的属性,而只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存在并发挥作用,达成对西方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超越,为后发国家指明了一条全新而又可供借鉴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资本逻辑 现代性 市民社会
下载PDF
中国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社会管理创新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景治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7,249-254,共19页
中国社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但以"单位社会"为主体的格局依然存在。由于"单位社会"与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是执政党生存发展和执政的牢固基础,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主要支柱,在保持其稳定的... 中国社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但以"单位社会"为主体的格局依然存在。由于"单位社会"与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是执政党生存发展和执政的牢固基础,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主要支柱,在保持其稳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无疑是必要的。被称作"公民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是客观存在的,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公民社会"。力求在传统体制之外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使之成为我国社会形态的主体,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且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应当在执政党的统一领导下,引导各类社会组织融入社会主流,同群众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协调发展,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社会形态格局。要适应社会形态多元化的趋势,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其总的要求是,"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形态 “单位社会” “公民社会” 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
下载PDF
广场舞女性参与者的社会身份议题——从“差序格局”到“公共意识”的建立 被引量:6
6
作者 慕羽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8,共10页
"广场舞"对应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开始滋生的中国新型城市社会舞蹈,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个舞种;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在广场跳舞"。与城市广场密切相关的"广场舞",虽不同于农村传统广... "广场舞"对应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开始滋生的中国新型城市社会舞蹈,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个舞种;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在广场跳舞"。与城市广场密切相关的"广场舞",虽不同于农村传统广场舞蹈,跳的舞蹈也千姿百态,却沉淀了一种"乡土民间"的文化心理;此种意识还不具备成熟公共文化体系中"共生共存"的意识,即尊重个体生命的他者意识,所以广场舞还不能算公共艺术。不过,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同时也伴随社会"公众意识"的增强,这一群体的变化也在不经意间发生着。虽然提升"公众意识"的途径很多样,也因人而异,还有自觉和不自觉区分,但公共艺术对培养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公共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基于一位参与两个现代舞项目的广场舞"中国大妈"的口述和在北京的问卷调查资料,借助于费孝通有关"差序格局"的理论,以及"民间社会""市民社会"和"公共意识"的相关概念,集中研究当今广场舞"中国大妈"的社会身份议题,对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意识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舞 中国大妈 差序格局 民间社会 市民社会 公共意识
原文传递
清末官绅推行切音字的努力与成效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东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55,共20页
清季切音字运动从观念的传播到付诸实践,经过了20年时间,一度呈现蓬勃趋势,随着简易识字学塾政策的推行而趋于式微。透过切音字的推广可以看到,其时地方政府和朝廷在某些问题上的取向有异,且二者内部也有不同意见,难以简单地用"官... 清季切音字运动从观念的传播到付诸实践,经过了20年时间,一度呈现蓬勃趋势,随着简易识字学塾政策的推行而趋于式微。透过切音字的推广可以看到,其时地方政府和朝廷在某些问题上的取向有异,且二者内部也有不同意见,难以简单地用"官方"的概念笼罩一切;其次,清季思想界确有越来越注意"国民"的趋势,但致力于"启蒙"的人们目光仍多向"上"看,且所谓"民间社会"同样存在"有权"和"没权"的差别。这一时期,士绅阶层在基层社会的号召力没有减弱,他们的诸多作为和在传统社会中存在着很强的延续性,这正是在社会阢陧不安的情况下,"下层社会启蒙运动"仍可办得有声有色的一个主因。不过,此时民间社会越来越多地向官场以外寻找可能,而近代报刊的造势功能也成为社会运动的资源。最后,从受教的对象和人数、受学者投入的各种成本和切音字的实际运用等情况来看,实际效应并不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改革 清末新政 官方 民间社会
下载PDF
在“一个国家”和“多元文化主义”的激荡中成长——从公民社会模式看澳大利亚华人的参政空间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聪荣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2期1-14,共14页
九十年代后期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形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由原来的相对散漫而少有华人参政 ,转变成为华人主动集会结社投身政治。本文认为 ,这种转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 ,由华人社群与澳洲主流社会的变化互相激荡而产生的。本文利用公民社... 九十年代后期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形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由原来的相对散漫而少有华人参政 ,转变成为华人主动集会结社投身政治。本文认为 ,这种转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 ,由华人社群与澳洲主流社会的变化互相激荡而产生的。本文利用公民社会理论来建构一个看待移民社会政治参与的参考架构 ,用海外华人的视角来审视澳洲华人发展史 ,讨论九十年代后期澳洲极端派反移民势力的兴起 ,以及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 ,澳洲华人社会这个转变提供了一个华人参政的良好典范 ,即以少数族裔身份在公民社会中参与政治活动 ,从而改变主流社会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华人参政 公民社会 多元主义 参政空间 历史发展
下载PDF
中国公民社会:一种再审视 被引量:1
9
作者 齐久恒 黄韶隐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6期26-30,共5页
中国公民社会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自治性和非营利性等,而且由于形成与发展特殊环境,折射出不同于一般公民社会的双重品性,从发生学视角进行审视,其双重品性主要彰显为:产生过程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并存;发育动因的内生性与外引性并存;未... 中国公民社会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自治性和非营利性等,而且由于形成与发展特殊环境,折射出不同于一般公民社会的双重品性,从发生学视角进行审视,其双重品性主要彰显为:产生过程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并存;发育动因的内生性与外引性并存;未来趋势的光明性与曲折性并存。中国公民社会在调节经济运行、规制政府权力、重建社会资本、联结"私域"与"公域"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社会 政治国家 公民社会组织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哲学审视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浩斌 王飞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具有极强的历史哲学意蕴。“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世界历史”以及“历史主体—历史客体互动”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4个重要理论维度,同时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具有极强的历史哲学意蕴。“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世界历史”以及“历史主体—历史客体互动”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4个重要理论维度,同时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哲学语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历史主体—历史客体互动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中国社会“市民化”“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由“民族史”向“世界史”转变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市民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公平正义与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
11
作者 孙百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平等优位于自由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问题的凸显,决定了当代中国必须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是民主、自由、和谐等价值实现的社会根基。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的基本方略是: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 平等优位于自由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问题的凸显,决定了当代中国必须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是民主、自由、和谐等价值实现的社会根基。构建公平正义的市民社会的基本方略是: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升政策的公共性;培育公民文化,发挥公共媒体和知识分子在多元利益表达中的积极作用;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推行针对弱势群体的"差别化"的教育政策;明晰权力与市场的边界,限制市场垄断,塑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宽社会保障范围,建立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弱势群体的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弱势群体的利益博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 构建途径
下载PDF
中国市民社会和国家型构关系的研究现状
12
作者 姜正君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3-36,共4页
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经历了起源、争论、深入发展到争取构建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等一系列的历程。"二分"论者主张将洛克的社会先于或外于国家和黑格尔的国家先于市民社会这两种不同的架构之间进行调和,... 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经历了起源、争论、深入发展到争取构建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等一系列的历程。"二分"论者主张将洛克的社会先于或外于国家和黑格尔的国家先于市民社会这两种不同的架构之间进行调和,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三分"论者主张"国家——市场(企业)——市民社会"的"金三角律动",互动互补,共生共强。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二分"和"三分"关系之争,还继续有待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市民社会 国家 型构关系
下载PDF
实现当代“中国模式”影响式愿景的障碍与可能——基于国民群体社会文化素质的历史与当代考察
13
作者 朱季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3-19,共7页
影响式愿景的当代"中国模式"目标的实现,需要公权政府与公民社会群体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以保障。而国民社会文化素质的提升存在着后天发展平等性、社会制度引领性与影响方式引导性三个方面的障碍与可能。对于国民群体社... 影响式愿景的当代"中国模式"目标的实现,需要公权政府与公民社会群体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以保障。而国民社会文化素质的提升存在着后天发展平等性、社会制度引领性与影响方式引导性三个方面的障碍与可能。对于国民群体社会文化素质的历史与当代考察要求我们要重视公权政府与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模式"影响式愿景实现过程中的互动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影响式愿景 公权政府 公民社会 社会文化素质
下载PDF
中国公民社会由镜像存在到实体建设的转换条件
14
作者 王婷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5-101,共7页
公民社会是西方话语体系下的理想社会模式,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既有西方公民社会的普遍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必须要经过"镜像存在"和"实体建设"两个阶段,当前中国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是西方话语体系下的理想社会模式,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既有西方公民社会的普遍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必须要经过"镜像存在"和"实体建设"两个阶段,当前中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处于由"镜像存在"向"实体建设"转变的过渡阶段,要想顺利实现这一过渡,必须创造一定的转换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社会 镜像存在 实体建设 转换条件
下载PDF
市民社会纠纷与臣民社会的解决方式——以中国古典小说故事为素材进行的研究
15
作者 邹鹏 《济宁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对当时社会情况的描写,作品的思想蕴含着当时社会所存在的生活理念。通过研究本文中的故事,我们认为,在臣民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市民社会的商业纠纷,对于臣民社会的纠纷,应当采取臣民社会的解决方式。如...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对当时社会情况的描写,作品的思想蕴含着当时社会所存在的生活理念。通过研究本文中的故事,我们认为,在臣民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市民社会的商业纠纷,对于臣民社会的纠纷,应当采取臣民社会的解决方式。如果用臣民社会的解决方式解决市民社会的纠纷,在市民社会的背景下,势必会引起新的冲突和矛盾,但是,如果大背景是臣民社会,这样的解决思路却是可行的。因为,在社会背景复杂的情况下应用保守的、适应现有社会背景的解决纠纷的思路,往往更加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纠纷 臣民社会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全球公民社会时代中国女性NGO发展与转型
16
作者 李丹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5-31,共7页
20世纪90年代,全球公民社会时代到来,中国妇女NGO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触发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积蓄的能量,共同促成了中国女性NGO的大发展——以妇联为代表的GONGO开始改革转型;大量民间妇... 20世纪90年代,全球公民社会时代到来,中国妇女NGO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触发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积蓄的能量,共同促成了中国女性NGO的大发展——以妇联为代表的GONGO开始改革转型;大量民间妇女NGO快速成长壮大,机制上日益走向成熟。十八大以来,女性NGO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中国NGO整体发展格局相适应,在理念、体制、资源、能力、素质各个方面都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这些女性NGO的各自发展状况、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决定中国NGO的未来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NGO 妇联 草根NGO 全球公民社会 北京“世妇会”
下载PDF
中华全球化之走向公民社会——兼论自主协同规划和设计
17
作者 赵冰 《新建筑》 2009年第3期20-21,共2页
提出中华全球化周期性超越发展的四个阶段,指出各阶段依次主导的是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诸领域,其对应归属于个体生命体验中的理、力、利、立四方面;并指出未来中华全球化将以公民社会建构为主导,自主协同规划和设计将成为空间营造的... 提出中华全球化周期性超越发展的四个阶段,指出各阶段依次主导的是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诸领域,其对应归属于个体生命体验中的理、力、利、立四方面;并指出未来中华全球化将以公民社会建构为主导,自主协同规划和设计将成为空间营造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全球化 公民社会 自主协同规划和设计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北平市政府的粪业官办构想与环境卫生的改革 被引量:8
18
作者 辛圭焕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7年第1期163-182,共20页
自清末以来,北平的粪业一直是由独立于国家之外,具有自主倾向,同时又对国家功能起到辅助作用的"民间社会"负责经营的。作为对粪商改善公共卫生的报偿,国家和社会都承认其对于粪尿处理的垄断地位。在进入民国以后,粪业也被纳... 自清末以来,北平的粪业一直是由独立于国家之外,具有自主倾向,同时又对国家功能起到辅助作用的"民间社会"负责经营的。作为对粪商改善公共卫生的报偿,国家和社会都承认其对于粪尿处理的垄断地位。在进入民国以后,粪业也被纳入市政改革的对象之内,由于国家权力开始介入粪业改革,国家权力与粪业从业人员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也日益表面化。20世纪30年代袁良就任市长后,政府试图从国家医疗的观点出发推行粪业官办。但是以粪业官办为目标的北平市政府第一次粪业改革案因袁良的辞职而夭折。继任的秦德纯市政府标榜官督商办,推行第二次粪业改革案。表面上看来,由政府主导的粪业官办遭受挫折,而为粪商主导的官督商办形式所取代,实际上无论第一次还是第二次粪业改革方案都是由市政府主导的。因此,从这种观点看来,袁良市政府的第一次粪业改革案的意义也不可轻视。特别是从市政府能够通过第二次粪业改革,在短时期内强化对粪业的管制来看,袁良市政府两年多的充分准备为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民间社会的角度来看,粪业方面通过大规模请愿活动也使市政府的粪业官办计划流产,不得不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表面上看,似乎粪业方面的自主倾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实际上粪业政策的决定权依然掌握在市政府的手中。所以粪业改革中的官督商办形式实际显示的是粪业方面对国家权力的补充作用。而且,北平的粪业改革不仅显示了国家权力的渗透,也显示了粪业方面未能主导民间社会活力的内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业改革 粪商 袁良 粪业官办、官督商办 民间社会
原文传递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育的深层困境——基于文化视角的洞悉 被引量:3
19
作者 齐久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99,共7页
管窥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之境况,其呈现出先天上的"孕育不良"、后天上的"动力不足"、水平上的"良莠不齐"等景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局,是因为在其孕育与生发的进程中遭遇了重重的壁垒,而文化因素的掣... 管窥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之境况,其呈现出先天上的"孕育不良"、后天上的"动力不足"、水平上的"良莠不齐"等景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局,是因为在其孕育与生发的进程中遭遇了重重的壁垒,而文化因素的掣肘尤其深刻,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和钳制着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生成与建构。其中,差序格局的濡染是其发育的"先天性困境",公共精神的阙如是其发育的"动力性困境",公民文化的式微是其发育的"支撑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 先天性困境 动力性困境 支撑性困境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向公民社会转化的实践——以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思婷 石沧金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51-61,共11页
论文以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为例,探讨了马来西亚传统华人社团,从纯粹的华人社群组织逐步向公民组织转化的实践及意义。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隆雪华堂从公民意识出发,通过组织内部的革新与转型、民权运动、监督政府和积极建... 论文以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为例,探讨了马来西亚传统华人社团,从纯粹的华人社群组织逐步向公民组织转化的实践及意义。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隆雪华堂从公民意识出发,通过组织内部的革新与转型、民权运动、监督政府和积极建言等方式,塑造组织民主透明、自主独立的公共性格,在推动马来西亚民主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向公民社会组织的演变。作为华人公民社会的基础,在国际形势巨变和国内政局不稳的背景下,当前华人社团在公民社会组织化的过程中还受到内部阶层化、伦理规范和政治角色模糊、族群宗教关系等问题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吉隆坡 隆雪华堂 公民社会 华人社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